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华体汇官网登陆!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企業勝經 » 正文

物流送貨遇到扯皮怎麽辦?快來看看這項供應鏈最佳實踐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4-20  來源:世界經理人  瀏覽次數:5316
 物流協議。


收貨做不好,矛盾少不了

入庫收貨看似簡單,卻能反映出很多管理上的缺陷問題,或者說,收貨是很多供應鏈管理缺陷的一個(ge) 集中爆發點。收貨方經常碰到的問題有以下情況:

1.原料供應商頻繁更換快遞或物流,很多物流司機打幾個(ge) 電話都找不到倉(cang) 庫或收貨的地方,倉(cang) 庫人員每天耗費大把時間在接問路電話上。

2.送貨物流公司不按收貨方規定操作,送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人不通知倉(cang) 庫人員,把貨仍在月台一走了之的,有人不在指定地點卸貨的,有人搞錯送貨時間或單據的,還有包裝破損、少貨、條碼不一致的,這些問題耗費倉(cang) 庫大量人力和時間。

3.送貨品種多、數量少,送貨人員不熟悉商品,也不願意幫忙卸貨、分貨,相關(guan) 人工費用問題,一直在原料供應商、物流送貨人員和收貨倉(cang) 庫之間互相推諉。

4.回單問題,臨(lin) 時物流公司不按規定送貨、驗收點數、簽章等,原料供應商拿不到回單或回單丟(diu) 失的,經常打電話到倉(cang) 庫要求補單,影響了倉(cang) 庫人員工作。

采購、倉(cang) 庫、供應商需要聯合行動,但由於(yu) 產(chan) 品種類多、供應商數量多、第三方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看似簡單的工作,想要做好確實很費工夫,更何況倉(cang) 庫在公司內(nei) 部一般都處於(yu) 弱勢地位。


物流心裏苦,無處可傾訴

作為(wei) 第三方物流也有一肚子苦水,在送貨過程中會(hui) 碰到以下問題:

收貨方製造商和送貨方供應商之間的溝通缺失大部分是物流公司來背鍋。如果製造商的收貨窗口是白天,就意味所有車輛都隻能在白天執行送貨,車輛資源被集中占用。收貨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檢驗流程,而這個(ge) 流程沒有標準和連續性。

關(guan) 於(yu) 送貨收貨的事情,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大家都有抱怨,認為(wei) 合作方影響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卻找不出一個(ge) 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相互推卸責任。

因此,三方需要製訂一個(ge) 流程,規範在送貨收貨中所有環節,提高整體(ti) 工作效率。


協議簽訂好,大家不要吵

采購部需要和供應商簽訂一個(ge) 訂貨合同或協議,那麽(me) 物流部也需要和原料供應商、第三方物流公司,訂立一個(ge) 。

物流協議是使用標準化的語言,規範客戶與(yu) 原料供應商之間,關(guan) 於(yu) 訂單交付的物流規則。

物流協議是標準化,而不是定製化的,所有的供應商使用的都是同樣格式和內(nei) 容。這份協議的範圍是僅(jin) 限於(yu) 物流條款,不涉及產(chan) 品質量和商務方麵的內(nei) 容,比如產(chan) 品報價(jia) ,付款賬期等等均不在物流協議範圍內(nei) 。

物流協議裏的具有內(nei) 容包括以下五個(ge) 部分。

1.信息流

在協議的信息流中包括以下內(nei) 容:

(1)預測

(2)訂單

(3)電子文檔

(4)箱單發票

(5)庫存最小和最大數量

2.

客戶在運營生產(chan) 過程中,經常會(hui) 因為(wei) 客戶的客戶需求波動,需要對生產(chan) 計劃進行調整。此時就要考驗原料供應商的敏捷性,根據SCOR供應鏈運營參考模型的定義(yi) ,把敏捷性定義(yi) 為(wei) 了三個(ge) 不同維度的指標,分別是:

(1)向上靈活性:需要多少天,可以達到產(chan) 能增加20%。

(2)向上適應性:在30天內(nei) ,產(chan) 能可以達到的最大數量。

(3)向下適應性:在30天內(nei) ,訂單降低多少不會(hui) 受到影響,比如訂單降低太多了,供應商會(hui) 有很多抱怨,或者是把產(chan) 能轉給別的客戶。

了解供應商供貨敏捷性,客戶可以及早了解對方的實力,對供貨能力有一個(ge) 評估。

3.相關責任

(1)安全庫存

根據最近預測,供應商處的最小安全庫存天數,主要是用於(yu) 預防下遊客戶訂單突然猛增,供應商有安全庫存,可以滿足緊急訂單的需求,起到緩衝(chong) 的作用。

(2)產(chan) 品生命周期

(3)物流事故罰金

每次物流事故罰金,不包括其他直接損失(由於(yu) 原料短缺造成的生產(chan) 線停線損失)或浪費。

4.實物流

關(guan) 於(yu) 物流協議中的倉(cang) 庫和運輸的部分,主要有這五個(ge) 方麵:

(1)送貨方式

根據不同的貿易條款,明確了是上門提貨還是送貨上門。

(2)裝載方式

是否可堆垛,紙箱可以放幾層?托盤的上麵是否可以堆疊其他的貨物?

(3)交貨頻率

每隔多少時間送一次貨。

(4)提貨可等待時間

或叫做容忍時間,比如客戶上門物流提貨,在某個(ge) 供應商倉(cang) 庫,客戶的卡車停留的時間是有限的,超過這個(ge) 時間,卡車就要離開,前往下一個(ge) 供應商處提貨。這段停留的時間,就是可等待時間或容忍時間。

(5)包裝和標簽標準

包括有以下內(nei) 容:可循環塑料箱顏色尺寸、紙箱尺寸、托盤尺寸、重量標準、標簽標準和包裝信息等。

5.其他具體信息

比如第三方物流公司信息。

物流協議可以最大程度地規範統一收貨方原料供應商、第三方物流和收貨方客戶之間的訂單交付和物流運輸事宜。

雖然在實際操作中,各方之間還是會(hui) 遇到一些計劃外的情況,但是通過引進物流協議,“把醜(chou) 話說在前麵”,已經規避了大部分的潛在爭(zheng) 議點,為(wei) 奠定了基礎。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於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企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一周資訊排行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