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玉門油田201-16鑽井平台作業(ye) 現場。新華社記者 張瀚暘 攝
地處陝西、甘肅、寧夏、內(nei) 蒙古四省(區)交界地帶的鹽池縣自古以來鹽湖資源富集,因鹽得名、因鹽而興(xing) ,擁有2000多年的產(chan) 鹽史。在革命時期,鹽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鹽池所產(chan) 的鹽不僅(jin) 滿足了當時陝甘寧邊區的需求,還為(wei) 邊區換來了糧食、藥品等各類急需物資,鹽池也因此成為(wei) 陝甘寧邊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和後勤保障基地。
2019年,鹽池縣在境內(nei) 相繼探明兩(liang) 個(ge) 千億(yi) 方級大型氣田。這一重大發現,讓昔日的“鹽田”華麗(li) 轉身為(wei) “氣田”,為(wei) 革命老區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目前,兩(liang) 大氣田已探明儲(chu) 量2244億(yi) 立方米,預測遠景儲(chu) 量可達4000億(yi) 立方米,累計開發天然氣井487口,覆蓋鹽池全境8個(ge) 鄉(xiang) 鎮,投運氣井267口,天然氣年產(chan) 能達13億(yi) 立方米,日產(chan) 氣量190萬(wan) 立方米。”鹽池縣資源能源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宗如瀟說,今年將繼續加快勘探和開發,預計全年新增氣井200口以上。
天然氣的開發不僅(jin) 為(wei) 當地帶來了可觀的能源產(chan) 出,更為(wei) 鹽池縣產(chan) 業(ye) 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距離201-16鑽井平台不遠處的玉門油田寧一集氣站,縱橫交錯的管道如同氣田的動脈血管,周邊86口氣井產(chan) 出的天然氣在此經過過濾、提純後,經外輸管道輸送到數十公裏外的工業(ye) 園區,成為(wei) 點燃工廠鍋爐、孕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澎湃動能。截至目前,鹽池縣域內(nei) 已建成4座集氣站和長度達160公裏的外輸管道,並同步建設了320公裏連接氣井和集氣站的集輸管網,帶動氣田產(chan) 能加速釋放。
圖為(wei) 位於(yu) 寧夏鹽池縣的玉門油田寧一集氣站。(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樊雨晴 攝
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利用,還成為(wei) 鹽池縣推動產(chan) 業(ye) 高端化、綠色化的重要引擎。在位於(yu) 鹽池縣高沙窩工業(ye) 園區的寧夏匯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16.5億(yi) 元的天然氣綜合利用項目正在建設中。公司總經理朱正浩介紹,該項目涵蓋天然氣淨化、提氦、製單細胞蛋白、製碳納米管及裂解尾氣綜合利用等多個(ge) 環節,“一氣多產(chan) ”的創新模式在高效利用資源的同時,將大幅降低碳排放,為(wei) 地區綠色發展提供新樣本。
當前,鹽池縣正加快推動天然氣精深加工產(chan) 業(ye) 發展,已引進5家天然氣深加工企業(ye) ,並積極對接周邊大型化工園區,形成產(chan) 能共建、產(chan) 品互補、產(chan) 業(ye) 互聯的融合發展格局,延伸天然氣產(chan) 業(ye) 鏈條,助力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cong) “產(chan) 鹽濟邊區” 到 “產(chan) 氣育產(chan) 業(ye) ”,鹽池縣的產(chan) 業(ye) 版圖迭代背後,是革命老區奮力書(shu) 寫(xie) 的振興(xing) 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