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华体汇官网登陆!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資訊 » 企業勝經 » 正文

為什麽下沉市場很難做出好公司:從拚多多和淘特開始聊起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9-15  來源:世界經理人  作者:新眸  瀏覽次數:13935

看似大海,實際是淺灘,而且並不好做。

作者 | 葉靜

編輯|桑明強

3年前,拚多多四周年慶動員會(hui) 上,麵對當時阿裏“二選一”的施壓,黃崢表示:“拚多多沒有壓力,有壓力的應該是阿裏。”彼時的他,對內(nei) 宣布最新季度拚多多的GMV已經超過京東(dong) ,而這一突破,比他前一年的預估整整提前了2年。

經曆了PC和移動互聯網的兩(liang) 波熱潮,一、二線城市的互聯網普及率漸趨飽和,數據顯示,相較於(yu) 2016年之前每年度同比高於(yu) 20%的增速,2017年我國網購用戶5.4億(yi) 人,同比增幅下降至8%,這直接導致了大廠們(men) 經營費用的高企不下:阿裏、京東(dong) 、唯品會(hui) 每個(ge) 獲客成本區間高達180元至500元,與(yu) 此同時,如何保住存量用戶也被玩家提上日程。


 

主要電商獲客成本對比圖源廣發證券
主要對比圖源廣發證券

直到黃崢的一句“五環內(nei) 的人不懂拚多多”,撬開了這片長期被忽視的沃土,4個(ge) 一線城市和15個(ge) 新一線總麵積不到全國3%,這意味著全國超過97%的土地是“五環內(nei) ”人群所看不到的:近三百個(ge) 地級市,三千個(ge) 縣城,四萬(wan) 個(ge) 鄉(xiang) 鎮,六十六萬(wan) 個(ge) 村莊和10億(yi) 人。

2018年拚多多赴美上市,當年前三季度的活躍用戶數同期平均增長超過240%,讓人更加意外的是,同樣是GMV突破萬(wan) 億(yi) ,京東(dong) 用了20年,阿裏用了14年,而拚多多不到5年。也是在那一年,趣頭條登錄納斯達克,市值一度超過60億(yi) 美元,快手的日活用戶由3千萬(wan) 增至1億(yi) ,老鐵數量年增3億(yi) 。

哪裏能尋找到新增量?答案似乎近在眼前。中國下沉市場發展聯盟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國內(nei) 數字經濟行業(ye) 針對一、二線城市市場份額,上半場競賽已經結束,現在進入下半場,是對低線城市及更下沉的城鎮、鄉(xiang) 村地區的市場份額的爭(zheng) 奪。

從(cong) “低配聚劃算”到第一競爭(zheng) 對手,拚多多的超速增長讓阿裏重新審視下沉市場,張勇認為(wei) “淘寶特價(jia) 版是中國整體(ti) 零售市場平台的一個(ge) 正麵補充”。在蔣凡兼任天貓總裁後,阿裏又宣布把聚劃算、淘搶購、天天特賣三者打通,要“貼著拚多多打”,並且整合天天特賣和1688旗下的供貨中心,成立了C2M事業(ye) 部,而此前負責過數據產(chan) 品的老阿裏人汪海,則順勢接下了前端對應的產(chan) 品淘寶特價(jia) 版。

大廠們(men) 在下沉市場持續鏖戰,但隱憂不斷:京喜撤城優(you) 化,京東(dong) 便利店的擴張難言成功,Quest mobiles曾預估淘特78%的用戶與(yu) 拚多多相重合,這就意味著,阿裏和拚多多必須在存量中進行差異化的赤身較量,騰訊的小鵝拚拚也涼得悄無聲息,但比起親(qin) 自上陣,鵝廠更喜歡進行投資和提供流量入口來實現下沉布局。

另一邊,過去風光無限的下沉三巨頭也麵臨(lin) 洗牌衝(chong) 擊,趣頭條市值從(cong) 60億(yi) 美元一路下行至3000萬(wan) 美元左右,快手的月活陷入增長瓶頸,拚多多社交拉新補貼的策略,也在隨著“砍一刀”魔力消失逐漸失效,至於(yu) 社區團購、直播電商、大農(nong) 業(ye) 則被當作是應對長期虧(kui) 損的轉型方向,更不必說淘集集這類後來者的曇花一現。

對於(yu) 玩家們(men) 而言,時代變遷在下沉市場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這片土地上往來的人們(men) ,擁有更錯綜複雜的思想、認知和生活習(xi) 慣,同時既有的下沉產(chan) 業(ye) 也都具備讓互聯網更新和重構的巨大價(jia) 值,這塊熱土仍然蘊含著奶與(yu) 蜜,但顯然,玩家想要在這裏長出碩果,也並不容易。

01
走!到下沉市場去

雖然下沉市場在2018年左右最火,但在此之前,也並不是個(ge) 新鮮的概念。

通過關(guan) 鍵詞檢索文獻,我們(men) 發現“下沉”一詞最早是用在了家電產(chan) 業(ye) 上。2005年以來,隨著國內(nei) 二、三級城市經濟和農(nong) 村消費能力的提升,彩電企業(ye) 逐漸麵臨(lin) 產(chan) 能過剩但內(nei) 需不振的局麵,開始將目光從(cong) 市場的廣度向縱深發展,後來正式規劃的家電下鄉(xiang) ,實際都是產(chan) 業(ye) 下沉的戰略措施。但受製於(yu) 農(nong) 村物流體(ti) 係和售後保障不健全、低端產(chan) 品過於(yu) 集中等問題,家電連鎖在三四級市場的渠道下沉得並不充分,實際的市場份額也非常低,所謂“下沉”更像是廠家用來清理庫存、淘汰換代產(chan) 品的入口。

到了2009年,馬雲(yun) 開始布局淘寶村,上市後就將農(nong) 村淘寶作為(wei) 三大業(ye) 務板塊之一,推進千縣萬(wan) 村計劃,打算在三至五年內(nei) 投入100億(yi) ,建立1000個(ge) 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wan) 個(ge) 村級服務站,鼓勵年輕人回鄉(xiang) 擔任村淘合夥(huo) 人,提供代購和收發件等服務。

據《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顯示,在2009後的10年裏,淘寶村從(cong) 3個(ge) 增加到了4310個(ge) ,淘寶鎮達到1118個(ge) ,覆蓋人口近2.5億(yi) 。幾乎同一時期,為(wei) 應對一二線電商市場同質化和降低電商虧(kui) 損,京東(dong) 和蘇寧易購各自啟動農(nong) 村電商項目,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設直營店,相比之下,雖然京東(dong) 有自建的物流體(ti) 係,但以傳(chuan) 統電器實體(ti) 店起家的蘇寧顯然更能融入到下沉市場。

但從(cong) 結果來看,早期的電商下沉並不如意。以阿裏為(wei) 例,雖然馬雲(yun) 描繪的願景是“交易、支付、物流體(ti) 係下行到農(nong) 村去,催生創業(ye) 者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但實操後發現,說是要把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賣到城市,但農(nong) 村淘寶僅(jin) 僅(jin) 實現了工業(ye) 品下行,而網購下鄉(xiang) 還會(hui) 把本地的零售業(ye) 態破壞掉。

除此以外,2017年農(nong) 村淘寶將網站、App與(yu) 淘寶、天貓實現係統、商品、服務的“三通”,將原有獨立的農(nong) 村淘寶App裏的商品和商家統一到大淘寶的體(ti) 係中,但這並沒有達到“將海量的優(you) 質商品高效下沉到農(nong) 村市場,讓村民能夠享受到和城裏人一樣的消費和服務體(ti) 驗”的預期。

據當時知情人士稱,代購是合夥(huo) 人的主要工作,但實際回報極其不樂(le) 觀,“淘寶給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設定了很高的門檻,不僅(jin) 要有高額保證金,還要雇專(zhuan) 業(ye) 的運營團隊。”但如果是由平台采購運營,村民也得不到增值收入,一來二去,村民賺不到錢,試點沒了積極性頻繁關(guan) 店,G端的支持也自然退潮。另一邊,京東(dong) 的百萬(wan) 便利店計劃,出師未捷將先辭,新通路事業(ye) 部VP杜爽因為(wei) 不堪“今年目標開50萬(wan) 家便利店”的壓力選擇離職。

歸根結底,農(nong) 村電商難做,主要原因是高大上的巨頭不懂下沉市場,當地消費能力不足,消費習(xi) 慣的難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下沉市場的網民滲透率也僅(jin) 僅(jin) 達到36.59%,靠複製粘貼城市模式、刷牆下沉的路子行不通。對於(yu) 電商平台來說,麵臨(lin) 的仍然是家電下鄉(xiang) 時的產(chan) 品、購物體(ti) 驗和物流的問題。

直到拚多多的出現,電商圈裏迎來了攪局者。如果說“從(cong) 社交到電商是水到渠成,那從(cong) 電商到社交是緣木求魚。”35歲的黃崢發現社交電商的潛力,率先推出拚購模式,借助當時日活6億(yi) 的微信生態,拚多多進入營銷裂變的第一階段,成立一年,用戶量就突破了1億(yi) 。

當我們(men) 複盤拚多多的打法時,趕集文化、熟人社交總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再以低價(jia) 擊穿廣闊的五環外市場,其中低價(jia) 隻是一種手段,拚多多出圈的法寶,在於(yu) 對下沉市場的洞察和以社交為(wei) 核心的拚團玩法,以及對熟人關(guan) 係鏈條的調動。

在拚單過程中,消費者為(wei) 達到拚單人數,會(hui) 自覺幫助商家推廣,形成一種病毒式傳(chuan) 播,“拚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滿足用戶占便宜的感覺。”黃崢曾這樣解釋到,依靠便宜好貨和“砍一刀”的人情買(mai) 賣,拚多多“分布式AI”和“多實惠”的策略確實滿足了當時國內(nei) 下沉市場用戶的需求。

事實上,下沉市場中超過6億(yi) 的移動用戶,除了熟人社會(hui) 屬性,他們(men) 通常對價(jia) 格更敏感,另外,閑暇時間充足、娛樂(le) 資源匱乏、趨利性強也是他們(men) 有別於(yu) 一二線城市用戶的特征。根據長尾理論,對於(yu) 商家來說,最賺錢的往往是那些占總人口比例大,收入水平一般,卻能夠帶來巨大流量的“有閑人”。

以多多果園為(wei) 例,一顆果樹成熟一般需要3、4個(ge) 月,用戶除了種樹澆水還能通過抽獎、答題競賽等遊戲獲取水滴,增加趣味性同時,社交分享購買(mai) 、邀請助力、分享互惠等功能得以推廣,本質上吸收了用戶更多的平台停留時間,也迎合了他們(men) 趨利性的心理。

如前言所述,拚多多的快速崛起將下沉市場再次推上了巨頭的餐桌。

2019年8月,阿裏、京東(dong) 陸續發布新季度財報,在兩(liang) 家業(ye) 績創下曆史新高時,下沉市場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阿裏新增2000萬(wan) 年活躍用戶中,七成來自欠發達地區;京東(dong) 輪值CEO徐雷表示,低線城市用戶增速高於(yu) 一二線城市,新用戶中來自低線城市的比率超出70%,整體(ti) 用戶中來自下沉市場的比率達到50%。

02
在下沉中折戟

“向夥(huo) 伴們(men) 說聲對不起,這可能是我們(men) 最後一條微博。”2019年12月9日,淘集集發布一則題為(wei) 《已盡力未盡責》的公開信,正式宣布破產(chan) 。

回顧這家曾估值8億(yi) 的社交電商平台的發展,用戶從(cong) 0到1.3億(yi) 隻用了3個(ge) 多月,而從(cong) 誕生到破產(chan) ,也僅(jin) 僅(jin) 16個(ge) 月。在公告裏,創始人張正平把破產(chan) 歸咎於(yu) 資方失信,從(cong) 商家集體(ti) 討債(zhai) ,到平台與(yu) 商家強行簽訂債(zhai) 轉股協議、資金鏈斷裂,淘集集興(xing) 盛於(yu) 下沉市場的風口,也最終在五環外被拋棄。

在此之前,拚多多三年上市的神話,一度刺激了無數初創企業(ye) 對下沉市場的趨之若鶩,同樣是在五環外做拚購模式的社交電商,對標前者的淘集集一經出現,就受到了資本青睞,“已經錯失拚多多,不能錯過淘集集”是當時淘集集融資時的口號,據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淘集集在當年的VC圈裏,火到甚至不需要FA。

但就像匯通達CEO徐秀賢說的那樣,“下沉市場看似大海,其實是淺海,實際並不好做”。成立之初的淘集集,幾乎完全複刻拚多多的低價(jia) 和社交裂變的模式,“一元集市+賺賺+限時秒殺+砍價(jia) 免費拿+廠家特賣”的粗暴玩法打下來,短期內(nei) 受到下沉市場的歡迎,雖然平台商品類別涉及吃穿用全品類,但質量差的問題屢遭投訴。

很明顯,張正平低估了下沉市場的複雜性,在用戶破億(yi) 時,他仍然認為(wei) 不夠快。從(cong) 千團大戰、單車、網約車,到外賣、教培、團購,燒錢往往是互聯網企業(ye) 慣用的獲客手段,2019年下半年,淘集集如果需要繼續提速,最直接的方式仍然是對外燒錢、對內(nei) 融資。

然而一味的補貼並不能獲得等價(jia) 的用戶粘性,淘集集初期粗暴撒錢換來的用戶注冊(ce) 量,用戶薅完就走,平台也沒有通過合理的生態運營和品控措施促成複購閉環,留存率低就需要更多的錢輸血獲客。

張正平後來反思,“我犯了一個(ge) 極大的錯誤,在融資上耗費過多時間,想通過這來解決(jue) 當前增長的問題,卻延誤了自救”。短短幾個(ge) 月,淘集集虧(kui) 損達到20億(yi) 元,同時動用了商家回款,最終形成一個(ge) 寅吃卯糧的惡性循環。

下沉市場的特殊屬性,為(wei) 社交電商打造了得天獨厚的發展環境。但實際上,淘集集對社交的應用,僅(jin) 局限於(yu) 分享後用戶會(hui) 獲取平台內(nei) 紅包的方式,相較於(yu) 拚多多有多多果園、多多礦場、多多旅行等玩法,缺乏供應鏈和生態優(you) 勢的淘集集,並沒有運用好下沉市場的社交特性。

無獨有偶,作為(wei) 曾與(yu) 拚多多、快手齊名的“下沉三巨頭”之一的趣頭條,過去以“看新聞賺錢”積分激勵玩法殺入下沉市場,如今的市值跌到不忍直視。

趣頭條誕生緣由,是創始人譚思亮想做出一款針對三線及以下城市人群的內(nei) 容資訊產(chan) 品。後來設計了玩遊戲做任務的運營方式,趣頭條把師徒模式和紅包裂變玩得駕輕就熟。在他看來,玩遊戲的人和在趣頭條刷新聞賺紅包的人,他們(men) 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喜歡參與(yu) 、享受遊戲。這樣的觀點與(yu) 黃崢不謀而合,但趣頭條並沒有拚多多那麽(me) 幸運。

過去譚思亮認為(wei) ,人的娛樂(le) 時間還有很多釋放空間,還沒有釋放完。但如今內(nei) 容平台快速迭代,趣頭條比不過字節加持的今日頭條,時過境遷,下沉用戶的時間更多花費在了抖音快手這類短視頻平台,同時為(wei) 了節省成本,趣頭條沒有辦法繼續補貼作者,選擇直接把作者趕出了平台。

雖然靠“養(yang) 豬理論”,趣頭條成了資本和市場的贏家,但最終也因這樣的心態和傲慢付出了代價(jia) 。2021年,趣頭條收入式微,前三季度平均虧(kui) 損3.23億(yi) ,譚思亮將原因歸為(wei) “受宏觀環境影響,互聯網廣告行業(ye) 的承壓”。即使在後麵布局多元化產(chan) 品矩陣,試水資訊、遊戲、短視頻、小說也無力回天,如今,僅(jin) 剩的米讀也轉嫁給了閱文。

潮起潮落,淘集集、趣頭條逐漸消失在人們(men) 的視線之內(nei) ,它們(men) 並非下沉市場中第一批倒下的互聯網公司,也不會(hui) 是最後一波。

03

市場下沉≠

“物質消費上沒有人會(hui) 主動消費降級。”黃崢在一次采訪中否認了拚多多“五環外用戶”、“消費降級”的標簽,他認為(wei) ,外界之所以會(hui) 有這種聲音,一方麵是因為(wei) 中國市場縱深太大,上下遊差異很大;另一方麵,實惠是普世性需求——就像他的母親(qin) 買(mai) 了iphoness,也會(hui) 在乎一兩(liang) 塊錢的差距。

低價(jia) 一直是對下沉市場的誤讀,雖然是影響消費決(jue) 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價(jia) 格並非決(jue) 定勝負的長期或者唯一的方式。最終決(jue) 定銷量的往往是這個(ge) 產(chan) 品的性價(jia) 比以及最終的服務質量,而站在真實的用戶角度而言,電商本身就具備了“消費升級”的成分。

以銷售模式為(wei) 例,傳(chuan) 統的分銷模式作為(wei) 下沉市場主流的銷售模式,例如生鮮產(chan) 品要先經過產(chan) 地采購商形成聚集,再經過至少兩(liang) 層批發商周轉才能到達超市、菜市場等零售終端經銷商,最終觸達消費者。中間成本居高不下,下沉市場大部分的產(chan) 品總是低價(jia) 低質。

電商平台的出現能夠以消費升級的方式,讓品牌與(yu) 消費者直接觸達,引導供應商提供優(you) 質產(chan) 品,縮短從(cong) 供給到消費的價(jia) 值鏈條。與(yu) 此同時,價(jia) 格敏感的特征讓下沉市場用戶更注重產(chan) 品的性價(jia) 比,而傳(chuan) 統的銷售體(ti) 係無法滿足人們(men) 對高性價(jia) 比的追求,供需失衡正在助推一場生產(chan) 銷售模式的變革。

過去幾年,電商玩家們(men) 通過燒錢補貼的形式深耕下沉市場,但需求端的流血既沒有彌補終端和上遊之間的信息差,也沒有形成兩(liang) 端協同下的規模經濟效應,反而讓企業(ye) 陷入長期虧(kui) 損的狀態。

2019年,阿裏副總裁汪海向CEO張勇提出請求,要做6億(yi) 下沉市場的C2M。第二年,淘特上線,從(cong) 工廠直供升級為(wei) 工廠、產(chan) 地、品牌的三連直供,商品覆蓋全品類,2年用戶破3億(yi) ,比拚多多還要早半年。自張勇接棒馬雲(yun) 後,便把“成為(wei) 一家消費互聯網和產(chan) 業(ye) 互聯網結合更好的公司”作為(wei) 阿裏未來的方向,淘特自然成了期望的承載者。

從(cong) 供應模式上看,淘特與(yu) 拚多多差別不大,都是簡化了商品流通渠道,尋求上遊直供,但拚多多並不具備淘係電商和源頭工廠的深度直連能力,因此工廠直銷不是它的主要業(ye) 務模式。依托阿裏B2B電商長期積累下來的供應鏈優(you) 勢,淘特成立之初就隸屬於(yu) B2B事業(ye) 群,隨著時間推移,一方麵借助淘係電商的整體(ti) 優(you) 勢,另一方麵還有“10元店”“淘特100”兩(liang) 大新品孵化器,這些都能夠精準助推高性價(jia) 比產(chan) 品的量產(chan) 。

就像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報告中所提到的:以淘特代表的工廠直銷平台掀起的“特價(jia) 經濟”新風潮,既是產(chan) 業(ye) 帶工廠複蘇的重要推動力,也是產(chan) 業(ye) 帶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新通路。錯失了下沉市場的先機,阿裏或許能憑借淘特在下沉市場中取得更多的話語權。

04向下容易,但向上難

2020年,黃崢在一次財報會(hui) 上稱,當平台用戶接近10億(yi) 的時候,區分低線城市和一二線城市已經沒有意義(yi) 。這意味著拚多多的主戰場從(cong) 阻擊阿裏的聚劃算和淘寶特價(jia) 版,轉向對抗淘係、京係的全線生態。

對於(yu) 平台方來說,一直做低端廉價(jia) 商品沒有未來。隨著獲客成本上升和商家規模的擴大,一直下沉的拚多多需要向上生長,從(cong) 成立百億(yi) 補貼工作組進軍(jun) 一二線城市,到入手中腰部品牌擴展品牌豐(feng) 富度,推動傳(chuan) 統經銷向品牌直供轉變,品牌高客單價(jia) 商品成了拚多多發力的主要對象。

據當時《晚點》報道,在拚多多的作戰體(ti) 係中,百億(yi) 補貼充當先鋒,用補貼品牌商品的方式迅速打入一、二線市場的新用戶,拉升客單價(jia) ;而在後方大本營,拚多多正在通過多個(ge) 手段提升交易頻次,增加用戶黏性。同時為(wei) 了改善過去組織文化封閉、缺乏幹部培養(yang) 體(ti) 係的特點,在組織上,拚多多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和考核計劃,以此表明平台上探的決(jue) 心。

然而,對於(yu) 品牌進駐拚多多百億(yi) 補貼這件事,實際上並不是很樂(le) 觀。據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拚多多源於(yu) 百億(yi) 補貼的拉動,平台人均消費金額從(cong) 1551元提升到了2115元,但這個(ge) 數字還不到京東(dong) 的1/3、淘寶的1/4。

一直以來,拚多多重商品而非店鋪的營銷模式,參加百億(yi) 補貼的品牌,大多並不是正牌官方,而是以提供低端產(chan) 品的二、三級經銷商為(wei) 主;另一方麵,受消費者的認知觀念影響,他們(men) 也在和拚多多保持一定距離。

在這種背景下,招攬品牌理所當然成了一件大事,有媒體(ti) 報道,拚多多總招商團隊一度超過400人,除了品牌招商和白牌商家招商,全行業(ye) 品牌招商團的內(nei) 部賽馬十分激烈。在這種機製下,尤其對於(yu) 品牌數極少的商品品類,不同招商團隊之間的爭(zheng) 搶,反而會(hui) 造成資源浪費,影響到招商效率。

向下容易向上難,這幾乎成了全行業(ye) 的一種共識,不僅(jin) 對電商,對內(nei) 容平台也是如此。早期靠老鐵打下江山,大眾(zhong) 對快手難以改變其土味刻板的印象,這雖然不是快手的恒定標簽,但作為(wei) 以社區生態為(wei) 主的內(nei) 容平台,快手的蛻皮並不容易。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頭部明星合作和推送規則的調整後,快手的內(nei) 容變得越來越像抖音,雖然一、二線城市用戶在不斷增加,但滲透仍舊達不到抖音的下沉占領,而後者的規模本身就更為(wei) 龐大。除此以外,雙方皆在發力的直播電商,本質上是以三線及以下市場為(wei) 目標市場進行設計的業(ye) 態。

過去黃崢曾這樣談到,拚多多與(yu) 淘寶是錯位競爭(zheng) ,爭(zheng) 奪的是同一批用戶的不同場景。正如Facebook長大,Google會(hui) 打Facebook,但長期來看兩(liang) 者並存,互聯網巨頭雖然各具虹吸效應,但下沉市場的複雜多變和特殊屬性,注定了這並不是一場零和博弈。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於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企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一周資訊排行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