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商業(ye) 秘密戰爭(zheng) 的贏家
自從(cong) 有了市場,守住和侵犯商業(ye) 秘密的戰爭(zheng) 就從(cong) 來沒有停息過,贏的道理和輸的原因其實在他們(men) 各自的企業(ye) 管理中都能找到
麵對外國間諜的猖狂活動,公司采取的一係列反間諜保密措施肯定令人驚歎。他們(men) 的新員工進廠的宣誓書(shu) 上寫(xie) 道:不在任何場所談論技術秘密;在職人員參加一切活動,均不準觸及秘密情況;對方如果問及,要明確拒絕;無法回避時,寧可退席。在其公司內(nei) 部,一切秘密設施都由專(zhuan) 人管理,另外,還設有專(zhuan) 職安全保密管理人員,日夜監督保密情況。
國外有些企業(ye) 為(wei) 了保密,甚至像戰爭(zheng) 時期一樣製定自己的獨特的秘密聯絡方式,最常見的是書(shu) 信、電話、電報的“密語”。如用蔬菜名代替與(yu) 你單位發生關(guan) 係的企業(ye) ,用蔬菜價(jia) 格的倍數代表商品價(jia) 格;用天氣變化代表行情;用水果名稱代表人名等等。
現在來看看,國外知名企業(ye) 是如何具體(ti) 而微地保護他們(men) 的商業(ye) 秘密的。
守住商業(ye) 秘密的8道關(guan)
①門衛管理措施
除了應登記及佩帶出入識別證外,通常要由被訪者親(qin) 自將來訪者帶入公司,不允許來訪者任意自由走動;接待部門設置電視屏幕監視係統,就入口及各主要通道,實行控製管理;接待人員配有無線電話,可隨時作內(nei) 外聯絡;有些公司要求來訪者在接待櫃台由快速攝像機當場拍照後將相片附在證上,精確度要求極高;有些公司甚至在來訪者入內(nei) 及結束離開時,檢查來訪者所攜帶的物品及文件資料;有些公司則以精密儀(yi) 器或X光照射等高新技術方式檢驗。
②內(nei) 部監控措施
企業(ye) 內(nei) 部除了設有全套防盜係統外,對各個(ge) 不同部門也有全天侯電視或電眼監控係統,對於(yu) 公司重要管製區域或重要機房重地,則以磁卡及密碼雙重操作方式,有卡無碼或有碼無卡的均不得入內(nei) ,有時甚至以指紋、語言識別係統,來限定僅(jin) 有高層人員或經手人員才有權進入。此外,企業(ye) 內(nei) 部設有完全電腦化機房,裏麵以高科技儀(yi) 器及設備由專(zhuan) 職人員每天監視整個(ge) 公司,包括入口接待、谘訊中心、收發單位、管製區域及敏感地帶、重要人員辦公室、影印複製部門、重要機器設備、資料文件處理中心、檔案室、庫房、地下室、停車場等,都要進行仔細檢查。
③信息管理措施
外國許多企業(ye) 對內(nei) 部電腦係統設立偵(zhen) 測監視的方法,同時在電腦內(nei) 設下管製,要進入特別係統應有識別代號及密碼,並且密碼每周或每月更換,對任何非經授權即想進入電腦的調查者,不但會(hui) 拒絕並留下記錄,而且可測出是由哪部電腦或終端機所進入以追查可疑者。對於(yu) 企業(ye) 內(nei) 部使用的作業(ye) 係統也作了預防措施,防止外人以網絡連線方式將公司機密取走或加以複製、毀損。在應用軟件開發方麵,特別是像設計開發製定程序時,公司特別注意不將公司機密載入或儲(chu) 進某個(ge) 人檔案中造成泄漏,並避免在設計時被人動手腳。
④特殊記載措施
公司內(nei) 部的機密內(nei) 容,一般記在紙上,形成機要文件。但如果職工利用工作之使,或第三人以不正當方法,取去影印,並再將原件放回原處,則公司很難短期內(nei) 察覺商業(ye) 秘密已被外泄,待發覺時,公司已是大勢已去,更無從(cong) 采取迅速的補救措施。為(wei) 防患於(yu) 未然,有些高技術公司即采用特殊用紙及墨水,使秘密文件無法用一般影印機複印,有些企業(ye) 甚至用自創的特定語言(密碼),記載文件內(nei) 容,來避免被竊其商業(ye) 秘密。
⑤匿名采購
生產(chan) 製造企業(ye) 生產(chan) 產(chan) 品要依賴各種原材料、零部件等,因此要與(yu) 外界的原料、零件供應企業(ye) 發生經常性的業(ye) 務聯係,企業(ye) 的采購者因此有可能被供貨企業(ye) 有目的地誘導出各種原料的用途、用量、產(chan) 品供應對象等商業(ye) 秘密。為(wei) 彌補這一漏洞,有些企業(ye) 或職工在采購重要物資時,經常以假名或匿名從(cong) 事交易行為(wei) ,以避免采購者受到人情或者其他不利因素的幹擾,避免外部供應企業(ye) 借機知悉商業(ye) 秘密所有人及其如何使用此類物資等企業(ye) 秘密。
⑥訓練及離職處理
工業(ye) 間諜往往以企業(ye) 內(nei) 部職工為(wei) 刺探商業(ye) 秘密的對象,因此國外企業(ye) 十分重視其內(nei) 部職工的管理及培訓。在職工入廠時,即向其灌輸保密觀念,並針對不同部門,定期召開討論會(hui) ,了解哪些信息是新開發的,應納入商業(ye) 秘密,哪些項目是重點保護的使職工了解,哪些是本公司的重要知識產(chan) 權,哪些是易被外界取得,以便在外人來產(chan) 參觀、詢問或對外洽談公務時保持高度警惕。有些企業(ye) 為(wei) 避免侵害其他公司的商業(ye) 秘密,要求新來的人員保證不使用其他公司的秘密信息。在離職時,除應辦理交接手續時,還告知應維護公的商業(ye) 秘密或不得加以使用。有些企業(ye) 還發函給職工跳槽的公司,給以禮貌性的警告,同時要求離職人員將自己持有的文件及儲(chu) 存於(yu) 各種媒體(ti) 的信息予以銷毀,或返還給公司。
⑦反誘因條款
公司製度(包括人事、福利製度等)不良,往往是職工不滿或離職的主要原因,職工對公司不滿,甚至離職而另創公司,更是企業(ye) 秘密外泄或遭到無權使用的主要原因。因此先進國家的雇傭(yong) 合同中,常常製定反誘因條款而確立合理的福利製度及人事升遷渠道,並以此作為(wei) 雇傭(yong) 條件納入勞動合同,以謀求勞資關(guan) 係的和諧,降低職工(尤其是高級職員)的離職率或減少其泄露的可能性。
⑧商業(ye) 秘密授權前考慮
其一,在商業(ye) 秘密授權的情況下,授權人不僅(jin) 應獲得被授權人保密,並采取適當的保密措施的書(shu) 麵承諾,更應要求被授權人的各個(ge) 受雇人簽定保密合同,並事先議定商業(ye) 秘密違約外泄,被授權人應支付的賠償(chang) 額。其二,在洽談公司購並或技術授權的情況下,擬購並或可能被授權的一方,通常有機會(hui) 派遣專(zhuan) 家到他方的工廠或就其生產(chan) 技術作進一步了解和評估。在此之前,雙方的權利、義(yi) 務應預先規定,以免後患。如交易失敗,則一方如何主張其並未使用他方的商業(ye) 秘密,因此仍可在相同技術領域繼續競爭(zheng) 。另外,他方如何確保其技術秘密不因外泄而被擅用?這都需要在事先予以考慮並作出相應的約定與(yu) 限製的。其三,在將商業(ye) 秘密授權給他人之前,秘密所有人應謹慎擬定合同,詳細界定該項秘密的範圍及授權人應遵守的義(yi) 務。實際中就曾發生過被授權後立即稱該商業(ye) 秘密的某一部分他早已知道,應剔除在合同之外,出現了扯不清的麻煩,打不完的官司。
為(wei) 何要有企業(ye) 和雇員間的保安製度
商業(ye) 秘密一旦被透露將永遠失去,就像瓷器,被打破後將意味永遠失去,不能重新修複,所以建立完善的商業(ye) 秘密保護製度,嚴(yan) 格保護商業(ye) 秘密顯得特別的重要,商業(ye) 秘密保護製度應該全麵考慮對外和對內(nei) 兩(liang) 個(ge) 保密製度。
從(cong) 內(nei) 部來說。企業(ye) 的商業(ye) 秘密必然要為(wei) 企業(ye) 的一部分雇員知悉,因此,如何在企業(ye) 與(yu) 雇員之間建立保護商業(ye) 秘密的製度,比企業(ye) 與(yu) 企業(ye) 之間相互保護商業(ye) 秘密更為(wei) 重要。企業(ye) 內(nei) 部對商業(ye) 秘密保護,主要是建立保密規章製度和與(yu) 雇員簽訂保密協議,並盡可能限製商業(ye) 秘密的知悉範圍。盡量控製知悉商業(ye) 秘密員工的人數,如因工作要接觸的,也盡可能將商業(ye) 秘密進行分散,化整為(wei) 零,使得個(ge) 人手上掌握的商業(ye) 秘密隻是不能獨立發揮作用的局部,隻有將每個(ge) 人手上的商業(ye) 秘密都集中起來,才能成為(wei) 完整的、具有實用性的商業(ye) 秘密,而且限製員工打聽與(yu) 自己工作無關(guan) 的業(ye) 務技術情況。將含有商業(ye) 秘密的生產(chan) 過程安排在特定的保密區內(nei) 進行,采取措施阻斷外來視線,將機器的保密部分用箱體(ti) 封閉。對屬於(yu) 商業(ye) 秘密的原材料,用密閉容器盛裝,不標名稱,用顏色或符號代表。確定專(zhuan) 人使用含有商業(ye) 秘密的計算機,全麵記錄計算機的使用情況;對有關(guan) 數據和文件進行加密,防止電子盜竊行為(wei) 。
從(cong) 外部來看,對外的保密主要體(ti) 現在對外簽署的相應合同上,例如在委托開發合同中,從(cong) 委托事項中受托方必然知道相應的商業(ye) 秘密,那麽(me) 在合同中應當約定受托方應當負有保密義(yi) 務,並且約定開發完成的技術秘密歸委托方所有,受托人負保密義(yi) 務。對於(yu) 技術秘密轉讓合同,不論簽訂何種方式的許可方式,許可方與(yu) 被許可方均要簽訂保密合同,或者是在許可合同中明確約定保密條款。對外比較容易透露商業(ye) 秘密的還有對外宣傳(chuan) 上,很可能在不經意之間商業(ye) 秘密就被透露出去,我國在這方麵吃的虧(kui) 並不少,對於(yu) 企業(ye) 而言應當建立新聞發言製度,預先應當將相關(guan) 宣傳(chuan) 材料進行審查,確保商業(ye) 秘密不被透露。
尋找侵犯商業(ye) 秘密的法律救濟途徑
從(cong) 我國現行法上保護商業(ye) 秘密法律規定相應的法律救濟途徑可分為(wei) 四種方式,即民法上的救濟、勞動法上的救濟、行政法上的救濟和刑法上的救濟。
民法上的救濟。民法上的救濟,即依據民法上的規定請求違反保密協議的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害商業(ye) 秘密的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民法上的救濟的請求權基礎是合同或者侵權行為(wei) 。根據商業(ye) 秘密保密合同負有保守秘密的一方當事人違反保密合同約定,泄露或者擅自使用其知悉的商業(ye) 秘密,即違約,權利人可以違約為(wei) 由起訴。
勞動法上的救濟。這種方式隻適用於(yu) 本公司雇員或者前雇員,雇員違反企業(ye) 商業(ye) 秘密的規章製度、勞動合同中的保密條款、保密合同或者競業(ye) 禁止合同約定,給企業(ye) 造成損失的,企業(ye) 可以依據勞動法的規定向勞動爭(zheng) 議仲裁委員會(hui) 申請勞動仲裁,要求違反上述約定的雇員承擔損害賠償(chang) 責任。
行政法上的救濟。根據《關(guan) 於(yu) 禁止侵犯商業(ye) 秘密行為(wei) 的若幹規定》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guan) 行政處罰暫行規定》的規定,當企業(ye) 認為(wei) 其商業(ye) 秘密受到侵害,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guan) 申請查處侵權行為(wei) 。
刑法上的救濟。根據刑法第219條的規定,侵犯商業(ye) 秘密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和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yan) 重後果的,處三處以上七處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如果侵犯企業(ye) 的商業(ye) 秘密的行為(wei) 構成犯罪,權利人可以向公安機關(guan) 控告,要求立案偵(zhen) 查,追究其刑責任。在追究刑責任的同時,權利人可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承擔民事賠償(chang) 責任。
原職工王××等3人曾任職硬件工程師並參與(yu) 了華為(wei) 公司光網絡設備的研發工作,在職時分別與(yu) 華為(wei) 公司簽訂保密協議,離職時也曾與(yu) 華為(wei) 簽訂《離職員工承諾書(shu) 》。但秦××在離開華為(wei) 公司時,將用光盤拷貝的涉及華為(wei) 公司不為(wei) 公眾(zhong) 所知的部分技術機密文件帶走。華為(wei) 公司斷然采取了刑事手段,深圳南山區法院就華為(wei) 前員工竊密案一審判決(jue) ,認定3人構成侵犯商業(ye) 秘密罪。
涉及侵犯商業(ye) 秘密的糾紛在科技業(ye) 界並不少見,但像華為(wei) 商業(ye) 秘密案中這樣動用刑事訴訟手段的卻非常少見。該案作為(wei) 在全國知識產(chan) 權領域極具爭(zheng) 議、頗具代表性的案件,對類似商業(ye) 機密或商業(ye) 糾紛案件的處理具有積極意義(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