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260,黑著眼眶的洋蔥/文
加利亞(ya) 、捷克、愛沙尼亞(ya) 、拉脫維亞(ya) 、立陶宛和芬蘭(lan) 六國的天然氣供應完全依賴俄羅斯,另外有七個(ge) 國家至少有超過一半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盟核心成員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存度分別為(wei) 28%、9%、38%不等。在長期的能源合作中,俄氣公司已占據了歐洲進口天然氣總量的四分之一。

校/捕風者 畫/一條人文主義(yi) 狗 圖/地緣穀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e) 股份公司(Gazprom)是曾經位列世界500強排名第三的全球最大天然氣生產(chan) 商,也是俄羅斯境內(nei) 集經濟特權與(yu) 政治光環於(yu) 一體(ti) 的巨型企業(ye) 。在多重的榮光包圍之下,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獲得了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比擬的超級實力,也一度被視為(wei) 俄羅斯政治與(yu) 經濟的雙重晴雨表。

△位於(yu) 莫斯科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e) 股份公司總部,來自新華社
資源民族主義(yi) 下的行業(ye) 壟斷者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e) 公司的輝煌可以追溯到蘇聯第一條天然氣管道薩拉托夫線的建設時期。這是因為(wei) ,一人之下萬(wan) 人之上的貝利亞(ya) 是這條天然氣管道的負責人。
作為(wei) 同時負責蘇聯原子彈開發工作與(yu) 天然氣管道建設的蘇共高層,貝利亞(ya) 為(wei) 蘇聯的天然氣產(chan) 業(ye) 帶來了無可比擬的政治優(you) 勢,並讓外界認為(wei) 蘇聯的天然氣產(chan) 業(ye) 和原子彈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

△風頭正盛的貝利亞(ya)
隨後,因為(wei) 陸續找到烏(wu) 連戈伊、梅德韋吉、紮波利亞(ya) 羅、亞(ya) 姆堡和波瓦連科等特大型天然氣田(約占世界天然氣可采儲(chu) 量的三分之一),大喜過望的蘇聯在1965年成立了天然氣部(俄氣公司的前身)。
此後,曆經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qiao) 夫時代,等到蘇聯解體(ti) 前夕,蘇聯的整個(ge) 天然氣產(chan) 業(ye) 已在天然氣部的控製下形成了讓世界為(wei) 之一震撼的巨型規模。
不同於(yu) 其它國有企業(ye) 在蘇聯解體(ti) 後的艱難轉型與(yu) 賤賣,俄氣公司在時任蘇聯天然氣部長的切爾諾梅爾金帶領下,建立起了高效而又靈活的現代企業(ye) 管理體(ti) 係。
在切爾諾梅爾金的推進下,他將俄羅斯天然氣部建成了像意大利埃尼集團那樣傻瓜式的組織。正如切爾諾梅爾金所言“在製度的束縛下,即使讓一個(ge) 傻瓜來管理這個(ge) 組織,它也能運轉良好”。

△切爾諾梅爾金與(yu) 時任俄羅斯總統的葉利欽
正因為(wei) 如此,曆經“休克療法”與(yu) “私有化”浪潮的俄羅斯,即便全國大部分國有企業(ye) 都因經營不善而被拆分的七零八落,但是俄氣公司依然掌握在國家的手中。
由於(yu) 是國家控股,寡頭和西方資本家對俄氣公司始終無可奈何。等到2000年左右的時候,天然氣出口已經成為(wei) 俄羅斯增加國家收入的最主要手段。而民眾(zhong) 在經過上世紀末轟轟烈烈的國有財富瓜分狂潮後,也紛紛意識到國有資源型企業(ye) 對於(yu) 國家經濟的重要性。
再加上普京總統上任後,其對經濟寡頭的強硬手腕助推了俄羅斯民間的資源民族主義(yi) 勢力。而俄羅斯的天然氣部門則因其戰略地位與(yu) 現實意義(yi) ,成為(wei) 了國家經濟中最受保護的產(chan) 業(ye) 。也被樹立成了普京繼任後俄羅斯資源企業(ye) 國有化的典範。

△普京視察俄氣公司,來自shutterstock
作為(wei) 標杆企業(ye) ,與(yu) 其它國有公司不同的是,俄氣公司是俄羅斯唯一一家獲得法律明確保護的壟斷企業(ye) ,也是俄羅斯境內(nei) 真正意義(yi) 上擁有完整上下遊一體(ti) 化產(chan) 業(ye) 的能源企業(ye) 。
根據2006年7月通過的《俄羅斯聯邦天然氣出口法》,俄氣公司是俄羅斯唯一授權的天然氣運輸和銷售企業(ye) 。這就意味著,隻要是在俄羅斯境內(nei) 生產(chan) 的天然氣,都必須通過俄氣公司的聯合供氣係統(UGSS)輸送並銷售。
其他企業(ye) 若是想要出口天然氣,則必須在支付傭(yong) 金且獲得俄氣公司的允許後,才能通過俄氣公司進行出口。

△來自新華社
在法律的保護下,通過壟斷天然氣產(chan) 業(ye) ,俄氣公司很快擊敗了諾瓦泰克等私營能源企業(ye) ,並掌控了俄羅斯國內(nei) 全部的天然氣管道與(yu) 整個(ge) 天然氣出口的輸氣權。
令俄羅斯欣慰的是,獲得特權的俄氣公司確實為(wei) 俄羅斯的經濟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俄羅斯聯邦天然氣出口法》頒布後,俄氣公司控製了俄羅斯65%的天然氣儲(chu) 量和世界20%的天然氣儲(chu) 量,生產(chan) 了俄羅斯8%的工業(ye) 產(chan) 值,並保證了25%的國家預算。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俄氣公司的油氣儲(chu) 量高達34,899億(yi) 立方米(比世界天然氣儲(chu) 量排名第三的卡塔爾還多8萬(wan) 億(yi) 立方米),天然氣凝析油儲(chu) 量為(wei) 15.697億(yi) 噸,石油儲(chu) 量為(wei) 20.570億(yi) 噸。

△來自新華社
產(chan) 量方麵,2019年,俄氣公司開采了5001億(yi) 立方米的天然氣和伴生氣,1670萬(wan) 噸凝析氣和4080萬(wan) 噸石油。僅(jin) 僅(jin) 俄氣一家公司,就生產(chan) 了全球12%的天然氣,並將天然氣業(ye) 務擴展到了全球50多個(ge) 國家。

△俄羅斯油氣分布
毫無疑問的是,就天然氣儲(chu) 量與(yu) 產(chan) 量而言,俄氣公司是全球當之無愧的最大能源巨頭。
不隻是天然氣
作為(wei) 一家巨無霸的明星企業(ye) ,俄羅斯對俄氣公司的偏愛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能源行業(ye) 。在俄政府的支持下,除了天然氣,俄氣公司還擁有大規模的電力、傳(chuan) 媒、金融等資產(chan) ,同時還經營著航空和鐵路運輸、無線通訊、IT 等業(ye) 務。
長達175,200公裏的天然氣管道幹線是俄氣公司除天然氣儲(chu) 量後的又一大資產(chan) 。可繞地球三圈的天然氣傳(chuan) 輸係統,使俄氣公司能將天然氣方便地出口到東(dong) 亞(ya) 與(yu) 歐洲。

△來自新華社
此外,俄氣公司還是俄羅斯最大的電力運營商。其擁有總裝機容3700×104kW 的82座發電站,並以全俄羅斯總裝機容量的17%和1728×108千瓦時的總發電量在俄羅斯電力企業(ye) 中排名第一。

△俄氣公司旗下摩爾曼斯克州的水力發電廠,來自shutterstock
不僅(jin) 是在基礎行業(ye) 資產(chan) 豐(feng) 厚,俄氣公司在傳(chuan) 媒行業(ye) 的實力也讓人大為(wei) 驚歎。俄氣公司控股多家大型傳(chuan) 媒企業(ye) ,經營著THT、HTB 等全國性電視台,還在俄羅斯最大的在線視頻網站以及有關(guan) 廣告和地產(chan) 業(ye) 務擁有股份。


△THT播放的娛樂(le) 節目,來自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衛星電視廣播公司、出版社、電影製片公司、電影院線,包括莫斯科之聲等六家廣播電台等都是俄氣在傳(chuan) 媒行業(ye) 的下屬資產(chan) 。
對於(yu) 全方位發展的俄氣公司而言,金融行業(ye) 也是其不可缺失的業(ye) 務版圖。在俄氣公司的積極運作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e) 銀行(Gazprombank)經過30年發展,已成為(wei) 擁有高於(yu) 四萬(wan) 億(yi) 盧布總資產(chan) 的俄羅斯第三大銀行。

△來自shutterstock
據財富世界五百強統計,俄氣公司在2019年的總營業(ye) 額高達1180億(yi) 美元,而俄羅斯當年的GDP才為(wei) 1.69萬(wan) 億(yi) 美元。也就是說,俄氣公司一家企業(ye) 的經濟活動就占到了俄羅斯全國的14.3%。
據統計,俄氣公司的稅收在俄羅斯也占有重要比例,是俄國家財政收入的單一重大來源。俄氣公司以現金形式繳納的各種稅費能占到俄羅斯聯邦和地方總稅收的16.11%,即俄羅斯各級政府稅收中每 6 盧布就有1盧布來自俄氣公司。

△來自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不光是在國內(nei) ,俄氣公司在海外的擴張布局也成績斐然。俄氣公司參與(yu) 了印度、伊朗和馬來西亞(ya) 等國的天然氣開發,牢牢掌握了世界天然氣的供應權。
可以說,在世界各大國中,還沒有哪一家公司像俄氣公司這樣涉及如此多的關(guan) 鍵行業(ye) ,在國家經濟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家大業(ye) 大,來自shutterstock
國家柱石與(yu) 外交籌碼
相比俄氣公司在俄羅斯政壇的高光地位,萬(wan) 億(yi) 資產(chan) 與(yu) 千億(yi) 營收隻是俄氣公司超強實力的冰山一角。這是因為(wei) ,俄氣公司不僅(jin) 是俄羅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還是俄羅斯內(nei) 政外交和能源政治中的重要工具。
在俄羅斯政壇,企業(ye) 最高領導的政治級別是反映其綜合地位的重要體(ti) 現。尤其是在普京上台後,為(wei) 了更好的與(yu) 國內(nei) “寡頭”鬥爭(zheng) ,包括總理和內(nei) 閣部長等多位普京總統的親(qin) 信高官都開始兼任企業(ye) 最高負責人。

△俄氣公司董事會(hui) 主席維克托·阿列克謝耶維奇·祖布科夫,曾經在2007-2008年就擔任過俄羅斯總理,來自shutterstock
俄氣公司一直被視為(wei) 國家領導人成長的搖籃和政府高官的培養(yang) 基地。不論是前蘇聯時期的部委製,還是現在的公司製,相比其它俄羅斯國有控股企業(ye) ,俄氣公司的最高負責人一直都是全俄所有行業(ye) 和企業(ye) 中政治地位的最高級別。
由此可見,俄氣公司的高層管理者直接受命於(yu) 克裏姆林宮,是國家高層內(nei) 政外交意圖的重要執行者。他們(men) 或者來自於(yu) 俄羅斯的權力中心,或者很可能在未來擔任國家或政府的重要職務。
除了在俄羅斯國內(nei) 政壇擁有無以倫(lun) 比的政治光環,俄氣公司還是俄羅斯外交談判的重要的籌碼。不論是和中日韓等亞(ya) 洲買(mai) 家的天然氣采購談判,還是在“烏(wu) 克蘭(lan) 危機”中對波羅申科政府的製裁,俄氣公司始終都站在俄羅斯對外事務的第一戰線。

△來自中央電視台
經濟要為(wei) 政治服務,尤其是能源經濟,更是與(yu) 政治緊密相連。在俄羅斯大的政治格局下,俄氣公司形成了“牽製亞(ya) 洲,壓製獨聯體(ti) ,要價(jia) 歐洲”的對外經營策略。
在亞(ya) 太市場,由於(yu) 東(dong) 亞(ya) 國家高速發展的經濟離不開能源的穩定供應,因此,俄氣公司將天然氣貿易作為(wei) 重要籌碼,同時讓中日韓三國相互牽製,形成競爭(zheng) 。
特別是在2010年日本福島核危機之後,日本市場對天然氣的需求大幅增加,使東(dong) 亞(ya) 的天然氣市場出現了短暫的供求失衡。

為(wei) 了獲得最佳收益,俄氣公司一方麵在中俄天然氣談判中強調日本的需求,借以提高要價(jia) ;另一方麵在日俄天然氣談判中高調宣傳(chuan) 中俄合作,以壓製日本接受報價(jia) 。
在中俄曆時20多年的天然氣博弈中,俄氣公司一直希望在對華天然氣銷售上獲得等同於(yu) 甚至高於(yu) 歐洲市場的天然氣出口價(jia) 格。
2000年代初,中國對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報價(jia) 是每千立方米100美元,而俄氣公司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價(jia) 格則達到每千立方米120美元。
2007年,中石油對俄氣的報價(jia) 升至每千立方米195美元。在2008年國際油價(jia) 高達每桶140美元的情況下,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價(jia) 格已攀升至每千立方米近500美元。越來越大的價(jia) 格分歧,讓談判雙方都對談判不抱任何期望。
然而,2014年爆發的“烏(wu) 克蘭(lan) 危機”徹底扭轉了雙方的處境。內(nei) 外交困的俄羅斯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嚴(yan) 厲製裁,迫切需要東(dong) 方大國的政治和經濟支持。
在普京總統的授意下,俄氣公司總裁米勒開始頻頻接觸中國。並在2014年5月21日,也是普京總統離開上海返回莫斯科前的最後一刻,一份為(wei) 期30年,總價(jia) 高達4000億(yi) 美元的天然氣合作協議順利簽訂。

△來自新華社

△俄氣公司總裁米勒在中俄天然氣管道建設工地,來自shutterstock
不同於(yu) 對亞(ya) 洲買(mai) 家的牽製,俄羅斯政府與(yu) 俄氣公司對獨聯體(ti) 國家的心態則要複雜的多。為(wei) 了盡力減少或阻止中亞(ya) 地區天然氣資源不經過俄羅斯直接抵達消費市場,俄氣公司投入了大量經濟與(yu) 政治資源與(yu) 中亞(ya) 各國斡旋,最終與(yu) 中亞(ya) 國家達成了“淨回價(jia) ”的收購協議,從(cong) 而保證了其對中亞(ya) 國家天然氣出口的直接控製。
在2014年的烏(wu) 克蘭(lan) 危機中,俄氣公司扮演著壓製烏(wu) 克蘭(lan) 的重要角色。為(wei) 了向波羅申科政府施壓,俄氣公司以烏(wu) 克蘭(lan) 拖欠天然氣費用為(wei) 由,切斷了對烏(wu) 克蘭(lan) 的天然氣供應。這對於(yu) 依賴俄羅斯天然氣高達70%的烏(wu) 克蘭(lan) 而言無疑是一場經濟災難。

△一不高興(xing) 就“斷氣”,來自shutterstock
不僅(jin) 是烏(wu) 克蘭(lan) ,其它西歐國家也對俄羅斯的天然氣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賴。早在1993年,俄氣公司就同法國、芬蘭(lan) 、意大利和波蘭(lan) 等國簽訂了天然氣供應協議。
保加利亞(ya) 、捷克、愛沙尼亞(ya) 、拉脫維亞(ya) 、立陶宛和芬蘭(lan) 六國的天然氣供應完全依賴俄羅斯,另外有七個(ge) 國家至少有超過一半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盟核心成員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存度分別為(wei) 28%、9%、38%不等。

在長期的能源合作中,俄氣公司已占據了歐洲進口天然氣總量的四分之一。尤其是隨著“北溪2號”與(yu) “土耳其溪”等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擴大了俄氣公司在歐洲天然氣市場的份額。

雖然西方國家一心想擺脫俄羅斯的能源的依賴,但是,在俄氣公司高超的政治手腕下,每次都能化解歐洲各國的能源反製。
作為(wei) 俄氣公司背後的實際掌控者,特工出身的普京手段高明。在2005年,為(wei) 了加深德國和俄羅斯的能源捆綁,普京授意俄氣公司聘請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作為(wei) 北溪管道項目的委員會(hui) 主席。
憑借德國前總理的政治威望,施羅德成功遊說各方。使俄氣公司很快便得到了德國內(nei) 部的認可。不僅(jin) “北溪管道一號線”順利完工,就連“北溪二號線”都沒有受到太多的阻礙。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來自shutterstock
氣急敗壞的美國眾(zhong) 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hui) 主席湯姆·蘭(lan) 托斯眼見德國和俄羅斯的合作愈發緊密卻無法阻止,更是將施羅德比作是“政治妓女”。
就這樣,俄氣公司成功將施羅德打造成為(wei) 了俄羅斯的代理人,將德國和俄羅斯深度捆綁。這使得德國本身在處置與(yu) 俄羅斯之間關(guan) 係方麵的態度始終過於(yu) 軟化,並讓德國成為(wei) 俄羅斯撬動歐洲政治乃至西方政治的關(guan) 鍵一環。
在俄氣公司多年的運作下,歐洲各國已離不開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也因為(wei) 如此,每當西方國家的製裁大棒揮向俄羅斯時,都不得不掂量一下被斷供天然氣的後果。
參考資料
國家資本主義(yi) 、私有化與(yu) 精英鬥爭(zheng) ——近期俄羅斯“國家—資本”關(guan) 係的兩(liang) 重邏輯 . 張昕;
對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的信用評級報告 . 標準普爾公司;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e) 股份公司 . 2019年年度報告;
俄羅斯天然氣領域狀況及各大公司的市場競爭(zheng) 歐亞(ya) 經濟 . 徐向梅;
歐美經濟製裁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影響 . 陸京澤;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e) 股份公司的地位及發展戰略研究 . 肖飛 孟碩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华体汇官网登陆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