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與(yu) 綠氣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主辦的“互聯互通、氣證合一”生物天然氣交易發布會(hui) 現場,綠氣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掛單的1500萬(wan) 方生物天然氣成功被百事食品(中國)有限公司摘單,意味著我國首單生物天然氣“氣證合一”線上交易完成。
據了解,此次交易是我國天然氣市場首次通過“氣證合一”模式,將綠色燃氣標識與(yu) 貿易有機結合,實現生物天然氣與(yu) 常規能源的互聯互通與(yu) 綠色價(jia) 值。對於(yu) 推動生物天然氣與(yu) 常規天然氣的互聯互通,創新可再生能源市場機製和行業(ye) 高質量發展意義(yi) 重大。
首次嚐試
生物天然氣是以農(nong) 作物秸稈、畜禽糞汙等生物質有機廢棄物為(wei) 原料,經厭氧發酵和淨化提純生產(chan) 的天然氣,具有清潔、低碳、可再生等特點。作為(wei) 現代生物質能的利用形式之一,生物天然氣在能源脫碳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據介紹,此次掛單的1500萬(wan) 方生物天然氣,從(cong) 原材料、生產(chan) 設施到燃氣管網接入,通過監測係統全數據鏈證明綠氣生產(chan) 及輸出量的科學性。同時,持續監控氣質、流量等關(guan) 鍵參數,確保生物天然氣符合國家標準,並在達標後並入當地燃氣管網,實現綠色天然氣與(yu) 當地城燃管網互聯互通;通過核證綠色燃氣進入市政燃氣管網的數量,實現綠色天然氣“氣證合一”交易。
綠氣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強指出:“這次交易最大的特點就是全流程的監測和數據歸集,將綠色燃氣標識與(yu) 燃氣貿易進行有機結合,並通過在線交易提高綠色燃氣產(chan) 供銷的科學合理和公開透明,最終實現生物天然氣與(yu) 常規能源的互聯互通與(yu) 綠色價(jia) 值。”
“這單生物天然氣交易是一次綠色價(jia) 值實現的機製創新和實踐。希望通過公開的、開放的試點互動完善相關(guan) 標準和要求,對於(yu) 破解當前沼氣生物天然氣工程終端產(chan) 品銷路不暢、經濟效益差、工程持續穩定運行困難等行業(ye) 難題具有重要意義(yi) 。”劉國強表示。
在中國石油油氣和新能源分公司新能源事業(ye) 部總經理蘇春梅看來,“互聯互通、氣證合一”理念的提出,是對生物天然氣交易市場的一次重大創新。“它打破了傳(chuan) 統能源交易的壁壘,促進了信息的流通與(yu) 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相信通過構建開放、透明、高效的生物天然氣交易平台,可以實現生產(chan) 方、需求方、金融機構及監管機構之間的無縫對接,推動生物天然氣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
潛力巨大
早在2022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在《關(guan) 於(yu) 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ti) 製機製和政策措施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要創新農(nong) 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機製,鼓勵支持生物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發展,並完善規模化沼氣、生物天然氣等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機製。
“一方麵,我國是農(nong) 業(ye) 大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每年產(chan) 生畜禽糞汙約30.5億(yi) 噸、農(nong) 作物秸稈約8億(yi) 噸。近年來,農(nong) 業(ye) 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仍有約22%的畜禽糞汙和12%的秸稈尚未得到有效利用,不僅(jin) 浪費了資源,也對農(nong) 村生態環境造成了影響。另一方麵,我國也是天然氣消費大國,2023年天然氣消費量3945億(yi) 立方米,其中進口量1656億(yi) 立方米,對外依存度超過42%,產(chan) 銷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利用畜禽糞汙、秸稈等農(nong) 業(ye) 廢棄物發展生物天然氣,能較好地解決(jue) 這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問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生態總站研究員董保成介紹。
我國生物天然氣開發潛力十分可觀。中國沼氣學會(hui) 預測,在充分利用城鄉(xiang) 有機廢棄物的基礎上,到2030年,我國生物天然氣生產(chan) 潛力將超過800億(yi) 立方米,2060年將超過1800億(yi) 立方米。
“生物天然氣作為(wei) 一種清潔能源,在能源轉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根據分析報告,預計至2029年全球生物天然氣市場規模將會(hui) 達到3960億(yi) 元,這預示著生物天然氣產(chan) 業(ye) 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汪誌新表示。
打通堵點
得益於(yu) 沼氣行業(ye) 數十年的發展,我國生物天然氣在生產(chan) 技術、工程項目和應用模式上已有一定積澱。但整體(ti) 來看,我國生物天然氣產(chan) 業(ye) 仍處於(yu) 起步階段,仍麵臨(lin) 生產(chan) 技術待成熟、投資成本高、產(chan) 業(ye) 體(ti) 係待完善等難題。
蘇春梅指出,我國生物天然氣的發展存在較多製約因素,一是社會(hui) 認可度不高,參與(yu) 度不夠;二是氣質不穩定,提純技術需進一步攻關(guan) ;三是《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等製度製約其發展;四是具有“點多、量小、分散”等特點,不利於(yu) 規模化發展;五是需打破燃氣公司利益壁壘等。
發布會(hui) 現場,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與(yu) 綠氣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雙方將在生物天然氣交易、互聯互通及相關(guan) 服務上展開全麵合作,共同推動我國綠色燃氣市場的創新與(yu) 發展。
“生物天然氣產(chan) 業(ye) 的良好發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從(cong) 政府、企業(ye) 到交易平台,從(cong) 研究機構到消費者,都應該積極參與(yu) 。通過交易中心線上交易方式可以充分發現生物天然氣的綠色價(jia) 值,有效確保合同履約,真正實現互聯互通、氣證合一。”汪誌新指出,爭(zheng) 取通過共同努力,早日實現生物天然氣產(chan) 得出、運得暢、銷得旺,真正發現綠色低碳能源的價(jia) 值,實現上中下遊產(chan) 業(ye) 鏈的協調發展,為(wei) 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生物天然氣產(chan) 業(ye) 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wei) 。同時,也要看到生物天然氣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責任重大、任務艱巨,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中石化新星(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誌國表示,“一是加快推進生物天然氣線上交易平台建設。更好地整合資源,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形成生物天然氣產(chan) 供銷一體(ti) 化模式和交易體(ti) 係,以市場化方式推動發展;二是不斷拓展生物天然氣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生物天然氣的發展離不開行業(ye) 內(nei) 外多方合作,隻有通過加強各方交流和合作,才能更好地攻克共同麵臨(lin) 的挑戰;三是推動生物天然氣產(chan) 業(ye) 與(yu) 經濟社會(hui) 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其優(you) 勢,推動生物天然氣與(yu) 民生、產(chan) 業(ye) 、城市等領域的融合發展,增進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