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油氣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執行董事、院長竇立榮主持發布會(hui) 。
竇立榮表示,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結合“十四五”以來全球油氣勘探新發現、新數據和新認識,重新厘定了不同資源類型的概念、標準,建立了一套適用於(yu) 不同勘探程度的常規和非常規油氣資源以“成藏組合”為(wei) 基本單元的評價(jia) 方法體(ti) 係,並采用適用性的評價(jia) 方法,對海外468個(ge) 盆地的常規和非常規油氣資源重新進行了評價(jia) ,獲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包含國家、盆地、成藏組合的係統數據。
他強調,當前,全球能源發展正站在變革的十字路口,但油氣資源的戰略地位並未因能源轉型而削弱,反而因其不可替代的工業(ye) 屬性與(yu) 技術迭代下的成本優(you) 勢,成為(wei) 支撐低碳過渡的“穩定器”。然而,油氣資源分布不均、地緣風險加劇、環境約束趨緊等挑戰依舊存在,亟需國際社會(hui) 和石油公司深化合作攜手共進,希望以本次發布的成果為(wei) 基礎,推動油氣資源數據共享,構建更加開放、包容、可持續的全球能源治理體(ti) 係。
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協會(hui) 石油地質學“傑出成就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李德生院士在為(wei) 本書(shu) 作序推薦時指出,該成果實現了中國石油企業(ye) 對全球油氣資源科學認識的“新突破”。可為(wei) 國際能源機構、各國政府、石油公司研判能源發展趨勢、製定能源發展戰略、開展國際油氣合作提供重要參考和科學依據。
施普林格出版社應用科學圖書(shu) 部執行編輯樊麗(li) 彬女士代表國際出版商高度評價(jia) 《成果》的出版價(jia) 值和出版意義(yi) 。該書(shu) 的問世引起了社會(hui) 的廣泛關(guan) 注,上線短短4個(ge) 月下載量已超過2.7萬(wan) 次。
發布會(hui) 介紹稱,《成果》自主評價(jia) 獲得了全球剩餘(yu) 常規油氣可采儲(chu) 量、已發現油氣田儲(chu) 量增長量、常規待發現可采資源量和全球7種非常規油氣技術可采資源量,通過相關(guan) 數據分析指出,全球常規油氣資源潛力仍然較大,是利用的主體(ti) ,非常規油氣資源可成為(wei) 現實的接替資源。
此外,《成果》展示了未來全球重點勘探領域分布,包括常規石油未來勘探、常規天然氣勘探、頁岩油、頁岩氣等。《成果》還指出,俄北極海域、巴倫(lun) 支海周緣、阿拉斯加周緣等區域,將成為(wei) 未來勘探的十大熱點領域。

據悉,本次《成果》英文版圖書(shu) 由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和石油工業(ye) 出版社共同出版,英文版掛圖由石油工業(ye) 出版社和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當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合、世界石油理事會(hui) 副主席李鷺光以及來自標普全球、施普林格出版社應用科學圖書(shu) 部、石油工業(ye) 出版社、自然資源部油氣中心、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等單位的70多名嘉賓共同見證了本次發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