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國內(nei) 情況來看,2022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3646億(yi) 立方米,同比下降1.2%;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占比8.4%,較上年下降0.5個(ge) 百分點。
全球天然氣消費下滑
2022年,受到全球局勢動蕩、能源格局深刻調整等因素影響,天然氣消費量呈下降趨勢。《報告》顯示,歐洲是全球消費降幅最大的地區,全年消費量4988億(yi) 立方米,同比下降13.0%,原因主要是由於(yu) 天然氣供應體(ti) 係重構,需求管控加強,煤炭等替代能源利用提高。北美地區則在2022年消費天然氣1.10 萬(wan) 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4.7%。其中,美國消費量8812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5.4%,主要是發電用氣快速增長。亞(ya) 太地區多國重啟核電,加強煤電利用,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全年消費量9071億(yi) 立方米,同比下降2.3%。其中,韓國、中國、日本、印度分別同比下降0.8%、1.2%、3.0%、6.3%。
與(yu) 此同時,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在持續增加。《報告》中提到,2022年,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支出4934億(yi) 美元,較上年增加1228億(yi) 美元,增幅33.1%,但仍比2014年的曆史高位低2010億(yi) 美元。其中,北美地區增加613億(yi) 美元,增幅53.1%,占全球投資增量的43%。
產(chan) 量方麵,2022年,世界天然氣產(chan) 量4.04萬(wan) 億(yi) 立方米,北美和中東(dong) 地區天然氣產(chan) 量分別增加490億(yi) 立方米和151億(yi) 立方米,增幅分別為(wei) 4.2%和2.1%;產(chan) 量增加 100億(yi) 立方米以上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和中國,增量分別為(wei) 345億(yi) 立方米、127億(yi) 立方米和125億(yi) 立方米;俄羅斯產(chan) 量因貿易受限減少837億(yi) 立方米,同比下降11.9%。
2022年,全球新發現氣田92個(ge) ,新增儲(chu) 量1.23萬(wan) 億(yi) 立方米,均高於(yu) 上年水平,世界天然氣剩餘(yu) 探明可采儲(chu) 量193萬(wan) 億(yi) 立方米。
天然氣貿易方麵,2022年,世界天然氣貿易量1.21萬(wan) 億(yi) 立方米,同比下降1.0%。《報告》指出,主要是由於(yu) 地緣政治博弈、全球經濟表現不佳。管道氣貿易量6492億(yi) 立方米,同比下降7.8%,占天然氣貿易總量的53.7%,較上年減少4.0個(ge) 百分點,主要由於(yu) 俄羅斯供歐洲管道氣量大幅下降。液化天然氣(LNG)貿易量5597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5.1%,其中美國LNG出口貿易量1100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13.4%,在全球LNG貿易中占比19.5%,較上年提升1.5個(ge) 百分點;LNG貿易中現貨和3年內(nei) 短期合約貿易量1695億(yi) 立方米,同比下降0.7%,占LNG總貿易量的 29.8%。
《報告》指出,世界天然氣貿易格局深刻調整,俄羅斯與(yu) 歐洲管道氣貿易量大幅下降,美國和中東(dong) 加大對歐洲LNG供應。2022年,俄羅斯出口歐洲管道氣同比下降50%,美國、卡塔爾對歐洲LNG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42%、22.6%。全球已投產(chan) LNG接收站接卸能力10.1億(yi) 噸/年,新增3700萬(wan) 噸/年,新投產(chan) 項目以浮式儲(chu) 存再氣化裝置(FSRU)為(wei) 主,主要分布在德國、芬蘭(lan) 、荷蘭(lan) 等歐洲地區。2022年,全球新簽LNG長協合同量9816萬(wan) 噸,同比增長34.5%,達到曆史高位。新簽長協呈現目的地條款限製減少、合同期趨長、合同標的量趨小等特點。
國內(nei) 天然氣供給平穩
從(cong) 國內(nei) 來看,近年來,油氣行業(ye) 加大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力度,推動原油穩產(chan) 增產(chan) 、天然氣快速上產(chan)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油氣自給保障率同比提升約2個(ge) 百分點,其中原油自給保障率從(cong) 27.8%提升至28.8%,天然氣自給保障率從(cong) 55.7%提升至近60%。
2022年,在天然氣發展“全國一盤棋”的指引下,全產(chan) 業(ye) 鏈齊心協力,主動有效應對國際市場價(jia) 格波動的新局麵。
供應側(ce) 方麵,我國堅持保障國產(chan) 氣和進口長協氣保供,對穩定天然氣價(jia) 格起到了“壓艙石”作用。與(yu) 此同時,靈活調節LNG現貨采購,資源池均衡定價(jia) 平抑市場波動,多企互濟強化供應保障。
需求側(ce) 方麵,堅持多能互補的能源格局,發揮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優(you) 化調整用氣結構,同時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平衡供需。
《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3646億(yi) 立方米,同比下降1.2%;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占比8.4%,較上年下降0.5個(ge) 百分點。從(cong) 消費結構看,城市燃氣消費占比增至33%;工業(ye) 燃料、天然氣發電、化工行業(ye) 用氣規模下降,占比分別為(wei) 42%、17%和8%。廣東(dong) 和江蘇全年消費量保持在300億(yi) 立方米以上,河北、山東(dong) 和四川消費量處於(yu) 200億(yi) ~300億(yi) 立方米之間。
2022年,國內(nei) 天然氣勘探開發在陸上超深層、深水、頁岩氣、煤層氣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國內(nei) 油氣企業(ye) 加大勘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9%,其中,勘探投資約840億(yi) 元,創曆史最高水平;開發投資約2860億(yi) 元。全國新增探明地質儲(chu) 量保持高峰水平11323億(yi) 立方米。全國天然氣產(chan) 量2201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6.0%,連續六年增產(chan) 超100億(yi) 立方水,其中頁岩氣產(chan) 量240億(yi) 立方米。
此外,2022年國內(nei) 進口天然氣1503億(yi) 立方米,同比下降9.9%。其中,來自士庫曼斯坦、澳大利亞(ya) 、俄羅斯、卡塔爾、馬來西亞(ya) 五個(ge) 國家的進口量合計1215億(yi) 立方米,占比81%。管道氣進口量627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7.8%。
《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LNG進口量876億(yi) 立方米,同比下降19.5%,主要來自澳大利亞(ya) 、卡塔爾、馬來西亞(ya) 、俄羅斯等國家。《報告》中提到,2022年,中國企業(ye) 新簽LNG長期購銷協議合同總量近1700萬(wan) 噸/年,離岸交貨(FOB)合同占比近60%。
與(yu) 此同時,我國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儲(chu) 氣能力快速提升。2022年,全國長輸天然氣管道總裏程11.8萬(wan) 千米(含地方及區域管道),新建長輸管道裏程3000千米以上。2022年,全國新增儲(chu) 氣能力約50億(yi) 立方米,先後建成北京燃氣天津LNG接收站、河北新天曹妃甸LNG接收站,進一步增強了環渤海區域保供能力。
多舉(ju) 措推動下,2023年以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穩步提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天然氣生產(chan) 平穩增長,進口增速較快。上半年生產(chan) 天然氣1155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5.4%。進口天然氣5663萬(wan) 噸,同比增長5.8%。6月份,生產(chan) 天然氣183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