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機容量 增長較快
歐盟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風電市場,據全球風能理事會(hui) 數據顯示,2007年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前10位國家中7個(ge) 是歐盟成員,歐盟風電裝機容量占全球總量比例達53.5%,2007年全球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前10位國家中,有6個(ge) 是歐盟成員國。
在歐盟各國中,德國風能發電容量居世界首位,風電占其總發電量的7%。截至2007年底,德國共有19460台風力發電機,總裝機容量為(wei) 2225萬(wan) 千瓦,2007年德國新增風力發電機883台,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67萬(wan) 千瓦。
西班牙是2007年歐盟風電容量增長最快的國家,風電占其總發電量的10%。2007年新增風電352萬(wan) 千瓦,比上年翻兩(liang) 番,截至2007年底,風電裝機容量為(wei) 1515萬(wan) 千瓦,在歐盟國家中風力發電容量居第二位。
丹麥海上風能資源豐(feng) 富,是世界風能利用的先行者,2007年底風電裝機容量為(wei) 313萬(wan) 千瓦,風電占其總發電量的20%,該比例是全球最高的。
意大利可再生能源融資環境原先並不理想,此後由於(yu) 政府引入了“綠色證書(shu) 係統”及其他扶持政策,風能發電容量發展很快,2007年風電容量比上年增長30%,風電裝機容量達273萬(wan) 千瓦。如果該增速能保持,原定2020年達到1200萬(wan) 千瓦的目標,有望提前5年實現。
法國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幾年發展較快。2000年法國風電裝機容量僅(jin) 為(wei) 3萬(wan) 千瓦,2007年已達245萬(wan) 千瓦,年均增速57%,另外政府已批準的風電項目裝機容量為(wei) 350萬(wan) 千瓦。
英國是島國,四麵環海,風能資源可謂是歐洲最好的,大型風電機過去9年平均滿負荷運行率達到28.3%,截至2007年底,英國風能發電容量為(wei) 239萬(wan) 千瓦,已批準的風電項目裝機容量為(wei) 197萬(wan) 千瓦,正在籌備中的風電項目裝機容量758萬(wan) 千瓦,正在審批的陸上風電項目裝機容量747萬(wan) 千瓦,海上風電項目裝機容量215萬(wan) 千瓦。
目前全球最大的10家風電場,有7家在歐洲。歐盟最大的陸上和海上風電場都在英國的蘇格蘭(lan) ,位於(yu) 格拉斯哥附近的WHITELEE風電場是歐盟最大的陸上風電場,裝機容量達32萬(wan) 千瓦,能滿足蘇格蘭(lan) 2%的用電需求。蘇格蘭(lan) BEATRICE海上風電站創造了4項世界第一: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電站、吃水最深、第一次使用油氣領域的封套技術作為(wei) 渦輪機的基礎、第一次通過陸地建造並垂直安裝於(yu) 海上。
立法保障 加快發展
歐盟風電發展迅速,得益於(yu) 歐盟和各成員國的政策扶持。2001年歐盟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規》,規定到2010年歐盟發電量的21%必須來自可再生能源,所有能耗的12%必須來自可再生能源。該法規給不同成員國設定不同目標,2008年歐洲議會(hui) 和各成員國正在審議新的可再生能源法規,歐盟27國首腦承諾,2020年20%能源來自可再生途徑。
根據歐盟《可再生能源法規》,德國2010年發電量的12.5%應來自可再生能源,但該目標2007年在德國已實現,當年發電量的14%來自可再生能源。德國2020年能源目標規定,屆時可再生能源占總能源的比例為(wei) 20%,最近德國又把該目標修訂為(wei) 25%—30%。早在1991年,德國就出台了扶持風電的政策,2000年又推出《可再生能源法》,推動德國風電走上發展的快車道,該法於(yu) 2004年和2008年兩(liang) 次修訂,以適應新技術和新形勢的發展。新法律規定,可再生能源所發的電在並網、傳(chuan) 輸、批發、零售方麵皆享有優(you) 先權,並規定了固定的優(you) 惠並網價(jia) 格。
西班牙政府早在1999年就提出,2010年該國12%的能源以及29%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歐盟《可再生能源法規》要求西班牙2010年發電量的29.4%來自可再生能源。西班牙1997年對可再生能源發電並網價(jia) 格做出規定,電價(jia) 因發電技術和裝機規模而異,發電廠可選擇以固定價(jia) 格並網,或以高出市場價(jia) 一定比例的價(jia) 格並網,固定價(jia) 格每年審議一次。
1999年,意大利能源白皮書(shu) 規定,2010年風電容量達到250萬(wan) 千瓦,該目標已提前3年實現。2002年意大利政府推出可再生能源配額體(ti) 製,要求所有發電廠和電力進口商必須保證一定比例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
2001年,法國出台鼓勵可再生能源政策,並把每千瓦時風電的補貼價(jia) 格定為(wei) 0.082歐元,補貼期長達10年。2005年10月又出台補充規定,要求在選定的“適合風能發展區”大力興(xing) 建風力發電站,並取消了風力發電站規模不能超過1.2萬(wan) 千瓦的規定。
2002年4月1日開始,英國要求所有向終端用戶供電的企業(ye) 必須保證一定比例的電來自可再生能源,該比例2002年定為(wei) 3%,以後逐年上升,到2015年將達到15.4%。企業(ye) 每獲得100萬(wan) 瓦小時的可再生能源電,英國電力天然氣管理局將發給一份可自由流通的“可再生能源義(yi) 務履約證書(shu) ”,2008年,該證書(shu) 市場價(jia) 格是35.75英鎊。如果某企業(ye) 可再生能源電未達到規定比例,將在公開市場購入履約證書(shu) ,購買(mai) 費用進入專(zhuan) 門賬戶,最後用於(yu) 扶持新能源,目的是讓全行業(ye) 分攤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2008年6月底,英國公布“可再生能源報告”,提出2020年,英國能源的15%,電力的35%—40%來自可再生途徑,而風能則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該目標意味著英國需要新增風電3300萬(wan) 千瓦,這將給英國風電行業(ye) 增加600億(yi) 英鎊投資,並創造16萬(wan) 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
政策扶持 融資方便
歐盟國家在開發北海油氣中形成了官產(chan) 學金聯合的做法,目前已成功運用到新能源技術開發中,由政府支持、銀行貸款、企業(ye) 出資、研究機構聯合攻關(guan) 、發揮集團軍(jun) 作戰的優(you) 勢,已成為(wei) 歐盟實現風能技術產(chan) 業(ye) 化的模式。
歐盟風能研發能力強。西北歐能源產(chan) 業(ye) 發達,研究機構眾(zhong) 多,專(zhuan) 家雲(yun) 集,技術力量雄厚,形成了一批掌握先進能源技術的大學和研究所。隨著北海油氣資源逐漸枯竭,這些大學抓住向低碳能源轉型的機遇,加大對清潔能源的研究,越來越多的專(zhuan) 家投入到可再生能源領域,尤其是風能領域。2008年2月,歐盟公布的“戰略能源技術規劃”以及今年底將出台的“歐洲風能技術平台”,將進一步協調風能研發,針對薄弱環節,展開重點攻關(guan) 。
目前,歐盟風能產(chan) 業(ye) 已趨成熟。1982年9月,一批歐洲農(nong) 機具製造商飛赴美國加州,評估當地的風電渦輪機市場,幾周後他們(men) 帶著訂單回國,當年就向美國出口渦輪機約30台,次年出口更是增至350台。這個(ge) 被稱作“加州風電淘金熱”的事件,標誌著世界最早的風電行業(ye) 在歐洲誕生了。長期以來,歐盟風電行業(ye) 一直占據著世界風電設備製造的龍頭地位,並伴隨著風能利用共同成長:渦輪發電機容量由1982年的55千瓦提高到目前的5000千瓦,葉片旋轉直徑由15米提高到126米。2007年全球風電渦輪機市場達到2000萬(wan) 千瓦,同比上升30%,市場價(jia) 值250億(yi) 歐元,其中大部分流入歐盟風電企業(ye) 。丹麥早在1979年就開始向美國出口渦輪機,目前風電從(cong) 業(ye) 人員超過2萬(wan) 人,是世界上最大的風電渦輪機生產(chan) 國,90%產(chan) 品供出口,約占世界市場份額的一半。德國占全球風電設備市場份額的22%,西門子是最成功的海上風電設備製造商,2007年,德國風力發電設備出口創匯60億(yi) 歐元,2006年,德國風電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82100人,2007年已超過10萬(wan)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