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南海巨浪拍船,中國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上海船舶分公司海洋石油工程勘探313輪趕在惡劣海況來臨(lin) 前,通過優(you) 化作業(ye) 流程、改進技術方案,比原計劃提前7天完成長達220公裏的海底管線巡檢任務,標誌著新型水下機器人(ROV)作業(ye) 今年首戰告捷。
“本次作業(ye) 最大的難點在於(yu) ‘三個(ge) 首次’:一是首次在疫情中進行;二是首次與(yu) 甲方委派的全套班子合作;三是首次采用國內(nei) 先進的新型水下機器人——FCV3000設備。”該輪船長劉傑介紹,麵對難題,船員們(men) 全力提高作業(ye) 效率和質量。針對人員發生變動和物資需求增加的實際情況,製訂《水下檢測作業(ye) 期間疫情防控方案》,明確規定登船人員隔離計劃、出現疑似病例應急流程、靠港補給防控措施等要求並推動落實。
在此基礎上,船員們(men) 與(yu) 甲方作業(ye) 人員召開技術交流座談會(hui) ,就新型水下機器人作業(ye) 細節和技術指標進行探討,並通過開展包括消防救生、抗台撤台在內(nei) 的10餘(yu) 項ROV專(zhuan) 項應急演練,有效檢驗了船舶應急設備設施的狀況,提升了全員的應急反應能力和事故控製能力。
作業(ye) 期間,麵對工期緊張、高溫持續、夜間作戰等不利因素,該輪DPO(動力定位係統操作員)、輪機員與(yu) ROV操作員合理分工排班,連續24小時在崗值守,並在不斷磨合中讓DP(動力定位)係統與(yu) NG(新型定位)係統深度兼容,實現了“收放零失誤、檢測高精準”的作業(ye) 目標。
據悉,本次作業(ye) 水深為(wei) 100米至1400米梯度遞增,加上海底管線及結構物布局繁多錯雜,作業(ye) 麵臨(lin) 嚴(yan) 峻考驗。當班DPO說:“作業(ye) 水深至900米作業(ye) 時,雷達顯示右舷3海裏處正有一股內(nei) 波流壓向船舶。當我輪采取調整艏向進行規避時,1號電羅經出現了支撐液高溫報警的情況。電羅經是DP係統的關(guan) 鍵傳(chuan) 感設備,對船位控製起著決(jue) 定性作用,倘若無法及時解決(jue) ,不但影響作業(ye) 進度,而且直接危及船舶安全。”
當船員們(men) 正在加急排查故障時,遠在千裏之外的岸基通過中石化KU衛星網絡發來了技術參考意見。在海陸聯動共同作用下,他們(men) 找準問題源頭,並趕在內(nei) 波流到達前快速解決(jue) 了作業(ye) 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