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华体汇官网登陆!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企業勝經 » 正文

虎媽和伊頓公學的啟示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5-09  瀏覽次數:897

    十天前,我丈夫去參加伊頓公學(Eton College)1974屆畢業(ye) 生的重聚會(hui) 活動。約150人擠進那座15世紀的教堂,快速地大聲唱過《我心應當來稱頌主》(Praise my Soul the King of Heaven)之後,坐下來享用可口的飲食,緬懷孩提時代的惡作劇,同時默默合計一下畢業(ye) 後40年裏誰混得最好。

結果他發現了兩(liang) 個(ge) 現象。第一個(ge) 現象是他們(men) 看上去都如此神采奕奕。由於(yu) 教養(yang) 、教育及金錢的緣故,這些57到58歲的人仍然很容易認出少年時代的樣子。

第二個(ge) 現象就是,相對來說,他們(men) 的職業(ye) 生涯並非特別耀眼。除了一位資深政界人士和一位前報社總編輯,他們(men) 構成了一個(ge) 由律師、房地產(chan) 投資人和基金經理人組成的中層團體(ti) 。按照國家平均標準來說,他們(men) 確實很富有。然而,一考慮到他們(men) 人生的起點,他們(men) 的成就便令人失望了。當初進入伊頓公學時,13歲左右的他們(men) 天資聰明,多數來自富有家庭,在那裏他們(men) 穿著燕尾服度過五年,並融入了世界最精英化的人脈網絡之一。然而,年富力強的他們(men) ,成就卻沒高到哪去。

人們(men) 通常抱怨伊頓公學畢業(ye) 生構成一個(ge) 封閉的“俱樂(le) 部”,掌管著英國的命脈,而我丈夫卻有不同的發現。沒錯,目前有三位伊頓人大權在握,他們(men) 分別是英國首相、倫(lun) 敦市長和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不過他們(men) 其實隻是一個(ge) 更令人吃驚的規律的特例,這個(ge) 規律是:盡管組成伊頓“俱樂(le) 部”成員生來就準備做大事,但沒什麽(me) 太大成就的人卻越來越多。
 
    就在上周,我無意間發現了伊頓公學1974屆校友之謎的答案。答案就在一本引發爭(zheng) 議的新書(shu) 裏。這本書(shu) 名為(wei) 《成功三法寶》(The Triple Package),由“虎媽”蔡美兒(er) (Amy Chua)和她丈夫傑德•魯賓費爾德(Jed Rubenfeld)合作而成。該書(shu) 旨在解釋為(wei) 什麽(me) 在美國猶太裔、摩門教徒和華裔表現比其他族群好得多。他們(men) 聲稱,原因有三點:優(you) 越情結、不安全感和自控力。單獨而言,以上三個(ge) 要素起不到任何作用,必須同時具備這三者才能起作用。太過優(you) 越,你就沒有動力做出任何努力了;不安全感太強,多疑會(hui) 削弱你的行動能力;缺乏自控力或自律,你就難以應對任何問題。

如果拿這三大要素來對照伊頓人,你馬上就會(hui) 發現是什麽(me) 原因令他們(men) 止步不前。他們(men) 的優(you) 越感確實異乎尋常。然而,他們(men) 的不安全感很弱,而且幾乎沒什麽(me) 自控力,這是因為(wei) 伊頓文化的背後,是一種取得任何成就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的觀念。

蔡美兒(er) 和魯賓費爾德不僅(jin) 僅(jin) 回答了伊頓公學的問題。在我所見過的普適成功學理論中,他們(men) 提出的觀點是最佳的一個(ge) 。他們(men) 原打算用這一理論解釋不同族群的差異,不過,它更適合用來解釋為(wei) 什麽(me) 同一社會(hui) 階層的人中,部分人表現比其他人更好一些。

我從(cong) 沒與(yu) 戴維•卡梅倫(lun) (David Cameron)打過交道。不過,我對賈斯汀•韋爾比(Justin Welby)大主教和鮑裏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市長有足夠的了解。我完全能想象得到,他倆(lia) 對於(yu) 不安全感都不陌生。同樣,他倆(lia) 都有約束自己勤懇工作的能力。

這三大法寶還有助於(yu) 解釋其它成功學理論。我們(men) 總會(hui) 聽到許多失讀症患者和幼年喪(sang) 父者如何攀上人生頂峰的成功故事。如今,我們(men) 終於(yu) 明白了他們(men) 成功的原因:這是由於(yu) 那些缺陷令他們(men) 缺乏安全感。我們(men) 還明白,要讓這類缺陷發揮作用,擁有該缺陷的失讀症患者還必須對自己的優(you) 秀心知肚明,必須做好準備通過必要的努力使自己更優(you) 秀。

     該理論一個(ge) 振奮人心的地方在於(yu) ,它對“激情”隻字未提——對我來說,激情既不是偉(wei) 大成就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另外,對於(yu) 人們(men) 常常提及的樂(le) 觀、人脈、韌性或終身學習(xi) 之類的品質,該書(shu) 也絲(si) 毫沒有提及。根據三大法寶的理論,所有其它品質在必要時會(hui) 自然湧現出來。

相對來說,讓人不那麽(me) 振奮的一點是,該理論解釋了為(wei) 什麽(me) 成功人士很少是討人喜歡的人。有優(you) 越感的人會(hui) 令他人敬而遠之,沒有安全感的人則會(hui) 讓他人失去耐性。這兩(liang) 者兼而有之的人則更加令人難以忍受。如果考慮他們(men) 通常會(hui) 為(wei) 掩飾這兩(liang) 種品質而做出的種種舉(ju) 動,情況就更是如此了。而過於(yu) 自律對朋友來說又太過沉悶,因為(wei) 這意味著不可能讓他停下工作,開瓶葡萄酒享受一下。

不過,身為(wei) 人母,我卻從(cong) 《成功三法寶》中得到一絲(si) 安慰。蔡美兒(er) 第一本書(shu) 《虎媽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曾讓各地的寬容媽媽十分不安,使我們(men) 為(wei) 曾經這麽(me) 軟弱地對待子女感到憂慮。而這一次我感到一絲(si) 解脫。誠然,我所做的任何提升孩子們(men) 優(you) 越感的舉(ju) 動都會(hui) 削弱他們(men) 對自身不足的感覺能力。然而,如果我試圖降低他們(men) 的安全感,就有可能傷(shang) 害到他們(men) 的優(you) 越感。因此,我從(cong) 這本書(shu) 中吸取的教訓是:就像過去那樣,胡亂(luan) 應付就行了。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於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企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一周資訊排行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