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13西儲(chu) 氣庫堅守崗位的有這樣一位特殊的“小兵”——無人機每間隔兩(liang) 個(ge) 小時就會(hui) 起飛,然後圍繞著采氣井、輸氣管線等開啟一輪輪巡檢工作。自動巡檢後它還將自動生成巡檢報告,無論晝夜。
近日,上海證券報記者走訪中原油田儲(chu) 氣庫群了解到,除了文13西儲(chu) 氣庫以外,包括衛11、文24等在內(nei) 的多個(ge) 儲(chu) 氣庫都有這樣的“小兵”堅守崗位。除了智能無人機室外空中檢測以外,還能看到智能機器人室內(nei) 地麵檢測、智能雲(yun) 台360度無死角檢測、壓縮機運行狀態在線實時監測等係列智能巡檢措施。
春節期間正是采氣高峰期,“有‘機器+人工’在春節值守,我們(men) 的安全更有保障。”儲(chu) 氣庫管理中心文13西儲(chu) 氣庫經理克猛介紹,儲(chu) 氣庫24小時有人在崗,每年冬季,尤其是春節期間,技術崗位更會(hui) 加倍投入人力並增加智能巡檢密度,以保證為(wei) 華北平原數十億(yi) 平方米的供暖麵積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
“智慧大腦”讓保供更安全
位於(yu) 河南濮陽中原油田的地下,一條貫穿祖國大江南北的磅礴“氣龍”奔騰不息。
中原油田管轄著衛11、文13西、文24、白9、清溪等五座地下儲(chu) 氣庫。源源不斷的天然氣通過管道注入地下,為(wei) 天然氣保供儲(chu) 足“底氣”。
自2022年開始首輪采氣以來,中原儲(chu) 氣庫群已經連續兩(liang) 個(ge) 周期安全、高效地完成冬季天然氣保供任務,成為(wei) 京津冀地區調峰保供的主力。
儲(chu) 氣庫管理中心衛11儲(chu) 氣庫站長張國普對記者說,將四麵八方匯聚而來的天然氣資源進行存儲(chu) 和運送,安全是最關(guan) 鍵的問題。除了要保障輸送天然氣的質量合規、使用安全外,還要確保儲(chu) 氣庫操作規範、保障儲(chu) 氣庫能源與(yu) 人員安全。
為(wei) 了保障安全,近年來,中原儲(chu) 氣庫群逐步提升智能化水平,應用巡檢機器人、無人機、激光雲(yun) 台巡檢係統等,為(wei) 巡檢員工增加了許多“新夥(huo) 伴”。
2024年8月,中原油田投用儲(chu) 氣庫生產(chan) 指揮調控平台。該平台依托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實現“一個(ge) 調控”與(yu) “各注采站”之間的數據聯通與(yu) 遠程控製。
“通過已搭建的信息化係統,生產(chan) 日報表、運行風險清單、日能耗報表等均可自動生成。這個(ge) 過程減少了中間環節,數據匯集也更加精準了。”儲(chu) 氣庫管理中心生產(chan) 調控中心班長徐燕平告訴記者。
通過集成采用控製係統,現在儲(chu) 氣庫管理中心對已建5座儲(chu) 氣庫生產(chan) 運行、視頻監控數據實施全盤數采、全麵監視、全局統籌,消除了生產(chan) 運行的“孤島現象”,實現了信息“全快準”匯集。
源於(yu) 生產(chan) 並引領生產(chan)
實現從(cong) “站控”到“遠控”、從(cong) “線下”到“線上”、從(cong) “人巡”到“機巡+人巡”無死角防護並非一蹴而就,這背後離不開數智化創新。
王樹森,曾經的油田勞模,如今的角色是數智化創新工作室的負責人。
在創新工作室,記者看到了等比例縮小的場站。創新工作室將設備結構製成動畫,實操標準製成課件;將學習(xi) 課件生成二維碼,設置關(guan) 鍵點,職工用手機掃碼就能了解設備結構、工作原理、標準化操作等知識,實現教學與(yu) 生產(chan) 無縫對接的“碼上”學習(xi) 。
以儲(chu) 氣庫最大安全風險——井控泄露風險為(wei) 例,創新實驗室利用仿真沙盤,模擬不同場景,當出現氣體(ti) 泄漏煙霧彌漫狀況,報警器與(yu) 語音播報器聯動。搶險關(guan) 斷時,大量氣體(ti) 泄放,放空火炬點燃,讓學員仿佛置身於(yu) 真實風險場景中,學習(xi) 掌握“三級緊急關(guan) 斷”操作技能。
“我們(men) 的創新課題都來源於(yu) 生產(chan) ,成果服務於(yu) 生產(chan) ,甚至引領生產(chan) 。”王樹森舉(ju) 例說,他們(men) 自主開發的安全風險語音提示係統、封堵井天然氣泄漏遠傳(chuan) 報警係統等,就全麵提升了儲(chu) 氣庫的整體(ti) 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