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近期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歐洲天然氣價(jia) 格卻在15日顯著走低,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這是近期天然氣儲(chu) 量較足、工業(ye) 疲弱壓抑需求所致,歐洲“能源焦慮”暫時趨於(yu) 緩和。不過,從(cong) 中長期看,歐洲能源對外依存度過高,內(nei) 部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不足,能源安全風險仍揮之不去。
儲(chu) 量充足“維穩”氣價(jia)
歐洲天然氣價(jia) 格期貨15日走低,自2023年8月以來首次跌破30歐元/兆瓦時。
作為(wei) 歐洲定價(jia) 基準的荷蘭(lan) 天然氣期貨合約價(jia) 格上周收高後,15日下跌6.5%。當前,寬幅波動已成為(wei) 歐洲天然氣市場的常態,疊加近期紅海航運受阻等地緣政治因素,市場震蕩風險加劇。
市場人士預計,本周歐洲地區最大的能源市場英國、法國和德國將出現降溫天氣,這將提振天然氣需求。不過,在2023年積累了創紀錄的天然氣儲(chu) 量之後,歐洲疲弱的工業(ye) 對天然氣的需求仍然低迷,而且氣候變暖令冬季取暖需求下降。這些因素可能會(hui) 阻礙天然氣價(jia) 格的上漲。
據了解,幾家挪威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已經啟動采礦項目,預計今年將有近40至50口井投產(chan) ,而去年隻有34口。
對於(yu) 歐洲來說,天然氣方麵也不全是好消息。此前多家外媒報道稱,自上周五以來,卡塔爾運營的至少五艘正前往紅海南端通道的液化天然氣船已被停運。卡塔爾是僅(jin) 次於(yu) 美國的歐洲最大液化天然氣供應國。卡塔爾通常通過水路出口天然氣,如果繞道非洲南端,航線要長得多。去年,卡塔爾天然氣占西歐消費總量的13%左右。
美對歐天然氣出口創新高
烏(wu) 克蘭(lan) 危機升級以來,美歐對俄采取多輪能源製裁,歐洲與(yu) 俄羅斯油氣逐漸“脫鉤”,美國則加大了能源出口,尤其是對歐液化天然氣出口。據路透社報道,2023年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量有望增長14.7%,再創新高,歐洲仍是美國液化天然氣的主要進口方。
美國拉皮丹能源谘詢公司分析師亞(ya) 曆克斯·蒙頓表示,2023年美國有望保持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地位。
近年來,美國逐漸成為(wei) 歐洲主要能源供應國,2022年上半年躍升為(wei) 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到2022年底,美國已取代俄羅斯成為(wei) 歐盟最大原油供應國。2022年,歐盟還成為(wei) 美國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目的地。
市場研究機構克普勒公司表示,俄歐管道天然氣輸送渠道受限導致歐盟對液化天然氣需求激增。2022年,歐盟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達到9473萬(wan) 噸的曆史最高水平,遠高於(yu) 2021年的5727萬(wan) 噸。其中,歐盟2022年從(cong) 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占總進口量的41%。
據路透社報道,2023年11月和12月,歐洲仍是美國液化天然氣主要出口目的地,在美國當月液化天然氣出口總量中的占比均超過60%。
歐洲能源安全風險仍存
歐盟委員會(hui) 近日發布的報告指出,盡管總體(ti) 趨勢向好,但歐洲能源市場依然脆弱。國際能源署則擔憂,歐洲天然氣價(jia) 格大幅波動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歐洲央行前行長馬裏奧·德拉吉更是發出警告稱,如果歐洲不能解決(jue) 能源成本較世界其他地區高出1至2倍的問題,歐洲將“一事無成”。
在歐洲能源消費和發電結構中,天然氣占據重要地位。其中,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傳(chuan) 統上又占較大比重。數據顯示,2021年,歐盟從(cong) 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總量為(wei) 1550億(yi) 立方米,約占其天然氣總進口量的45%和總消費量的近40%。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後,歐盟出台一係列針對俄羅斯的製裁舉(ju) 措,試圖擺脫對俄化石燃料依賴。不過,“去俄化”並未有效緩解歐洲能源安全風險,隻是將“對俄依賴”轉變為(wei) “對其他地區能源供應依賴程度大幅提高”。
歐盟委員會(hui) 2023年年底通過“國家援助臨(lin) 時危機和過渡框架”修正案,將相關(guan) 國家補貼政策延長至2024年6月30日,以應對烏(wu) 克蘭(lan) 危機及能源價(jia) 格上漲造成的影響。
歐盟委員會(hui) 當天發表聲明說,通過對框架部分內(nei) 容進行調整,歐盟成員國可繼續維持其補貼計劃,以應對冬季供暖季,並確保仍受危機影響的公司不會(hui) 被切斷必要的支持。
對於(yu) 歐盟允許各國實施能源補貼的做法,歐洲各界也出現了不同聲音。以比利時為(wei) 代表的西歐和北歐多國公開表示,延長該框架既沒有必要,也沒有法律依據。荷蘭(lan) 氣候和能源部長羅布·傑滕則認為(wei) ,投入大量資金提高能源效率、研發節能設施,才是解決(jue) 問題的關(guan) 鍵。
鑒於(yu) 存在造成支出赤字、觸犯財政紀律的風險,歐盟委員會(hui) 內(nei) 部也對大規模補貼計劃提出了質疑。歐盟經濟專(zhuan) 員保羅·真蒂洛尼近日表示,歐盟需要采取協調、審慎的財政政策,尤其是要逐步取消能源補貼措施,這對於(yu) 增強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和避免加劇通脹壓力至關(guan) 重要。
歐洲工業(ye) 巨頭施耐德電氣首席執行官彼得·赫韋克呼籲,歐盟應該考慮統一發放低息貸款,以激勵減少能源消耗或輸電等資金不足領域的投資。赫韋克認為(wei) ,除了能源,監管負擔日益加重的問題也應引起歐盟有關(guan) 機構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