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华体汇官网登陆!
 
當前位置: 首頁 » hth官网登陆 » 國內資訊 » 正文

液化天然氣供大於求仍將持續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7-31  來源:中國能源報  瀏覽次數:1009
        在經濟複蘇、煤炭供應相對寬鬆、油氣價格頻繁波動的背景下,今年天然氣市場供過於求將持續。

市場谘詢機構氣庫調研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LNG(液化天然氣)消費量1688萬噸,同比增長僅16.22%,且部分為置換管道氣消費。在經濟運行整體呈現恢複向好態勢的大背景下,終端消費市場複蘇目前暫未達到預期。與此同時,國產進口LNG資源價格同比下行,上半年國產LNG出廠成交均價為4863元/噸,同比下調29.61%;進口LNG出站成交均價為5470元/噸,同比下調25.19%。

受訪人士指出,在經濟複蘇、煤炭供應相對寬鬆、油氣價格頻繁波動的背景下,今年天然氣市場供過於求將持續。“需求拉動消費與價格彈性的聯係越來越緊密,價格在市場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未來市場複蘇需要有效的價格機製。”氣庫資訊董事長兼首席信息官黃慶指出。

 

可供市場增量處較高水平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天然氣生產(chan) 平穩增長,進口增速較快。進口天然氣5663萬(wan) 噸,同比增長5.8%。據悉,自今年1月以來,進口LNG就呈逐月增加趨勢,目前占比已經達38%。同時,國內(nei) LNG產(chan) 量1030.95萬(wan) 噸,同比上漲131.59萬(wan) 噸,漲幅14.63%。

 

在進口LNG不斷上漲的同時,上半年我國生產(chan) 天然氣1155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5.4%,其中6月生產(chan) 天然氣183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5.5%。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天然氣供應在不斷增加,但下遊終端需求未見大幅提升,市場整體(ti) 複蘇仍有空間。

 

天然氣市場資深從(cong) 業(ye) 人士孫成龍表示,目前天然氣消費量增速不及預期,LNG供應出現階段性過剩,進口和國產(chan) LNG成本雙雙回落。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歐洲地下儲(chu) 氣設施庫存水平較高,國際LNG供應出現階段性過剩,國際油氣價(jia) 格回落,國內(nei) 長協以及現貨成本聯動走跌。其中,進口長協成本同比下調9.07%,進口現貨成本同比下調約49.12%。截至6月,LNG現貨價(jia) 格已基本貼近2021年的同期水平。

 

“除進口LNG和國產(chan) 氣增長外,為(wei) 履約完成2021年欠提國家管網合約氣,二三梯隊密集進船出貨;另一方麵,現貨成本降低一定程度上也刺激采買(mai) 需求。”黃慶表示。

 

“目前,儲(chu) 氣庫儲(chu) 氣水平約在70%左右,LNG接收站庫存長期中高位,這是往年不曾出現的情況。”一位不願具名的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

 

而據多家機構預計,今年中國天然氣總供應量約為(wei) 4054億(yi) 立方米,除去出口、庫存差以及損耗,可供市場量為(wei) 3875億(yi) 立方米,同比增加325億(yi) 立方米。可以看出,在2022年消費下降的前提下,今年可供市場增量超過300億(yi) 立方米,處於(yu) 較高水平。

 

需求端抵觸高氣價(jia)

 

“天然氣供需關(guan) 係已經向供應寬鬆轉變。除非今冬出現極端天氣或突發供應中斷問題,否則市場供過於(yu) 求將在下半年持續。”黃慶說,“整體(ti) 看,天然氣消費需求提振有限導致市場供應過剩,供大於(yu) 求的局麵可能延續至今年10-11月。”

 

為(wei) 何需求端表現不及預期?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一方麵,由於(yu) 此前國際LNG現貨價(jia) 格大幅攀升疊加國內(nei) 經濟處於(yu) 恢複期,工業(ye) 用戶用氣積極性降低。“由於(yu) LNG價(jia) 格高企不被接受,部分地區和行業(ye) 出現煤炭對天然氣範替代的現象。同時,我國煤炭供應相對寬鬆,天然氣發電企業(ye) 使用天然氣意願有所降低。”黃慶表示。



另一方麵,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增長也影響了氣電的用氣量。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領跑全球,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均居世界首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天然氣發電。“今年國內(nei) 電力缺口不大,新能源整體(ti) 表現良好,電廠調峰需求就小了。加上天然氣價(jia) 格下不來,電廠采購意願不足,影響了部分天然氣消費。”孫成龍坦言。

 

“其實核心還是需求端對高氣價(jia) 的抵觸,價(jia) 格與(yu) 其他競爭(zheng) 的能源品種價(jia) 格沒有優(you) 勢,自然使用意願不強烈。”上述不願具名的業(ye) 內(nei) 人士說。

 

中國石油學會(hui) 石油經濟專(zhuan) 委會(hui) 秘書(shu) 長朱興(xing) 珊也表示,未來氣電發展要更多依托國產(chan) 氣的產(chan) 量增加和價(jia) 格改革,以更好地攤平用氣成本。

 

受訪人士均表示,工業(ye) 燃料和天然氣發電是用氣需求彈性最大的兩(liang) 個(ge) 行業(ye) ,是決(jue) 定市場能否走出低迷期的關(guan) 鍵領域,如果沒有有效的價(jia) 格機製,市場複蘇將麵臨(lin) 阻礙。

 

供需平衡亟需“杠杆”

 

黃慶表示,LNG價(jia) 格起伏和供需錯配背後是天然氣產(chan) 供儲(chu) 銷體(ti) 係的現狀脆弱性和戰略必要性。

 

價(jia) 格是平衡供需關(guan) 係的杠杆。國家發改委今年2月下發《關(guan) 於(yu) 提供天然氣上下遊價(jia) 格聯動機製有關(guan) 情況的函》,要求各地就建立健全天然氣上下遊價(jia) 格聯動機製提出具體(ti) 意見建議。截至6月,已有15個(ge) 省市建立了天然氣價(jia) 格聯動機製。

 

中國國際工程谘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楊上明表示,上下遊價(jia) 格聯動將成趨勢,應該持續推進天然氣市場化改革。“一是推進天然氣門站價(jia) 格改革,全麵放開進口天然氣價(jia) 格管製,建立與(yu) 國際油價(jia) 掛鉤的天然氣門站價(jia) 格調整機製,完善終端銷售價(jia) 格與(yu) 采購成本聯動機製,同時加強天然氣管道運輸價(jia) 格監管,按照合理收益核定管道運輸價(jia) 格;二是完善天然氣保供製度,壓實各方保供責任;三是完善城鎮燃氣特許經營政策,提高特許經營準入門檻,強化安全經營及合同履約能力考核評估,建立特許經營權退出機製。”

 

也有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要有序放開競爭(zheng) 性環節,鼓勵各類資本進入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利用領域,加快推進天然氣價(jia) 格市場化,充分調動生產(chan) 商積極性,提高國內(nei) 天然氣產(chan) 量和調峰能力。此外,順價(jia) 銷售和價(jia) 格聯動還要有一係列的配套措施才能有效實施。比如,適用順價(jia) 銷售政策的商品,其成本與(yu) 費用要公開透明,涉及的企業(ye) 要履行競爭(zheng) 性采購流程,以及終端產(chan) 品價(jia) 格穩定機製等。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於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hth官网登陆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一周資訊排行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