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各行各業(ye) 都在擔心經濟可能陷入低迷狀態,風電設備製造業(ye) 卻將高歌猛進,在國家規劃的大力支持下出現跨越式發展。這給前兩(liang) 年發展很不景氣的風電設備製造業(ye) 打了一劑興(xing) 奮劑,搭上高速發展的列車似乎隻是一個(ge) 時間問題。
喜在眉
風電設備製造廠商們(men) 有理由興(xing) 奮。到2008年年底,我國風電總裝機規模將突破1000萬(wan) 千瓦,提前兩(liang) 年實現“十一五”規劃兩(liang) 倍的任務。這雖然已經是第二次修改,然而規劃還是提前完成了。
“我們(men) 當初的規劃是保守了,按照我們(men) 現在每年400萬(wan) 千瓦的建設勢頭,5年後我們(men) 將超過德國成為(wei) 第一。”張國寶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表示。
風電世界第一的目標吸引了大量的投資。目前,國內(nei) 幾乎所有製造領域的大型重工企業(ye) 紛紛涉足風電機組研製生產(chan) ,包括航天、船舶、電站設備、輸配電設備製造企業(ye) 等,如東(dong) 方電氣集團、上海電氣集團、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等三大電力設備生產(chan) 企業(ye) 。一些原本從(cong) 事風電零部件生產(chan) 的企業(ye) 也著手從(cong) 事整機的製造,如湘潭電機股份有限公司、蘭(lan) 州電機有限責任公司等。這些企業(ye) 大多為(wei) 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ye) ,它們(men) 引進或開發的風機技術和產(chan) 品具有一定的產(chan) 業(ye) 化基礎,產(chan) 業(ye) 化進程較快。同時,民營企業(ye) 也憑借敏銳的市場嗅覺快速投身風電市設備場。
外資企業(ye) 方麵,幾乎所有國際著名風機製造企業(ye) 都已經進入我國市場。這些企業(ye) 都在國內(nei) 設立了合資或獨資廠,占據風電設備的半壁江山。
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hui) 風能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數據顯示,在2004年前,我國僅(jin) 有6家整機製造企業(ye) ,而目前明確進入整機製造業(ye) 的企業(ye) 已近70家。據記者從(cong) 中國農(nong) 機工業(ye) 協會(hui) 風能設備分會(hui) 了解,2007年,中國新增機組3155台,330.4萬(wan) 千瓦,其中,內(nei) 資企業(ye) 產(chan) 品占55.9%,外資企業(ye) 產(chan) 品占42.5%,合資企業(ye) 產(chan) 品占1.6%。
高速發展的整機製造業(ye) 極大地刺激了與(yu) 之相配套的零部件製造業(ye) 的發展。原先缺兵少將的零部件業(ye) 也漸漸形成涵蓋葉片、齒輪箱、發電機、變槳偏航係統、輪轂、塔架等主要零部件的生產(chan) 體(ti) 係,已具備風電設備一些關(guan) 鍵零部件的配套能力。
愁在心
盡管目前大量的整機設備製造廠商出現了一擁而上的景象,但是市場需求的急速膨脹仍足以使目前的風電設備成為(wei) 緊俏商品。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hui) 風能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秦海岩對風電整機設備的現狀這麽(me) 形容:“誇張一點說,隻要是能轉得動的風機都被拉走了。大多數風機製造企業(ye) 都處於(yu) 供不應求的滿負荷生產(chan) 狀態。”有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現在有的用戶甚至派專(zhuan) 人在設備製造廠盯著自己訂的貨,以防被先交給別的人。
與(yu) 之相對應的問題也相應暴露出來,有業(ye) 內(nei) 人士抱怨,有些風電設備投入運行不到240小時就出現了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光出現在經驗缺乏的本土產(chan) 品上,同樣也出現在一向口碑不錯的國外風機上。
龍源電力集團公司總經理謝長軍(jun) 也在公開場合坦率表示,一直以來國外風機產(chan) 品比國內(nei) 性能、質量好,價(jia) 格也高,但也出現一些怪現象,即國外廠商在國內(nei) 實現本地化生產(chan) 後,機組質量急劇下降,服務質量也下降,價(jia) 格比原來進口機組還要高。
當然對於(yu) 國內(nei) 企業(ye) 的產(chan) 品,謝長軍(jun) 也表示,風電大開發所需要的高性能、高質量的機組國產(chan) 產(chan) 品也尚有距離。
目前,風電機組的製造呈現出大型化的傾(qing) 向。而大型風電機組也就意味著大的風險。大型風電機組的製造看似簡單,其實不然。風電機組要在惡劣的氣候環境下安全運行20年,因此運行可靠性尤其重要,沒有豐(feng) 富實踐經驗的積累,風電設備質量很難保證。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GE和西門子等大企業(ye) 不選擇自主研發,而是采用收購老牌風電製造廠來進入這個(ge) 市場的原因。
由於(yu) 大批兆瓦級新型風機匆忙投入規模化生產(chan) 運行,在整機生產(chan) 能力急速擴張的同時,產(chan) 品質量問題越來越突出。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作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各整機製造企業(ye) 的產(chan) 品在運行和試製過程中均出現過質量問題。典型問題包括,因設計缺陷導致的齒輪箱齒斷裂、因材料中含氫量過高導致的主軸斷裂、因常見故障導致的電氣元件損壞等。
“大型風機需要適應各種複雜的風況,出現一些問題其實是正常的。風電技術的特殊性要求一個(ge) 新型號的機組,要通過樣機、小批量生產(chan) 過程中發現問題並修改完善,最後才能大批量生產(chan) 。但是現在的狀況下,企業(ye) 根本沒有時間進行這方麵的工作。”秦海岩坦言。
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的迅猛增長和國產(chan) 化政策給風電設備製造業(ye) 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這本來是好事,但大多數企業(ye) 為(wei) 了快速具備風電機組生產(chan) 能力,購買(mai) 國外廠商的許可證,本身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所采用的零部件質量很多未經實踐檢驗,產(chan) 品的質量與(yu) 可靠性難免與(yu) 國外主流廠家的設備有不少差距。這給風電場的運行帶來了很多不確定的技術風險。這些設備在國內(nei) 部分風電場的實際運行中已經暴露出一些問題,給風電開發企業(ye) 造成了一定損失。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jue) ,長此以往,我國將會(hui) 出現風電高裝機容量、低發電量的尷尬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