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华体汇官网登陆!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企業勝經 » 正文

團隊帶不動,要不要重新招人?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3-28  來源:微信公眾號“劉潤”(ID:runliu-pub)  瀏覽次數:6133

業(ye) 績差,執行力差,到底是誰的問題?

交代的任務,為(wei) 什麽(me) 總是完不成?

下屬出錯闖禍了,怎麽(me) 辦?

?如何製定計劃?

前段時間,我的直播間邀請到辰輝老師。他曾在世界500強企業(ye) 有過十餘(yu) 年的管理經曆,服務過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電信、新華保險、伊利、老板電器、三星、尼爾森等多家知名企業(ye) ,管理培訓課程達1000餘(yu) 場,有著非常深厚的經營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

他在直播中分享的管理經驗,非常接地氣,很貼近實戰。很有啟發。

我也把書(shu) 中和直播中的這些收獲,挑出幾個(ge) 日常管理團隊中常見的,分享給你。

(以下第一人稱為(wei) 辰輝老師)


01
,要不要重新招人?

你的公司,有沒有這樣的現象?
 

隻要員工業(ye) 績沒達標,管理者就會(hui) 下意識的覺得:

這個(ge) 人,不行。

要麽(me) 是執行力不行,要麽(me) 是能力不行,要麽(me) 是態度不行。

總之,啥都不行。

似乎所有的問題,都是下屬的問題。

覺得隻要換人,一切困難迎刃而解。

這話,隻對一半。

優(you) 秀的人才,有時確實可以一頂十,總是超額完成目標。

但是,任何方法論,都有其適用的特定環境和背景。

有時候,並不一定完全是人的原因。

比如早期的阿裏、穀歌,剛剛創立的時候,其實都很難招到優(you) 秀的人。

馬雲(yun) 曾開玩笑說,阿裏巴巴創業(ye) 時,街上的人隻要會(hui) 走路,不是太殘疾,我們(men) 都招回來了。

因為(wei) 當時它們(men) 的前途並不明朗,很多人都不看好。

所以,最初加入的員工,大多並不是市場上所謂“最優(you) 秀”的人。

但恰恰就是這些並非“最優(you) 秀”的人,帶領穀歌、阿裏獲得了爆發性的成功。

你可以說,這是時代的因素。

但是,你也很難否認:

一個(ge) 組織的文化、治理結構、管理機製、團隊氛圍等等因素,對於(yu) 公司和員工個(ge) 人發展的影響。

所以,管理者需要有一個(ge) 信念:

團隊帶不動,到底要不要重新招人?

我的建議是,先把目前擁有的團隊,就當做你在市麵上,已經能找到的最好的團隊。

就用手上這些人,要把這場硬仗給打下來。

員工沒發揮好,沒執行好,沒完成目標,自己先反思。

這也是我們(men) 經常說的: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求之於(yu) 勢,不責於(yu) 人。

在谘詢過程中,我們(men) 發現員工執行力差,業(ye) 績差主要有4個(ge) 原因:

不知、不會(hui) 、不願、不能。

什麽(me) 意思呢?

我舉(ju) 個(ge) 簡單的例子,比如現在有個(ge) 項目任務,很緊急,要馬上執行。

你找到了相關(guan) 項目負責人,立刻開了會(hui) 議,也給了任務執行決(jue) 議。

但是,最終的結果,卻完全沒有按照你的預想去執行。

你很震驚。

很多管理者會(hui) 說,我交代任務時,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啊?

我的神態,我的語氣,都明擺著這事兒(er) 十萬(wan) 火急,一旦延誤,提頭來見。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還真不一定。

信息在傳(chuan) 遞過程中,是有延遲和損耗的。

而且組織越複雜,信息傳(chuan) 遞次數越多,組織能力幾乎必然越差。

你聽說過傳(chuan) 聲筒遊戲嗎?

所有人圍成一個(ge) 圈,一個(ge) 人小聲地把故事講給另一個(ge) 人,一傳(chuan) 十,十傳(chuan) 百,傳(chuan) 到最後肯定麵目全非……

信息在傳(chuan) 遞過程中會(hui) 丟(diu) 失,被草率地解讀、歪曲、編造,甚至幹脆被漏聽。

從(cong) 總監到經理再到員工,你在說一隻貓,員工可能會(hui) 理解成老虎。

你在說鳳凰,員工可能會(hui) 理解成一隻雞。

你的意思原本是十萬(wan) 火急,咱先完成再完美,別磨嘰了。

到員工那裏,可能會(hui) 理解為(wei) ,您既然交代這麽(me) 重要的事兒(er) 給我,那更急不得了,咱得慢慢來,等我排查完一萬(wan) 八千九百項風險之後,這事才能幹。

我們(men) 平時溝通的時候,可能看到對方在點頭,就會(hui) 以為(wei) 對方理解了意思。

但其實這隻是站在自己立場上看待的。

信息傳(chuan) 遞中,由於(yu) 每個(ge) 人的文化水平、知識背景、經曆和經驗等存在較大差異,信息的損耗是很多的。

假設溝通傳(chuan) 遞的信息量是100%,一次傳(chuan) 輸後,衰減到90%,8次下來估計就隻剩下1/3了,等到下麵執行人員真正做事情的時候,恐怕早就不是上麵要的了。

這就是不知。

管理者以為(wei) 的知道,往往隻是自己想當然。

你真的講清楚什麽(me) 時間點完成?做到什麽(me) 樣子?具體(ti) 幹什麽(me) 了嗎?

你平時給下屬培訓和輔導足夠嗎,下屬的經驗足以應對這次項目嗎?

你平時是在用愛發電嗎?給的激勵到位嗎?下屬願意做這件事嗎?

在做項目時,你給下屬的時間夠嗎,資源夠嗎,支持夠嗎?

如果你給的支持不夠,隻能說明,這件事對你來說,沒那麽(me) 緊急,沒那麽(me) 重要。

如果重要,你自然會(hui) 協調一切資源來幫助這件事。

如果你都沒有讓下屬確保理解你的意思,也沒有幫助,你交代的事情,又怎麽(me) 可能如願以償(chang) ?

管理者可能會(hui) 說,那我換人,我有鈔能力。

我還就不信了,砸錢還招不了一個(ge) 我喜歡的,有經驗的,配合我的?

好,換人就能解決(jue) 係統性的問題了嗎?

在管理中,從(cong) 來就沒有什麽(me) 靈丹妙藥,可以一下子藥到病除。

凡是效果特別好,立竿見影的,往往都在你看不見的地方,發揮著巨大的副作用。

先不說你招不招得來,就算招來了,空降的人也很容易水土不服。

簡單來說,你喜歡的,別人也喜歡。

你有鈔能力,別人也有。

而且對方也許不止有鈔能力,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的組織文化,更好的團隊氛圍...

在人才爭(zheng) 奪過程中,僅(jin) 僅(jin) 比撒幣,通常會(hui) 被食物鏈中更高層次的強者揍得鼻青臉腫。

所以,你想要一個(ge) 完美人才,而你心中的完美人才,通常有自己的想法。

你,留不住。

不反思管理問題,就算換人,往往也會(hui) 重蹈覆轍。

我再舉(ju) 一個(ge) 例子:美國一位叫吉爾伯特的行為(wei) 工程師,在參加了300多個(ge) 組織並獲得有關(guan) 業(ye) 績提升的獎項後,提出了一係列可以將下屬業(ye) 績從(cong) 一般提升至卓越的方法,其中BEM行為(wei) 工程模型是其中之一。

吉爾伯特認為(wei) ,影響下屬業(ye) 績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不是下屬的態度或能力問題,而是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問題。

在BEM模型中,前三個(ge) 因素完全是管理的問題,分別是“標準和反饋”、“流程和工具”以及“獎懲和激勵”,把這三個(ge) 管理問題的影響程度加起來是75%。

而和下屬相關(guan) 的三個(ge) 因素,“知識和技能”、“天賦和特長”以及“態度和動機”,加起來也隻占25%的權重。

什麽(me) 意思呢?

如果你想提升組織成員的業(ye) 績,把焦點放在下屬身上,是不現實的。

核心點是什麽(me) ?

改變自己的管理方法。

比如加強培訓、知人善任和溝通激勵。

那麽(me) ,團隊帶不動,要不要重新招人?

沒有帶不好的員工,隻有帶不好的管理者。

一個(ge) 下屬業(ye) 績不達標,可能是他個(ge) 人問題。

但所有下屬業(ye) 績都不達標,就一定是管理者的問題。


02
下屬出錯闖禍了,怎麽辦?

下屬在做項目時,出錯了,闖禍了,怎麽(me) 辦?
 

在日常管理中,很多時候,當下屬犯了錯誤時,管理者都會(hui) 嚴(yan) 辭批評一番,有時甚至將員工罵得狗血淋頭。

在他們(men) 看來,似乎這樣才會(hui) 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才能體(ti) 現規章製度的嚴(yan) 肅性,才能顯示出管理者的威嚴(yan) 。

然而,這樣的效果真的好嗎?

英國行為(wei) 學家波特說:

“當遭受批評時,下屬往往隻記住開頭的一些話,其餘(yu) 就不聽了,因為(wei) 他們(men) 在忙於(yu) 思索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

“越批評,越火上加油。”

人們(men) 將波特所說的這種現象稱為(wei) :“波特定律”。

隨意發怒,不控製情緒,最後導致的結果呢?

本該處理的問題沒處理,上下屬之間卻起了爭(zheng) 端。

雙方氛圍,劍拔弩張。

那怎麽(me) 辦呢?

管理是一種平衡的藝術,而平衡可以出現在任何一段關(guan) 係之中,比如親(qin) 子關(guan) 係。

我們(men) 可以回歸“關(guan) 係”之中,去進行參照。

我分享一個(ge) 處理問題的3步法。

舉(ju) 個(ge) 例子。

你周末在家裏的書(shu) 房辦公,突然,從(cong) 客廳傳(chuan) 來一聲清脆的巨響。

你跑出來一看,發現是客廳架子上的青瓷花瓶掉在了地上,摔了個(ge) 稀巴爛,碎瓷片散落一地。

這個(ge) 花瓶很貴,也是你最喜歡的一個(ge) 花瓶。

你的孩子呆呆地站在客廳中,看著你,手足無措。

望著滿地的碎片,你是不是會(hui) 氣血上湧,雙眼一黑,甚至想大發脾氣,大聲斥責?

請你一定要忍住。

我教您3步法:

第一步,咱先別急火攻心了,先看孩子有沒有受傷(shang) 吧。

如果受傷(shang) 了,趕緊帶著去醫院。

那要是沒有受傷(shang) 呢?

趕快打掃現場呀,殘渣碎片,都是可能造成二次傷(shang) 害的呀。

第二步,分析原因。

兒(er) 子,花瓶為(wei) 啥掉地上了?

這時,請你一定要控製情緒,不要麵帶怒色。

如果你的情緒很暴躁,那孩子一定會(hui) 下意識的做一件事。

什麽(me) 事?

人在害怕時,下意識的動作是什麽(me) ?

躲避。

找理由和推脫責任。

這是刻在人性基因之中的本能。

就像麵對老虎和獅子一樣,戰戰兢兢,強迫大腦停止思考。

你溫和,孩子也會(hui) 溫和,他這時也許會(hui) 告訴你:

“對不起,剛才是我亂(luan) 扔東(dong) 西,不小心,打碎了花瓶。”

第三步,消除根因。

那怎麽(me) 辦?

青瓷花瓶已經碎了,再也無法複原。

你再喜歡,再不舍,又能怎麽(me) 辦呢?

你可以問孩子:

孩子,這花瓶,價(jia) 值1萬(wan) 元,也是爸爸書(shu) 房裏最喜歡的花瓶。

現在,它碎了。

你說怎麽(me) 辦?

孩子可能會(hui) 說,我把我的壓歲錢,全部給你。

這時,你要進一步問,咱們(men) 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日後再發生?

孩子可能會(hui) 說:我以後再也不亂(luan) 扔東(dong) 西了。

如果再亂(luan) 扔呢?

你罰我吧。

孩子,重要的不是懲罰。

暴力,解決(jue) 不了根本問題。

而是想想,這件事教會(hui) 了你什麽(me) ,可能會(hui) 給你帶來什麽(me) 樣的風險,今後我們(men) 該如何避免。

如果青瓷花瓶,砸在你的頭上,就會(hui) 流血受傷(shang) ,這是爸爸不願意看見的。

你可以想想,平時是哪些行為(wei) ,是有可能給你帶來風險的,家裏哪些物品,是可能會(hui) 傷(shang) 害你的。

咱們(men) 一起從(cong) 行為(wei) 層改變,好不好?

看見孩子,認可孩子,幫助孩子反饋,並不斷校正孩子的行為(wei) 。

就像一粒種子,不斷給予陽光雨露,耐心施肥。

直到有一天,種子破土而出,成長為(wei) 參天大樹。

我再舉(ju) 一個(ge) 工作中的例子。

有個(ge) 主管接到投訴,說是有人把貨發錯了,險些造成客戶的重大損失,客戶很生氣。

這時,主管該怎麽(me) 處理?

這時主管千萬(wan) 不要和客戶辯解,也不要把下屬叫過來,劈頭蓋臉一通臭罵。

因為(wei) 你越辯解,客戶就會(hui) 越生氣,你越罵下屬,下屬的內(nei) 疚感就會(hui) 越少。

正確的做法是三步流程來處理。

第一步,處理問題。

先誠懇道歉,深刻反省自己流程中的失誤,通過溝通、發放優(you) 惠券、退款等利益補償(chang) ,安撫客戶情緒,然後迅速發新貨,超預期滿足客戶訴求。

第二步,分析原因。

比如兩(liang) 件不同的貨品並排放在貨架上,而且包裝幾乎一模一樣,誰過來取貨都有可能拿錯。

想辦法徹底消除問題,確保此類問題不再發生,邀請大家參與(yu) 研討。

第三步,確定計劃。

在研討之後,落實計劃;

進一步思考工作中還有哪些隱患,如何消除。

這就是三步流程的好處。

不但解決(jue) 了問題,同時還教育了下屬,讓下屬獲得成長。

想要完成目標,就要把執行工作落實到位。

這需要管理者把問題登記在冊(ce) ,把具體(ti) 任務記錄在任務清單中,明確責任人、完成標準、時間。

之後持續追蹤,確保落實,問題和隱患都能被解決(jue) 。

這就叫:定目標、追過程、拿結果。


03
高效會議,怎麽開?

一個(ge) 組織中,將近40%的時間,是用於(yu) 開會(hui) 的。
 

開會(hui) ,可能是所有管理工作中,最費時間的一項了。

然而,很多管理者,根本開不好一個(ge) 會(hui) 。

絕大多數時候,是走過場和浪費時間。

那麽(me) ,低效會(hui) 議都有哪些特征? 如何才能高效開會(hui) ?

好的會(hui) 議有兩(liang) 項指標:高效和有趣。

壞的會(hui) 議,恰恰相反。

以早會(hui) 為(wei) 例。

有些下屬甚至開玩笑說:

上班如上墳,開會(hui) 如燒香。

一步一認錯,一步一默哀。

“人家開的是早會(hui) ,我們(men) 開的追悼會(hui) 。

經理在前麵罵,下屬在下麵噤若寒蟬;

從(cong) 早到晚,早會(hui) 、午餐會(hui) 、招聘會(hui) 、頭腦風暴會(hui) 、培訓會(hui) 、項目會(hui) 、分享會(hui) 、轉型會(hui) ........

一天廢掉了。

沒有產(chan) 出,沒有結論,沒有改進,甚至沒有共識。

人家早晨起來,開開心心去上班,創造社會(hui) 價(jia) 值。

我們(men) 早晨起來,垂頭喪(sang) 氣去上墳,重複虛無的一天。”

每個(ge) 人都知道問題所在,每個(ge) 人都選擇了沉默。

這就是沉默的組織。

每個(ge) 組織都會(hui) 開例會(hui) ,周例會(hui) 或月例會(hui) ,但由於(yu) 很多管理者不懂得開例會(hui) 的方法,導致每次開會(hui) 既耽誤時間又不解決(jue) 問題。

時間長了,不但參會(hui) 者不願意參加,連組織者也感覺例會(hui) 是個(ge) 雞肋,開沒有意義(yi) ,不開好像也不應該。

那如何才能高效開會(hui) ?

我分享7點經驗:

1、確定目的和議程,準備充分。

2、確保會(hui) 議參與(yu) 者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和任務。

3、維持會(hui) 議積極的氛圍,避免負麵情緒和指責。

4、嚴(yan) 格按照規定的流程和議程進行會(hui) 議。

5、討論的問題需要有實際價(jia) 值和可行性。

6、確保會(hui) 議的記錄和行動計劃,跟進執行情況。

7、確保會(hui) 議的效率和時間控製,避免拖延和無意義(yi) 的討論。

開會(hui) ,本質上是一個(ge) 商業(ye) 模式,和一切商業(ye) 活動一樣,是一個(ge) 有投入、有產(chan) 出的經濟學遊戲。

開會(hui) 本身並沒錯,隻是方式不對導致了效率的低下。

但有些會(hui) 議,完全沒有邏輯,沒有重點。

往往開了1個(ge) 小時,還沒切入主題。

好好開會(hui) ,講結果,講進度,講計劃,講問題。

帶著事實和數據來溝通。

開會(hui) ,是來解決(jue) 問題的。

不是做思想匯報,更不是做故事匯報的。


04
如何製定團隊計劃?

我們(men) 經常會(hui) 在谘詢和培訓的過程中,問管理者一個(ge) 問題:
 

“下個(ge) 月你團隊的業(ye) 績目標是多少?”

管理者經常會(hui) 拍著胸脯信心十足地說:

“上個(ge) 月我們(men) 做了300萬(wan) ,下個(ge) 月我們(men) 要做600萬(wan) 。”

接下來如果再問他:

“你打算怎麽(me) 實現600萬(wan) 的目標?”

經常聽到的回答是:

“努力!”

你要再追問:

“如何努力?”

他們(men) 就會(hui) 說:“上下齊心一起努力!”

如果再追問,這些管理者可能就會(hui) 啞口無言。

這說明這些管理者的頭腦中,根本就沒有思考實現組織目標的策略性計劃!

如果沒有計劃,所有下屬還會(hui) 按照以往的方式和節奏工作。

方法不變,結果也不會(hui) 改變。

於(yu) 是,完成組織目標,也就成為(wei) 一句空話。

也許會(hui) 有管理者說:“我雖然說不出這個(ge) 計劃,但我知道怎麽(me) 幹,我帶著下麵人去嚐試。”

管理者知道怎麽(me) 幹,那下屬知道怎麽(me) 幹嗎?

如果管理者說不出具體(ti) 的計劃,就證明心裏的計劃隻是一個(ge) 模糊的意圖,而不是一份清晰的作戰圖。

如果隻有一個(ge) 模糊的意圖,那如何讓團隊成員理解並執行接下來的工作?

因此,一個(ge) 好的計劃,能幫助管理者把一個(ge) 模糊的意圖整理成讓團隊清晰的作戰圖。

這張作戰圖可以清晰地告訴每一個(ge) 人:

組織的目標是什麽(me) 。

從(cong) 哪兒(er) 突破,怎麽(me) 突破,先做什麽(me) ,後做什麽(me) 。

高層做什麽(me) ,中層做什麽(me) ,基層做什麽(me) 。

我做什麽(me) ,別的同事做什麽(me) 。

我在什麽(me) 時候支持同事,同事什麽(me) 時候支持我。

當高層、中層和基層都清晰這張作戰地圖的時候,組織就變成了一部各個(ge) 部件完美配合的機器。

那麽(me) ,如何製定計劃?

計劃,一定是可量化的,符合OGSM模型的。

O(Objective)目的,做什麽(me) 。

G(Goal)目標,做到什麽(me) 程度。

S(Strategy)策略。

M(Measurement)衡量標準。

在OGSM的基礎上,還有一個(ge) P(Plan)行動方案。

管理者的任務,就是定義(yi) 自己的儀(yi) 表盤,也就是團隊的量化指標。

隻要這些指標都在正常值裏麵運轉,能夠達到團隊的總目標,這就是合格的儀(yi) 表盤。

劉潤老師舉(ju) 過一個(ge) 例子:

組織設定目標之後,員工執行過程中產(chan) 生差距,於(yu) 是開始歸因,製定計劃。

但很多人寫(xie) 的不是計劃,而是願望。

比如優(you) 化直播話術,就是願望,因為(wei) 沒有量化標準。

而計劃一定是可量化的,千萬(wan) 不能出現“我要做到”、“盡快完成”等模糊的概念。

比如,做一個(ge) 故事類的腳本pattern,以達到發布後7天點讚量5000的目標。

比如,在起標題時,自己先嚐試列5種不同的標題,並通過小組討論最後確定一個(ge) ,以達到文章閱讀量10w+的目標。等等。

所有的計劃,都會(hui) 變成下周的行動。

所有的行動,都會(hui) 變成此後的複盤。

所以,計劃都要打上check box,在周末寫(xie) 周報時一一檢查有沒有做到。

做到與(yu) 否,是執行力。

是否完成,是思考力。


最後的話

我曾經在《財富》雜誌看到如下一組數據:

中國中小企業(ye) 的平均壽命僅(jin) 2.5年,大企業(ye) 平均壽命也僅(jin) 7~8年。”

為(wei) 什麽(me) 很多企業(ye) 壽命如此短暫?

從(cong) 根本上講,不是經營出了問題,就是管理出了問題。

很多企業(ye) 的市場定位很準,產(chan) 品體(ti) 係很好,團隊素養(yang) 很高,可就是無法創造更多價(jia) 值,實現更高業(ye) 績。

其中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出了問題。

缺失了管理,企業(ye) 就像熄滅了一側(ce) 引擎的飛機,搖搖欲墜。

今天,我們(men) 介紹了辰輝老師的4點管理經驗,這些都是他多年的經驗和思考。

受限於(yu) 篇幅,無法一一介紹,更多精彩,歡迎閱讀他的書(shu) 籍《不確定的危機下,做確定的業(ye) 績》。

管理的問題,是層出不窮的。

但是,我希望大家記住通用電氣集團CEO傑克·韋爾奇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在你成為(wei) 領導者之前,成功隻同自己的成長有關(guan) ;

當你成為(wei) 領導者之後,成功都和別人的成長有關(guan) 。

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啟發。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於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企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一周資訊排行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