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魯番地區位於(yu) 火焰山下的吐哈油田,是世界海拔最低超深稠油油田。
中國石油吐哈油田魯克沁采油管理區執行董事 鄒成林:這裏的極熱天氣在為(wei) 油田生產(chan) 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wei) 稠油生產(chan) 節能降耗帶來了機遇。我們(men) 巧妙利用地熱替代原有的地麵加熱流程, 在有效提高原油脫水效率的同時,年減少用電1700萬(wan) 度以上。
在四川盆地,西南油氣田公司日高峰供氣量達到2000萬(wan) 立方米,為(wei) 川渝兩(liang) 地天然氣發電項目頂峰兜底助力。
在寧夏海原,烈日炙烤著戈壁,國家骨幹天然氣管道西氣東(dong) 輸三線中段工程正加速推進。
在大慶油田,麵對高溫考驗,油田采用無人機和鷹眼雷達24小時輪班巡檢,確保安全生產(chan) 。
在福建,湄洲灣“綠能港”接收站現有6座16萬(wan) 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儲(chu) 罐和372千米長輸天然氣管線,承擔福建省70%以上的天然氣供應及電網調峰職責。麵對高溫天氣,接收站正以每小時100萬(wan) 立方米的峰值外輸量穩定供應天然氣。
從(cong) 陸地到深海,能源保供的觸角不斷延伸。作為(wei) 華南地區“由海向陸”保供主力氣田,“深海一號”大氣田提前開展關(guan) 鍵設備檢修,有序做好用能高峰期的天然氣開采、處理和外輸工作。目前,氣田所轄23口深水氣井均處於(yu) 高產(chan) 穩產(chan) 運行狀態,油氣總產(chan) 量超過計劃預期。
“千錘百吊”保障鑽機安裝
前幾天,河南氣溫持續刷新紀錄。但在河南濮陽石油鑽井鑽機的安裝現場,工人們(men) 利用一天中溫度較低的時段,在“烤”驗中搶進度,爭(zheng) 取讓新油井早日投產(chan) 。
隨著安裝指令的下達,悶熱的井場更加火熱。車輛裝卸、設備吊裝、高空組裝……各類施工相互交織,作業(ye) 風險不斷疊加,也讓安全監督劉曉心情變得十分焦灼。
因為(wei) 老在井場上“找茬”,加上嗓門大、皮膚黑,劉曉人送外號“黑臉包公”。雖然很招人煩,但他依舊不會(hui) 放過任何一個(ge) 細微的隱患。悶熱的天氣下,不一會(hui) 兒(er) ,劉曉全身的衣衫就被汗水浸透,嗓子也喊啞了。
54米高、近三百噸重的鑽井井架,被分解成百餘(yu) 個(ge) 部件,等待組裝。井架安裝如同“高空搭積木”,每一節組件重則40噸,輕則1噸,空中精準對接的難度是地麵的十倍。當第二節井架與(yu) 基座對接時,忽然一陣大風,讓井架失去平衡,給原本就困難的吊裝作業(ye) 帶來了更大挑戰。有著24年鑽井經驗的劉新,當機立斷做出調整。
銷釘,如同人的“關(guan) 節”一般,是維係龐大井架結構安全的重要零件。站在僅(jin) 有一個(ge) 腳掌寬的平台上、揮動18斤重的鐵錘,考驗的不僅(jin) 是體(ti) 力,更是意誌力。一個(ge) 鑽井平台,至少需要用到120多個(ge) 銷釘,這意味著僅(jin) 砸銷釘這一項工作,工人們(men) 每天就要揮臂敲擊千餘(yu) 次,最累的時候,胳膊像灌了鉛一樣沉。
當組裝接近尾聲,俯瞰整個(ge) 井場,井架聳立,預示著一口新的油井即將進入鑽進階段,石油工人用汗水和堅守將能源飯碗端得更牢、更穩。
戰高溫保民生 守護夏日清涼
連日來,浙江多地持續高溫,電網負荷驟升。為(wei) 保障居民、企業(ye) 生產(chan) 生活、農(nong) 業(ye) 用電安全可靠,供電部門多措並舉(ju) ,守護夏日清涼。
在浙江常山,一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內(nei) ,每一個(ge) 菇棚都配備製冷機、濕度調節器、智能溫控係統。為(wei) 保證智慧大棚用電無憂,當地供電公司對電路進行了改造升級。
在浙江麗(li) 水,這幾天溫度已接近40℃,電力保障作業(ye) 人員平均每天要開展6次高空帶電作業(ye) 。與(yu) 以往不同,今年暑期,作業(ye) 人員兩(liang) 層防護服之間,新配備了“降溫背心”,通過冰袋將體(ti) 感溫度維持在33℃左右,添加一次可持續降溫1小時。
在浙江嘉興(xing) ,電力部門組織12支帶電作業(ye) 隊伍同時在三個(ge) 作業(ye) 片區開展帶電作業(ye) 。在設備“不停電”的狀態下完成檢修、接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