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华体汇官网登陆!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企業勝經 » 正文

供應商選擇與管理:組織、流程和係統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5-13  瀏覽次數:5284
        沒有戰略,注定會出現兩種情況: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利益,局部利益犧牲全局利益,沒法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跟供應商博弈時也被各個擊破。

的一係列誤區,解決(jue) 方案都離不開供應商的選擇與(yu) 管理能力:選好供應商,提高首發命準率;督促、幫助供應商持續改進,管好後續績效。而能力了,又是組織、流程和係統的三位一體(ti) 。提高供應商選擇與(yu) 管理能力,就得在這三方麵著力(如圖)。

讓我們(men) 先看看組織

一個(ge) 公司裏,究竟是哪些職能在跟供應商打交道?負責商務的采購,負責品質的質量,還有負責技術的設計部門。這三兄弟的利益訴求一致嗎?不一致。這不,采購在威脅供應商,說我知道你今年能夠給我5個(ge) 點的降本,但就是不給,那以後的生意就不麻煩你了,意思是要淘汰供應商。但設計那邊呢,新圖紙出來要趕快打樣驗證,誰打樣快?當然是老供應商,因為(wei) 它們(men) 熟門熟路。這不,圖紙就隔牆扔給供應商了。質量邊看邊盤算,你們(men) 兩(liang) 個(ge) 職能在那掰手腕,但不能犧牲我的質量標準喔。

就這樣,三兄弟的利益訴求不一致,就形不成合力;沒有合力,就形不成戰略。沒有戰略,注定會(hui) 出現兩(liang) 種情況:短期利益犧牲長期利益,局部利益犧牲全局利益,沒法實現公司價(jia) 值最大化,跟供應商博弈時也被各個(ge) 擊破。

那麽(me) ,誰來協調這三兄弟的利益訴求呢?采購。道理很簡單:供應商是采購的供應商。這個(ge) 時候你就會(hui) 想,如果我的采購員平均隻有兩(liang) 年的工作經曆,有沒有能力站在資深的研發和質量工程師麵前,承擔的角色,侃侃而談?你現在明白,你有組織問題,得找更資深的人來負責供應商戰略。

 

20240513_MA_ES_04_01
供應商的選擇與管理

企業(ye) 一般都認識到,銷售要與(yu) 客戶掰手腕,需要經驗豐(feng) 富,能力突出的資深員工。采購嘛,花錢的事,誰幹不了呢?其實采購對外要與(yu) 強勢供應商掰手腕,對內(nei) 要協調跨職能部門的訴求,同樣需要能人。我不是說訂單處理需要十年八年的工作經曆,但負責供應商關(guan) 係的人一定要有相當的經驗與(yu) 領導力,因為(wei) 經驗不可替代:你沒吃過那麽(me) 多年的飯,受過那麽(me) 多的苦,有些事情就是做不到位。

有一次,我到一個(ge) 百億(yi) 規模的製造商,發現他們(men) 有七八十個(ge) 采購員,平均工作經驗隻有兩(liang) 年多,很多是大學剛畢業(ye) 。而他們(men) 的供應商呢,很多都在海外,規模大,技術優(you) 勢明顯,供應商關(guan) 係複雜,供應鏈管理難度高,不是這樣的年輕團隊所能應對的。供應商呢,基本上處於(yu) 沒管理的狀態:交期長,價(jia) 格高,質量問題也不積極解決(jue) ,整個(ge) 采購團隊疲於(yu) 應付,催貨成常態,按下葫蘆起了瓢。

這個(ge) 公司的董事長很年輕,70後,白手起家。當我解釋了供應商負責供應鏈上70%的增值活動,為(wei) 什麽(me) 這樣稚嫩的團隊無力負責這麽(me) 重要的業(ye) 務時,他理解了,當場拍板招聘10位更資深的采購經理。在一個(ge) 四五線城市,10個(ge) 采購經理的成本大概每年也就三四百萬(wan) ,而這10個(ge) 人到位了,從(cong) 那40億(yi) 的采購額中擠出一滴水,一年可要省多少錢,還不要說供應商交付、質量和服務上的績效改進。

講完了組織,我們(men) 說係統。係統就是信息係統,相當於(yu) 企業(ye) 的基礎設施、高速公路,在供應鏈管理的能力構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第一,信息係統給我們(men) 工具——你是用Excel還是ERP做生意,效率大不一樣。

第二,信息係統給我們(men) 反饋信息,以判斷組織和流程的運作是否正常。

第三,信息係統在固化流程——企業(ye) 的基本流程,比如訂單處理流程,其實是固化在信息係統裏,而信息係統不健全,往往是基本流程沒法固化的一大根本原因。

有些企業(ye) 的信息係統能力不足,連花了多少錢都不知道。有一次我到一個(ge) 大型企業(ye) ,問他們(men) 最大的供應商是誰?華為(wei) ,大家異口同聲道。那去年跟華為(wei) 花了多少錢?大家就都麵麵相覷。這是個(ge) 幾千億(yi) 的大公司,在全國三十幾個(ge) 省市自治區都有一級分公司,下麵有更多的二級、三級子公司,信息化水平大不一樣,有的在用ERP,有的還在用手工台賬;即使有信息係統,不同分公司用的係統也可能不同。大家都在跟華為(wei) 做生意,但如果不花個(ge) 一兩(liang) 周時間,把那幾十張Excel表格匯總到一起,還真不知道跟華為(wei) 做了多少生意。

跟供應商花多少錢都是這樣,交付、質量等績效指標就更不用提了。作為(wei) 解決(jue) 方案,該企業(ye) 不斷推動信息化。前兩(liang) 年再次見到他們(men) 的時候,已經有了公司統一的ERP,至少是構建了信息化的統一平台。

我們(men) 接下來談流程,亦即圖中的五步流程。這五步流程看上去挺複雜,其實就做兩(liang) 件事:前三步是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做生意,就如生了一個(ge) 健康、聰明的寶寶;後兩(liang) 步是把它們(men) 管好,讓其績效更上層樓,就如孩子的後天管教和培養(yang) 。

讓我們(men) 在品類管理的框架下,來闡述這五步流程。也就是說,針對具體(ti) 的采購品類,我們(men) 如何對現有供應商分門別類,區別對待;評估、選擇合適的供應商,製定合格清單;管理好整體(ti) 績效,並把關(guan) 鍵供應商集成到新品開發和量產(chan) 階段,進一步降低成本、改善績效。

五步流程從(cong) 開始。說是分類,其實是分類分級:包材和芯片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門類,相應的供應商也沒有可比性;對於(yu) 一個(ge) 具體(ti) 的采購門類,有些供應商是我們(men) 的優(you) 先合作夥(huo) 伴,有的是淘汰對象,其等級也是不同的,相應的管理措施也有區別。

分類可以幫助摸清家底——有多大的采購額、有多少供應商;供應商太多還是太少;哪些是優(you) 選供應商,哪些該淘汰等。分類也有助於(yu) 區別對待,精細化管理要求差異化管理。比如,對戰略供應商和優(you) 選供應商的管理方法、管理重點各不相同,就如對孫悟空和沙和尚要區別對待一樣。供應商分類還有個(ge) 目的,就是內(nei) 部溝通,比如哪些供應商是優(you) 先合作夥(huo) 伴,要多做新生意;哪些是淘汰供應商,不許參加任何新產(chan) 品的開發等。

分類的結果是要麽(me) 供應商太多,要麽(me) 供應商太少——能幹活兒(er) 的太少,不能幹活兒(er) 的太多。太多需要整合,太少需要開發,兩(liang) 者的前提都是得知道供應商的好壞。這就是五步流程的第二步:供應商評估。供應商評估就是通過分析供應商的曆史績效(如果已經在跟公司做生意),以及其質量、生產(chan) 和物料管理體(ti) 係,判斷其好壞,為(wei) 下一步的供應商選擇做準備,也作為(wei) 後續改進的基準,製定進一步的供應商改進方案。

在供應商評估的基礎上,根據公司的需求,選擇合適的供應商,成為(wei) 未來的合作夥(huo) 伴,製定合格供應商清單。這就是五步流程的第三步:供應商選擇

比如包材有幾十個(ge) 供應商可選,但我們(men) 的采購額有限,養(yang) 活不了這麽(me) 多供應商。在分析評估後,決(jue) 定隻選擇其中5個(ge) 優(you) 質供應商。為(wei) 什麽(me) 是5個(ge) 而不是4個(ge) 或7個(ge) ?這要基於(yu) 采購品類分析:我們(men) 的采購額是每年500萬(wan) 元,5個(ge) 供應商每個(ge) 平均100萬(wan) ,我們(men) 是大客戶,它們(men) 是大供應商,有規模效益;這5個(ge) 供應商中,有的在國內(nei) ,有的在國外,有的能夠支持新產(chan) 品,有的能夠支持老產(chan) 品,有的質量好價(jia) 格也不錯,有的價(jia) 格低而質量也不錯。也就是說,這5個(ge) 供應商能夠滿足我們(men) 所有的需求,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要選擇5個(ge) 了。

前三步的產(chan) 物是合格供應商清單,相當於(yu) 給供應商收起了“口子”。對於(yu) 這個(ge) “ 口子”,像設計這樣的內(nei) 部客戶喜歡還是不喜歡?喜歡,是因為(wei) 以前得在30個(ge) 供應商裏選擇一個(ge) 最合適的,現在從(cong) 這5個(ge) 中間選一個(ge) 即可,簡單多了;不喜歡,是因為(wei) 這也限製了選擇的餘(yu) 地,尤其是“口子”裏的供應商沒法滿足內(nei) 部客戶的合理需求時。

比如合格供應商沒法有效支持新產(chan) 品開發,工程師們(men) 就到處去找新供應商,想方設法找第六、第七、第八個(ge) 供應商進來,把供應商的“口子”又給打開了。那采購怎麽(me) 辦?采購隻能“涼拌”:凡是個(ge) 采購都知道,采購與(yu) 工程師鬥,被拍死是個(ge) 大概率事件;采購的供應商沒法滿足工程師的合理、正當訴求的時候,被拍死就是必然事件了。

采購真正能做也是應該做的呢,就是選好供應商還不夠,還得管理好供應商績效,讓合格清單上的供應商能夠滿足內(nei) 部客戶的需求,讓他們(men) 沒有理由去找新供應商。這就是五步流程的第四步:供應績效管理

供應績效管理就如考試:考試不一定能讓孩子學好,但不考試,則孩子注定學不好。作為(wei) 采購方,製定合適的考核指標重要,統計績效、定期反饋給供應商也同樣重要。圍繞績效目標和績效水平,采購可敦促供應商製定改進計劃,以及調整公司的采購戰略。

俗話說,不能以考代學、以賽代練——考核隻能維持供應商的績效,並稍許提高,但沒法讓供應商績效邁上大台階。針對關(guan) 鍵供應商,需要把它們(men) 早期納入設計階段,優(you) 化設計來降低設計決(jue) 定的成本;把它們(men) 的流程與(yu) 公司的對接起來,以降低交易成本;幫助它們(men) 改善生產(chan) 工藝,以降低生產(chan) 成本。這就是五步流程的最後一環:供應商的集成,也是供應商管理的最高階段。

五步流程的成功實施取決(jue) 於(yu) 結構清楚、職責清晰的供應商管理組織。供應商管理是跨職能、跨階層行為(wei) ,職能與(yu) 職能、總部與(yu) 分部之間分工不清,就沒法形成合力,以製定統一的供應商戰略、選擇和管理供應商,以及與(yu) 強勢供應商抗衡。而統一的信息平台則為(wei) 供應商有關(guan) 的決(jue) 策和績效管理提供充分的信息,同時幫助固化供應商管理的流程。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於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企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一周資訊排行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