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照歐盟,2000-2023年間,歐盟天然氣消費量占能耗總量比重始終保持在20%左右,而進口依賴度持續提升,由2000年的66%升至2023年的90%。麵對更高的需求和進口依賴,歐盟在解決(jue) 天然氣供應安全和穩定市場價(jia) 格的經驗教訓,尤其是在麵對俄烏(wu) 衝(chong) 突這一地緣政治危機下的應對之策,為(wei) 我國天然氣安全利用提供了借鑒。
俄烏(wu) 衝(chong) 突前,歐盟著力通過推進天然氣市場化改革,以單一市場優(you) 勢達到既降低天然氣價(jia) 格,又多元化進口來源確保供應安全的目的。其核心舉(ju) 措包括:一是打破壟斷、開放準入,推動天然氣市場化。同時,加大液化天然氣(LNG)接收和氣化基礎設施的投資補貼,提升LNG占比,從(cong) 而豐(feng) 富市場主體(ti) ,多元化進口來源。二是減少長期供應合同,鼓勵現貨和短期合約交易。一方麵避免傳(chuan) 統天然氣供應商利用長期協議占據管道容量,從(cong) 而長期占據市場主體(ti) 地位;另一方麵避免對天然氣的長期依賴阻礙碳中和進程。三是培育天然氣交易中心,推動天然氣市場化價(jia) 格形成。歐盟天然氣市場化改革使交易活躍度不斷提升,歐盟境內(nei) 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定價(jia) 機製形成。
俄烏(wu) 衝(chong) 突後,能源供應安全問題成為(wei) 優(you) 先事項。歐盟開始以行政手段為(wei) 主導幹預天然氣市場,緊急出台了係列政策,以穩定天然氣價(jia) 格和供應,主要舉(ju) 措包括:進一步加大LNG的進口和能源供應多元化,減少對俄羅斯化石能源的依賴;加快部署可再生能源,簡化可再生能源項目許可審批程序,提高能效,強化能源獨立;歐盟成員國聯合采購提高議價(jia) 能力;發布市場修訂機製,設立天然氣價(jia) 格上限,防止價(jia) 格過度波動;建立天然氣“團結”機製,促進域內(nei) 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能源互濟;降低天然氣消費,設立強製儲(chu) 存要求,加大天然氣儲(chu) 存;補貼終端消費,減輕能源高企對產(chan) 業(ye) 的影響。
隨著應對能源危機的措施逐步落地,歐盟能源消費量明顯下降,能源消費結構在短期內(nei) 也發生了明顯變化:總量方麵,2023年和2022年分別較2021年下降了4.5%和8.6%;煤炭方麵,煤電在俄烏(wu) 衝(chong) 突爆發初期迅速彌補氣電供應短缺。2022年歐盟煤炭占電力能源消費量比例達到近五年高點52.7%。石油方麵,由於(yu) 歐盟進口的俄羅斯石油大部分油海上運輸,原本用於(yu) 接收俄羅斯石油的基礎設施迅速切換為(wei) 接收從(cong) 其他國家進口的石油,俄羅斯份額被美國和挪威等國替代,石油消費量較為(wei) 穩定。電力方麵,2022年8月,在歐盟頒布降低天然氣需求15%的措施後,隨著措施的延續2023年歐盟電力總消費量為(wei) 5年來最低水平,較2020年(疫情初期)低2.1%。天然氣方麵,2022年8月後,歐盟天然氣消費量顯著降低。2023年歐盟天然氣消費量為(wei) 近5年最低水平。
俄烏(wu) 衝(chong) 突凸顯了歐盟天然氣供應安全方麵的不足:一是減少天然氣長協弱化了歐盟天然氣市場供應的穩定性。二是天然氣交易中心定價(jia) 失真。現階段,歐盟天然氣供應依然以長協為(wei) 主,交易中心現貨交易更多用於(yu) 彌補/交易額外的需求,麵對突發事件,投機屬性被放大,並未真實反應天然氣實際價(jia) 格。三是亞(ya) 洲地區對天然氣的需求削弱了歐盟需求市場對天然氣供應的議價(jia) 能力。LNG供應能力提升需要一定時間周期,導致供給彈性較弱,短期需求波動容易造成價(jia) 格的寬幅波動。四是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確定性加劇天然氣需求波動。2023年歐盟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到44%,短中期內(nei) 更加依賴燃氣發電進行靈活性調節,加劇了天然氣需求的波動,帶動天然氣現貨市場價(jia) 格的波動。五是歐盟能源的互聯互通傳(chuan) 導了能源價(jia) 格波動。當一國電力或者天然氣緊缺時,將推高其他域內(nei) 國家能源價(jia) 格。
我國始終把能源安全置於(yu) 能源發展的首要位置,並推動市場化建設以提高能源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對比歐盟天然氣市場化改革,我國更側(ce) 重於(yu) 保障能源供應安全。為(wei) 此,基於(yu) 歐盟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和應對危機的經驗,建議:一是供給端注重長期合同與(yu) 現貨(短約)交易並重。鼓勵大型用戶通過長協穩定基礎需求,短期交易滿足波動需求。鼓勵以“聚合商”模式,聚合小型市場主體(ti) 的需求進行集中采購。二是管網端加大區域互聯互通、調節能力和摻氫能力。確保能覆蓋更多的市場主體(ti) ,並激勵煤層氣、石油伴生氣、氫氣等氣源的資源化利用。三是體(ti) 製機製方麵進一步優(you) 化。通過進一步完善監管機製和應急機製,確保市場透明、公平和穩定運行;通過豐(feng) 富低碳技術應用的成本補償(chang) 機製,促進天然氣應用,擴大市場需求主體(ti) ;通過培育形成國際天然氣交易中心,創新天然氣交易產(chan) 品,擴大交易中心國際影響力、形成天然氣定價(jia) 權。四是能源互補上,建議在電力和工業(ye) 關(guan) 鍵部門設置能源冗餘(yu) 度,提升煤炭對高進口依賴能源的補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