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點在上海,終點是新疆霍爾果斯,312國道全程4967千米,經過上海、江蘇、安徽、河南、湖北、陝西、寧夏、甘肅、新疆九省區,是貫穿東(dong) 西的一條經濟大動脈,也是東(dong) 西部協調發展的一條重要紐帶。
這條路上,有小橋流水、中原沃野,也有大漠孤煙;有邊城異域風情,有深厚文化底蘊,也有現代都市時尚……當312國道把如此多樣化的區域連通後,沿途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要素,實現了更自由的流動和更合理的配置。
今年7-8月,解放日報“信仰之路Ⅱ·大國之道”報道組踏上312國道,試圖尋找這條聯動東(dong) 中西道路沿線的發展密碼。
張看製圖
從(cong) 霍爾果斯城市中心開車二十分鍾,就來到了位於(yu) 祖國最西端的中國能源通道國門第一站——霍爾果斯壓氣首站。粗大的管道從(cong) 地下冒出,包著銀色、橙色的外衣,在耀眼的陽光下,組成一片複雜的管網。管道裏的天然氣已經翻越荒漠、草原和戈壁,蜿蜒近1800公裏。
中亞(ya) 天然氣管道西起土庫曼斯坦和烏(wu) 茲(zi) 別克斯坦邊境,穿越烏(wu) 茲(zi) 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最後抵達霍爾果斯。
霍爾果斯壓氣首站是中亞(ya) 天然氣進入國內(nei) 和新疆伊犁煤製氣輸送的第一站,是我國西氣東(dong) 輸二、三線共同的“龍頭站”。這裏承擔著中亞(ya) 天然氣和新疆伊犁煤製氣的接收、計量、增壓和外輸任務。
在霍爾果斯壓氣首站,運維人員在檢查壓縮機組。 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天然氣到達壓氣站,基本流程大體(ti) 分為(wei) 過濾分離、增壓、冷卻、出站幾個(ge) 步驟。加壓是壓氣站的核心任務,每台壓縮機功率相當於(yu) 一台波音747飛機的發動機,將天然氣壓力瞬間增大至12兆帕,這就是天然氣有“力量”傳(chuan) 輸到千裏之外的秘密。一座座壓氣站就像接力賽跑,一棒一棒傳(chuan) 遞保障管道壓力,最終進入千家萬(wan) 戶。
中亞(ya) 天然氣管道ABC三線並行鋪設,全長5496公裏,單線長度1833公裏,輸氣能力達到550億(yi) 立方每年。
截至今年5月,霍爾果斯壓氣首站已累計接收輸送天然氣突破5000億(yi) 立方米大關(guan) 。來自中亞(ya) 的天然氣從(cong) 霍爾果斯一路向東(dong) ,為(wei) 管道沿線27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5億(yi) 多人口送去清潔能源,為(wei) 沿線經濟發展注入動能。
時光回溯至2007年,中哈天然氣管道項目正式啟動,從(cong) 此開啟了中哈能源合作的新篇章。
2008年2月15日,合資雙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創建了中哈天然氣管道合資公司(AGP)。公司成立不到半年,2008年7月9日,這個(ge) 影響巨大的工程開工了。但工期緊張、地跨多國,投資和工程量浩大,特別是需要協調多國多方關(guan) 係,困難重重。作為(wei) 我國首條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的跨國能源通道,中亞(ya) 天然氣管道項目對改善我國能源結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按時建成管道,迫在眉睫。
麵對巨大挑戰,國際管道創新采用“雙邊協議+多邊協作”方式,分國分段建立合資公司開展建設運營,引導合資公司建立跨國工程建設團隊,創新采用“PMT+PMC+TPI+EPC”的項目組織管理模式,匯聚各方支持力量。
在霍爾果斯計量站,中油國際管道公司新疆公司總經理助理兼霍爾果斯公司經理李正清,向記者介紹中亞(ya) 天然氣管道建設曆程時不由感慨,僅(jin) 僅(jin) 28個(ge) 月,就建成了跨越4國,1833公裏管道,創造了世界管道建設史上的奇跡。而在此前,世界上同等規模跨國工程用時最短的,是耗時6年建成的馬格裏布—歐洲管道。
霍爾果斯計量站展廳內(nei) 的管網模型。 王倩 攝
在霍爾果斯,“中國—中亞(ya) 天然氣管道”與(yu) 分期建設的西氣東(dong) 輸二線、三線銜接,共同構成迄今為(wei) 止世界最長的天然氣大動脈。二線西起霍爾果斯,南至香港,東(dong) 達上海;三線西起霍爾果斯,東(dong) 至福建福州。從(cong) 土庫曼斯坦到香港,大動脈最長兩(liang) 端相距7000公裏。
自2009年12月投產(chan) 以來,中亞(ya) 天然氣管道實現累計安全平穩運行5000多天,單日最高輸量超1.6億(yi) 立方米,為(wei) 快速增長的國內(nei) 天然氣市場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霍爾果斯計量站還承擔著計量輸氣量、氣質分析兩(liang) 項任務。霍爾果斯計量站是中國-中亞(ya) 天然氣管道最重要的計量站,作為(wei) 一個(ge) 交接計量站,李正清和同事們(men) 肩負著精準計量進口天然氣的使命,“要確保我們(men) 中方利益得到保障,同時也保證在轄區內(nei) 管線、站廠的工藝設備安全平穩運行。”
在冬季保供期間,我國的天然氣需求量非常大,中亞(ya) 各國也同步進入用氣高峰。守住民生用能底線,確保人民群眾(zhong) 安全溫暖過冬,是霍爾果斯壓氣首站員工的職責。
“我們(men) 做好管輸運行,加強關(guan) 鍵設備維護保養(yang) 。通過自己的工作,能夠讓國家的能源供應持續得到保障,我們(men) 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自投產(chan) 以來,霍爾果斯壓氣首站每年都高質量地完成了冬季保供任務。
中國-中亞(ya) 天然氣管道作為(wei) 我國第一條陸上能源進口大動脈,目前每年從(cong) 中亞(ya) 國家輸送到國內(nei) 的天然氣,約占我國同期消費總量的10%以上。
在霍爾果斯計量站,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中亞(ya) 地區油氣管道示意圖。 王倩 攝
這條現代能源絲(si) 路,實現了中亞(ya) 油氣資源與(yu) 中國廣闊市場之間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對於(yu) 維護油氣資源國和消費國的共同利益意義(yi) 重大。中亞(ya) 天然氣管道自啟動建設至今,為(wei) 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提供長期就業(ye) 崗位超過1600個(ge) ,建設期創造臨(lin) 時就業(ye) 崗位上萬(wan) 個(ge) 。項目的實施還帶動了沿線國家相關(guan) 施工建設、技術服務、管道運行等行業(ye) 企業(ye) 的發展,為(wei) 當地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去年5月,習(xi) 近平主席在中國-中亞(ya) 峰會(hui) 上指出,穿越茫茫大漠的中哈原油管道、中國-中亞(ya) 天然氣管道,就是當代的‘絲(si) 路’。這也一直在激勵著我們(men) 去做出更大的貢獻。”李正清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