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一直研究固體(ti) 氧化物燃料電池發電和儲(chu) 能調峰技術,相關(guan) 技術對於(yu) 煤炭綠色轉型和生態修複協同碳中和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潛力。
9月7日至10日,在以“轉型發展 綠色未來”為(wei) 主題的2024全球能源轉型大會(hui) 上,彭蘇萍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獨家采訪。
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本質是“加氫減碳”
NBD:在“雙碳”目標下,不少學者提出了去煤炭化,您如何看待煤炭行業(ye) 未來發展趨勢?煤炭行業(ye) 該何去何從(cong) ?
彭蘇萍院士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攝
彭蘇萍:最近30年來,全球性的趨勢都是希望多用可再生能源,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中國的能源稟賦特征是煤炭比較多,油氣比較缺乏。2021年,中國推進煤炭消費總量控製時,當時我國煤價(jia) 出現劇烈波動,表明煤炭對我國能源安全仍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過去我們(men) 曾算過一個(ge) 賬,可再生能源(除了水電)在一次結構能源中占的比例隻有8%,當然水電穩定在7%。如果隻走可再生能源這條路,中國要實現能源安全保供的目標是有一定困難的。
因此中國迫切需要探索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途徑。在這方麵,首先是通過技術創新把煤的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把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而化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本質上就是“加氫減碳”。
要知道,煤也屬於(yu) 碳氫燃料,隻不過碳的比例比較高。因此我們(men) 把氫加進來,便有助於(yu) 實現低碳化改造,目前這一技術已經開始逐步成熟並規模化應用。其實煤製氣、煤製油也是類似的原理。
NBD:對於(yu) 煤炭的低碳化轉型,業(ye) 內(nei) 不斷提及CCUS(碳捕獲、利用與(yu) 封存),不過該路徑的成本極高。您認為(wei) 能兼顧經濟型和低碳性的改造路線是什麽(me) ?
彭蘇萍:在推動能源產(chan) 業(ye) 低碳轉型的過程中,目前CCUS承擔兜底技術的關(guan) 鍵角色,已經廣泛應用於(yu) 石油行業(ye) 、煤炭產(chan) 業(ye) ,煤製油企業(ye) 更在積極應用CCUS技術,因為(wei) 煤製油企業(ye) 的二氧化碳濃度高,捕獲的成本低。把煤炭轉化中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至深部鹹水層,不僅(jin) 可以實現溫室氣體(ti) 排放的有效控製,還可提高油氣回采效率。
我認為(wei) ,隨著我國碳稅政策的逐步實施,可以抵消掉碳捕獲與(yu) 封存(CCS)的一部分成本,近期內(nei) 我國會(hui) 更多應用碳捕獲與(yu) 封存技術。
另外,固體(ti) 氧化物電解池(SOEC)技術在煤化工領域的二氧化碳消納、轉化及資源化利用方麵具有重大潛力。利用固體(ti) 氧化物電解池將二氧化碳和水電解成甲醇等產(chan) 物,使煤化工整個(ge) 係統中二氧化碳不產(chan) 生排放,這是我們(men) 想做的模式。這個(ge) 係統如果做完之後,不僅(jin) 可以消碳,還能實現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目前,懷柔國家實驗室正在開展這方麵的工作。
未來在化工領域更可能優先用氫氣替換現有能源
NBD:當前我國氫氣主要應用於(yu) 工業(ye) (尤其化工)、交通、建築和電力等主要領域,您認為(wei) 未來在哪個(ge) 領域更可能優(you) 先用氫氣替換現有的能源,實現更大的碳減排效應?
彭蘇萍:我認為(wei) 第一個(ge) 是工業(ye) ,第二個(ge) 是交通。
對於(yu) 國際社會(hui) 而言,重視氫氣發展的目的是基於(yu) 零排放。然而,中國作為(wei) 能源消費與(yu) 生產(chan) 大國,氫能更多承擔著消納二氧化碳的任務。因此,我認為(wei) 今後氫能源最可能廣泛耦合的是煤化工、石油化工行業(ye) ,讓後者實現高碳能源低碳化。
第二,是交通領域。如果未來車輛不再依賴油,轉而采用氫燃料,可以實現真正意義(yi) 上的零汙染排放。相比之下,傳(chuan) 統燃油車無論技術多先進,還是要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ti) ,目前也很難在汽車上安裝係統捕捉車輛行進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物並儲(chu) 存,這樣造車行業(ye) 受不了。因此,如果氫能應用於(yu) 交通領域,在“雙碳”目標下,就有可能成為(wei) 重要選項。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氫氣主要產(chan) 能集中在西部地區,因此跟車輛密集的城市區域並不一致。西部地區車輛保有量相對較低,就地消納仍主要依賴化工行業(ye) 。因此,我一直強調氫能源在耦合煤化工、石油化工方麵發揮的作用最大。
我認為(wei) ,在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可以積極推廣氫燃料電池車的使用,不過當前高昂的成本是氫燃料普及過程中的主要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