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全國能源消費總量不超過50億(yi) 噸標準煤,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57.5%左右。石油產(chan) 量約1.93億(yi) 噸,天然氣產(chan) 量約1810億(yi) 立方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9億(yi) 千瓦左右。新增清潔取暖麵積15億(yi) 平方米左右,新增電能替代電量1500億(yi) 千瓦時左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7%左右。光伏扶貧等能源扶貧工程持續推進,完成“三區三州”和抵邊村寨農(nong) 網改造升級。
《意見》要求,有序推進集中式風電、光伏和海上風電建設,加快中東(dong) 部和南方地區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發展。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平價(jia) 上網。積極穩妥發展水電,啟動雅礱江、黃河上遊、烏(wu) 江及紅水河等水電規劃調整,加快龍頭水庫建設。安全發展核電,穩妥推進項目建設和核能綜合利用等。
加快管網和儲(chu) 氣設施建設,補強天然氣互聯互通和重點地區輸送能力短板,加快形成“全國一張網”。壓實上遊供氣企業(ye) 和國家管網公司儲(chu) 氣責任,加快儲(chu) 氣庫基地及儲(chu) 氣設施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液化天然氣(LNG)長期協議落實和現貨采購。健全項目用海、用地、環評等協調機製,積極創造條件推動項目建設。
《意見》提出,深入推進電力現貨市場連續結算試運行,具備條件的地區正式運行。電網主輔分離改革進一步深化。完善油氣勘查開采管理體(ti) 製,健全油氣管網運營機製。能源革命試點深入推進。穩妥有序推進能源關(guan) 鍵技術裝備攻關(guan) ,推動儲(chu) 能、氫能技術進步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
原文如下:
國家能源局關(guan) 於(yu) 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為(wei) 全麵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決(jue) 策部署,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好“六保”任務,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做好能源發展改革工作,保障能源安全,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國家能源局研究製定了《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現予以發布。
國家能源局
2020年6月5日
附件
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2020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為(wei) “十四五”良好開局打下堅實基礎的關(guan) 鍵之年。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決(jue) 策部署,順應國內(nei) 外發展環境和形勢變化,妥善應對麵臨(lin) 的問題和挑戰,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做好能源發展改革工作,保障能源安全,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製定本指導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遵循“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緊緊圍繞“六穩”工作和“六保”任務,著力加強煤電油氣產(chan) 供儲(chu) 銷銜接,保持能源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穩定;著力加大補短板、強弱項力度,提升能源安全底線保障能力;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創新驅動能力,培育壯大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持續推動能源發展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提供堅強能源保障。
(二)主要目標
2020年主要預期目標如下:
能源消費 全國能源消費總量不超過50億(yi) 噸標準煤。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57.5%左右
供應保障 石油產(chan) 量約1.93億(yi) 噸,天然氣產(chan) 量約1810億(yi) 立方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9億(yi) 千瓦左右。
質量效率 能源係統效率和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利用率進一步提高。西部地區具備條件的煤電機組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惠民利民 新增清潔取暖麵積15億(yi) 平方米左右,新增電能替代電量1500億(yi) 千瓦時左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7%左右。光伏扶貧等能源扶貧工程持續推進,完成“三區三州”和抵邊村寨農(nong) 網改造升級。
改革創新。深入推進電力現貨市場連續結算試運行,具備條件的地區正式運行。電網主輔分離改革進一步深化。完善油氣勘查開采管理體(ti) 製,健全油氣管網運營機製。能源革命試點深入推進。穩妥有序推進能源關(guan) 鍵技術裝備攻關(guan) ,推動儲(chu) 能、氫能技術進步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
(三)政策取向
——堅持以保障能源安全為(wei) 首要任務。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著眼能源發展麵臨(lin) 的內(nei) 外部環境變化和風險挑戰,建立健全能源供需聯動等工作機製,著力補強能源供應鏈的短板和弱項,抓緊抓實抓細保供措施,切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風險管控應對能力。積極推動能源領域軍(jun) 民融合發展。
——堅持以惠民利民為(wei) 根本宗旨。牢記初心使命,以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推進貧困地區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加大民生用能基礎設施投入,加快能源惠民利民工程建設,推動能源公共服務向農(nong) 村延伸、向貧困地區延伸,統籌做好能源領域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各項工作。嚴(yan) 格執行階段性降電價(jia) 、氣價(jia) 政策,降低社會(hui) 用能成本。
——堅持以清潔低碳為(wei) 發展目標。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清潔低碳戰略方向不動搖,加快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大力推動非化石能源發展,持續擴大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堅持以質量效益為(wei) 主攻方向。持續深化能源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優(you) 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you) 質增量供給,集中力量突破能源技術裝備短板,推動能源改革不斷取得新進展,持續提升能源係統質量和運行效率。
二、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能源供應保障
抓緊抓實抓細保供措施。建立健全重點突出、涵蓋全國、運轉高效的能源供給保障體(ti) 係,支撐經濟社會(hui) 秩序全麵恢複。密切關(guan) 注煤炭供需變化,及時組織產(chan) 運調度,確保港口、電廠庫存保持在合理水平。優(you) 化電網調度運行,重點滿足民生、醫療和應急物資生產(chan) 企業(ye) 等用電需求。妥善應對油氣市場形勢變化,保持油氣產(chan) 供儲(chu) 銷銜接有序、供應穩定。
密切跟蹤供需形勢變化。進一步完善能源統計、信息共享、分析會(hui) 商等工作機製。密切關(guan) 注境外疫情對全球和我國能源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的影響,加強能源監測預測預警,早做預案,適時啟動分級動用和應急響應機製。建立能源形勢監測日報製度,監測全國和重點地區煤電油氣供需變化,重點關(guan) 注苗頭性、傾(qing) 向性、潛在性問題,及早應對,妥善解決(jue) 。
壓實保供和安全生產(chan) 責任。嚴(yan) 格落實能源保供屬地責任,加強組織協調,推動解決(jue) 能源供應問題,保障可供能源資源充足穩定。密切關(guan) 注能源企業(ye) 經營情況,針對行業(ye) 反映集中、影響較大的問題,適時研究出台支持政策措施予以有效解決(jue) 。落實企業(ye) 安全生產(chan) 主體(ti) 責任,積極采取針對性防控措施,避免發生影響能源安全的重大事故。組織能源企業(ye) 做好高峰時段用能供應保障預案。
三、多措並舉(ju) ,增強油氣安全保障能力
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保障能源安全,狠抓主要目標任務落地,進一步鞏固增儲(chu) 上產(chan) 良好態勢。重點做大渤海灣、四川、新疆、鄂爾多斯四大油氣上產(chan) 基地,推動常規天然氣產(chan) 量穩步增加,頁岩氣、煤層氣較快發展。探索湖北宜昌等地區頁岩氣商業(ye) 化開發。加快推進煤層氣(煤礦瓦斯)規模化開發利用,落實低產(chan) 井改造方案。推動吉木薩爾等頁岩油項目開發取得突破。
加快天然氣產(chan) 供儲(chu) 銷體(ti) 係建設。加快管網和儲(chu) 氣設施建設,補強天然氣互聯互通和重點地區輸送能力短板,加快形成“全國一張網”。壓實上遊供氣企業(ye) 和國家管網公司儲(chu) 氣責任,加快儲(chu) 氣庫基地及儲(chu) 氣設施重點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液化天然氣(LNG)長期協議落實和現貨采購。健全項目用海、用地、環評等協調機製,積極創造條件推動項目建設。
在建油氣管道重點工程:中俄東(dong) 線中段、新疆煤製氣外輸管道(潛江-郴州段)、神木-安平煤層氣管道、青寧天然氣管道等;日照-濮陽-洛陽原油管道等;唐山LNG外輸管線(寶坻-永清)、粵東(dong) LNG項目一期配套管線等;部分區域管網及互聯互通管道等。 在建儲(chu) 氣庫重點工程:雷61、雙台子儲(chu) 氣庫群、吉林雙坨子儲(chu) 氣庫、大慶四站、西南相國寺儲(chu) 氣庫(擴容達產(chan) )、呼圖壁儲(chu) 氣庫(擴容達產(chan) )、蘇橋儲(chu) 氣庫(擴容達產(chan) )、驢駒河儲(chu) 氣庫、中石油文23儲(chu) 氣庫、蘇東(dong) 39-61儲(chu) 氣庫、中原文23儲(chu) 氣庫等。 在建LNG接收站重點工程:廣西北海、浙江二期、唐山三期等。
增強油氣替代能力。有序推進國家規劃內(nei) 的內(nei) 蒙古、新疆、陝西、貴州等地區煤製油氣示範項目建設,做好相關(guan) 項目前期工作。健全燃料乙醇政策體(ti) 係,穩妥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chan) 和車用乙醇汽油推廣使用。啟動生物天然氣項目建設,研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生物天然氣產(chan) 業(ye) 化發展。
在建項目:伊泰鄂爾多斯200萬(wan) 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範項目、伊泰伊犁100萬(wan) 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範項目、內(nei) 蒙古匯能16億(yi) 立方米/年煤製天然氣項目(二期工程)。 前期工作項目:兗(yan) 礦集團榆林400萬(wan) 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貴州渝富畢節(納雍)200萬(wan) 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範項目、內(nei) 蒙古華星40億(yi) 立方米/年煤製天然氣示範項目。
四、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能源發展質量
優(you) 化煤炭煤電產(chan) 能結構。堅持煤炭產(chan) 能置換長效機製,不斷完善產(chan) 能置換政策。推動煤炭行業(ye) “上大壓小、增優(you) 減劣”,落實年產(chan) 能30萬(wan) 噸以下煤礦分類處置工作方案,加快淘汰落後煤礦產(chan) 能。按照煤炭發展規劃和產(chan) 業(ye) 政策,有序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推動釋放煤炭先進產(chan) 能。統籌推進現役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西部地區具備條件的機組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在確保電力、熱力供應的基礎上,繼續淘汰關(guan) 停不達標的落後煤電機組。從(cong) 嚴(yan) 控製、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推動煤炭綠色開發利用。繼續實施煤礦安全技術改造,推進煤礦智能化發展,加強礦區瓦斯、煤矸石、煤泥等煤炭開采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礦區循環經濟。推進散煤治理和煤炭清潔化利用,著力提高電煤消費比重。研究完善煤炭綠色開發政策措施,推廣應用綠色開采技術,進一步提高原煤入選比例,促進資源開發與(yu) 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提升電網安全和智能化水平。有序建設跨省跨區輸電通道重點工程,合理配套送出電源,優(you) 化調度,提高通道運行效率和非化石能源發電輸送占比。調整優(you) 化區域主網架建設規劃,加快重點工程建設,提升電力供應保障能力。推進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深圳社會(hui) 主義(yi) 先行示範區、海南自貿區(港)等區域智能電網建設。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保障能力。增強係統儲(chu) 備調節能力。積極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和煤電靈活性改造。加強需求側(ce) 管理,充分挖掘用戶端調節潛力。完善電力係統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市場機製和煤電機組深度調峰補償(chang) 機製。
提高煉油行業(ye) 發展質量。研究建立煉油行業(ye) “能效領跑者”機製,促進節能技術創新及推廣應用。建立健全全國煉油行業(ye) 綜合信息監測係統,加強數據分析評估,引導行業(ye) 健康發展。著力化解煉油產(chan) 能過剩風險,穩步提升產(chan) 能利用率。
五、壯大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推進能源結構轉型
持續發展非化石能源。落實《關(guan) 於(yu) 2020年風電、光伏項目建設有關(guan) 事項的通知》,保持風電、光伏發電合理規模和發展節奏。有序推進集中式風電、光伏和海上風電建設,加快中東(dong) 部和南方地區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發展。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平價(jia) 上網。積極穩妥發展水電,啟動雅礱江、黃河上遊、烏(wu) 江及紅水河等水電規劃調整,加快龍頭水庫建設。安全發展核電,穩妥推進項目建設和核能綜合利用等。
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水平。明確2020年各省(區、市)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鼓勵可再生能源就近開發利用,進一步提高利用率。完善流域水電綜合監測體(ti) 係,開展重點流域水能利用情況預測預警。繼續落實好保障核電安全消納暫行辦法,促進核電滿發多發。
在建水電項目:金沙江烏(wu) 東(dong) 德,白鶴灘,雅礱江兩(liang) 河口,大渡河雙江口等水電站。 前期工作水電項目:金沙江旭龍等水電站。 在建: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紅沿河(5、6號),福清(5、6號),田灣(5、6號),防城港紅沙(3、4號),漳州(1、2號),惠州(1、2號)等。
六、突出重點,強化能源民生服務保障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決(jue) 落實能源行業(ye) 扶貧責任,大力支持貧困地區能源資源開發,促進資源優(you) 勢盡快轉化為(wei) 經濟發展優(you) 勢。狠抓民生工程,集中力量推進“三區三州”、抵邊村寨農(nong) 村電網改造攻堅,確保上半年完成。加強對農(nong) 村電網建設的監測評價(jia) ,提高農(nong) 村電力服務水平。配合國務院扶貧辦做好光伏扶貧“收口”工作,開展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驗收評估。
穩妥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提前部署2020-2021年取暖季清潔取暖工作,統籌能源供應和配套設施建設,明確各地年度目標任務和實施進度,確保按期完成。堅持“以氣定改、先立後破”,壓實地方政府和企業(ye) 責任,穩步推進北方重點地區“煤改氣”工作。量力而行、盡力而為(wei) ,因地製宜選擇清潔供暖技術路線,支持發展背壓式熱電聯產(chan) 供暖,積極推動風電、地熱能、生物質能技術應用。研究完善清潔取暖支持政策,建立健全長效機製。探索推動分戶計量供熱,加強建築保暖和節能,營造節約用能社會(hui) 新風尚。
降低社會(hui) 用能成本。落實階段性降電價(jia) 政策,采取“支持性兩(liang) 部製電價(jia) ”,降低企業(ye) 用電成本。階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氣成本,以基準門站價(jia) 格為(wei) 基礎適當下浮。加快推廣北京、上海等地“獲得電力”典型經驗,持續優(you) 化我國用電營商環境。
七、促創新補短板,培育增強新動能
加大能源技術裝備短板攻關(guan) 力度。加強能源技術創新平台建設,組織評選一批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並推進示範。加強組織協調、資源配置、政策保障和評估調整,確保各項技術裝備短板“攻關(guan) 有主體(ti) 、落地有項目、進度可追蹤”。
實施燃氣輪機自主創新發展示範項目。 依托示範項目建設,推動火電DCS控製係統、特高壓交直流套管、超超臨(lin) 界發電機組高溫材料、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等自主創新示範應用。結合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天然氣互聯互通重點工程設備保障等工作,推動深水和非常規油氣、天然氣長輸管線和LNG接收站等領域技術裝備短板攻關(guan) 和示範應用。
加大儲(chu) 能發展力度。研究實施促進儲(chu) 能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政策,開展儲(chu) 能示範項目征集與(yu) 評選,積極探索儲(chu) 能應用於(yu) 可再生能源消納、電力輔助服務、分布式電力和微電網等技術模式和商業(ye) 模式,建立健全儲(chu) 能標準體(ti) 係和信息化平台。
推動新技術產(chan) 業(ye) 化發展。製定實施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組織開展關(guan) 鍵技術裝備攻關(guan) ,積極推動應用示範。繼續做好“互聯網+”智慧能源試點驗收工作。加強國家能源研發中心日常管理和考核評價(jia) 。積極探索區塊鏈等新興(xing) 技術在能源領域的融合應用。
八、完善能源治理體(ti) 係,提高治理效能
抓好能源規劃編製實施。深入推進能源“十三五”規劃實施,確保各項約束性指標如期完成,預期性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按照“十四五”能源規劃工作安排,結合疫情對能源供需形勢的影響,盡快研究編製“十四五”綜合能源規劃、分領域能源規劃和重點區域發展規劃,做好國家規劃和省級規劃的統籌銜接。
深入推進能源體(ti) 製機製改革。抓好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和海南能源綜合改革。有序推動電網企業(ye) 輔業(ye) 市場化改革。推動電力交易機構獨立規範運行,優(you) 化電力調度、交易機構間的工作協調機製。穩步推進電力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健全清潔能源消納市場化機製。深化輸配電價(jia) 改革,完善增量配電價(jia) 格形成機製。健全油氣管網運營機製,完善主幹管網與(yu) 地方管網統籌協調發展長效機製,推動管網設施公平開放。進一步推進非居民用氣價(jia) 格市場化。
持續推進能源法治建設。加快《能源法》立法進程。研究製修訂《電力法》《煤炭法》,以及《核電管理條例》《能源監管條例》《天然氣管理條例》《國家石油儲(chu) 備條例》等一批法律法規。推進能源普法工作,全麵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健全完善能源行業(ye) 標準體(ti) 係。圍繞能源轉型變革需求,聚焦關(guan) 鍵技術標準,強化標準製修訂及實施。加強標準化管理工作,研究組建頁岩油、電力氣象應用、綜合能源服務等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穩步推進標準國際化。研究推動標準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設,著力提升標準化工作質量和效率。
強化能源行業(ye) 和市場監管。加強對國家能源規劃、政策、重大項目落實情況的監管。加大電力市場準入、電力調度、市場交易、價(jia) 格成本、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力度,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大能源行政執法力度,推進能源行業(ye) 信用體(ti) 係建設,探索構建以信用為(wei) 基礎的新型能源監管機製,嚴(yan) 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wei) ,有效維護市場秩序。
加強電力安全生產(chan) 監管。鞏固“齊抓共管”既有成果,建立電力企業(ye) 安全生產(chan) 情況排序公布製度和典型事故分析通報製度。製定實施《電力建設工程施工安全五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強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製定實施《電力安全文化建設指導意見》,推動建立教育培訓體(ti) 係。強化發電機組並網安全性評價(jia) ,推進安全生產(chan) 標準化建設。加強水電站大壩重大工程缺陷和事故隱患治理。防範化解特高壓輸電安全隱患,開展電力行業(ye) 網絡安全責任暨電力監控係統安全防護落實情況專(zhuan) 項監管。做好重大活動保電工作,加強突發事件應對處置。
九、加強能源國際合作,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
推進產(chan) 能合作和設施聯通。堅持“開放、綠色、廉潔”和“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深化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深化技術合作與(yu) 政策協調。深化高效低成本新能源發電、先進核電、清潔高效燃煤發電等先進技術合作。發揮各地區位優(you) 勢,深化區域和次區域合作,加強與(yu) 能源國際組織交流合作,加強聯合研究,拓展對外培訓交流。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根據疫情防控和全球能源供需形勢變化,加強國際能源市場分析和預測,適時研究提出應對舉(ju) 措,化解重大風險,維護投資整體(ti) 安全。
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和有關(guan) 能源企業(ye) ,要依據本指導意見,結合本地區和企業(ye) 的實際情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全力抓好各項任務落實,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提供穩定可靠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