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中國石油華北油田物資分公司料場地麵溫度突破50攝氏度,工人們(men) 正爭(zheng) 分奪秒地裝運油管,將大宗物資搬運調整至相應位置時已是清晨時段,日均收發物資90餘(yu) 噸,確保油田生產(chan) “不斷糧”。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六月以來,南北方多地相繼發布高溫預警,社會(hui) 用電負荷持續攀升,帶動天然氣需求激增。7月16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首次突破15億(yi) 千瓦、達到15.06億(yi) 千瓦,較去年最大負荷增加0.55億(yi) 千瓦,這是繼7月4日首創新高的14.65億(yi) 千瓦、7月7日再創新高的14.67億(yi) 千瓦後,再次刷新曆史紀錄。
麵對“烤驗”,各油氣企業(ye) 多措並舉(ju) ,在資源增產(chan) 、儲(chu) 氣調峰、管網優(you) 化等方麵協同發力,為(wei) 民生用氣和經濟發展築牢能源防線。
■海陸並進挖掘供氣潛能
沿海地區是夏季用電“大戶”,增加頂峰發電天然氣供應,確保一次燃料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十分必要。海上氣田已成為(wei) 沿海地區最直接的氣源保障,近期,每天都有超過2800萬(wan) 立方米的天然氣,通過海底管道輸送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各大城市。
在珠海,金灣“綠能港”與(yu) 荔灣3-1等海上氣田形成互補,供氣覆蓋廣州、佛山、珠海、中山、江門等城市。“我們(men) 提前製定了保供方案,打通‘綠色通道’,順利完成首船保稅LNG返裝。同時,穩步推進二期項目試生產(chan) ,持續增強保供能力。” 中國海油金灣“綠能港”總經理胡學明表示。
“南海東(dong) 部海域9個(ge) 海上氣田正全力增產(chan) 保供,與(yu) 來自南海西部海域的‘深海一號’氣田形成聯合生產(chan) 局麵,確保海上天然氣供應的穩定性與(yu) 連續性。”中國海油白雲(yun) 天然氣作業(ye) 公司副總經理賴勇介紹說。
與(yu) 此同時,渤海油田創下日產(chan) 新紀錄。7月2日,其天然氣日產(chan) 量達1235萬(wan) 立方米,相當於(yu) 滿足百萬(wan) 人口城市一個(ge) 月的民生用氣需求。油田創新伴生氣回收技術,也為(wei) 油田四年保持年產(chan) 30億(yi) 立方米以上天然氣提供了關(guan) 鍵支撐。
陸上氣田同樣全力釋放產(chan) 能。
在陝西,延長石油氣田公司上半年提前兩(liang) 天完成“硬過半”目標,累計產(chan) 氣59.2億(yi) 方,達全年計劃的50.2%。通過“日監控、周調度、月調整”機製,該公司上半年完成234口新井鑽探,加速產(chan) 能釋放。其150億(yi) 立方米/年產(chan) 能倍增工程更提前3個(ge) 月收官,甘泉下寺灣淨化廠工期壓縮了四分之一。
■地下糧倉(cang) 蓄足“底氣”
作為(wei) 能源應急體(ti) 係的“穩壓器”,儲(chu) 氣庫在夏季蓄能階段的表現直接關(guan) 係冬季保供能力。
中國石化中原油田白9儲(chu) 氣庫於(yu) 7月4日提前完成全年注氣任務,整個(ge) 中原儲(chu) 氣庫群庫存量已達19.88億(yi) 立方米。技術人員通過“定量升壓+定壓遞減+間歇注氣”的創新模式,使日均注氣量同比提升50萬(wan) 立方米,效率大幅提高。
在西南地區,我國首座地下儲(chu) 氣庫相國寺儲(chu) 氣庫近期投運了一台最大功率23兆瓦的離心式壓縮機組,成為(wei) “壓艙石”裝備。作為(wei) 西南地區單機功率最大的“巨無霸”,其最大注氣壓力接近30兆帕,可將儲(chu) 氣庫工作氣量提升至26億(yi) 立方米。該機組采用變頻驅動和智能控製技術,實現了一鍵啟停和注采模式靈活切換,大幅增強川渝、京津冀地區的應急調峰能力。
中國石油還在加速布局新型儲(chu) 氣設施。在河南葉縣,我國首座鹽穴儲(chu) 氣庫的兩(liang) 口造腔井已於(yu) 6月完成氣密封測試,為(wei) 未來大規模儲(chu) 氣開辟新空間。
■智慧互聯精準施策
國家管網集團的調度中心,中俄東(dong) 線、西氣東(dong) 輸等主幹管道的實時數據在不斷刷新。隨著中俄東(dong) 線南段貫通,“四大戰略通道”和“縱三橫”骨幹管網已實現東(dong) 北、華北及長三角供氣格局的深度優(you) 化。2024年推出的“管網通”等係列服務產(chan) 品,使管輸平均運價(jia) 率同比下降2.2%,為(wei) 客戶節約運輸成本6.5億(yi) 元。
同時,應急調峰能力建設取得突破。中國石油推動大慶升平、長慶雷龍灣儲(chu) 氣項目建設,中國海油確保金灣LNG接收站應急庫存充足。多層次的儲(chu) 備體(ti) 係使管網具備“常態供應有彈性、局部短時緊張有措施”的調節能力,為(wei) 應對用電負荷驟增提供了堅實保障。
油氣保障離不開對終端用戶的“保駕護航”。
在廣州燃氣電廠,中國石油實施的“一機一策”滿負荷測試方案,確保6家燃機項目穩定運行。這種定製化服務模式,使天然氣銷售公司預計今夏供應量達660.6億(yi) 方,同比增長6.9%。安全生產(chan) 防線全麵築牢。中國海油開展台風、洪澇等極端天氣預案演練;國家管網集團嚴(yan) 格執行安全生產(chan) “十大禁令”……
當盛夏的熱浪持續考驗能源體(ti) 係韌性,油氣企業(ye) 以全產(chan) 業(ye) 鏈協同的“組合拳”,用“看不見的保障”展現了央企擔當。油氣企業(ye) 通過增儲(chu) 上產(chan) 、區域協同和終端保障,持續為(wei) 能源安全供應提供核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