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以人為(wei) 本”的口號已成為(wei) 一種時髦,我相信,我們(men) 隨便找一家企業(ye) 問問:他們(men) 企業(ye) 的企業(ye) 文化是什麽(me) ,他們(men) 大都會(hui) 脫口而出“以人為(wei) 本”之類的堂皇之話,盡管他們(men) 自己本人可能對企業(ye) 文化的真正類內(nei) 涵的理解,也隻是處於(yu) 一種跟時髦與(yu) 一知半解的層麵。生活的辯證法似乎無處不在,一方麵是我們(men) 的企業(ye) 苦歎企業(ye) 人才短缺,而另一方麵又是大量的人才在抱怨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英雄末路”,“生不逢時”等等。千裏馬常有,而伯樂(le) 不常有。我們(men) 的那些所謂的求才若渴的企業(ye) 家是否真正擁有那麽(me) 一雙火眼金睛,能從(cong) 芸芸眾(zhong) 生之中發現英雄,能於(yu) 平凡之處見偉(wei) 大。同樣的企業(ye) 在不同的人的手裏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有人能使一個(ge) 看起來非常平凡的企業(ye) 脫變成一個(ge) 偉(wei) 大的企業(ye) ,有人卻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創造的企業(ye) 在別人手中變得枝繁葉茂,為(wei) 別人帶出滾滾財源。
我們(men) 先來看看星巴克是怎樣從(cong) 醜(chou) 小鴨脫變成白天鵝的。1971年,星巴克在西雅圖的派克公園市場開業(ye) ,在其後的十幾年裏,星巴克一直隻是默默無聞地給當地的市民提供不錯的咖啡豆、茶葉和香料。規模不大,隻有四家分店。然而,一個(ge) 名叫舒爾茨的年輕人給星巴克帶去了轉機,舒爾茨當時是紐約一家進口瑞典櫥具公司的副總裁,他注意到一家在西雅圖的名叫星巴克的小公司在他那購買(mai) 了很多煮咖啡器,商業(ye) 的直覺告訴他這可能是一家很有前景的公司。1982年,舒爾茨毅然辭去其年薪7.5萬(wan) 美元的恥位,加入星巴克。一年以後,一次去意大利米蘭(lan) 出差,那裏的咖啡店的輕鬆、愜意的氛圍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wei) 其以後的星巴克帝國奠定了雛形。然而星巴克的創始人鮑得溫和波克對舒爾茨想變革的想法嗤之以鼻,拒絕采納他的建議。無奈之下的舒爾茨於(yu) 1985年離開星巴克。兩(liang) 年以後,他終於(yu) 找到機會(hui) 買(mai) 下了星巴克的全部股份。
此後,舒爾茨以其對咖啡店的獨特理解肆意地在全球範圍內(nei) 建造起他的咖啡王國,所到之處所向披靡,他所提出的“第三空間”的概念深得人心。於(yu) 今,星巴克在全球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擁有10000多家連鎖店。
我們(men) 再來看看麥當勞。本世紀40年代,迪克麥當勞和莫裏斯麥當勞在加利福尼亞(ya) 州開設了他們(men) 的第一家餐廳,其時與(yu) 路邊的其它快餐廳沒什麽(me) 兩(liang) 樣。而專(zhuan) 門為(wei) 麥當勞提供紙杯和奶昔的推銷商,52歲的克羅克卻發現了商機,1955年,克羅克以270萬(wan) 美元買(mai) 下了麥當勞兄弟經營的7家快餐連鎖店。從(cong) 此,名不見經傳(chuan) 的麥當勞走上了高速發展的軌道,時至今日,麥當勞已在全球121個(ge) 國家和地區設立了3萬(wan) 多家餐廳。
最後我們(men) 來看看希爾頓這顆世界酒店業(ye) 上的皇冠的傳(chuan) 奇經曆。1919年,一心想當銀行家的希兒(er) 頓來到當時的淘金聖地德克薩斯州,一連問了十幾家銀行,但沒人想出手。最後他終於(yu) 在一個(ge) 名叫錫斯科的城鎮,找到一家銀行願意出手,卻因賣主的出爾反爾而不得不放棄。
希爾頓似乎注定要在這裏找到屬於(yu) 他自己的黃金。滿懷疲憊與(yu) 沮喪(sang) 的希爾頓來到一家名為(wei) “莫布利”的旅館投宿。誰知這家旅館生意竟出奇的好,這裏擠滿了一大批一心做著石油夢的冒險家。他好不容易擠到櫃台,服務員卻把登記薄“啪”地和上,高聲喊“客滿了”。原來這家旅館的主人嫌做旅館的錢來得太慢了,他一心想著去油田掙更多的錢,旅館的管理一塌糊塗。希爾頓頓時眼前一亮,放棄了作銀行家的念頭,經過一番討價(jia) 還價(jia) ,希爾頓最終以4萬(wan) 美元買(mai) 下了這家旅館,這就是希爾頓飯店的前身。希爾頓這艘旅館巨輪從(cong) 此起家遠航。於(yu) 今,希爾頓飯店從(cong) 一家變成100多家,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各大城市。
星巴克,麥當勞,希爾頓這三家全世界著名的企業(ye) 似乎有著相似的經曆,在他們(men) 的創始人手上,他們(men) 都是那樣的平凡不起眼,平凡得讓他們(men) 的創始人對他們(men) 提不起太大的興(xing) 趣,最終把他們(men) 拱手讓給別人。我不知道這些創始人看到自己的企業(ye) 在別人的手上發揚光大時,他們(men) 的內(nei) 心會(hui) 是什麽(me) 樣的感受。是高興(xing) ?因為(wei) 這曾是他們(men) 一手創造的企業(ye) 。是失落?因為(wei) 這畢竟是肥水流進外人田。這不竟讓我想起曹孟德“青梅煮酒”的故事,曹操能在劉備當時還什麽(me) 都不是的情境下,慧眼識英雄,發出“天下英雄,唯備與(yu) 操矣”的感慨。什麽(me) 叫機會(hui) ,機會(hui) 就是在別人還沒有發現它是機會(hui) ,而自己能獨具慧眼發現它是機會(hui) ,如果等到所有人都能發現它是機會(hui) ,那它還是機會(hui) 嗎?所以,有時企業(ye) 家的眼光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