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华体汇官网登陆!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企業勝經 » 正文

惠普之道啟示錄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2-17  瀏覽次數:1526

           惠普(HP)是一家IT企業,它賣計算機、賣打印機、賣係統服務方案;惠普也是一家思想型企業,它分享經驗、傳播文化、宣揚觀念,一度以行業標杆、企業榜樣的形象出現。我們說起惠普,總是繞不開“惠普之道”。1995年,惠普創始人之一的戴維·帕卡德(DavidPackard)出版了《惠普之道》(《TheHPWay》),第一次對惠普的企業宗旨、組織文化、經營策略、管理方式等做了係統而全麵地論述,而與此同時,當惠普成立至今60多年一直保持著令人驚羨的高增長業績時,“惠普之道”自然成了外界競相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就像豐田的“生產體係”、通用電氣的“六西格瑪”、IBM的“藍色大象”一樣,惠普的“方略”也躲不了公眾關注的目光,以至最終被放大、神化。

    然而,邁克爾·馬龍並不熱衷跟風、人雲(yun) 亦雲(yun) ,他寫(xie) 作的《兩(liang) 個(ge) 人的帝國:惠普締造的矽穀神話》沒有再對“惠普之道”作詮釋和注解——要知道,再細致、考究地解讀也無法同原創者的陳述相提並論。所以,馬龍重現比爾·休伊特(BillHewlett)和戴維·帕卡德共同締造惠普的奇跡故事,為(wei) 的是尋找始於(yu) “惠普之道”,獨立存在卻又不曾被發現的商業(ye) 智慧。

    馬龍把他的這部作品定位為(wei) 企業(ye) 傳(chuan) 記,並加以強調。在他看來,當今商界急需關(guan) 於(yu) 開明管理、持久品質和持續創新的原創理論。而這一些“稀缺”的東(dong) 西恰恰是比爾·休伊特和戴維·帕卡德領導時期的惠普所富有的。正如馬龍指出,環顧當今IT企業(ye) ,在比爾和戴維之後,沒有哪個(ge) 公司像惠普一樣成為(wei) 開明管理的典範;也沒有出現一個(ge) 業(ye) 界公認的“戴維·帕卡德”式的權威人士;更沒有出現企業(ye) 管理的楷模人物。英特爾和微軟較之惠普贏得了更多榮譽,卻沒有被推崇為(wei) 開明管理的創立者;蘋果的創新能力更為(wei) 卓著,卻沒有哪位年輕的企業(ye) 家想成為(wei) 史蒂夫·喬(qiao) 布斯;穀歌贏得了高度的顧客忠誠,卻沒有人敢打賭穀歌會(hui) 在半個(ge) 世紀以後依然如此受人青睞。至於(yu) 那些曾經模仿著惠普模式的公司,如天騰、思科、矽穀圖形、戴爾、SUN乃至早期的蘋果電腦公司,都因學習(xi) 惠普好榜樣而一時光彩奪目、大放異彩。但那是過去式了,不少公司輝煌一時,但也差不多優(you) 勢殆盡,所模仿來的企業(ye) 模式(商業(ye) 模式、管理方式等)也日漸呆板。相對而言,惠普是少有的那種總體(ti) 發展穩定,業(ye) 績長期保持良好勢頭的公司。馬龍據此認為(wei) ,這充分說明了比爾和戴維領導下的惠普公司自成體(ti) 係、別具一格。但問題是,他們(men) 是如何做到的呢?

    這也正是馬龍寫(xie) 《兩(liang) 個(ge) 人的帝國:惠普締造的矽穀神話》的根本目的。“簡單描述比爾、戴維和公司的故事,列舉(ju) 重要的組織架構圖和產(chan) 品開發曆程是遠遠不夠的,最需要說明的是‘為(wei) 什麽(me) ’和‘怎麽(me) 辦’,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經營危機?為(wei) 什麽(me) 比爾和戴維看待事情的觀點與(yu) 同行不同——通常更有遠見?他們(men) 如何解決(jue) 問題(或者,偶爾也把事情弄糟)?為(wei) 什麽(me) 他們(men) 選擇了史無前例的道路?他們(men) 如何發展自己的事業(ye) ?他們(men) 的解決(jue) 方案效果如何?”馬龍旨在揭示比爾、戴維在創建惠普帝國的曆程中所形成的種種經驗和策略,從(cong) 而間接地探討了惠普之所以成“道”的發展邏輯和曆史脈絡。例如,馬龍說“他們(men) 之所以作出無數個(ge) 偉(wei) 大的經營抉擇,是因為(wei) 他們(men) 具有高尚的品格。在處理各類棘手的問題以及麵對來自投資商、員工和顧客的重重壓力時,他們(men) 總是在想——‘現在該做什麽(me) ?’所有的偉(wei) 大經營抉擇都體(ti) 現了他們(men) 的人格魅力——惠普之道是真實的見證(雖然惠普之道也並不至臻完美)”。在眾(zhong) 多對“惠普之道”的詮釋版本中,馬龍的理解無疑是獨到的,他不僅(jin) 真實地還原了“惠普之道”,而且還通過它突顯了商業(ye) 中不可或缺的人的因素、人性。

    事實上,“惠普之道”中最為(wei) 人稱道的就是它的“以人為(wei) 本”理念——基於(yu) 人性善的假設,認為(wei) 隻要給予員工適當的手段和支持,他們(men) 願意努力工作,就一定會(hui) 做得很好(這個(ge) 理念和強調創新、注重細節、成果導向、團隊精神、進取攻擊性、服務客戶和社會(hui) 責任感共同構成了“惠普之道”)。比爾·休利特曾說:“惠普的政策和措施都是來自於(yu) 一種信念,就是相信惠普員工都想把工作幹好,有所創造。隻要給他們(men) 提供適當的環境,他們(men) 就能夠做得更好。”當然,很多人會(hui) 因此以為(wei) 悟到了惠普文化的精髓,認為(wei) 隻要公司“以人為(wei) 本”就能實現偉(wei) 大、追求卓越。然而,這是種誤會(hui) ,也是對馬龍的誤解。在世界各地公司,“以人為(wei) 本”屢見不鮮,但它隻是原則,而不是規則。不同的立場、角度和方式,“以人為(wei) 本”的詮釋也是不同的。對於(yu) 日本公司來說,以人為(wei) 本可能就是“終身雇傭(yong) 製”;對於(yu) 中國公司來說,可能就是“人與(yu) 公司和諧共處”;而對於(yu) 惠普,在馬龍的敘述之下,惠普的“以人為(wei) 本”有一定的不變與(yu) 變——“不變”的是關(guan) 注人的持久發展,是讓員工們(men) 自己找到學習(xi) 、提高的機會(hui) ,最大程度地發揮員工的潛能,尊重人的長期行為(wei) ;“變”的是因時因地因客觀環境的變化而稍作調整、不斷完善。例如,惠普公司沒有打卡和考勤製度,也一貫采取門戶開放政策、彈性工作時間等,但在1993年,惠普公司就取消了以往每天上午10點,下午3點的“茶歇”時間,對員工外出時間也作了一些限製。當很多人據此指責惠普說一套、做一套,違背了既定主張,但惠普卻以行動和成效告訴世人,“以人為(wei) 本”也需要“與(yu) 時俱進”。
          就此看來,比爾·休伊特和戴維·帕卡德的英明決(jue) 策為(wei) 惠普奠定了成為(wei) 一個(ge) 帝國的所有基礎:人文關(guan) 懷、創新意識、團隊協作、行動導向、持續改善、誠信經營。通過馬龍的努力,我們(men) 目睹了惠普的兩(liang) 位締造者如何麵臨(lin) 重大抉擇,沉著應對、理性抉擇的。不管你是否認可,比爾、戴維是卓有成效的創業(ye) 者和管理者,他們(men) 的商業(ye) 智慧無論在過去、現在或未來都一樣適用於(yu) 企業(ye) 管理。於(yu) 是,閱讀馬龍的《兩(liang) 個(ge) 人的帝國:惠普締造的矽穀神話》的意義(yi) 除了紀念,還有追尋……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於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企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一周資訊排行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