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能網CBSKC.CN訊:夢想與(yu) 現實之間,總有那麽(me) 一段曲折的路要走。中國煤多氣少,而用煤製造天然氣正是中國人一個(ge) 關(guan) 於(yu) 升級的夢想。從(cong) 2009年開始,我國正式大規模啟動煤製天然氣項目,神華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大唐國際內(nei) 蒙克什克騰旗及遼寧阜新、新汶礦業(ye) 新疆伊犁等煤製天然氣項目相繼上馬。正當我們(men) 還在為(wei) 煤製天然氣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裝備國產(chan) 化而歡呼的同時,質疑、爭(zheng) 議甚至尖銳的批判也滾滾而來。這個(ge) 曾經風光的行業(ye) ,已陷入進退兩(liang) 難的境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今年召開的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第六次會(hui) 議上,明確提出要推進能源消費、供給、技術和體(ti) 製“四個(ge) 革命”和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在當前“能源革命”語境下,煤製天然氣到底是“革命”的題中應有之義(yi) ,還是既汙染環境又浪費資源的“吃飽了撐的”無益之舉(ju) 。“十三五”時期,正是應該對煤製天然氣發展進行一次再認識的關(guan) 鍵節點,必須科學評價(jia) 、全麵研究,為(wei) 煤製氣明確一條清晰的發展線路。
“進”與(yu) “退”
煤製天然氣通常指采用已開采原煤,經過複雜的氣化工藝來製造合成天然氣。2013年年初,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積極推進以液化、煤製氣等為(wei) 主要方向的大規模工程示範項目”。在規劃方向的引導作用下,煤製天然氣投資熱情高漲,目前已有十多個(ge) 煤製氣項目獲得了“路條”,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將達到700億(yi) 方/年的產(chan) 能規模。
而實際上,這十多個(ge) 項目中目前僅(jin) 有大唐克什克騰旗和新疆慶陽兩(liang) 個(ge) 項目已經建成投產(chan) ,其他幾個(ge) 項目或進展緩慢,或持觀望態度,甚至已有的明確退出。而現已投產(chan) 的大唐克什克騰旗煤製氣項目也正處低負荷運行狀態,原因是氣化爐技術不過關(guan) ,需要檢修。究其原因,無非“技術”和“經濟”兩(liang) 個(ge) 方麵,具體(ti) 包括關(guan) 鍵技術不成熟、運輸成本居高不下、對水資源的依賴嚴(yan) 重等,這些問題導致煤製天然氣項目動輒數百億(yi) 元投資,投資回報期長,而煤製天然氣投資的鼓勵遲遲不到位,投資收益預期並不理想。
與(yu) 此同時,煤製氣在資源環境問題上更是遭到了專(zhuan) 家學者和輿論的強烈反對。在內(nei) 蒙古赤峰舉(ju) 行的第二屆煤製天然氣戰略發展(克什克騰)高層論壇上,有不少專(zhuan) 家學者異口同聲地明確提出了反對繼續發展煤製天然氣項目的看法。
在這種內(nei) 外部環境下,對於(yu) 投資煤製氣項目的企業(ye) 來說,“進”,很難看到明顯效益,“退”又恐錯失良機,且許多企業(ye) 已經開展了大量前期工作,“退”亦“退”不起。我國煤製天然氣已經進入了一個(ge) “進”與(yu) “退”博弈的曆史關(guan) 鍵時期。
“利”與(yu) “弊”
之所以會(hui) 有這種“進”與(yu) “退”的艱難抉擇,從(cong) 根本上看是因為(wei) 煤製氣項目本身“利”和“弊”都很明顯,利弊權衡自然進退兩(liang) 難。
從(cong) “利”的方麵講,煤製氣項目實現了能源形態從(cong) 煤炭向天然氣的轉化,而這恰好是基於(yu) 當前我國能源發展現狀的一種重要轉化。
煤製天然氣實現了低級能源向高級能源轉化。從(cong) 能源消費特性上來講,天然氣較煤炭能源密度更高而汙染物排放更低,天然氣顯然是更高等級的能源。從(cong) 能源形態更替的曆史視角來看,目前全世界也正經曆由煤炭時代向油氣時代轉化的過渡階段。從(cong) 趨勢上來看,天然氣有取代煤炭成為(wei) 全球主體(ti) 能源的可能,而頻繁出現的霧霾天氣也將使我國能源清潔化利用的需求更加強烈。與(yu) 煤炭相比,天然氣消費由於(yu) 具有明顯的清潔、高效和便捷等特征,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趨看漲。
煤製天然氣實現了一般能源向稀缺能源的轉化。我國煤炭資源儲(chu) 量占全球儲(chu) 量的12.8%,已探明儲(chu) 量1145億(yi) 噸,2013年,我國煤炭產(chan) 量已達37億(yi) 噸,居世界第一位。而我國天然氣探明儲(chu) 量僅(jin) 3.3萬(wan) 億(yi) 立方米,占世界總量的1.8%。多年來,我國天然氣資源嚴(yan) 重供不應求,短時和區域性的天然氣短缺問題時有發生,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14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達到31.08%,較2013年提高1.06個(ge) 百分點。與(yu) 此同時,煤炭產(chan) 能過剩問題凸顯,環渤海煤炭庫存量約2023萬(wan) 噸,相比曆史高位跌幅近50%。煤製天然氣正是將我國儲(chu) 量豐(feng) 富、庫存量大的煤炭,轉化成相對稀缺、供不應求的天然氣資源。從(cong) 這一意義(yi) 上來說,現在發展煤製氣恰逢其時。
煤製天然氣實現了傳(chuan) 統能源向戰略能源的轉化。從(cong) 維護國家能源安全角度來看,石油依然居於(yu) 全球能源安全的核心。隨著能源結構的演變,電力、天然氣以及核能等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成為(wei) 世界能源安全的重要影響因素。《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加強能源儲(chu) 備和調峰設施建設,全麵提升能源應急保障能力,以應對石油天然氣供應中斷的嚴(yan) 峻問題”,體(ti) 現了國家對能源安全更深層次的考量。然而,單從(cong) 天然氣方麵來看,當前我國天然氣調峰儲(chu) 備遠遠低於(yu) 國際水平。由此可見,煤製天然氣不僅(jin) 是在國家能源結構方麵的進一步優(you) 化配置,更是從(cong) 傳(chuan) 統能源向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能源進行轉化。
從(cong) 長遠來看,煤製氣項目具有明顯的戰略意義(yi) 和經濟效益,但從(cong) 現實來看,也存在著諸多困難,製約著煤製天然氣的快速發展,主要體(ti) 現在經濟、技術和環保三個(ge) 方麵。
從(cong) 經濟上看,煤製天然氣投資巨大、運輸成本高、回報慢。煤製天然氣項目單位產(chan) 能投資水平約為(wei) 5~7元/m3,以此測算,一個(ge) 典型的年產(chan) 40億(yi) 立方米煤製天然氣項目建設投資在250億(yi) 元以上,投產(chan) 後還會(hui) 有巨大的原料煤、燃料煤、外購電、水等消耗,如此大的投資成本如在煤製天然氣過程中出現不可控風險導致停工,會(hui) 給企業(ye) 帶來不小的經濟損失。與(yu) 此同時,在西部省份煤製天然氣運輸問題上,要解決(jue) 將內(nei) 蒙、新疆等地煤炭資源豐(feng) 富地區的煤製天然氣,運送到天然氣需求旺盛的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帶,從(cong) 各種運輸方式的經濟性考慮,密閉的管道無疑是天然氣運輸的首選。而天然氣管道屬自然壟斷環節,由中石油、中石化兩(liang) 家運營。這就意味著,煤製天然氣外輸要麽(me) 使用“兩(liang) 桶油”管道,要麽(me) 自建管道。使用“兩(liang) 桶油”管道,則並網問題及確定入網價(jia) 格對於(yu) 天然氣運輸價(jia) 格影響重大。而如果自建管道,龐大投資也是企業(ye) 不得不麵對的重要風險因素。
從(cong) 環境上來看,目前我國建成及擬建的煤製天然氣項目大多位於(yu) 環境脆弱地區,項目麵臨(lin) 較大環保壓力。煤製天然氣的汙染來自廢氣、汙水和固體(ti) 廢棄物。而其中廢水是首要汙染因素,煤製天然氣項目單位產(chan) 品新鮮水消耗量大概在6.9t/1000m3,年產(chan) 40億(yi) 立方米項目年耗水量約為(wei) 2760萬(wan) 噸,煤化工產(chan) 生的高濃鹽水成分複雜,難以再利用,現階段技術水平下隻能存放於(yu) 蒸發池當中。我國西部的地下水資源是相當寶貴的,但國內(nei) 規劃的煤製天然氣項目大都在水資源相對缺乏的新疆、內(nei) 蒙古等西北部地區,也給當地造成了水土流失、草場破壞、地下水汙染的嚴(yan) 重問題。
從(cong) 技術角度來說,煤製天然氣相關(guan) 技術雖已基本成熟,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受非議最大的是整體(ti) 能量轉化效率的問題。目前,國家設定的行業(ye) 準入門檻為(wei) 56%的轉化率。因此有不少專(zhuan) 家提出,與(yu) 其損失掉一半的能量,還不如拿去發電。此外,如果產(chan) 能難以達到設計值,還會(hui) 由於(yu) 煤質不同,出現很多難以解決(jue) 的問題。比如,大唐克旗煤製天然氣項目曾是國家發改委核準的首批煤製天然氣項目,也是我國首個(ge) 煤製天然氣示範項目。但項目從(cong) 建成到現在,供氣量最高時一天能達到300多萬(wan) 立方米,與(yu) 原計劃每天400萬(wan) 立方米的供氣量相比有較大差距。另外,我國煤製天然氣的關(guan) 鍵技術——碎煤加壓氣化技術存在諸多實際問題,大唐克旗項目年初停產(chan) ,主要原因在於(yu) 氣化爐對煤質不適應,從(cong) 而導致氣化爐內(nei) 壁腐蝕及內(nei) 夾套減薄,停產(chan) 給企業(ye) 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雖然該項目曾是大唐跨界經營的一大亮點,卻落得在7月被整體(ti) 打包重組。由此可見,煤製天然氣的關(guan) 鍵技術以及汙水處理技術等的不成熟,會(hui) 給企業(ye) 投資帶來相當風險。這些都是必須正視的實際問題。
“張”與(yu) “馳”
站在煤製天然氣發展的這個(ge) 關(guan) 鍵時點上,我們(men) 回顧一下2008年以來,曆次全國能源工作會(hui) 議給煤製天然氣發展定的調子——“適度發展煤製天然氣”,現在來看,“適度”二字依然精準。落實到煤製天然氣產(chan) 業(ye) 發展現實來看,就是張弛有道,既不能盲目投資,也不能停滯不前。
從(cong) “張”的方麵來講,投資者和社會(hui) 公眾(zhong) 要寬容地看待煤製天然氣這樣一個(ge)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不能因為(wei) 出了問題就要一棍子打死。哪個(ge) 新生事物產(chan) 業(ye) 化的初期不出問題的?投資者現階段既不能盲目增加投資、擴大生產(chan) ,也要堅持長遠目光,長期堅持不懈的投入和改進,從(cong) 而促進煤製天然氣這個(ge) 新興(xing) 行業(ye) 的健康持續發展。同時,社會(hui) 公眾(zhong) 也要以一種包容的態度客觀評價(jia) 煤製氣的轉化效率,現階段煤製天然氣能源轉化效率普遍達到了56.5%的水平,高於(yu) 煤製甲醇(54%),也遠高於(yu) 煤直接液化(40.5%)、燃煤超臨(lin) 界發電(45%)。現在還有一種觀點是:煤製天然氣既然具有戰略意義(yi) ,可以作為(wei) 一種技術儲(chu) 備,以備不時之需。但是,技術儲(chu) 備不是寫(xie) 成教科書(shu) 存到圖書(shu) 館裏就可以實現的,還是要通過適度的發展,在發展中解決(jue) 技術進步的問題。
從(cong) “馳”的方麵來講,煤製天然氣發展要穩住步子,成熟一個(ge) 上馬一個(ge) ,不盲目擴張。站在國家能源安全的角度,把握好煤製天然氣發展的“度”,總體(ti) 謀劃項目布局。對於(yu) 這個(ge) “度”的衡量,可以從(cong) 兩(liang) 個(ge) 角度入手:第一,由於(yu) 國內(nei) 天然氣巨大的市場需求,天然氣供需缺口將逐年擴大,由此持續攀升的對外依存度將給我國能源安全帶來新的挑戰,必須在優(you) 化天然氣消費結構同時,努力提高國內(nei) 有效供給,從(cong) 能源安全的角度確定煤製天然氣行業(ye) 發展的下限。第二,也要看到煤製天然氣所帶來的巨大環境問題,結合我國西部煤炭資源豐(feng) 富地區的環境承載力,確定我國煤製天然氣發展的上限。
結合我國市場空間、水資源保護、環境容量、煤炭清潔利用技術發展,以及國產(chan) 和進口天然氣資源數量,煤製天然氣項目應因地製宜,適度發展,遠景發展規模以800億(yi) 立方米左右為(wei) 宜。而從(cong) 整個(ge) 國家和行業(ye) 發展層麵,要進一步采取措施,保障煤製天然氣行業(ye) 健康發展。
首先,要加快製定煤製氣產(chan) 業(ye) 政策,明確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在政策方向上,政府絕不能搖擺不定。從(cong) 調整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的角度出發,明確鼓勵加快煤製天然氣產(chan) 業(ye) 發展,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其次,要兼顧環境承載和行業(ye) 健康發展的目標,從(cong) 重點地區和行業(ye) 發展兩(liang) 個(ge) 層麵做好煤製天然氣發展規劃。從(cong) 重點地區角度,要在考慮當地煤炭資源情況的基礎上,提高煤製天然氣項目在水資源相對豐(feng) 富地區的建設規模,並要求各地統籌規劃,合理進行生產(chan) 用水的處理和回用,盡量降低項目的水耗,緩解水資源供應的壓力。在行業(ye) 發展角度,要認真紮實做好行業(ye) 調研,深入內(nei) 蒙古、新疆等煤製天然氣初步發展的地區,針對行業(ye) 發展存在的瓶頸、生產(chan) 技術難題、產(chan) 生的環境問題等,切實做好現狀和發展分析,製定出切實可行的行業(ye) 發展規劃。
最後,大力推進煤製天然氣關(guan) 鍵技術和汙水處理技術研發。以煤製天然氣關(guan) 鍵技術來說,當前企業(ye) 按照傳(chuan) 統生產(chan) 理念認為(wei) 要用劣質褐煤去作原料來製備天然氣,並且采用魯奇爐進行氣化,從(cong) 而產(chan) 生了汙染嚴(yan) 重、魯奇爐腐蝕等問題。企業(ye) 要傳(chuan) 遍傳(chuan) 統的生產(chan) 理念,協同高校、科研院所,共同進行技術攻關(guan) ,讓新技術在煤製天然氣生產(chan) 實際中不斷加以檢驗,可以選用煙煤作為(wei) 原料煤,並采用合理的煤資源和煤氣化(000968,股吧)方法(如褐煤製漿法、氣流床氣化法),在煤製天然氣產(chan) 業(ye) 實際應用中發現問題並進行技術優(you) 化,使得新技術不隻是形成了技術儲(chu) 備,而是在煤製天然氣產(chan) 業(ye) 發展中不斷進步,最終盡量減少煤製天然氣的汙染,使得煤製天然氣工業(ye) 站穩腳跟。
我國資源稟賦結構決(jue) 定了煤製天然氣可能會(hui) 成為(wei) 未來的一個(ge) 戰略發展方向,而煤製天然氣的發展又必須在規範有序的發展路徑上實現技術、效益和環境的協調統一。煤製天然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許後麵還有更多我們(men) 沒有預見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