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歐洲主要輸氣管道供氣量大幅縮減
2011年建成的“北溪-1”天然氣管道東(dong) 起俄羅斯維堡,經由波羅的海海底通往德國,近年來一直處於(yu) 超負荷運轉狀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e) 股份公司(俄氣)是負責“北溪-1”運營的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最大股東(dong) ,其股權占比51%,其餘(yu) 股權分屬德國、荷蘭(lan) 和法國公司。
今年6月,“北溪-1”天然氣管道輸氣量已縮減。俄氣公司此前報告稱,因德國西門子公司未及時向俄方交付送修的氣體(ti) 壓縮機組等原因,從(cong) 6月16日開始,每天將向北溪供應不超過6700萬(wan) 立方米的燃氣,而原計劃為(wei) 1.67億(yi) 立方米。
據俄新社報道,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發布的通告說,7月11日至21日進行的常規維護涉及測試機械部件、自動化係統等,以確保天然氣管道可靠、安全和高效運行。這項年度維護工作已提前計劃好,時間安排已與(yu) 上下遊合作夥(huo) 伴協商。
俄天然氣市場專(zhuan) 家季伊萬(wan) ·莫寧表示,受暫時關(guan) 閉消息影響,7月份“北溪-1”天然氣管道供氣量可能降至13億(yi) 立方米,與(yu) 6月份相比降幅近60%。數據顯示,5月份經該管道對歐供氣量為(wei) 54億(yi) 立方米,6月份為(wei) 32億(yi) 立方米。
能源危機加劇 歐洲經濟衰退風險大增
目前,俄羅斯已減少或停止向12個(ge) 歐盟成員國供應天然氣,俄羅斯對歐盟的天然氣出口僅(jin) 為(wei) 一年前的一半。當地時間7月4日,英國經濟與(yu) 商業(ye) 研究中心發布報告稱,盡管歐洲各國對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依賴程度存在差別,但如果天然氣供應短缺情況繼續惡化,歐洲經濟衰退的風險大幅上升,今年冬季歐洲經濟出現衰退的概率達40%。
△惠譽6月28日發布報告稱,若俄天然氣斷供,部分中東歐國家將受重創。
此前,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在6月28日的報告中說,由於(yu) 供應和基礎設施的限製,歐盟可能需要超過三年才能完全抵消俄羅斯天然氣斷供帶來的損失。
歐洲國家想盡招數應對能源短缺
麵對瘋狂上漲的能源價(jia) 格,德國在內(nei) 的歐洲多國放棄對環境政策的堅持,重啟煤炭供電。盡管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敦促“不要重新使用‘肮髒’的能源”,但各國在能源危機的情況下無法做到兩(liang) 全。
德國在2030年前逐步淘汰煤炭的計劃可能會(hui) 被推遲,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說,在設法確保能源安全方麵“沒有禁忌”。以首相馬克·呂特為(wei) 首的荷蘭(lan) 政府決(jue) 定在2022年至2024年期間取消對煤炭發電廠運營的限製。奧地利政府6月19日決(jue) 定將一座備用天然氣發電廠改造成煤電廠,而此時距離該國關(guan) 停最後一座煤電廠才過去兩(liang) 年時間。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網站報道,英國、意大利等國也會(hui) 重啟燃煤電廠。
△埃及、以色列與歐盟簽署天然氣合作三方協議
除了使用煤炭發電的“硬核”方案,歐洲也在尋找更多天然氣來源。當地時間6月15日,以色列和埃及同歐盟達成一項有效期為(wei) 3年的天然氣出口協議。根據協議,以色列通過埃及向歐盟出口天然氣。為(wei) 實現天然氣基本自給自足,羅馬尼亞(ya) 在黑海投產(chan) 了30多年來首個(ge) 天然氣開發項目,預計年產(chan) 量可達10億(yi) 立方米。荷蘭(lan) 政府6月1日宣布,荷蘭(lan) 和德國將在北海聯合鑽探一座新的天然氣田,預期2024年底投產(chan) 。英國政府6月1日批準殼牌企業(ye) 開采北海的“寒鴉”天然氣田,該氣田預估天然氣可開采量占北海英國海域天然氣總產(chan) 量的6.5%。
此外,為(wei) 避免能源價(jia) 格上漲對社會(hui) 帶來過於(yu) 強烈的衝(chong) 擊,多國政府從(cong) 法律層麵紓解壓力。當地時間7月3日,德國聯邦副總理哈貝克透露,德國政府正在修改《能源安全法》,希望在為(wei) 天然氣斷供做好準備的同時,爭(zheng) 取將天然氣進口商的額外成本平均分配給所有消費者。6月24日,意大利經濟與(yu) 財政部長佛朗哥、生態轉型部長欽戈拉尼共同簽署法令,將現行降低燃油終端銷售價(jia) 格的措施延長至8月2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6月22日宣布,政府將會(hui) 批準降低電力增值稅,電力增值稅將會(hui) 從(cong) 價(jia) 格的10%降到5%。
據國際能源署6月30日發布的數據,歐盟6月份從(cong) 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首次超過從(cong) 俄羅斯進口的管道天然氣。據了解,美國現在向歐洲市場提供的液化天然氣約為(wei) 370億(yi) 立方米,而俄羅斯每年向歐洲輸送約1500億(yi) 立方米天然氣,此外還出口140至180億(yi) 立方米液化天然氣,超過歐洲大陸天然氣進口總量的40%。由此看來,美天然氣供歐隻是“杯水車薪”。
此外,歐盟理事會(hui) 6月27日批準一項規定,要求成員國天然氣庫存今冬前至少達到其儲(chu) 氣能力的80%。而德國監管機構聯邦網絡局局長克勞斯·穆勒7月4日說,如果德國失去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且今年冬季不遭遇異常寒冷,德國現有天然氣儲(chu) 備屆時隻可維持一到兩(liang) 個(ge) 月。在能源供應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歐洲今冬的天然氣庫存目標恐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