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华体汇官网登陆!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企業勝經 » 正文

再也不見的2022年,向未來釋放了這些信號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1-06  來源:新零售商業評論  瀏覽次數:9429

潮水在向人們(men) 希望看到的方向湧去——

進入2022年的最後一月,以廣州為(wei) 始,隔離的圍擋被拆除拉走,餐廳的香氣再度四溢,柏油大道上川流不息……繼而是三亞(ya) 、貴州、洛陽、上海等數座城市,人們(men) 渴望已久的煙火氣,終於(yu) 回來了。

機場的核酸標語被撤下,機票搜索量瞬時暴漲數倍,餐飲商家備貨,生鮮電商平台一時被購空,影院重啟,12月1日單日恢複率即超40%。

隻是,在這之前——

沒必要去粉飾,疫情的肆虐曾讓人們(men) 離煙火氣如此之遠,消費欲望的降低,使得尤以線下零售為(wei) 代表的業(ye) 態,格外混沌。

宏大敘事裏,人們(men) 喜歡將成功或勝利的果實,歸結於(yu) 自己的努力與(yu) 堅韌的民族特性,但回歸到具體(ti) 的每一個(ge) 人,不過是好好生活的簡單命題。

過去一年間,失意是常態,但在“好好生活”的維度裏,還是看到了特殊時期的消費生機。

之於(yu) 企業(ye) ,或強者恒強,占領用戶心智;或機遇來臨(lin) ,敲開上市的大門;或目光深遠,開拓海外領地。之於(yu) 普通人,會(hui) 向“刺客”堅決(jue) 說不,也會(hui) 向詩與(yu) 遠方傾(qing) 倒,換言之,追求治愈感的花費,捂緊不該花的錢。

對於(yu) 即將結束的2022年,新零售商業(ye) 評論以“失意、得意、新意、誠意、暖意、快意、愜意”七大關(guan) 鍵詞作為(wei) 總結,還原出過去的一年,行業(ye) 裏有什麽(me) 樣的舍與(yu) 得。

“意”,單字常作“心願、心意”。以意造詞,更是希望能夠傳(chuan) 達對未來的期許和祝願。

01
失意

失意是一種情緒,也是眾(zhong) 多企業(ye) 及所處行業(ye) 的真實寫(xie) 照。尤以餐飲、影院等為(wei) 代表,在過去一年中,生出了“斷臂求生”的悲情。疫情的直接及間接影響,也重塑了商業(ye) 邏輯,使得各行各業(ye) 麵臨(lin) 大洗牌,新人可能失意,巨頭也在掙紮。
 

今年6月,在開業(ye) 的第16個(ge) 年頭,H&M位於(yu) 上海淮海中路的中國首店正式關(guan) 張,這家國際快時尚巨頭近些年與(yu) 閉店深深綁定,計劃中,單2022年全年,國內(nei) 就要關(guan) 閉約240家門店。

11月,另一快時尚巨頭GAP,在經曆大規模關(guan) 店潮後,其大中華區業(ye) 務作價(jia) 4000億(yi) 美元,全盤賣身給寶尊電商。

此外,包括ZARA等快時尚品牌在內(nei) ,撤離與(yu) 退守成為(wei) 了該行業(ye) 的主基調。

作為(wei) 線下實體(ti) 業(ye) 態中,直接觸達消費者的流量中心,商業(ye) 地產(chan) 們(men) 最是“春江水暖鴨先知”。租金大戶服裝類別萎靡,而流量抓手餐飲自顧不暇。

美食廣場鼻祖“大食代”加速關(guan) 張,日式烏(wu) 冬麵代表丸龜製麵、花丸烏(wu) 冬麵退出中國,肯德基兄弟品牌東(dong) 方既白官宣停運。

烘焙、茶飲與(yu) 小食也不例外,上海老品牌宜芝多麵包店全部歇業(ye) ,喜茶多元化戰略棋子喜小茶接連關(guan) 停,曾經單店估值上億(yi) 元的虎頭局渣打餅行,敗退西南市場。

根據企查查相關(guan) 數據,2020年,國內(nei) 餐飲業(ye) 注銷門店超32萬(wan) 家,而2022年上半年就已累計注銷37.3萬(wan) 家,超過2020年全年總和。

老牌網紅,如複合型書(shu) 店言幾又在欠薪欠費的難堪中落下帷幕新一代網紅,如文和友、茶顏悅色一眾(zhong) “明星”,紛紛陷入裁員、關(guan) 店的困頓裏掙紮。

新消費從(cong) 去年起就有了遇冷的說辭,“所有品類都值得重做一遍”的豪情,變成了“看消費的投資人都去看硬科技了”。回頭看看,曾經炙手可熱的新品牌,拉麵說、王飽飽們(men) ,確實已經失去了增長的光環。

當然,對於(yu) 行內(nei) 人來說,行業(ye) 終於(yu) 衝(chong) 破混沌期,迎來了理性的發展。但誰能否認,在“低欲望”的樸素的大眾(zhong) 情緒下,吃喝玩樂(le) 確實更難了。

需要承認的是,任何時間與(yu) 時代,都有其固有機遇。失意是落敗者的結局,畢竟,對於(yu) 不少行業(ye) 及企業(ye) 來說,疫情可能隻是催化劑,而得意者的故事,更值得探討。

02
得意

有失意必然會(hui) 有得意。有些企業(ye) ,無論身處的環境有多糟糕,麵臨(lin) 的競爭(zheng) 有多激烈,依然能夠逆流而上。下沉或出海,翻身或上市,總有企業(ye) 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經曆了發展過程中的高光時刻或得意之事。
 

在卷到極致的茶咖賽道,不得不提兩(liang) 個(ge) 品牌:

經曆25年發展,擁有2萬(wan) 多家門店的蜜雪冰城,已經成為(wei) 了下沉市場的王者。今年9月,蜜雪冰城正式披露招股書(shu) ,IPO計劃募資64.96億(yi) 元,按此計算估值超600億(yi) 元。

另一個(ge) 頗受爭(zheng) 議的品牌瑞幸,在2022年迎來了春風得意的好年景,從(cong) 第一季度開始,瑞幸的財報數據明顯好轉,成功扭虧(kui) 為(wei) 盈,並且保持了持續三個(ge) 季度的提升。

乳製品行業(ye) ,曾被譽為(wei) 黑馬的“認養(yang) 一頭牛”終於(yu) 在今年7月走到了IPO的階段。這個(ge) 一直被行業(ye) 認為(wei) 靠營銷起家的品牌,曾經遭受不少關(guan) 於(yu) “認養(yang) ”的質疑。

但外界的聲音擋不住成長的腳步。招股書(shu) 披露的信息顯示,認養(yang) 一頭牛已經擁有7座牧場和6萬(wan) 多頭奶牛;產(chan) 品線逐漸豐(feng) 富,渠道上也不再完全依賴線上,而是開始布局更多線下渠道。

今年,中國企業(ye) 的得意,少不了海外市場。

比如元氣森林。這個(ge) 曾被可口可樂(le) 圍剿的品牌,布局出海始於(yu) 2019年,迄今為(wei) 止已出口美國、英國、法國以及新加坡、印尼、馬來西等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前不久,元氣森林的無糖氣泡水、元氣滿滿乳茶全麵上架澳洲倉(cang) 儲(chu) 超市巨頭Costco,以及澳洲主流連鎖超市Woolworth的1000家門店,成為(wei) 唯一一個(ge) 在Woolworths全係統上架銷售的中國飲料品牌。

電動自行車領域,中國企業(ye) 近幾年也在積極布局海外市場。以雅迪為(wei) 例,今年6月,在西班牙召開品牌發布會(hui) ,11月,又在EICMA意大利米蘭(lan) 國際摩托車展發布了兩(liang) 款電摩新品,世界杯期間,雅迪再次以讚助商身份亮相。

不容置疑的是,所有的得意並非運氣、風口式的偶然,而是實力成長的必然結果。關(guan) 鍵是,將逆勢增長變成常態,企業(ye) 必須找到自己的驅動力。

03
新意

新意即新生,是指消費市場上的變化和機會(hui) 。後疫情時代,各行各業(ye) 麵臨(lin) 著存量競爭(zheng) 、優(you) 勝劣汰的局麵,唯有積極探索業(ye) 務、產(chan) 品、場景、營銷中的更多可能,才能立於(yu) 潮頭,也因此,各種新興(xing) 職業(ye) 應運而生。
 

拉麵館賣起燒烤,開出了小酒館和便利快餐店;火鍋店的裝修掀起酒吧、夜店風,添置吧台,增加了酒吧夜場。類似的業(ye) 務延伸並不讓人意外,依循主業(ye) 拓寬用戶群,吸引年輕人是其中的本意。

另一些跨界,或許會(hui) 讓你驚掉下巴:格力進軍(jun) 預製菜市場;保時捷上線1700元一把的菜刀;賣手機的華為(wei) ,賣鞋的李寧、特步,賣課的猿輔導,賣健康的同仁堂、腦白金,紛紛布局咖啡產(chan) 品;地產(chan) 企業(ye) 萬(wan) 達、美妝集合店話梅,則賣起了奶茶……

從(cong) 一個(ge) 賽道跨界另一個(ge) 賽道,除了在營銷上賺足了關(guan) 注與(yu) 熱度,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跨界經營的能力與(yu) 基因,如果單純為(wei) 了博眼球,大可不必浪費人力、財力與(yu) 精力。

畢竟,這世界唯一不變的隻有變化。與(yu) 其蹭風口熱度,倒不如沉下心來洞察用戶需求更為(wei) 實際和有效。而在這方麵,各種新興(xing) 職業(ye) 的湧現或許是很好的借鑒。

替人照顧多肉植物的多肉寄養(yang) 師、修補老舊玩偶的玩偶醫生、上門幫行動不便的老人洗澡的助浴師、陪同病患看門急診的陪診師、修繕裝裱廢棄智能機的手機入殮師……這些新職業(ye) 背後,有從(cong) 未被重視的剛需,有渴望陪伴與(yu) 安慰的熱切願望,也有希望珍藏美好記憶的情感需求。

回望今年,經濟形勢明顯加速了各行各業(ye) 跨界融合、創新求變的步伐,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看,一切新意的舉(ju) 措都在情理之中。

當火鍋品牌開始“卷”歌舞表演和配菜,當線下實體(ti) 店紛紛打造讓人駐足的“第三空間”,應該看到的是,整個(ge) 商業(ye) 世界正處在優(you) 勝劣汰、迭代更新的周期裏,而不斷變化正是走向“新意”和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一步。

04
誠意

不是,也並非消費降級,今年的其實是在理性分級。人們(men) 越來越不願意盲目地為(wei) 品牌溢價(jia) 買(mai) 單,而是會(hui) 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理性地選擇適合的商品。誠意由此成為(wei) 品牌們(men) 抓住消費者注意力的一大法寶。
 

說到誠意,價(jia) 格是一個(ge) 繞不過去的坎兒(er) ,而一味低價(jia) 也並非萬(wan) 能藥,高性價(jia) 比才是王道。

比如在盒馬的奧萊店,一份日日鮮蔬菜標價(jia) 幾毛錢,一大瓶日日鮮牛奶隻賣幾塊錢,不僅(jin) 老年人喜歡,就連平時對價(jia) 格不太敏感的年輕人也表示真香。

前不久,在盒馬的年度戰略會(hui) 議上,CEO侯毅明確表示,奧萊店已經與(yu) 鮮生店、X會(hui) 員店並列為(wei) 盒馬的三駕馬車。

叮咚買(mai) 菜也在前不久推出“夜市”板塊,自18點至21點,每個(ge) 時間段都有不同折扣的商品上架,以吸引對時效性、新鮮度要求略低,但更講求實惠的消費者。隻是,“夜市”模式能否為(wei) 業(ye) 績帶來貢獻,仍不得而知。

受前置倉(cang) 模式的拖累,叮咚買(mai) 菜今年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nei) 共實現營收59.43億(yi) 元,同比下降4.0%。

相比上述品牌的誠意滿滿,今年的一個(ge) 流行詞匯“價(jia) 格刺客”,則毫不留情地撕開了不少行業(ye) 的麵紗。

例如今年夏天,“雪糕刺客”刺痛了無數“大冤種”,他們(men) 在超市、便利店冰櫃裏隨手拿起一支雪糕,付款時被離譜的高價(jia) 驚呆,卻又為(wei) 了麵子,忍痛狠心買(mai) 下。

有意思的是,在對“雪糕刺客”的申討中,酒中刺客茅台高調跨界賣起了冰淇淋,並迅速在全國開出專(zhuan) 賣店。一杯茅台冰淇淋淨含量不到80克,最低售價(jia) 50元,妥妥地當了一回反價(jia) 格刺客大潮中的“逆行者”。

其實,是不是“價(jia) 格刺客”並不能單純看價(jia) 格。研發投入、產(chan) 品原材料、生產(chan) 工藝、人員成本……每一個(ge) 環節都會(hui) 對定價(jia) 產(chan) 生影響。

但消費者才不會(hui) 理會(hui) 這些,他們(men) 看到的是標簽上的價(jia) 格數字,而一切情緒也完全由那個(ge) 數字所左右,因此,企業(ye) 要做的就隻有拿出誠意。

在這方麵,鍾薛高的做法或許值得借鑒,其在2023年推出的雪糕新品的包裝上,印上了“建議零售價(jia) ”——顯然,明碼標價(jia) ,讓市場回歸透明,是邁向誠意的第一步。

05
暖意

寒氣侵襲,無論從(cong) 物理意義(yi) 還是精神層麵,人們(men) 都需要暖意來抵擋。治愈內(nei) 心的力量,安全不出錯的產(chan) 品,貼心的社區服務,等等——對消費者而言,這些意味著慰藉;對企業(ye) 而言,則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當和精神內(nei) 耗成為(wei) 年輕人的日常時,花錢買(mai) “治愈”成為(wei) 了一種主流,甚至是時尚。

從(cong) 擼貓、擼狗、擼豬,在視頻網站看修鍾表和深度保潔視頻,到看一場脫口秀表演,參加一次正念冥想訓練營,再到進行專(zhuan) 業(ye) 的心理谘詢,花費由低及高,治愈的效果也隨之逐級提升。

對於(yu) 大多數人,購買(mai) 行為(wei) 本身即是一種治愈,無論內(nei) 心湧動的是壓抑、憤怒、悲傷(shang) 、喜悅,治愈會(hui) 發生在點擊付款的一刹那,或是從(cong) 店員手中接過購物袋的瞬間。

隻是,疫情反複的當下,要最大化這種治愈感,人們(men) 往往更傾(qing) 心於(yu) 價(jia) 格穩定、品質穩定、獲得渠道穩定的品牌。

例如星巴克,雖然咖啡口味上或許比不過精品咖啡館,但勝在品質穩定,走進任何一家星巴克,喝到的咖啡味道都一樣——避免犯錯,是在購買(mai) 中尋求治愈的一大前提。

類似星巴克這樣的“安全牌”,還有家居行業(ye) 的宜家,日雜行業(ye) 的無印良品,服飾行業(ye) 的優(you) 衣庫,以及餐飲行業(ye) 的海底撈,等等。這些品牌花費十數年構建起成熟、穩定的供應鏈和良好的品牌口碑,成為(wei) 消費者購物時的首選,自是必然。

除了“安全牌”,暖意也來自紮根社區的小店,尤其是在疫情靜默期間,社區小店紛紛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保障著周邊居民們(men) 的生活,並由此在用戶中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度。

這讓許多企業(ye) 開始正視社區經濟的潛力與(yu) 價(jia) 值,將產(chan) 品鋪向社區小店,或是布局社區服務門店,成為(wei) 了這些企業(ye) 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戰略重點。

然而,需要強調的是,這是一門以人為(wei) 鏈接,以信任為(wei) 基礎的生意,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持久戰。

06
快意

上班抗壓賺錢,下班快樂(le) 花錢,是當代年輕人最真實的寫(xie) 照。吃喝玩鬧、觥籌交錯、推杯換盞,或是在另一個(ge) 世界,甚至元宇宙裏角色扮演,他們(men) 獲得了那一刻的快意人生。自然地,“販賣快樂(le) ”也成為(wei) 了商業(ye) 世界的主旋律。
 

“和所有的煩惱說拜拜,和所有的快樂(le) 說Hi Hi。”不管當事人是“社牛”還是“社死”,至少旁邊的“吃瓜群眾(zhong) ”們(men) 都快樂(le) 了。因此,海底撈慶祝生日的模式被不少餐飲企業(ye) copy了去,“販賣快樂(le) ”的各種儀(yi) 式,成為(wei) 了網紅餐飲品牌們(men) 針對年輕顧客的“殺手鐧”。 

跟著劉畊宏跳操,靠分泌大量多巴胺獲取快樂(le) ,雖然健康積極,卻是典型的“累並快樂(le) 著”。相比之下,直接拿起酒杯痛飲一番,或許更加暢快——能給消費者帶來簡單快樂(le) 的茶咖酒,今年依然表現火熱:

處於(yu) 消費升級賽道的精釀啤酒仍保持著良好的上升勢頭。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精釀啤酒相關(guan) 企業(ye) 8482家。其中,2022年上半年,新增1645家,同比增加21.8%。

十年來,我國精釀啤酒相關(guan) 企業(ye) 注冊(ce) 量規模逐年擴張,2019年注冊(ce) 量突破一千,全年新增1781家,同比大幅增加91.5%;2021年新增2745家,同比增加39.3%。

而“茶+酒”的新一代“微醺”風潮,更能展現年輕人對一品快意的旺盛需求。

《紅餐網》整理發現,包括喜茶、奈雪的茶、瑞幸咖啡、CoCo都可等在內(nei) 的飲品品牌中,有13個(ge) 曾推出過“茶+酒”的產(chan) 品,共計42款。

相對於(yu) 簡單直接的快樂(le) ,有人也希望追尋更深層次的快意,例如特定場景下的劇本殺、密室逃脫,或者是利用VR、AR、XR技術在元宇宙來一段“沉浸式體(ti) 驗”。

總之,無論是虛擬還是現實,在充滿寒氣和內(nei) 卷的真實世界裏,年輕人正在用行動告訴世界:周傑倫(lun) 誠不欺我——“笑一個(ge) 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讓自己快樂(le) 快樂(le) 這才叫做意義(yi) ”。

07
愜意

在內(nei) 卷的時代基調下,放鬆心情、調節情緒成為(wei) 了大家的剛需,休閑經濟由此迎來大爆發,並吸引了一大批新玩家入局。騎行、滑板、飛盤、露營、圍爐煮茶……年輕人利用周末挨個(ge) 嚐試,隻為(wei) 了調劑生活,收獲愜意。
 

當內(nei) 卷成為(wei) 常態,疊加疫情對正常生活的影響,年輕人逐漸學會(hui) 了在平淡生活中自我調劑。

於(yu) 是,周末的公園草坪上,搭滿了大大小小的帳篷與(yu) 天幕,燒烤混雜著咖啡味,香氣四溢,孩子與(yu) 寵主一同加入了狗子們(men) 最愛的飛盤遊戲……正應了脫口秀演員小北的那句:“飛盤這項運動讓我明白,玩狗,不如當狗。”

年輕人對此卻絲(si) 毫不在意,他們(men) 看重的是在城市裏、在工作之餘(yu) ,尋找自己喜歡的休閑方式,並且,年輕人的“玩興(xing) ”有多大,背後的市場就有多大。

以飛盤運動為(wei) 例,艾媒谘詢發布的2022~2023中國飛盤運動調研數據顯示,有81.2%的人曾參與(yu) 過飛盤運動。2022年飛盤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將由去年的75.9億(yi) 元上漲至232.4億(yi) 元,翻了3倍多。

更為(wei) 有趣的現象是,這些休閑方式正在商家的各種創新助推下融合發展。例如,購物中心在露天廣場設置了露營區,周圍搭配城市市集、音樂(le) 現場、露天電影,不僅(jin) 沒有違和感,還為(wei) 商場裏的滑雪、遊泳、射箭、卡丁車、拳擊等商鋪吸引了大量客流。

如果將時間倒推3年,無論是露營、騎行、釣魚,還是城市徒步、圍爐煮茶,怎麽(me) 看都是一門小眾(zhong) 生意。然而,這些小眾(zhong) 需求卻在疫情、內(nei) 卷、精神內(nei) 耗的共同作用下,發酵成了普羅大眾(zhong) 對愜意慢生活的向往。

對入局休閑經濟的企業(ye) 而言,這是難得的商業(ye) 機會(hui) ——資金門檻不高,需求卻是巨大。但需要警惕的是,一旦熱度褪去,如何留住用戶?答案也很簡單,唯有創新才是其中的解題秘鑰。

08
結  語 

當我們(men) 回頭看2022年,恍惚間,一些曾經霸榜的熱搜詞條似乎已經過去了很久。劉畊宏、雪糕刺客、飛盤、騎行熱、元宇宙、茅台冰淇淋……
 

失意、得意、新意、誠意、暖意、快意、愜意這七大關(guan) 鍵詞,一方麵,最大限度地總結了過去一年所發生的事件,另一方麵,則是探討其中折射出的趨勢與(yu) 機遇。

如快時尚一類的失意者,其落寞並非全然受疫情影響,企業(ye) 本身麵對變化的笨拙也是誘因;如蜜雪冰城一類的得意者,背後是20年的蓄力,從(cong) 下沉市場到遠赴海外,一路穩紮穩打。

李寧跨界賣咖啡屬於(yu) “新意”,也是傳(chuan) 統企業(ye) 躊躇時的嚐試;鍾薛高從(cong) “雪糕刺客”的教訓中習(xi) 得經驗,製定“建議零售價(jia) ”,網紅新品牌也懂得了誠意為(wei) 本。

新消費賽道裏,茶咖酒競爭(zheng) 最為(wei) 激烈,卻也最好理解,年輕人對“快意”的追求,讓賽道永遠都有機會(hui) ,愜意也是相似。而貓咖等治愈係消費的崛起,意味著人們(men) 還需要“暖意”的體(ti) 驗,這尤其是線下的機遇。

如今,內(nei) 容平台的流量池內(nei) 近乎貼身肉搏,其推動的潮流總會(hui) 更新換代,好在消費是永恒的課題,新鮮事物總有出圈的門路。

接下來,就看後疫情時代的比拚了。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於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企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一周資訊排行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