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华体汇官网登陆!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企業勝經 » 正文

像銷售高手一樣提問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8-15  來源:微信公眾號“劉潤”  瀏覽次數:10146
        很多時候我們達不到目的 ,都是因為我們太急於表達自己,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zhong) 號“劉潤”(ID:runliu-pub),世界經理人經授權轉載。

引言

我想,很多銷售都有這樣的經曆:

你剛開口,說了句“您好,請問有興(xing) 趣......”,話都還沒說完,客戶就已經開始搖頭了。

或者。你費盡了口舌,介紹了所有賣點和優(you) 勢,可客戶留下一句“我再考慮考慮”,就一走了之了......

如果你也這樣被客戶拒絕過,那多半不是客戶太忙,而是你的銷售方法出了問題。

前段時間,我們(men) 劉潤讀書(shu) 會(hui) 的直播間,邀請到了蔡懷東(dong) 老師。他是中國知名的客戶購買(mai) 心理研究專(zhuan) 家,同時也是暢銷書(shu) 《銷售就是要會(hui) 提問》的作者,對於(yu) 實戰銷售,有著特別深刻的思考和見解。

聽完他的分享,我有一個(ge) 核心感受:很多時候我們(men) 達不到目的 ,都是因為(wei) 我們(men) 太急於(yu) 表達自己,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

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說?

今天,我就將蔡懷東(dong) 老師的直播內(nei) 容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所有啟發。

按照國際慣例,我們(men) 從(cong) 一個(ge) 故事聊起。

20240814_MA_SM_01_01

01
問問題,而不是講產品

20240814_MA_SM_01_02

假如你是一家代理記賬公司的業(ye) 務員。你們(men) 公司的主要業(ye) 務,是幫企業(ye) 報稅、記賬。

好。現在你要打電話推銷了。潛在客戶名單上,有一位客戶叫張總,你準備打給他。

電話剛接通,你熱情打了招呼:張總您好!

張總:你哪位?

你連忙介紹:我是代理記賬公司,可以幫咱們(men) 公司記賬報稅,請問您......

張總一聽,心想我們(men) 有專(zhuan) 職財務啊。還沒等你說完,就扔下一句不需要,把電話掛了。

怎麽(me) 樣,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常見?蔡懷東(dong) 老師說了,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曆,那千萬(wan) 不要懷疑運氣。

為(wei) 什麽(me) ?因為(wei) 這樣的銷售方式就錯了,被拒絕很正常。

蔡老師說,銷售真正的價(jia) 值,是能幫客戶解決(jue) 問題,而不是推銷產(chan) 品。用準備好的話術,去推銷產(chan) 品,這很簡單,但客戶並不需要。客戶需要的,是解決(jue) 自己的問題。所以,正確的銷售方式,不應該是去推銷,而是從(cong) 客戶的角度出發去提問,去問出客戶的問題,這樣才能提升成單的概率。

舉(ju) 個(ge) 例子。

假如,你換成“提問的方式”打給張總:

電話接通.....

你還是打招呼:張總您好?

張總問:你哪位。

你說,張總我看咱們(men) 公司有專(zhuan) 職財務是吧?

請問,你這樣說,張總會(hui) 立刻掛斷電話嗎?多半不會(hui) 。因為(wei) 他想知道你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問。

張總多半會(hui) 回答:是,怎麽(me) 了?

你立馬接著說,那您這一個(ge) 月至少要4、5千的工資吧,一年至少5、6萬(wan) 的成本?其實換個(ge) 方式,一年四五千塊,就能搞定......

你看,這時候,是不是哪怕張總不選你的服務,但至少也會(hui) 比第一種溝通方式,更感興(xing) 趣呢?

為(wei) 什麽(me) 會(hui) 這樣?因為(wei) 你問出了張總關(guan) 心的問題——節約成本。

怎麽(me) 樣,感受到提問的重要性了吧。

那,究竟該呢?


02
見麵先問“症狀”

20240814_MA_SM_01_03

蔡懷東(dong) 老師說,提問,首先就得問症狀。

什麽(me) 是問症狀?

簡單來說,就是直接問客戶是否存在某種問題。你問的越準,客戶越可能對你產(chan) 生信任。

舉(ju) 個(ge) 例子。

你去中醫院,見到老中醫。

老中醫一句話不說,靠把脈,就問出了你的症狀。

這時候,你是不是會(hui) 覺得,這老中醫很厲害?會(hui) 很信任他?

蔡懷東(dong) 老師說,做銷售,其實也一樣,把症狀問對了,同樣能獲得客戶的信任。

那具體(ti) 怎麽(me) 問呢?問四個(ge) 方向:現象,擔心,需求,同行。

我們(men) 一個(ge) 個(ge) 來看。

(1)問現象。

什麽(me) 叫問現象?

簡單來說,就是對大環境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詢問。

比如,辛女士,你應該接到過很多理財公司的電話吧?

比如,於(yu) 經理,你有沒有感覺現在的年輕員工越來越不好管了?

無論我們(men) 身處哪個(ge) 行業(ye) ,都一定有大環境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men) 完全可以選擇這些普遍問題,來發問,這樣出錯的概率就很低。

(2)問擔心。

什麽(me) 叫問擔心?

簡單來說,就是對客戶選產(chan) 品時,普遍存在的擔心進行詢問。

比如:張小姐,你是不是擔心手機用久了會(hui) 卡頓?

比如:王廠長,你是不是擔心換了供應商,影響品質穩定性對吧?

又比如:李總,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擔心最後出來的效果,達不到預期對吧。

其實每個(ge) 人,做選擇,都會(hui) 權衡,過程中總有擔心。這時候,如果能把客戶的擔心說出來,反而有可能讓客戶產(chan) 生興(xing) 趣。他會(hui) 覺得自己的擔心被你聽到、考慮到了,這樣就有了進一步交流的可能。

(3)問需求。

什麽(me) 叫問需求?

簡單來說,就是把客戶購買(mai) 產(chan) 品時,內(nei) 心的需求點,以提問的方式說出來。

比如,你是不是想解決(jue) 失眠問題呢?

比如,你是不是想在家裏就能做有氧鍛煉呢?

又比如,你是不是想提高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呢?

如果我們(men) 能準確問出客戶的需求,在心理活動上,客戶就會(hui) 自動認為(wei) 我們(men) 能給予他們(men) 想要的。所以一名優(you) 秀的銷售,一定要事先想清楚,自己的產(chan) 品究竟能滿足客戶哪些需求。

(4)問同行。

什麽(me) 叫問同行?

簡單來說,就是把同行常用的話術,用提問的方式說出來。

比如,某某公司,是不是和你說,他們(men) 的材料是進口的?

比如,那邊公司,是不是還和你說,他們(men) 的產(chan) 品用久了不會(hui) 變形?

又比如, 其他家,是不是和你強調.....

一般來說,同行給客戶介紹的賣點,都是自己獨有的優(you) 勢,對此我們(men) 完全不必掩蓋,反而應該麵帶微笑的講出來。隻要你講出來,根本不需要做任何評價(jia) ,客戶自己就會(hui) 思考:“他給我說這話什麽(me) 意思?是不是在提醒我不要上當”?

蔡懷東(dong) 老師說,想把症狀問對,就需要我們(men) 平時不斷圍繞“現象,擔心,需求,同行”這4個(ge) 方向持續訓練。用專(zhuan) 業(ye) 精神,來了解我們(men) 的銷售領域,並且做到持續的總結和更新。訓練的過程中,你還可以結合使用下麵這樣的表格,梳理每一項症狀所對應內(nei) 容。

20240814_MA_SM_01_04

而經過“問症狀”這一步,客戶通常也會(hui) 信任你,認為(wei) 你了解他的問題了。

接下來,你就可以嚐試向客戶介紹產(chan) 品,解決(jue) 他的問題了。

但蔡懷東(dong) 老師說,大部分銷售,可能都敗在這個(ge) 環節。因為(wei) 99%的銷售都把賣點搞錯了。

什麽(me) 意思?


03
懂賣點才能問出好問題

20240814_MA_SM_01_05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你費盡口舌,給客戶講完了所有賣點。結果客戶隻關(guan) 心一個(ge) 問題:能不能便宜點?

比如,你是賣燈具的。

你給客戶介紹,說你們(men) 家燈,用料多紮實,光源多護眼,用電多節能。又是比劃又是演示,幾乎全盤托出。

可客戶呢?到頭來隻關(guan) 心價(jia) 格,說你家產(chan) 品貴了,別人家.....

你給客戶解釋,說我們(men) 用料不一樣,成本高。

但客戶呢?扔下一句“考慮考慮”就走了。

為(wei) 什麽(me) 會(hui) 這樣呢?今天的客戶,越來越精明了?還是說都不願意花錢了,所以隻認價(jia) 格?

蔡懷東(dong) 老師說,都不是。這很可能是因為(wei) ,你根本沒有正確區分“賣點”和“好處”的差別。

什麽(me) 意思呢?

舉(ju) 個(ge) 例子。還是拿燈具來說。

請問,以下選項中,哪些可以被看作是賣點?

1、護眼

2、亮度高

3、節能

4、耐用

給你5秒鍾思考。

時間到,公布答案。

在蔡老師看來,以上4項,都不是賣點。

你的反應是不是和我一樣:啊?這不是賣點是什麽(me) ?

蔡老師說,賣點應該是客戶選擇你,而不選擇別人的理由。

像上麵這些點,頂多叫好處,所有品牌都能說。

既然所有品牌能說的一樣,那客戶自然會(hui) 默認產(chan) 品是一樣的,所以就會(hui) 誰便宜就買(mai) 誰。

所以,如果連賣點都找錯了,那自然也就難以達成銷售了。


04
如何找到真正的賣點?

20240814_MA_SM_01_06

那麽(me) ,到底該怎麽(me) 找到賣點呢?

蔡懷東(dong) 老師說,找賣點,就要對產(chan) 品刨根問底的追問,具體(ti) 可以問三個(ge) 方向:

是否優(you) 越於(yu) 別人?是否立刻可驗證?有沒有形容詞?

需要注意的是,這三個(ge) 方向,也是三個(ge) 標準,需要同時滿足,才能被確立是一個(ge) 賣點。

聽起來有點抽象?

這樣。我們(men) 通過一個(ge) 實戰案例,來做個(ge) 練習(xi) 吧。就拿蔡懷東(dong) 老師,給吉利汽車做的培訓案例來說吧。

先來給你介紹一下產(chan) 品的情況。

吉利有一款入門級車型,售價(jia) 十多萬(wan) 元,配有七個(ge) 安全氣囊,並且在車後加有防撞鋼梁。

你可以想一下,如果一輛車意外發生碰撞,究竟是會(hui) 撞前麵、後麵還是左麵、右麵呢?顯然,我們(men) 沒辦法決(jue) 定。所以,7個(ge) 安全氣囊,就能全方位的保障駕乘人員的安全。

而通常,油箱都設置在汽車尾部,所以在尾部加了防撞鋼梁,還能有效保證車輛整體(ti) 的安全性。

還有一個(ge) 信息點。目前市麵上,配有類似安全設施的汽車,售價(jia) 都在40萬(wan) 元以上。十多萬(wan) 元的車型裏,隻有這一款車,有同等的安全配置。所以綜合來看,這輛車的性價(jia) 比很高。

好。通過上麵的介紹,你應該對這款車有初步的了解了。現在練習(xi) 開始。按照蔡老師說的三個(ge) 方向,我們(men) 來找找賣點。

先看第一個(ge) 點,是否“優(you) 越於(yu) 人”?

什麽(me) 意思呢?

簡單來說,就是看是否比“別的品牌"強?

那在這個(ge) 案例中,什麽(me) 是優(you) 於(yu) 別人呢?

比如,安全。

比如,性價(jia) 比高。

又比如,七個(ge) 安全氣囊。

這三個(ge) 點都是這輛車,相比其他同類車型的優(you) 勢。

好。我們(men) 進入下一個(ge) 環節。

(2)是否立刻可驗證。

什麽(me) 叫立刻可驗證呢?

簡單來說,就是客戶能不能立馬驗證這些賣點。

舉(ju) 個(ge) 例子。比如,安全。客戶選車時,能立馬驗證這輛車是否安全嗎?顯然不行。那安全,就不應該是這輛車的賣點。

又比如,客戶能立馬驗證,這輛車性價(jia) 比高不高嗎?可以。一對比就能知道。好,保留這個(ge) 選項。

那7個(ge) 安全氣囊呢?當然,有沒有7個(ge) 安全氣囊,問一問就能知道。

好。我們(men) 繼續下一步。

(3)有沒有形容詞。

形容詞,我們(men) 都知道是什麽(me) 意思。

可為(wei) 什麽(me) ,不能有形容詞呢?

蔡懷東(dong) 老師說,因為(wei) 形容詞任何一個(ge) 品牌都能說,這樣產(chan) 品失去獨特性了。所以,蔡老師強調,賣點堅決(jue) 不能加形容詞。

那我們(men) 來看一看。性價(jia) 比高,有沒有形容詞呢?有,高就是形容詞。所以,性價(jia) 比高,被排除掉了。

那7個(ge) 安全氣囊呢?沒有。隻有7,這個(ge) 數詞。

所以經過三輪追問,我們(men) 終於(yu) 可以定下“7個(ge) 安全氣囊”作為(wei) 這輛車的賣點了。

不過。你可能還會(hui) 有疑惑。今天所有人都很卷,我有的別人都有,我沒有的別人還是有,光是第一點“是否優(you) 越於(yu) 別人”我就答不上來,那我是不是隻能躺平了?

蔡懷東(dong) 老師說,別急,這種情況的確也很普遍,不過依然有辦法,找不同就行了。

什麽(me) 叫找不同?其實就是找到你和競品不同的點,哪怕這個(ge) 點是你的劣勢也沒關(guan) 係。

劣勢也沒關(guan) 係?具體(ti) 怎麽(me) 找?

蔡老師分享了一個(ge) 案例。說有一次,他到一家老年代步電動車公司培訓。

這家公司的電動車,最高時速隻有50公裏。而競爭(zheng) 對手呢?普遍已經能做到70公裏了。

而且,其他方麵,無論是續航,還是安全性,甚至價(jia) 格也談不上優(you) 勢,甚至還不如同行。

那這可怎麽(me) 辦呢?難道要靠價(jia) 格戰?

蔡老師說,不是的,依然可以挖掘出賣點。

比如,既然同行都已經把速度做到了每小時70公裏,那我們(men) 完全就可以把50公裏的時速,作為(wei) 賣點。

這也行?客戶憑什麽(me) 認同?

你看,老年代步車的用戶,都是老年人,眼神和反應,都沒有年輕人快。所以一旦遇到緊急情況,車速越快,出事的概率自然也更高。

有了這個(ge) 判斷,再來看時速。你覺得,50公裏和70公裏,哪個(ge) 產(chan) 品更好呢?顯然是50公裏,因為(wei) 安全。

那這家車企,就完全可以把“唯一時速能控製在50公裏的代步車”作為(wei) 產(chan) 品賣點。

這樣一來,很多子女,在幫老人選購代步車時,至少會(hui) 考慮到這一層安全因素,成交的概率就大大提升了。

所以總結一下,找賣點,核心是三問,一問是否優(you) 越於(yu) 人,二問是否立刻可驗證,三問是否有形容詞,如果三者全部滿足,那恭喜你,賣點就是它了。而如果實在找不到“優(you) 越於(yu) 人”的地方,那我們(men) 就找不同,哪怕這個(ge) 不同是劣勢也沒關(guan) 係。

到這,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找賣點的過程,其實就是對產(chan) 品和不斷提問的過程。這其實要求銷售,要真正了解自己的產(chan) 品和行業(ye) 的發展情況。隻有這樣,才能對自己的產(chan) 品問出真問題,找到那個(ge) 最核心的賣點。

好。現在找賣點,也已經學會(hui) 了。

下一步,就要學會(hui) 了。


05
靠提問講好賣點

20240814_MA_SM_01_07

有時候,我們(men) 歸納出了許多特別好的賣點,就覺得每一條都是客戶必須選擇你的理由。

這時候,你往往就會(hui) 想盡辦法,把這些賣點拿出來給客戶大講特講。希望你一講完,客戶就能立馬下單。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你可能又陷入了自我表達的邏輯。客戶反而會(hui) 覺得你目的性很強,你在想盡辦法讓他掏腰包,不夠真誠,導致不願意買(mai) 單。

那我們(men) 該怎麽(me) 去講賣點呢?

蔡懷東(dong) 老師說了:還是提問。用提問的方式,來講賣點。

具體(ti) 說來有四步:賣點本身;為(wei) 什麽(me) 要;作用好處;同類對比。

我們(men) 一個(ge) 個(ge) 來看。

(一)賣點本身。

什麽(me) 是賣點本身呢?

簡單來說,就是講出賣點。

但是要注意。

講的方法,是用“選擇.....要看....賣點”的句式,以提問的方式講出來。

比如,您是選擇家庭用車對吧?選擇家庭用車,要看安全性,看配置了多少個(ge) 安全氣囊。

比如,您是選擇老年代步車對吧?選擇老年代步車,要看安全性,看時速控製。

這裏要注意的是,我們(men) 千萬(wan) 不能提到自己的產(chan) 品或者品牌,而是要以教用戶如何選擇產(chan) 品的心態,和客戶溝通。

(二)為什麽要?

什麽(me) 叫“為(wei) 什麽(me) 要呢”?

簡單來說,就是接著第一步,進一步提問解釋。

比如,為(wei) 什麽(me) 要看配置多少個(ge) 安全氣囊呢?因為(wei) 安全氣囊的數量,決(jue) 定了撞擊時,對乘客的保護情況。

比如,為(wei) 什麽(me) 要看時速控製呢?因為(wei) 老年人反應和判斷,沒有年輕人好。

同樣的,在這一步,我們(men) 也不能提到自己的產(chan) 品和品牌,依然要以教用戶選擇產(chan) 品的方式,來幫客戶解決(jue) 選擇難題。

(三)作用好處。

什麽(me) 叫作用好處呢?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沿著前兩(liang) 步,通過提問來引導客戶,一步步認識我們(men) 的賣點。

舉(ju) 個(ge) 例子。想讓客戶了解,時速50的老年代步車更好。我們(men) 來模擬一個(ge) 對話。

問:您說老年人眼神好,還是年輕人眼神好?

答:年輕人。

問:那老年人反應快,還是年輕人反應快?

答:年輕人。

問:那老年人本身眼神不那麽(me) 好,反應也不那麽(me) 快,如果速度還快,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出事的概率大不大?

這時候,顧客就會(hui) 開始思考了。嗷,原來速度快,其實反而不安全。

蔡懷東(dong) 老師說,即便到這一步,也千萬(wan) 不要直接提我們(men) 的產(chan) 品和品牌,而是要通過發問的方式,讓客戶自己感受我們(men) 的賣點。不然客戶會(hui) 認定,你是在推銷,而不是幫他解決(jue) 問題。

(4)同類對比

什麽(me) 叫同類對比呢?

簡單來說,就是有了前3步的基礎後,終於(yu) 可以拋出我們(men) 產(chan) 品和品牌,拿來和其他家作比較了。

比如,您有看過其家的產(chan) 品嗎?其他家老年代步車,速度都標到了70公裏,隻有我們(men) 能控製在50公裏內(nei) 。

又或者,您了解過市場其他車型嗎?其實目前都是50萬(wan) 元以上的車,才會(hui) 配有7個(ge) 安全氣囊的,我們(men) 是10多萬(wan) 級別裏的唯一。

實際上,經過這四步,基本上客戶就已經能非常清楚的掌握賣點了。不過,蔡懷東(dong) 老師說,如果還想再提升一點成交率,還可以再多做一步,根據不同人群,來針對性的講解產(chan) 品。

舉(ju) 個(ge) 例子。

有一天,小明和他的媽媽,以及小姨和未來的小姨夫,四個(ge) 人一起去逛街。

這時候,小明看到一個(ge) 非常喜歡的奧特曼,鬧著要買(mai) 。

媽媽說:不行。家裏有兩(liang) 個(ge) 了。

小明自然不樂(le) 意,又哭又鬧。

好。這時候,假如你是銷售,麵對眼前四個(ge) 人,你會(hui) 和他們(men) 講一樣的話嗎?

麵對小明,你可以問,小朋友是不是覺得這個(ge) 奧特曼很不同呀?這個(ge) 是最新的限量版呢。

那麵對小明的媽媽呢?你還會(hui) 問她,是不是覺得這個(ge) 奧特曼不同嗎?我猜你不至於(yu) 會(hui) 這樣。你肯定知道,小明的媽媽根本不關(guan) 心奧特曼。對於(yu) 小明的媽媽,你完全可以問,孩子是不是平時就特別喜歡玩具啊?奧特曼是有正義(yi) 感的人物,這樣的人物,能鼓勵孩子塑造正義(yi) 感和責任心,小孩子玩這個(ge) 沒壞處。你看這樣一來,是不是媽媽購買(mai) 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那麵對小明的小姨呢?你是不是可以問:“平時是不是很少和孩子在一起啊?你要給他買(mai) 了這個(ge) 奧特曼,他一定會(hui) 很開心,以後看到奧特曼就會(hui) 想是小姨給買(mai) 的。”

而對於(yu) 小明未來的小姨夫呢?“還不表現一下?考驗你的時候到了。”

當然,這些都是模擬對話,但至少能讓人看出,作為(wei) 一名優(you) 秀銷售,捕捉客戶的不同需求來針對性提問的重要性。

最後的話

很多時候我們(men) 越著急想幹成一件事,最後的動作反而越變形。

比如做銷售。你越著急想推銷產(chan) 品,最後客戶反而越覺得你目的性強,不願意買(mai) 單。

所以,千萬(wan) 不要讓自己輸在了同理心上。

同理心,就是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對方的處境,理解對方的難題。

很多時候,搞不定客戶,拿不出業(ye) 績,並不是你態度不好,配合度不夠高,而很可能是因為(wei) 你缺少了同理心。

一名優(you) 秀的銷售,應該始終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他究竟需要什麽(me) 。而不是去想,我能給什麽(me) ,我想要什麽(me) 。

同理心,是無數能力的底層。

再次感謝蔡懷東(dong) 老師的分享。

祝你擅於(yu) 提問,成為(wei) 銷售高手。

祝你擁有同理心。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於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企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一周資訊排行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