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是中俄提出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後啟動的首個重大能源項目,將對“冰上絲綢之路”未來的建設和中俄能源合作產生深遠影響。
俄羅斯北極圈內(nei) 的亞(ya) 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近日正式投產(chan) 。俄羅斯總統普京率政府高官及主要油氣公司高管出席啟動儀(yi) 式。作為(wei) 項目合作方之一的中國也派出由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領銜的高規格政商代表團出席。
亞(ya) 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是中俄提出共建“冰上絲(si) 綢之路”後啟動的首個(ge) 重大能源項目,將對“冰上絲(si) 綢之路”未來的建設和中俄能源合作產(chan) 生深遠影響。
新項目影響力大
亞(ya) 馬爾項目是俄羅斯近年來大力推進的代表性油氣項目,影響力不可小覷。
第一,亞(ya) 馬爾項目是俄羅斯第一個(ge) 由本國企業(ye) 主導的國際化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項目。薩哈林-2項目是俄羅斯首個(ge) 液化氣出口項目,盡管國有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e) 公司取得項目的控製權,但其技術提供方和項目作業(ye) 方均為(wei) 外資企業(ye) (殼牌、三菱商事和三井物產(chan) )。與(yu) 薩哈林-2不同的是,亞(ya) 馬爾項目由非國有的諾瓦泰克公司主導並擔任項目作業(ye) 者,中國企業(ye) (中石油和絲(si) 路基金)和法國企業(ye) (道達爾)共同參與(yu) 。此外,日本、韓國的企業(ye) 也以工程和造船承包商的身份參與(yu) 其中。因此,亞(ya) 馬爾項目可以說是俄羅斯本國企業(ye) 自主管理和運營大型國際化項目的重要嚐試,具有重要示範意義(yi) 。
第二,作為(wei) 俄羅斯東(dong) 向能源出口戰略的一個(ge) 重要項目,亞(ya) 馬爾項目的液化天然氣產(chan) 品將主要出口亞(ya) 太市場。這一方麵促進了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的多元化,另一方麵也為(wei) 亞(ya) 太市場提供了更多進口選擇,促進了亞(ya) 洲天然氣需求國的進口多樣化。
第三,亞(ya) 馬爾項目標誌著人類在北極地區能源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麵邁出重要一步。盡管北極地區富含油氣資源,但成本、環境、資金、國際合作等各方麵原因致使大型項目長期未有落實。在俄羅斯的北冰洋海域內(nei) 曾有過施托克曼天然氣項目等大型項目的設想,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也曾一度與(yu) 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在所持有的海上油氣區塊內(nei) 實施了試采,但各種政治和經濟原因致使這些項目陷入停頓狀態。亞(ya) 馬爾項目的啟動實現了近年來北極地區大型海上油氣項目零的突破,對俄羅斯乃至世界的海洋資源開發具有重要意義(yi) 。
中國角色受矚目
這一具有重要意義(yi) 的項目中,中國的作用備受矚目。
首先,中國是亞(ya) 馬爾項目的第二大股東(dong) 。2013年9月,中石油與(yu) 諾瓦泰克公司達成協議,收購亞(ya) 馬爾項目20%的權益。2015年12月,中國絲(si) 路基金與(yu) 諾瓦泰克公司簽署協議,收購亞(ya) 馬爾項目9.9%的權益。
其次,中國是亞(ya) 馬爾項目的重要融資方。歐美的金融製裁導致總成本達270億(yi) 美元的亞(ya) 馬爾項目中途遭遇融資難,中資機構的介入推動了亞(ya) 馬爾項目的順利完工。2015年12月,在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的同時,絲(si) 路基金還與(yu) 諾瓦泰克公司簽署了融資協議。絲(si) 路基金為(wei) 亞(ya) 馬爾項目提供為(wei) 期15年、總額約7.3億(yi) 歐元的長期貸款。2016年4月,中國進出口銀行與(yu) 國家開發銀行分別與(yu) 亞(ya) 馬爾項目公司簽署15年期93億(yi) 歐元和98億(yi) 元人民幣的貸款協議。
再次,中國企業(ye) 是亞(ya) 馬爾項目的主要設備供應商和重要的工程建設參與(yu) 者。亞(ya) 馬爾項目的總承包商是來自法國和日本的企業(ye) ,但中石油、中海油和寶鋼是主要的工程分包商和供應商。
最後,中國是亞(ya) 馬爾項目液化天然氣產(chan) 品的重要購買(mai) 方。2014年5月,中石油與(yu) 亞(ya) 馬爾項目公司簽署20年期每年300萬(wan) 噸液化天然氣購銷協議。中石油直接購買(mai) 量占亞(ya) 馬爾項目前三條生產(chan) 線總產(chan) 能的近五分之一。由於(yu) 剩餘(yu) 出口量預期將主要銷往亞(ya) 太地區,中國進行間接購買(mai) 的可能性極高,這將進一步推高中國采購量的比例。
“冰上絲(si) 綢之路”藍圖
從(cong) 更大的戰略層麵看,亞(ya) 馬爾項目是中俄“冰上絲(si) 綢之路”的重要能源項目。
在“冰上絲(si) 綢之路”的開發上,中俄兩(liang) 國在利用北極航道(俄羅斯側(ce) )及其相關(guan) 基礎設施建設方麵沒有異議,但在產(chan) 能合作方麵存在一些不同訴求。由於(yu) 北極航道沿線環境惡劣、人口稀少,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市場,在中方看來,類似“一帶一路”的產(chan) 能合作方式並不適用於(yu) “冰上絲(si) 綢之路”的構想;但在俄方看來,發展“冰上絲(si) 綢之路”並不僅(jin) 僅(jin) 意圖借此增加過境的貨運量和過境收入,還要帶動北極地區的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
能源合作將是彌合雙方在“冰上絲(si) 綢之路”不同利益訴求的有效途徑。
俄羅斯的北極航道沿線蘊藏豐(feng) 富的油氣資源,北極航道可以用來外輸這些油氣資源,同時油氣項目開發所需要的設備和工程材料也可通過北極航道運送。此外,北極航道連接了亞(ya) 太和歐洲兩(liang) 大能源市場,相關(guan) 的能源產(chan) 品的轉換運輸也可以通過北極航道來進行。亞(ya) 馬爾項目就是這個(ge) 合作模式的典型應用。
亞(ya) 馬爾項目框架內(nei) 包括15艘液化氣專(zhuan) 用運輸船的建設,這些船隻將向亞(ya) 太和歐洲地區運送液化氣產(chan) 品。此外,在中國、日本等地建設的工程模塊也通過船隻運送到亞(ya) 馬爾項目現場。比如,中遠集團2016年實施了第三次北極航道航行,將亞(ya) 馬爾項目的相關(guan) 設備和設施運送至工程現場。
此外,在俄羅斯北極圈內(nei) ,中俄能源合作項目更多,程度更深。具有代表性的是俄國家石油公司所持有的萬(wan) 科爾項目和魯斯科耶項目。俄國家石油公司曾就這兩(liang) 個(ge) 項目分別於(yu) 2014年和2015年與(yu) 中石油和中石化簽署股權轉讓框架協議。目前,中國每年通過俄羅斯遠東(dong) 原油管道進口的原油幾乎全部來自萬(wan) 科爾項目。
機遇與(yu) 挑戰並存
中俄能源的互補關(guan) 係和兩(liang) 國政府的重視,為(wei) 開拓“冰上絲(si) 綢之路”提供了機遇。
眼下,為(wei) 應對氣候變化和改善大氣環境,中國政府正積極推進能源轉型,天然氣將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將增加中國的進口選擇,進而增強中國作為(wei) 天然氣主要進口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同時,北極特殊的地理和氣候環境降低了液化天然氣的生產(chan) 成本,進而有可能降低中國的進口成本。俄羅斯計劃在未來的北極項目中更多使用本國設備,官方預測這將進一步削減30%的成本。
亞(ya) 馬爾項目顯示中國企業(ye) 不僅(jin) 可以成為(wei) 跨國項目的投資者、融資者,也可以成為(wei) 值得信賴的工程建設者和設備供給者。亞(ya) 馬爾項目為(wei) 能源領域的中國工程和設備公司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實現了若幹項商業(ye) 合同和技術突破,將“中國製造”提升到了一個(ge) 新的高度。未來,隨著中國企業(ye) 和金融機構進一步參與(yu) 俄羅斯北極油氣項目的開發,“中國製造”將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然而,當前的全球政治經濟形勢也給“冰上絲(si) 綢之路”的能源合作帶來挑戰。
首先,歐美不斷延長對俄製裁的期限,雖然在某種程度上為(wei) 中國企業(ye) 參與(yu) 相關(guan) 項目提供了條件,但也使中國企業(ye) 承擔了被製裁的風險。
其次,北極地區特有的自然條件致使北極航道的運輸帶有“季節性”特征。根據亞(ya) 馬爾項目公司的規劃,在夏季解冰期,液化天然氣輪船將自西向東(dong) 駛往亞(ya) 太地區,而在其他結冰期,液化天然氣將首先被運送至歐洲地區,經過換裝後再駛往亞(ya) 太地區。這種模式將增加運輸成本的不確定性並影響供應的穩定性。
再次,北極天然氣項目的出口還存在俄國內(nei) 不同企業(ye) 間利益協調的問題。為(wei) 了順利推進亞(ya) 馬爾項目,俄政府通過立法給予該項目稅收優(you) 惠,並打破俄國家天然氣工業(ye) 公司對天然氣出口的壟斷。亞(ya) 馬爾項目啟動後,俄國內(nei) 已產(chan) 生對國際市場上俄天然氣出口商內(nei) 部競爭(zheng) 的擔憂。如果俄政府不能很好地協調不同出口公司的利益,可能會(hui) 影響中俄兩(liang) 國在北極的能源項目特別是天然氣項目上的合作。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