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华体汇官网登陆!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企業勝經 » 正文

華為的管理原理是什麽?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24  瀏覽次數:1156

    很多人在學習(xi) 華為(wei) ,但一些企業(ye) “學不會(hui) ”甚至“不願學”的,恰恰是華為(wei) 所遵循的管理普遍規律和原理。

    最近,一本總結、分析華為(wei) 公司及其創始人管理思想的書(shu) 《下一個(ge) 倒下的會(hui) 不會(hui) 是華為(wei) 》十分暢銷,筆者見到不少企業(ye) 界的朋友,包括老板和高管,都在認真閱讀、撰寫(xie) 心得或組織討論。更有不少人千裏迢迢前往華為(wei) 總部“朝聖”,現場體(ti) 驗華為(wei) 的氛圍和氣質,思考、探究華為(wei) 成長的奧秘。

    如果把眼光拉長,我們(men) 會(hui) 發現:國內(nei) 許多企業(ye) 學習(xi) 華為(wei) 已經持續多年了。華為(wei) 一有新故事,大家津津樂(le) 道;任正非每有新文章,必定廣為(wei) 流傳(chuan) 。有關(guan) 華為(wei) 的課程,始終是企業(ye) 培訓市場上的熱門產(chan) 品。

    但令人奇怪的是:真正學到華為(wei) 精髓的企業(ye) 似乎並不多見。有的直言:華為(wei) ,我們(men) 學不了、學不會(hui) 。問題在於(yu) :華為(wei) 的哪些方麵和做法“學不會(hui) ”?為(wei) 什麽(me) “學不會(hui) ”?套用一本管理暢銷書(shu) 的書(shu) 名,筆者總結了許多企業(ye) “學不會(hui) ”的若幹華為(wei) 經驗。

    第一,堅定的戰略導向。無論是業(ye) 務領域的選擇和轉換(做什麽(me) 、不做什麽(me) ),還是策略的組合和展開、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形成和擴大(如何做、如何贏),以及競爭(zheng) 能力的積累和提升(憑借什麽(me) 成長)等,華為(wei) 始終有清晰的認知、明確的方向和管理邏輯。尤其在我國企業(ye) 界普遍存在機會(hui) 主義(yi) 的背景下,華為(wei) 基於(yu) 宗旨使命和長遠目標的戰略導向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華為(wei) 的戰略導向有三點值得我們(men) 注意。一是在對市場、行業(ye) 、技術等形勢、大局、趨向準確判斷的基礎上,思考並形成整體(ti) 性、係統性戰略框架;二是居安思危,進行動態的戰略調整和變革;三是堅持不懈地建設能力體(ti) 係和平台,打造企業(ye) 長治久安的能力基石。具有“戰略導向”理念和行為(wei) 的關(guan) 鍵在於(yu) 強烈的使命意識—它是“戰略導向”的前提和源泉,不竭的組織智慧和正確的戰略思維方式。更為(wei) 重要的,它是組織智慧生成的機製、程序和手段,這才是競爭(zheng) 能力的內(nei) 核所在。

    第二,惠及廣大員工的利益分享機製。眾(zhong) 所周知,華為(wei) 創始人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很小。華為(wei) 大範圍地吸納員工入股,形成開放、共享的利益結構。華為(wei) 坦率地承認,企業(ye) 是一個(ge) 利益共同體(ti) (事業(ye) 共同體(ti) 、命運共同體(ti) 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組織成員共同的願景、協同的願望,以及組織的合力需以利益機製為(wei) 基礎。華為(wei) 重視,但從(cong) 不用虛頭巴腦的“理念”來替代利益。

    華為(wei) 以“奮鬥者”對企業(ye) 的貢獻和自身的人力資本為(wei) 尺度,通過產(chan) 權和利益分配製度的創新,使員工對企業(ye) 產(chan) 生真正的關(guan) 切,讓員工分享企業(ye) 成長的收益;同時保持了高效、統一的治理結構。從(cong) 效率角度看,形成了“高能力、高報酬、高”之間的良性循環。華為(wei) 的利益機製是部分民營企業(ye) 難以企及的,一方麵許多企業(ye) 創始人和控製人缺乏與(yu) 員工分享利益的胸懷和境界;另一方麵,客觀地說,許多企業(ye) 領導人缺少基於(yu) 能力、人格魅力的權威,隻能以產(chan) 權控製為(wei) 依托保持在組織中的領導和權威地位。

    第三,大規模企業(ye) 的內(nei) 部“組織化”。國外及國內(nei) 均有管理學家認為(wei) ,由於(yu) 中國人的“國民性”和文化傳(chuan) 統—“寧為(wei) 雞頭,不為(wei) 牛尾”的小生產(chan) 式的自我中心傾(qing) 向,以及對縱向權力關(guan) 係的認同和追求,中國企業(ye) 組織內(nei) 部很難形成“大規模的合約”(有的學者幹脆直呼“中國人為(wei) 什麽(me) 組織不起來”),隻能分化為(wei) 權責邊界清晰的小型主體(ti) (如事業(ye) 部、事業(ye) 部中的二級事業(ye) 部等),它們(men) 以結果為(wei) 導向獨立運作。

    這種體(ti) 製,雖有靈活、敏捷、快變的優(you) 點,但非常不利於(yu) 構建統一的能力平台和發揮組織的協同效能,有可能導致企業(ye) 內(nei) 部的離心傾(qing) 向和“諸侯化”局麵。華為(wei) 不遷就所謂的“文化宿命”,堅決(jue) 倡導內(nei) 部的合作,堅持客戶導向的流程化管理,以複雜的矩陣式組織結構,將內(nei) 部不同機構、不同職位以及不同人員,編織成一張整體(ti) 性的、縱橫交錯的協同之網。這種結構將事業(ye) (業(ye) 務)分工和專(zhuan) 業(ye) 職能分工有機結合起來,兼顧平台能力打造和市場快速反應,充分體(ti) 現組織的作用和力量。

    華為(wei) 匯集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但並沒有出現各自為(wei) 戰的個(ge) 人主義(yi) ,而是彰顯出以對人格尊重為(wei) 前提的團隊精神。“組織化”的難點在於(yu) 合作文化、流程文化的塑造和延續,也在於(yu) 流程建設的決(jue) 心。

    第四,知識型員工的管理。華為(wei) 的主體(ti) 是來源於(yu) 一流大學的知識型員工。對這類員工的管理,長期以來是我國企業(ye) 的管理難題。他們(men) 思想活躍、個(ge) 性鮮明、渴望尊重、注重公正、向往公平、希冀參與(yu) ,有強烈實現自我價(jia) 值的願望。關(guan) 鍵在於(yu) :既要充分保證和發揮其自主性、創造性,又要使其認同組織、融入團隊、樂(le) 於(yu) 合作。不能使人才成為(wei) “原子化”的個(ge) 體(ti) ,更不能使人才成為(wei) 奴才。

    華為(wei) 將他山之石和自身實際結合起來,經過長期積累,形成了知識型員工管理的結構化體(ti) 係:以能力為(wei) 核心,以任職資格為(wei) 基礎,招錄、培養(yang) 、使用等多個(ge) 模塊相互銜接;以體(ti) 現公正原則的價(jia) 值評價(jia) 為(wei) 中心,激勵、職業(ye) 發展等多個(ge) 環節聯為(wei) 一體(ti) ,同時注重企業(ye) 文化和組織氛圍管理,營造員工滿意度高的文化環境。從(cong) 華為(wei) 的經驗看,知識型員工管理的關(guan) 鍵在於(yu) :是否真正重視人力資本,是否真正尊重和理解知識型員工,是否堅守客觀、公正的組織規則,是否願意投入資源長期進行體(ti) 係建設,是否具備對知識分子的領導力,以及與(yu) 其溝通的能力等等。

    除了以上幾點,“不易學會(hui) ”的華為(wei) 經驗還包括民主決(jue) 策機製(例如最近實行的輪值CEO製),以及科學決(jue) 策程序(例如“紅軍(jun) ”、“藍軍(jun) ”的設置)。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華為(wei) 長期遵循和踐行核心價(jia) 值理念(如以客戶為(wei) 中心、以奮鬥者為(wei) 本、天道酬勤、艱苦奮鬥等),使之成為(wei) 重要的組織製約和牽引機製。文化即傳(chuan) 統和習(xi) 慣,文化需長期積累,文化建設需多管齊下、長期不懈。華為(wei) 這方麵的做法,學起來也殊為(wei) 不易。一方麵,有的企業(ye) 價(jia) 值觀本身就是混亂(luan) 的、模糊的;另一方麵,有的企業(ye) 領導人隻想用企業(ye) 文化規範他人,自己不受企業(ye) 文化的製約,更談不上自覺踐行。

    有的朋友也許會(hui) 說,“學不會(hui) ”的地方大部分具有華為(wei) 的特殊性。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一些企業(ye) “學不會(hui) ”甚至“不願學”的,恰恰是華為(wei) 所遵循的管理普遍規律和原理。規律和原理,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和可複製性,怎麽(me) 會(hui) “學不會(hui) ”呢?有的企業(ye) 長期沉溺於(yu) 自身特殊的經驗之中,總是幻想通過超越客觀規律的方式贏得競爭(zheng) ,投機、走捷徑的心理難改。其實,學習(xi) 規律和原理,需要有謙虛、冷靜的心態,需要有求真務實、客觀理性的科學精神,需要有走出個(ge) 人迷思的清醒態度,需要有平等、公開討論的胸懷,需要有循序漸進、跬步千裏的韌勁和耐力—在喧囂、浮躁、投機以及迷信未曾絕跡的環境中,這些素質難道不稀缺嗎?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於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企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一周資訊排行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