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號稱世界頭號製造大國,但是,中國生產的產品在不少人、包括我們中國人自己心中,卻成了低價劣質的代名詞。事實上,至少到目前為止的中國市場上,隻要是低價格的產品,大多數是低質量的,有些便宜的產品甚至到了“一次性產品”的地步,而中國的一些輕工業產品出口到國外,比如在俄羅斯,在一些亞非拉國家的名聲,出現了江河日下的現象。
中國製造為(wei) 何會(hui) 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麵的。比如企業(ye) 單純追逐利潤不惜一切手段偷工減料,製造技術、製造工藝比人家差,但更多的是我們(men) 平時做事做人缺乏認真態度和自律精神。這種習(xi) 慣從(cong) 生活上帶到製造產(chan) 品當中,從(cong) 而造成產(chan) 品的質量雪上加霜。
在世界上,提及產(chan) 品的質量,人們(men) 往往會(hui) 想到“德國製造”,“開寶馬、坐奔馳、家用電器西門子”,代表了人們(men) 對德國產(chan) 品質量的普遍看法。為(wei) 什麽(me) 德國產(chan) 品會(hui) 具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其背後的根源是什麽(me) ?下麵的故事(轉自網絡),將帶給我深刻的啟示。
1944年冬,盟軍(jun) 完成了對德國的鐵壁合圍,法西斯第三帝國覆亡在即。整個(ge) 德國籠罩在一片末日的氣氛裏,經濟崩潰,物資奇缺,老百姓的生活陷入嚴(yan) 重困境。
對普通平民來說,食品短缺就已經是人命關(guan) 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於(yu) 德國地處歐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裏如果沒有足夠的燃料的話,根本無法捱過漫長的冬天。在這種情況下,各地政府隻得允許讓老百姓上山砍樹。
你能想像帝國崩潰前夕的德國人是如何砍樹的嗎?在生命受到威脅時,人們(men) 非但沒有去哄搶,而是先由政府部門的林業(ye) 人員在林海雪原裏拉網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殘的劣質樹木,做上記號,再告誡民眾(zhong) :如果砍伐沒有做記號的樹,將要受到處罰。在有些人看來,這樣的規定簡直就是個(ge) 笑話:國家都快要滅亡了,誰來執行處罰?
當時的德國,由於(yu) 希特勒做垂死掙紮,幾乎將所有的政府公務人員都抽調到前線去了,看不到警察,更見不到法官,整個(ge) 國家簡直就是處於(yu) 無政府狀態。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全德國竟然沒有發生過一起居民違章砍伐無記號樹木的事,每一個(ge) 德國人都忠實地執行了這個(ge) 沒有任何強製約束力的規定。
這是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在回憶錄《留德十年》裏講的一個(ge) 故事。當時他在德國留學,親(qin) 眼目睹了這一幕,所以事隔五十多年,他仍對此事感歎不已,說,德國人“具備了無政府的條件卻沒有無政府的現象”。
是一種什麽(me) 樣的力量使得德國人在如此極端糟糕的情況下,仍能表現出超出一般人想像的自律?答案隻有兩(liang) 個(ge) 字:認真。因為(wei) 認真是一種習(xi) 慣,它深入到一個(ge) 人的骨髓中,融化到一個(ge) 人的血液裏。因了這兩(liang) 個(ge) 字,德意誌民族在經曆了上個(ge) 世紀初中葉兩(liang) 次毀滅性的世界大戰之後,又奇跡般地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