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ge) 區間都有一個(ge) 偉(wei) 大的產(chan) 品
全球十大首富,前幾位是大家眼熟的比爾.蓋茨、巴菲特、貝佐斯、紮克伯格等。看起來有點兒(er) 特別的是ZARA的老板。
賣衣服,為(wei) 什麽(me) 可以這麽(me) 富?
iphoness X問世,定價(jia) 8388元起,價(jia) 格之高令人乍舌。蘋果公司為(wei) 什麽(me) 有這麽(me) 足的底氣?
為(wei) 什麽(me) 喜茶們(men) 總是引起排隊熱潮?
本文將揭示一個(ge) 秘密:
每個(ge) 價(jia) 格區間,至少都會(hui) 出現一樣牛逼的產(chan) 品,和一家偉(wei) 大的公司。該產(chan) 品能夠帶給你該價(jia) 格範圍內(nei) 、你能夠獲得的最大滿足感。
以上問題將以此解答。
2
人生的“價(jia) 格區間”消費天梯
讓我們(men) 看一下:
·幾塊錢這個(ge) 位置的王者是可口可樂(le) 。在***和logo的綜合作用下,可樂(le) 幾乎賦予了你幾塊錢可以得到的最大的滿足。而且,即使再有錢,你也無法喝到更牛逼的可樂(le) 。這便是可口可樂(le) 的偉(wei) 大之處。
·二三十塊錢,是星巴克們(men) 的天下。早期一杯咖啡這麽(me) 貴,人們(men) 一定要蹭著Wi-Fi在咖啡館裏坐上幾個(ge) 小時。慢慢的,人們(men) 習(xi) 慣拿著就走。還有喜茶們(men) 。來一杯,不正是二、三十塊錢可以做的最爽的事情嗎?
·五十塊錢屬於(yu) 電影。
·一兩(liang) 百到三五百,屬於(yu) ZARA們(men) 。不算太貴,大多數人掏得起,高頻,金額不低不高。一個(ge) MM或開心或不開心,抽出幾張百元***,買(mai) 一件緊貼全球潮流的衣服,還有比這更具性價(jia) 比的消費嗎?
·1000-3000塊,是安卓手機和ipads的地盤。
·5000-10000塊,則是iphoness的天下。試想一下,這個(ge) 價(jia) 格區間可以帶給你更大滿足感的,還能有什麽(me) ?iphoness X固然貴,但它一方麵跳出了安卓手機價(jia) 格區間的混戰,一方麵仍然在iphoness的合理區間飛行著。
·2、3萬(wan) 是出境遊。
10萬(wan) 級是男性的表和女性的愛馬仕。或者入門車。
幾十萬(wan) 是升級的車。
·百萬(wan) 級是房子。或者進一步升級的車。
·千萬(wan) 級的房子。
·隨後是遊艇,私人飛機。
·再往上,買(mai) 梵高、買(mai) 球隊、發射火箭。
ZARA和iphoness,都處在那個(ge) 有足夠大的量、價(jia) 格不高不低、又有足夠金額(及利潤)的價(jia) 格區間。
因此,一個(ge) 成為(wei) 首富,一個(ge) 成為(wei) 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3
你非買(mai) 不可的“目的地消費品”
每個(ge) 價(jia) 格區間最牛逼的產(chan) 品,都是一個(ge) “目的地產(chan) 品”。
這個(ge) 概念來自“旅遊目的地”,諸如旅行暢銷書(shu) 裏推薦的,“你死之前一定要去的50個(ge) 地方”,等等。
何謂目的地?
1、具有某種唯一性;
2、你非去不可、值得專(zhuan) 門去一趟;
3、多少錢都得去(假如錢夠的話)。
讓我們(men) 將“目的地”延展至商業(ye) 。例如現在大家越來越不願意出門,大多數商品可以在網上買(mai) 到。所以,出門一定要有某個(ge) 足夠說服力的“目的”。
目的地通常是:電影院、餐廳、KTV,以及星巴克、喜茶等。
對於(yu) 買(mai) 喜茶的年輕人來說,排隊是一種消費,而非成本。
每年的iphoness發布會(hui) ,蘋果店門口的長龍...想想看,你的人生還有哪些期待呢?這難道不是很少能夠點燃人們(men) 欲望的事物之一?就像小時候對春節的期待。
商人製造了這種期待。各種發布會(hui) ,***的雙11...人們(men) 用花錢來營造枯燥人生的一個(ge) 個(ge) 小***,為(wei) 自己設定了某個(ge) “目的地”。
由於(yu) 具有唯一性,在界定了價(jia) 格區間後,你就不太會(hui) 在意性價(jia) 比。對於(yu) 婚禮,“發明”了結婚鑽戒的德比爾斯,便利用了這一點。
一份SKP的市況報告宣告:“奢侈品定價(jia) 的藝術,就是要量化產(chan) 品對消費者的價(jia) 值,不考慮成本、競爭(zheng) 對手或市場價(jia) 。”
有趣的是,蒂芙尼以鑽戒出名,其銀飾反而占了總銷售額的25%,對比而言利潤也更高。這便是“價(jia) 格區間+價(jia) 格錨定”綜合作用的結果。
4
你並非要勞力士,而是要十萬(wan) 塊的玩具
人們(men) 總是對勉強夠得著、但還沒得到的東(dong) 西充滿期待。
在汽車之家論壇,一個(ge) 買(mai) 了特斯拉suv的人,首先追憶了自己的換車史。從(cong) 最初的長安小麵包說起,深情款款。
男人總會(hui) 記得自己的第一輛車,比回憶初戀還要惆悵。
科特勒說過:營銷就是價(jia) 格以產(chan) 品為(wei) 載體(ti) 賣出去。
當一個(ge) 人可以花幾千塊錢而不心痛時,假如在這個(ge) 區間沒有一個(ge) “目的地消費品”,他就像一個(ge) 開始發育、但又缺個(ge) 牙的孩子。
你在某個(ge) 價(jia) 格區間怎麽(me) 都想要的那個(ge) 東(dong) 西,有些是剛需。有些是由剛需延展開來。例如蒂芙尼之於(yu) 鑽戒。勞力士之於(yu) 時間。
《無價(jia) 》裏曾經提過財富效應:
一隻表要達到兩(liang) 倍的合意度,必須為(wei) 它支付8.7倍高的價(jia) 格。
要讓自己的社會(hui) 地位翻番,你的收入必須是先前的2.6倍。
倒過來想,男人並不需要十萬(wan) 塊的勞力士比一萬(wan) 塊的表好上多少倍,他隻是想要一個(ge) 十萬(wan) 塊錢的玩具,並乖乖地期待著被供給、被打動、被說服。
男人口袋裏有那麽(me) 多錢時,想買(mai) 一個(ge) 正好賣那麽(me) 貴的東(dong) 西的欲望,就像孩子嘴中擋不住的新牙。
關(guan) 於(yu) 期待,小米喜歡用這種概念:年輕人的第一個(ge) 什麽(me) 什麽(me) 。
關(guan) 於(yu) 正好想要一個(ge) 那麽(me) 貴的東(dong) 西,讓我們(men) 看看大眾(zhong) 的MLB技術平台:
途銳、奧迪新Q7、新保時捷卡宴、賓利添越、蘭(lan) 博基尼Urus都是在該平台上開發生產(chan) 而成。
但是,不同價(jia) 格區間需求的消費者,渴望有不同級別的豪華汽車。沒有人在意貴幾倍的賓利SUV,是否比途銳真的好上幾倍。
我個(ge) 人對於(yu) 價(jia) 格區間的感知,來自於(yu) 從(cong) 事房地產(chan) 行業(ye) 。房子的定位,首先是總價(jia) 的定位,然後才是總麵積與(yu) 戶型的定位。消費者總是選擇一場與(yu) 價(jia) 格區間門當戶對的“婚姻”。
5
暗物質、無意識、消費區間
猶如宇宙主要是由暗物質組成的,人類大多時候受弗洛伊德所發現的“無意識”致使。
我是一個(ge) 數碼愛好者,以前最喜歡去香港逛幾個(ge) 電腦中心,那時候覺得琳琅滿目,買(mai) 不勝收。有次帶了一個(ge) 朋友去,他問:這個(ge) 有什麽(me) 用?那個(ge) 有什麽(me) 用?我一想,好像真沒用。結果什麽(me) 都沒買(mai) 成。
人生迷惘,意義(yi) 需要被人賦予。購買(mai) 東(dong) 西,是人類無意識的欲望釋放。而人們(men) 必須想要買(mai) 的東(dong) 西,是盲目而漂浮的。
另一方麵,威廉·龐德斯通告訴我們(men) :價(jia) 格隻是一場集體(ti) 幻覺。在心理學實驗裏,人們(men) 無法準確地估計“公平價(jia) 格”,反而受到無意識、不理性、政治等不正確因素的強烈影響。
這時候,惟一的指路明燈,便是價(jia) 格區間。你年輕的時候想要一個(ge) Coach包,現在想要一個(ge) 愛馬仕。你想把本田CRV換成奔馳GLE。
這些或是內(nei) 在的需求,或是外在的階級符號,都通過價(jia) 格區間來劃分的,並且形成強烈的用戶指向。
6
消費升級、、賦予意義(yi)
消費升級,也是價(jia) 格區間的遷徙。熱鬧的喜茶們(men) ,如果不能更好的賦予意義(yi) ,並盡快形成自己的價(jia) 值體(ti) 係,以及企業(ye) 基本功,也許就隻是為(wei) 星巴克們(men) 培養(yang) 年輕客戶。
我今天下午在溫哥華一家“不一樣”的星巴克,logo裏沒了美人魚,店麵設計更加酷一些。
曾任BurberryCEO的蘋果零售副總裁安吉拉·阿倫(lun) 茨說:
新的 Apple Store 舉(ju) 措主要是圍繞客戶互動來展開的,它被命名為(wei) “Today at Apple”,將會(hui) 把所有的課程、教師以及經驗都公開發布,以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yu) 進來。
她希望蘋果 Apple Store 零售店能成為(wei) 一個(ge) 具有“城市廣場”風格的“社區中心”,讓用戶們(men) 可以在這裏和他們(men) 的蘋果設備進行交互。
我從(cong) 中看到了新零售的本質之一:
將作為(wei) “目的地消費品”的產(chan) 品,與(yu) “商場目的地”的店麵,通過空間和關(guan) 係的設計,重新賦予價(jia) 值和意義(yi) ,鞏固自身在該價(jia) 格區間的領先地位。
7
擁有太多,你會(hui) 失去“得到感”
購買(mai) 商品,人們(men) 付出了時間和金錢。
首先,對於(yu) 時間,所有的商品和所有的商品在競爭(zheng) 。
例如iphoness十周年,口香糖銷量下滑。因為(wei) 以前人們(men) 買(mai) 單排隊無聊,順便拿個(ge) 口香糖,現在全看手機了。
“聽書(shu) ”的消費崛起,在於(yu) 它是增加了“重疊時間”,而非在現代人“無縫可插入”的時間裏橫刀奪一把。
關(guan) 於(yu) 金錢。某個(ge) 價(jia) 格區間的所有商品,彼此之間都是競爭(zheng) 對手。例如,得到的讀書(shu) 卡可能是搶ZARA衣服的生意。
人們(men) 購買(mai) 商品,是在追求某些虛無縹緲的意義(yi) 。
叔本華說:人生就是一團欲望。當欲望得不到滿足便痛苦,當欲望得到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像鍾擺一樣在痛苦與(yu) 無聊之間擺蕩。
價(jia) 格區間的“人生意義(yi) ”也在於(yu) 此。當人們(men) 在某個(ge) 價(jia) 格區間的欲望得到滿足,需要馬上奔向下一個(ge) ,否則就會(hui) 無聊。
擁有太多有什麽(me) 壞處呢?你沒有下一個(ge) 價(jia) 格區間的“消費目的地”了。你仿佛來到了無聊的極地,無處可擺蕩。
假如你能隨意買(mai) 到所有的東(dong) 西,就會(hui) 失去渴望得到某樣東(dong) 西的欲望,也就失去了剛剛得到某樣東(dong) 西時的激動。
擁有太多,失去“得到感”。
8
穿越價(jia) 格區間和人生虛無
隻有一種消費,似乎是跨越價(jia) 格區間、跨越階層,並且能對抗人生的虛無感的。
這種消費,是巴菲特、比爾.蓋茨、紮克伯格、貝佐斯、馬斯克的最愛。
無論他們(men) 的時間成本多麽(me) 高,從(cong) 來都不吝花於(yu) 其上。
這種消費,就是:閱讀。
閱讀和學習(xi) ,可能是人世間罕見的、既能實現“擁有”、又不失去“得到感”的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