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今年8月“福布斯”和“胡潤”中國品牌榜的雙重新貴,安踏體(ti) 育創始人兼當家人丁誌忠在采訪中屢屢強調:“未雨綢繆才是生存之道”。
他一臉嚴(yan) 肅地回答《經理人》,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勞動力、原料成本增加對安踏影響並不大。“一個(ge) 企業(ye) 要經得起風浪,環境問題隻是次要矛盾,致命之敵往往源於(yu) 自身,競爭(zheng) 力就是生命力。”
全鏈管理
2007年7月安踏香港上市時,一度創下中國本土運動品牌在海外資本市場募資的紀錄。2008年中期財報顯示,上半年營業(ye) 額突破22億(yi) 元,較去年攀升逾50%,淨利潤高達4.34億(yi) 元,上市一年即較去年同期翻倍,超過李寧、特步等同行。
20出頭就創辦安踏的丁誌忠很早就意識到,“製造不能是安踏的全部”。事實上,依托晉江體(ti) 育產(chan) 業(ye) 集群來塑造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的控製力,從(cong) 而保證企業(ye) 的盈利能力,正是這個(ge) 憑借代工業(ye) 務起家的企業(ye) 崛起的方法。當他的老鄉(xiang) 兼同行們(men) 還在抱著OEM悶頭苦幹之時,安踏則有步驟地在體(ti) 育用品的設計、采購、生產(chan) 、物流、品牌包裝、終端銷售等各個(ge) 價(jia) 值環節上悄然布局。2005年成立的“安踏運動科學實驗室”是這條價(jia) 值鏈宣告完成的標誌,這家“國內(nei) 首個(ge) 運動科學實驗室”迄今已獲得40多項國家級專(zhuan) 利,為(wei) CBA聯賽的大多數運動員提供了籃球鞋及其楦型的個(ge) 性化改進方案。
丁誌忠深有感觸,“在產(chan) 業(ye) 升級和市場洗牌的過程中,隻有變成價(jia) 值鏈的管理者,我們(men) 的利潤組合、定價(jia) 策略才能形成競爭(zheng) 力。”目前安踏設立了福建、江蘇、北京、廣東(dong) 4大倉(cang) 儲(chu) 物流中心和6個(ge) 營運分部,設置近300人的專(zhuan) 職團隊為(wei) 經銷商承擔物流、品牌等服務,“在大城市開多店,小城市開大店”,形成了覆蓋全國600多個(ge) 城市5193家終端店麵的網絡。
物超所值
在價(jia) 值鏈定位之初,AT科爾尼為(wei) 安踏開出的藥方是“強化麵向大眾(zhong) 的控製力”。丁誌忠坦言曾參考豐(feng) 田在品牌管理、經營決(jue) 策方麵的經驗,瞄準國內(nei) 中等收入人群,做性價(jia) 比最優(you) 的品牌。
開張第三年,安踏曾經接到一起鞋頭斷裂投訴。檢測結果是鞋底質量問題,同一批次同一款式產(chan) 品銷毀意味著損失100萬(wan) ,但丁誌忠一句“不能讓消費者覺得買(mai) 安踏不值”,把1萬(wan) 雙已經發往全國八個(ge) 大區的鞋子全部召回並銷毀。為(wei) 兌(dui) 現承諾,安踏先後已經投資近億(yi) 元進行設備更新,並自行設計了“現場5S標準”等生產(chan) 管理準則。而分管技術的副總裁李蘇即司職安踏的高級工程師,在核心管理層當中專(zhuan) 門設職直接進行質量管理。
安踏正有計劃地降低自產(chan) 比例,鞋和服裝目前是50%和9%。服裝生產(chan) 大部分外包。如何把控質量?安踏要求供應商符合“與(yu) 安踏共成長”的原則,如麵料、輔料的開發商要有同等開發能力;同時也要讓供應商賺錢,采購團隊考核並留出合理的利潤空間。“遊戲規則中,不讓你的夥(huo) 伴賺錢,他也不會(hui) 回報你。為(wei) 供應商增值,他們(men) 就願意與(yu) 你共同進退。”
除了自建的22條鞋類生產(chan) 線和2個(ge) 服裝生產(chan) 基地,安踏還積極與(yu) 裕元等巨型代工企業(ye) 合作外包業(ye) 務,通過分包生產(chan) 的方式組織起靈活的大規模生產(chan) 能力,依靠這種方式安踏得以實現“25天完成新貨覆蓋”的加單能力。
親(qin) 和營銷
總裁會(hui) 議廳裏“安根固本,踏實鼎新”的行書(shu) 題詞,正是“安踏”名字的來源。過人天賦、顯赫背景、雄厚資金,最初安踏都不具備,然而也受益於(yu) 草根出身,率先找到了“以親(qin) 和力構建顧客關(guan) 係”的良方。
品牌總監徐陽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的不斷提高,民族自豪正在成為(wei) 自主品牌與(yu) 國人構建良好關(guan) 係的重要的紐帶,“這對安踏是個(ge) 機會(hui) ,老百姓也不是不認國產(chan) 的”。
讚助中國男子籃球、乒乓球、男女排球聯賽,是安踏在提高品牌的民族性方麵最經典的營銷案例。2004年,CBA主辦方中國籃球協會(hui) 找到中國體(ti) 育用品市場前三名尋求合作,對方熱情不高。安踏隨後加入了競標隊伍,並一口氣拋出長達4年的戰略合作協議。當年11月,安踏成為(wei) CBA聯賽惟一指定運動裝備讚助商。2006年,又一紙6年合同續簽成功。2005年安踏又以超過3000萬(wan) 代價(jia) 成為(wei) 2005~2008中國乒乓球超級聯賽運動裝備惟一指定合作夥(huo) 伴,並在2年後全麵冠名讚助2007~2010賽季所有國內(nei) 排球賽事。即使是在日漸風行的簽約海外明星運動員的“國際化”策略當中,安踏也更傾(qing) 向於(yu) 與(yu) 姚明所在的休斯頓火箭隊斯科拉這樣廣受中國人關(guan) 注的明星合作。
這些投入為(wei) 安踏贏得了“中國聯賽發動機”的美譽。“讚助CBA之初,籃球產(chan) 品才占銷售收入的3%”,丁誌忠表示,“但是到2007年已上升到13%”。
高端衝(chong) 動
在體(ti) 育用品行業(ye) 摸爬滾打了14年後,已經在大眾(zhong) 市場站穩腳跟的安踏正摩拳擦掌,準備在高端體(ti) 育用品市場開天辟地。安踏目前仍在與(yu) 個(ge) 別國外高端品牌洽談收購事宜,以便與(yu) 安踏品牌形成互補。去年上市融資的31.68億(yi) ,留有一定比例準備收購。“也許冬天剛開始,所以要多準備一些糧草。”安踏的“意向性接觸”已經準備了至少1年,目前仍沒有決(jue) 斷,顯示收購的難度之大。
中國動向和李寧在競購層麵的勝利,又無疑讓丁誌忠大有時不我待之感。先讓團隊具備高端品牌的管理能力,是安踏所做的實質性準備之一。剛被委任為(wei) 常務副總裁的原銳步大中華區總經理鄭捷透露,他的加盟正是“為(wei) 收購做準備”。而更早的2007年,丁誌忠就聘請了Air Force-1運動鞋的創始人Bill Peterson擔任安踏籃球鞋產(chan) 品設計總指導,又委托曾為(wei) 耐克、艾世克斯工作過的Catalyst Strategic Design設計工作室為(wei) 安踏設計了多種產(chan) 品。
“2010年安踏的銷售額目標是達到100億(yi) ,時間有限,還是將鏡頭對準我們(men) 的行動吧。”丁誌忠打定主意在未來幾年,幫助大多數中國人親(qin) 自體(ti) 驗“永不止步”的運動生活,也更能在與(yu) 耐克、阿迪達斯的對抗中體(ti) 現民營企業(ye) 的標杆意義(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