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強勁 貿易格局持續演變
7月中旬,國際能源署(IEA)發布《天然氣市場報告(2024年第三季度)》(簡稱《報告》)。《報告》指出,繼2022年天然氣供應衝(chong) 擊和2023年逐步恢複平衡之後,今年上半年,天然氣市場實現了更明顯的增長,全球天然氣需求同比增長3%,高於(yu) 2010—2020年2%的平均增長率。今年第二季度,所有主要市場的天然氣價(jia) 格均較上一季度上漲。供需基本麵趨緊以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給現貨價(jia) 格帶來上行壓力。LNG供應減少,加上亞(ya) 洲需求強勁增長,導致全球天然氣市場平衡趨緊,而俄羅斯向歐洲的管道天然氣供應再次出現不確定性,貿易格局持續演變。
全球天然氣消費恢複增長 區域市場持續分化
回顧2023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達4萬(wan) 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速略微放緩。這一變化主要受國際氣價(jia) 大幅回落、全球經濟增長不足、暖冬等因素影響。歐洲天然氣消費量連續兩(liang) 年出現負增長,全年消費量為(wei) 4634億(yi) 立方米,同比下降6.9%。這主要歸因於(yu) 製造業(ye) 持續萎縮,全社會(hui) 用電量下降,風光水核發電量增加。北美地區全年天然氣消費量達1.1萬(wan) 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1%。亞(ya) 太地區全年天然氣消費量為(wei) 9354億(yi) 立方米,同比平均增長1.6%。其中,中國、印度的消費量分別同比增長7.6%和7.5%;相對而言,日本、韓國由於(yu) 經濟低迷,天然氣消費量分別下降了7.8%和3.7%。
天然氣貿易量同比下降 貿易格局持續演變
2023年,全球天然氣貿易量達1.17萬(wan) 億(yi) 立方米,同比下降1.6%。管道氣貿易量同比下降4.7%,占全球天然氣貿易總量的52.8%,比上年減少1.7個(ge) 百分點,這主要是由於(yu) 俄羅斯向歐洲的管道氣供應量持續減少。與(yu) 此同時,全球液化天然氣(LNG)貿易量同比增長2%。在這一年,美國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
歐洲的LNG進口量高位回落至1733億(yi) 立方米,同比下降1.8%;而亞(ya) 洲的LNG進口量恢複增長,達到3600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3.5%。2023年,全球天然氣貿易流向進一步重組,更多的俄羅斯管道氣退出歐洲市場,而美國和中東(dong) 的LNG持續流向歐洲。歐亞(ya) 之間的LNG市場聯動進一步增強。
2023年,全球天然氣市場逐漸趨於(yu) 供需相對寬鬆的狀態,國際氣價(jia) 基本恢複至烏(wu) 克蘭(lan) 危機前的水平,但歐亞(ya) 氣價(jia) 依然處於(yu) 相對高位。荷蘭(lan) TTF天然氣現貨年均價(jia) 格12.9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同比下跌65.8%。亞(ya) 洲市場的供需整體(ti) 較為(wei) 寬鬆,加之受歐洲氣價(jia) 聯動的影響,2023年東(dong) 北亞(ya) LNG現貨到岸均價(jia) 15.8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同比下跌54.4%;全年東(dong) 北亞(ya) LNG總到岸均價(jia) (含長協和現貨)為(wei) 13.5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同比下跌29.9%。
美國國內(nei) 需求增速明顯放緩,然而產(chan) 量卻創下新高,儲(chu) 氣庫庫存持續增加。亨利樞紐(HH)天然氣現貨年均價(jia) 格為(wei) 2.54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同比下跌60.5%。2023年,盡管澳大利亞(ya) 液化天然氣項目工人罷工、巴以衝(chong) 突以及紅海危機等地緣政治事件引發氣價(jia) 波動加劇,但全球船運緊張的情況有所緩解,船運費率整體(ti) 回落。美國運往亞(ya) 洲和歐洲的年均船運費分別為(wei) 2.65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和1.15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同比分別下跌27.9%和26.6%。
經濟複蘇帶動天然氣產(chan) 能增長 2040年以後產(chan) 能將達峰
隨著全球經濟複蘇步伐加快,工業(ye) 、供熱以及亞(ya) 洲新興(xing) 市場等因素將推動LNG需求增長。盡管有些地區的天然氣需求已經觸頂,但全球天然氣需求預計將在2040年後達到峰值。展望未來,2040年後,全球LNG市場仍將持續增長,這主要得益於(yu) 中國工業(ye) 的脫碳進程和其他亞(ya) 洲國家需求的增強。全球LNG需求的增長預計將與(yu) 新增供應基本保持同步,新的LNG供應將在2025年後陸續進入市場。
2023年,全球天然氣產(chan) 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依次是美國、俄羅斯、伊朗、中國、加拿大、卡塔爾、澳大利亞(ya) 、挪威、沙特阿拉伯和阿爾及利亞(ya) 。中國的天然氣產(chan) 量達到2324億(yi) 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四。
美國LNG出口變化重塑全球天然氣市場
2023年以來,世界經濟複蘇腳步仍然緩慢,國際地緣政治形勢動蕩,全球能源供需格局進一步調整與(yu) 重塑,能源價(jia) 格整體(ti) 回落但波動此起彼伏,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機遇和挑戰並存。相對於(yu) 國際石油市場,天然氣市場價(jia) 格相對較低,尤其是美國亨利樞紐天然氣價(jia) 格偏低於(yu) 世界其他區域市場。美國“頁岩氣革命”直接導致其天然氣產(chan) 量大幅提升。美國天然氣的增產(chan) 將會(hui) 對全球市場產(chan) 生怎樣的影響,美國政府就LNG出口從(cong) 政策端將有哪些變化,以及美國LNG出口對全球天然氣市場的影響如何,值得關(guan) 注。
美國LNG出口湧入全球天然氣市場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擁有全球最開放和最成熟的天然氣市場。同時,美國還具備全球規模最大的天然氣管輸係統。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美國天然氣工業(ye) 已經形成了四大市場主體(ti) :生產(chan) 商、管道運輸商、分銷商以及終端用戶。這一體(ti) 係從(cong) 氣田勘探與(yu) 開發,到天然氣儲(chu) 運基礎設施建設與(yu) 運營,以及下遊天然氣分銷和終端用戶開發,構成了一條完整的上、中、下遊產(chan) 業(ye) 鏈。
自頁岩氣革命啟動以來,美國天然氣產(chan) 量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美國的3個(ge) 主要油氣區——阿巴拉契亞(ya) 、二疊紀盆地和海恩斯維爾占全國天然氣總產(chan) 量的近60%。頁岩氣革命使美國成為(wei) 天然氣淨出口國及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自2016年底開始出口LNG後,到2023年,美國成為(wei) 全球LNG出口的頭號大國,當年出口量達到8450萬(wan) 噸。這一轉變改變了全球油氣資源的競爭(zheng) 格局,給全球天然氣市場引入了亨利樞紐計價(jia) 模式,同時增加了消費國的選擇,降低了亞(ya) 太地區的天然氣進口成本。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2023年美國天然氣產(chan) 量達到1.07萬(wan) 億(yi) 立方米,創下曆史紀錄。同時,美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2023年消費量達到9200億(yi) 立方米,幾乎占全球天然氣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一。
美國的天然氣產(chan) 量和出口量近年持續增加。在滿足國內(nei) 巨大需求的同時,美國也向國際市場提供越來越多的LNG資源,促進了國際天然氣市場的穩定。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到2024年,美國天然氣產(chan) 量將達到1043.7億(yi) 立方英尺/日,2025年將達到1064.6億(yi) 立方英尺/日。
近年來,隨著天然氣產(chan) 量大增,美國LNG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亨利樞紐天然氣價(jia) 格長期處於(yu) 低位。隨著全球減碳力度的加大,天然氣需求強勁增長。俄烏(wu) 衝(chong) 突後,歐洲大幅減少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美國的LNG順勢進入歐洲市場,進一步刺激了美國LNG出口設施的投資,並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2023年,美國LNG出口量平均為(wei) 119億(yi) 立方英尺/日,同比增長12%,主要流向為(wei) 歐洲。展望未來,隨著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新項目陸續投產(chan) ,北美地區的LNG出口能力將會(hui) 在2027年實現翻番,總生產(chan) 能力將達到約1.8億(yi) 噸。目前,還有2.9億(yi) 噸的新LNG項目正在籌劃中。然而,美國能源部在今年4月否決(jue) 了一些LNG項目的出口許可延期申請。2024年初,拜登政府暫停了新的LNG項目出口許可的審批,直接導致多個(ge) LNG項目的最終投資決(jue) 策被無限期延遲。
美國LNG出口增長將改變全球天然氣市場遊戲規則
數據顯示,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nei) ,美國的LNG生產(chan) 能力和出口數量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在LNG出口領域,美國作為(wei) 市場的“後起之秀”,為(wei) 了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在短期、中期和長期的LNG購銷合同條款上展現出極大的靈活性,以適應各類買(mai) 家的需求,從(cong) 而改變了全球LNG市場的遊戲規則。
在去年簽署的美國LNG長期協議中,太平洋市場和大西洋市場的份額基本平均分配。近年來簽署的美國LNG長期協議大多采用離岸價(jia) 合同。隻要符合美國能源部的出口許可要求,目的地靈活性條款基本可以允許LNG運抵全球任何地方。
隨著大量美國LNG湧入國際市場,全球LNG市場可能麵臨(lin) 供應過剩的風險。伍德麥肯茲(zi) 預測,LNG船運市場已經麵臨(lin) 供應過剩的局麵。過去幾年國際天然氣價(jia) 格飆升,導致LNG上遊液化廠進入新一輪投資周期,目前約有1.5億(yi) 噸/年的產(chan) 能正在建設中。預計到2030年,全球LNG供應量將達到6.2億(yi) 噸/年。
摩根士丹利近日預測,全球天然氣價(jia) 格在經曆多年高價(jia) 後,將迎來創紀錄的供應擴張浪潮。隨著大量供應進入市場,預計2025—2026年的天然氣期貨價(jia) 格將麵臨(lin) 超過30%的下行風險。雖然2024年剩餘(yu) 時間內(nei) LNG價(jia) 格風險較為(wei) 平衡,但到2025年中期,新增產(chan) 能將重新錨定全球天然氣市場在供應的邊際成本上。預計2025年JKM價(jia) 格將降至每百萬(wan) 英熱單位8美元左右,比期貨價(jia) 格低26%,而2026年將降至6.50美元,比期貨價(jia) 格低38%。隨著LNG市場轉向供應過剩,歐盟的天然氣價(jia) 格也將隨之下降。
與(yu) 此同時,隨著天然氣價(jia) 格下降,需求也會(hui) 增加。全球LNG需求已經開始響應近年來價(jia) 格回落的趨勢。隨著新的供給進入市場和價(jia) 格逐步正常化,預期消費增長將進一步加速。未來幾年,全球LNG進口量平均預期將增長2%,主要由歐洲、東(dong) 南亞(ya) 、印度和中國市場驅動。
重點關(guan) 注
中國公司近年簽署美國LNG長協情況
近年來,美國的LNG產(chan) 業(ye) 發展迅猛,為(wei) 中國提供了一個(ge) 新的天然氣進口來源。長期以來,美國亨利樞紐的天然氣價(jia) 格低於(yu) 其他同期同類價(jia) 格,使得中國買(mai) 家能夠以更具價(jia) 格競爭(zheng) 力的條件采購天然氣資源。
近5年以來,中國企業(ye) 共簽署了2600萬(wan) 噸/年的美國LNG長期供應合同,其中絕大多數采用了離岸價(jia) (FOB)模式。這種模式為(wei) 中國買(mai) 家提供了極大的貨物目的地靈活性,同時也為(wei) LNG運輸和貿易業(ye) 務帶來了巨大商機。簽署合同的中國買(mai) 家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以及省級能源企業(ye) 和部分民營城市燃氣企業(ye) 。
具體(ti) 來說,從(cong) 2018年到2022年,中國石油簽署了480萬(wan) 噸/年的美國LNG供應協議,中國海油200萬(wan) 噸/年,中國石化400萬(wan) 噸/年,中化集團180萬(wan) 噸/年,新奧集團560萬(wan) 噸/年,以及中國燃氣370萬(wan) 噸/年等。
據統計,目前多達70%的長期供應合同項目已經開始履行,或處於(yu) 建設階段,或已宣布最終投資決(jue) 定。這些項目的推進進一步加強了中國在全球LNG市場的采購能力和靈活性。
美國LNG出口利好中國天然氣市場
鑒於(yu) 中國“富煤、缺油、少氣”的化石能源資源特點,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就提出了充分利用“兩(liang) 個(ge) 資源”和“兩(liang) 個(ge) 市場”的戰略,即國內(nei) 外兩(liang) 種資源和國內(nei) 外兩(liang) 個(ge) 市場。到2023年,中國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達到42.3%。在這種背景下,大量引進價(jia) 格較低的美國天然氣資源對中國國產(chan) 氣形成了必要的補充。美國LNG進入全球出口市場,對於(yu) 全球天然氣市場的供需平衡和價(jia) 格穩定將產(chan) 生積極作用。
以2023年為(wei) 例,全球天然氣市場經曆了極端的波動。1月,歐洲TTF天然氣價(jia) 格為(wei) 6.5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亞(ya) 洲JKM天然氣價(jia) 格為(wei) 8.5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而美國亨利樞紐的天然氣價(jia) 格則低至2.7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到5月,歐洲TTF天然氣價(jia) 格飆升至15.4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亞(ya) 洲JKM天然氣價(jia) 格升至16.4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美國亨利樞紐的價(jia) 格也上漲至3.4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創下曆史紀錄。然而,到9月,歐洲TTF天然氣價(jia) 格又回落至9.8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亞(ya) 洲JKM天然氣價(jia) 格降至10.2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美國亨利樞紐價(jia) 格再次回落至2.8美元/百萬(wan) 英熱單位。
這一係列天然氣價(jia) 格大起大落背後有多重原因。首先,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複蘇刺激了天然氣需求,推高了價(jia) 格。其次,北半球極寒天氣增加了供暖需求,進一步抬高價(jia) 格。另外,俄烏(wu) 衝(chong) 突等地緣政治事件導致天然氣供應中斷,影響了市場穩定。最後,全球能源轉型與(yu) 碳減排的大趨勢下,天然氣作為(wei) 一種相對清潔的能源,在替代煤炭和石油等傳(chuan) 統能源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也使得天然氣價(jia) 格波動更加劇烈。
美國LNG出口政策存在一定變數
LNG是美國向中國出口的重要能源產(chan) 品。自2018年起,兩(liang) 國在LNG貿易方麵簽署了一係列中長期合同。在當時,這些合同的價(jia) 格合理,因為(wei) 全球天然氣市場正處於(yu) 低迷階段。然而,到2023年上半年,全球天然氣市場發生了深刻變化,天然氣供不應求、價(jia) 格飛漲。
展望未來,中國買(mai) 家應當充分認清形勢。預計從(cong) 2025年開始,全球LNG市場將逐漸轉變為(wei) 買(mai) 方市場。因此,中國應利用美國天然氣產(chan) 能增長和價(jia) 格下跌的機會(hui) ,適時簽署合適的長期LNG購銷協議,以確保本國的天然氣資源池及時充足,做到“心中有糧,不慌不忙”,有效應對天然氣保供的政治任務。
然而,美國的LNG出口政策充滿變數和不確定性。2024年1月,拜登政府宣布暫停審批新的LNG設施與(yu) 出口項目,同時下令調查LNG出口對美國能源成本、能源安全和環境的影響。此舉(ju) 立即引發了業(ye) 內(nei) ,尤其是歐洲和亞(ya) 洲市場的恐慌和高度關(guan) 注。盡管目前全球LNG價(jia) 格有所回落,投資進入新一輪上升期,但整體(ti) 而言,全球LNG資源仍相對緊張,市場的不確定性更為(wei) 敏感。美國限製其LNG出口,必將對全球天然氣市場產(chan) 生重大負麵影響。
目前來看,這一限製措施對全球LNG市場供應的暫時影響有限。但是,長遠來看,這可能導致未來全球市場部分短缺、價(jia) 格波動加劇以及美國市場份額的下降。對中國而言,美國新政在短期內(nei) 影響不明顯,這歸功於(yu) 中國的能源進口多元化戰略。然而,從(cong) 長遠來看,對中國市場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至於(yu) 這一影響究竟有多大,限製令何時解除,各方將如何應對等問題,全球市場都在密切關(guan)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