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ei) 智能燃氣表龍頭,水務、能源計量多元化發展。金卡智能1997年成立於(yu) 浙江溫州樂(le) 清,專(zhuan) 注提供燃氣、水務、能源計量等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2007年起從(cong) 事智能燃氣表的研發、生產(chan) 、銷售,2020年通過與(yu) 浙江天信儀(yi) 表科技有限公司資本重組,拓展智慧水務城市業(ye) 務。公司NB-IoT智能燃氣表部署超1,500萬(wan) 台,數字水務在北上廣等重要市場取得突破性進展,與(yu) 蘇伊士、格蘭(lan) 富等跨國企業(ye) 開展在智慧水務、智慧泵房等領域的戰略性合作,未來隨著數字水務營業(ye) 收入的不斷增長,規模效應顯現,客戶關(guan) 係逐步穩定後,淨利率預計將進一步提升。前十大股東(dong) 合計占總股本比例53.3%,股權相對分散。
智能燃氣表:國內(nei) 市場規模破百億(yi) ,增量提振+存量更新雙管齊下。隨著智能燃氣表的產(chan) 品迭代,更多燃氣企業(ye) 的運營痛點得到解決(jue) ,技術和資質壁壘也有所提升。過去十年,智能燃氣表的滲透率提升了約40%。2022年國內(nei) 智能燃氣表市場規模約106億(yi) ,考慮未來產(chan) 品結構上單價(jia) 較高的物聯網燃氣表份額抬升,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00億(yi) ,CAGR=17.9%。2022年全球智能燃氣表市場規模約86億(yi) 美元,預計2026年將達109億(yi) 美元,CAGR=6.1%。城鎮化向縱深發展將增加國內(nei) 天然氣用戶數,提振燃氣表的增量需求。安全事件頻發下政策加速存量更新,燃氣表平均每年置換約3,800萬(wan) 隻,目前燃氣表銷售中的更新需求與(yu) 增量需求大致為(wei) 六四開。國內(nei) 燃氣表行業(ye) 總體(ti) 已進入成熟期中段,收購兼並不斷,生產(chan) 企業(ye) 超1,000家,多集中於(yu) 東(dong) 部沿海及川渝地區,競爭(zheng) 格局相對集中,CR5約46.5%。其中工業(ye) 大表的主要壁壘在於(yu) 品牌,近年來鮮有新進入者,而家用小表的產(chan) 品價(jia) 格一方麵受技術迭代影響,另一方麵不同地域的資費情況也存在較大差異。
智能水表:滲透率抬升空間廣闊,供水管網漏損率壓降勢在必行。智能水表雖已發展多年,但前期飽受技術穩定性的困擾,無法實現大規模量產(chan) ,滲透率長期處於(yu) 智能燃氣表一半的水平。2022年國內(nei) 智能水表的滲透率約為(wei) 55.7%,與(yu) 智能燃氣表的88.4%依然有著不小差距,考慮到智能水表與(yu) 智能燃氣表同屬公用事業(ye) 終端產(chan) 品,水表基本實現一戶一表,而燃氣表南北方地域分布不一,且水表連帶的二次供水與(yu) 計量係統較燃氣表而言更為(wei) 複雜,因此智能水表的滲透率抬升空間更大。2022年國內(nei) 智能水表市場規模約151億(yi) ,考慮未來全電子式水表的份額抬升與(yu) 多參數水表的逐步商用,預計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400億(yi) ,CAGR=21.5%。2022年全球智能水表市場規模約77億(yi) 美元,預計2027年將達145億(yi) 美元,CAGR=13.4%。15mm-25mm及以下的小口徑水表使用期限一般不超過6年,25mm-50mm的大口徑水表使用期限一般不超過4年,更新頻率顯著高於(yu) 智能燃氣表的10年,按國內(nei) 目前的水表保有量計算,平均每年置換約8,400萬(wan) 隻。國內(nei) 的水表行業(ye) 總體(ti) 處於(yu) 成長期中後段,生產(chan) 企業(ye) 約700家,多集中於(yu) 東(dong) 部沿海地區,智能水表競爭(zheng) 格局相對分散,CR5約20.3%,不足智能燃氣表的一半。
質量流量計:國產(chan) 替代迫在眉睫,氫能計量星辰大海。流量計被稱為(wei) “自動化之眼”,2022年流量計的使用中基礎化工和石油石化的份額分別為(wei) 35.9%和29.4%,是其最大下遊,2022年國內(nei) 流量計市場規模約101.7億(yi) /+9.4%,未來隨著下遊基礎化工沿新材料與(yu) 精細化方向發展、石油石化大型一體(ti) 化項目相繼投產(chan) 與(yu) 升級改造不斷,預計國內(nei) 流量計行業(ye) 將保持穩定增長,2025年市場規模接近120億(yi) ,其中質量流量計占比約30%,且近年來的CAGR約為(wei) 其他品類的2倍。氫能因其來源豐(feng) 富、用途廣泛、高熱值、低汙染、跨網絡協同等特性,一直被視為(wei) 化石能源重要的終極替代方案。2022年國內(nei) 氫氣產(chan) 量約4,004萬(wan) 噸/+19.8%,2023年預計突破4,500萬(wan) 噸,到2030/2050年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中占比將達5%/10%,氫氣年需求量將突破3,500/6,000萬(wan) 噸。氫能產(chan) 業(ye) 鏈大致可分為(wei) “製-儲(chu) -運-加-用”五大環節,計量均不可或缺,我國的氫能產(chan) 業(ye) ,尤其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等領域,緊跟歐美發達國家步伐,但氫氣質量高精度計量檢測裝備與(yu) 氫氣泄漏高靈敏度計量測試儀(yi) 器仍然缺位。國內(nei) 至今已陸續出台近百項氫能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技術標準,但標準多集中在產(chan) 業(ye) 鏈末端,氫能產(chan) 業(ye) 鏈鏈條較長、技術精細,實際工況下存在不同企業(ye) 使用不同標準的現象,導致研發與(yu) 製造的浪費,製約了產(chan) 品推廣與(yu) 技術創新,當下國內(nei) 的氫能計量儀(yi) 器主要依賴進口,鮮有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氫能計量的上市公司。
投資建議:我們(men) 預計金卡智能2024-2026年營業(ye) 收入39.3/49.3/62億(yi) ,歸母淨利潤5.3/7/9億(yi) ,對應PE估值10.5x/7.93x/6.16x,首次覆蓋,給予金卡智能“推薦”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