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燃氣鍋爐低氮改造。2020年全市燃氣電廠完成低氮改造方案製定,明確鍋爐各階段全負荷工況監測達標要求。2022年底前全麵完成天然氣電廠低氮改造,保障達到安全環保改造條件要求並穩定運行,其它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實現全覆蓋。完成低氮改造的企業(ye) 可申請列入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名單。
2020年開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專(zhuan) 項整治,實現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開展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年底前,65蒸噸/小時及以上燃煤鍋爐全部穩定達到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水平;基本完成燃氣鍋爐低氮改造任務,原則上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高於(yu) 50毫克/立方米。全市燃氣電廠完成低氮改造方案製定,明確鍋爐各階段全負荷工況監測達標要求,確保改造工作過程安全。完成低氮改造的企業(ye) 可申請列入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名單。
全文如下:
市政府辦公室關(guan) 於(yu) 印發無錫市大氣臭氧
汙染防治攻堅28條三年行動計劃
(2020—2022年)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無錫市大氣臭氧汙染防治攻堅28條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men) ,請認真貫徹執行。
無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8月12日
(此件公開發布)
無錫市大氣臭氧汙染防治攻堅28條三年行動計劃
(2020—2022年)
為(wei) 切實做好我市臭氧汙染防控工作,強化臭氧生成前體(ti) 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氮氧化物(NOx)汙染管控,持續改善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根據省、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要求,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ti) 要求
為(wei) 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hui) 精神,推進生態環境工作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係統解決(jue) 臭氧汙染問題,根據我市臭氧汙染實際情況,以降低臭氧濃度、改善空氣質量為(wei) 核心,以協同控製和削減VOCs、NOx兩(liang) 大臭氧前體(ti) 物為(wei) 主要抓手,堅持源頭防治、標本兼治的原則,堅持汙染減排與(yu) 應急管控相結合,強化工業(ye) 源汙染、移動源汙染、麵源汙染等綜合整治,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統籌兼顧、係統謀劃、精準施策,建立“科學閉環”和“管理閉環”的雙閉環工作機製,堅決(jue) 打贏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為(wei) 當好全省高質量發展領跑者奠定堅實的環境基礎。
二、工作目標
2020年:初步識別臭氧本地生成與(yu) 外來傳(chuan) 輸過程,開展“搶奪優(you) 良天”探索。提升全市臭氧監測能力,建設市區光化學監測網絡,努力遏製臭氧上升勢頭,臭氧濃度升幅控製在10%以內(nei) ,確保完成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77.8%的目標任務,比2019年提高5.8個(ge) 百分點。
2021年:全麵完成市區光化學監測網絡建設,重點區域管控和精準治理能力同步加強,初步遏製臭氧濃度上升趨勢,臭氧濃度升幅控製在5%以內(nei) ,確保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力爭(zheng) 空氣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79%,比2019年提高7個(ge) 百分點。
2022年:汙染源精細化管控作戰指揮體(ti) 係基本成型,利用臭氧相關(guan) 光化學監測網絡,形成搶奪優(you) 良天的科學指導方案。有效遏製臭氧濃度上升勢頭,確保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力爭(zheng) 空氣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80%,比2019年提高8個(ge) 百分點。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工業(ye) 源汙染治理
1. 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嚴(yan) 格執行省、市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限製、淘汰和禁止目錄,各市(縣)、區根據空氣質量改善需求可製訂更嚴(yan) 格的產(chan) 業(ye) 準入門檻。到2022年底前完成園區環境製度政策和製度集成改革,放大政策扶持和改革集成效應。對未完成空氣質量改善目標的區域實行總量控製。(牽頭部門:市發展改革委,配合部門: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行政審批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責任單位: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濟開發區管委會(hui) )(以下責任單位均是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濟開發區管委會(hui) ,不再列出)
2. 強化“散亂(luan) 汙”整治。防止已整治的“散亂(luan) 汙”企業(ye) 死灰複燃,依照國家和省製定的“散亂(luan) 汙”企業(ye) 認定標準,實施動態排查機製,在確保安全生產(chan) 的前提下,發現一起,整治一起。(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應急局、市市場監管局)
3. 持續推進源頭替代。推廣使用低VOCs含量的塗料、油墨、膠粘劑以及低VOCs含量、低反應活性的清洗劑等,替代溶劑型塗料、油墨、膠粘劑、清洗劑,從(cong) 源頭減少VOCs產(chan) 生。2020年底前對79個(ge) 重點企業(ye) VOCs清潔原料替代項目開展“回頭看”。抓緊排定一批企業(ye) 治理工程項目,加快推進汽車製造底漆、中塗、色漆工序,鋼製集裝箱製造箱內(nei) 、箱外、木地板等工序,以及家具、工程機械、船舶、鋼結構、卷材等製造行業(ye) 的替代任務,並留存相關(guan) 台賬記錄。2022年家具、印刷、汽車維修等行業(ye) 全麵采用低揮發性原輔材料。(牽頭部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運輸局)
4. 開展重點行業(ye) 企業(ye) 深度治理。2020年底前完成石化、化工、工業(ye) 塗裝和包裝印刷四個(ge) 重點行業(ye) 的477家企業(ye) 深度治理,在實施深度治理過程中,全流程要充分保障治理安全,對528家企業(ye) VOCs治理重點項目進行“回頭看”。2021年底前完成電子、紡織、橡膠及塑料製品、化纖等重點行業(ye) 深度治理。2022年底前完成家具製造、鑄造行業(ye) 深度治理,並對2020—2021年開展的VOCs治理重點項目進行“回頭看”,對重點項目進行抽查評估。(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應急局)
5. 建立VOCs排放總量核算體(ti) 係。2020年10月底前完成 2019年度源清單數據填報審核。嚴(yan) 控VOCs排放量,對涉VOCs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VOCs排放量指標在各市(縣)、區內(nei) 實行“倍量替代”,VOCs排放量超過3噸的項目,“倍量替代”方案須經市生態環境部門備案。擴建、改建涉VOCs項目,須先完成VOCs治理並通過驗收、核算VOCs減排量。2021年開始對未完成VOCs減排任務的地區實行涉VOCs項目總量控製。(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
6. 對VOCs重點企業(ye) 進行差異化管理。嚴(yan) 格落實《重點行業(ye) 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環大氣〔2019〕53號)文件要求,逐年完善企業(ye) 信息管理台賬、企業(ye) 生產(chan) 工藝台賬、“散亂(luan) 汙”排查台賬,每年更新一次。開展重點行業(ye) “一行一策”方案製定和重點企業(ye) “一企一策”管理。2022年底前,形成全市VOCs重點企業(ye) 差異化管理名單,為(wei) 開展精準治理提供保障。(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應急局)
7. 深化VOCs無組織排放控製。根據2020年7月1日起執行《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製要求(GB27822—2019)》標準,對VOCs物料儲(chu) 存、物料轉移和輸送、工藝過程、設備與(yu) 管線組件VOCs泄露、敞開液麵VOCs無組織排放、VOCs無組織排放廢氣收集處理係統等薄弱環節加強整治,2022年底前形成VOCs無組織排放控製全閉環。在無組織排放標準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生產(chan) 治理環境,確保排放過程、治理過程安全。每年組織開展VOCs無組織排放專(zhuan) 項執法行動,不斷鞏固成效。(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應急局)
8. 強化電力、鋼鐵、水泥行業(ye) 運行管理。2020年底前完成電力、鋼鐵、水泥等行業(ye) 在線監控和用電工況設備安裝,並與(yu) 市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督促企業(ye) 加強管理與(yu) 維護,確保超低排放穩定達標運行。鼓勵企業(ye) 加強技術改造和運維管理,2022年底汙染物排放濃度進一步降低。(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應急局)
9. 加快工業(ye) 爐窯整治。落實《無錫市工業(ye) 爐窯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方案》,2020年完成重點工業(ye) 爐窯整治130台,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對現有工業(ye) 爐窯分類整治,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一批。對使用生物質燃料的企業(ye) 加強監督執法,全麵排查取締非專(zhuan) 用燃燒設備,禁止直接燃用非生物質成型燃料。未完成工業(ye) 爐窯整治的企業(ye) 不得列入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名單。2022年底前全市工業(ye) 爐窯整治全麵完成。(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應急局)
10. 開展燃氣鍋爐低氮改造。2020年全市燃氣電廠完成低氮改造方案製定,明確鍋爐各階段全負荷工況監測達標要求。2022年底前全麵完成天然氣電廠低氮改造,保障達到安全環保改造條件要求並穩定運行,其它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實現全覆蓋。完成低氮改造的企業(ye) 可申請列入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名單。(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市應急局)
(二)強化移動汙染源管理
11. 推動車輛結構升級。2020年7月1日起,公交、環衛和郵政等城市重型柴油車注冊(ce) 登記應當符合機動車排放標準6a階段要求。同步推行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年底前使用比例達到80%。2021年1月1日起,重型燃氣車輛注冊(ce) 登記應當符合機動車排放標準6b階段要求;2021年7月1日起,所有重型柴油車注冊(ce) 登記應當符合機動車排放標準6a階段要求。(牽頭部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配合部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郵政管理局、市城管局)
12. 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防治。完成全市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編碼,加強對非道路移動機械執法檢查,禁止排放超標工程機械、叉車使用,消除市內(nei) 非道路移動機械和柴油貨車冒黑煙現象。2022年底前進一步調整擴大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區域。(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市政園林局、市水利局、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
2020年底前各類工地應建立移動源汙染排放管理製度,業(ye) 主(施工)單位應禁止未懸掛環保牌照、不符合排放標準的工程機械和柴油貨車入場,未達到移動源管理要求的工地,不得列入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工地名單。(牽頭部門: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局,配合部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市政園林局、市水利局、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
13. 加強船舶、口岸汙染防治。提前實施新生產(chan) 船舶發動機第二階段排放標準,嚴(yan) 禁新建不達標船舶進入運輸市場。限製高排放船舶使用,推進內(nei) 河船型標準化,大力推動20年以上的內(nei) 河船舶淘汰,依法強製報廢超過使用年限的航運船舶,基本消除冒黑煙船舶。嚴(yan) 格執行長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製區管理政策。鼓勵支持水路運輸經營者建造節能環保型船舶以及LNG動力船舶。2022年底前港口碼頭船舶靠岸岸電使用率達到省下達目標要求,地麵電源替代飛機輔助動力裝置使用率達到100%。(牽頭部門:市交通運輸局,配合部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局、市水利局、江陰海事局、市機場集團)
14. 加快高排放車輛淘汰。出台高排放車輛淘汰方案和補貼方案。2020年底完成省下達的國III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中型和重型柴油貨車淘汰任務。2022年底前全麵淘汰國III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柴油環衛車,新增和更新的輕型環衛車輛應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牽頭部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局,配合部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
(三)強化麵源汙染管控
15. 強化油碼頭整治。2020年底前完成原油、汽油、石腦油等裝船作業(ye) 碼頭油氣回收治理。加大對生產(chan) 、銷售不符合標準的車(船)用燃料以及無證無照經營行為(wei) 的打擊力度,嚴(yan) 厲查處油品質量超標現象。內(nei) 河船舶必須使用含硫量不大於(yu) 10毫克/千克的柴油。強化船用燃料油使用監管,提高抽檢率,打擊船舶使用不合規燃油行為(wei) 。(牽頭部門:市交通運輸局,配合部門:江陰海事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
16. 推進加油站儲(chu) 油庫油氣回收治理。製定專(zhuan) 項治理方案和執法方案,利用走航溯源、巡查等方式持續對加油站的油氣回收開展汙染評估,在保障安全治理措施的前提下,切實減少加油站VOCs汙染。2020年底前年銷售汽油量大於(yu) 5000噸的加油站和儲(chu) 油庫,全部完成油氣回收自動監控設備安裝聯網工作,其它加油站鼓勵安裝油氣在線監控。2021年起逐步推廣加油站開展3次油氣回收設施安裝工作。2022年底前完成10000噸以上加油站3次油氣回收。加油站每年至少開展1次加油槍氣液比、係統密閉性及管線液阻的檢查檢測,儲(chu) 油庫每季度開展油氣回收係統接口泄漏檢測和油氣回收處理裝置運行效果監測,檢查結果定期報屬地生態環境和成品油主管部門備案。(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應急局)
17. 強化餐飲油煙監管。2020年底前全麵取締露天焚燒和法律法規規定的禁止區域露天燒烤,取締無證無照餐飲企業(ye) 。2022年底前完成城市綜合體(ti) 、餐飲集中區的油煙、非甲烷總烴、顆粒物等在線監控安裝並與(yu) 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向社會(hui) 公示,接受社會(hui) 監督。油煙未集中收集排放的老新村開展煙道改造和集中處理。推廣使用高效淨化型家用吸油煙機。(牽頭部門:市城管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
18. 開展汽修行業(ye) VOCs汙染治理。持續開展汽修行業(ye) 專(zhuan) 項整治行動,嚴(yan) 厲打擊露天噴塗和調漆行為(wei) ,推廣使用低VOCs含量塗料。2020年起新建汽修企業(ye) 推廣使用高流低壓噴槍。2022年底前汽修企業(ye) 全麵推廣使用高流低壓噴槍,並配置專(zhuan) 用油漆儲(chu) 存櫃。(牽頭部門:市交通運輸局,配合部門:市生態環境局)
19. 加強農(nong) 業(ye) 麵源VOCs排放控製。推進綠色防控示範區建設,促進農(nong) 藥使用量零增長,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和產(chan) 品,減少含VOCs農(nong) 藥的使用。加強農(nong) 作物秸稈綜合利用,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加強秸稈禁燒執法力度,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2022年底穩定保持在95%以上。(牽頭部門: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配合部門:市生態環境局)
20. 強化塗料管理。2020年起,市市場監管、工業(ye) 和信息化、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門分別對塗料生產(chan) 和銷售領域、工業(ye) 企業(ye) 塗料使用、建築工程(包含建築裝飾裝修和市政工程)塗料使用開展專(zhuan) 項檢查,督促企業(ye) 全麵執行有關(guan) 強製性標準要求,生產(chan) 、銷售、使用符合標準規定的塗料。鼓勵落實《塗料中揮發性有機物限量》(DB32/T3500—2019)等行業(ye) 推薦標準,對不符合要求的,責令整改。市政工程、房屋建設、維修和裝修工程全部采用水性建築塗料,並在招標文件及合同中增加相應條款。(牽頭部門:市市場監管局,配合部門: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局)
開展夏季建築噴塗工序錯峰施工專(zhuan) 項行動,對大中型裝修、外立麵改造、道路畫線作業(ye) 、道路瀝青鋪設等工程(新改擴建交通工程、應急施工工程項目除外)作業(ye) 涉及噴塗、油漆等有VOCs 排放的工序,臭氧汙染預警期間實施錯峰施工。原則上10點至18點不開展相關(guan) 作業(ye) 。每周開展專(zhuan) 項檢查,對違規施工的責任單位,由行業(ye) 主管部門納入信用考核。(牽頭部門: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局,配合部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市市政園林局)
(四)強化大氣環境執法
21. 開展VOCs專(zhuan) 項執法行動。每年4—9月,對重點行業(ye) VOCs無組織排放、廢氣收集以及汙染治理設施運行等情況進行常態化執法檢查,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不滿足無組織控製要求及拒不執行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措施的企業(ye) ,依法綜合運用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chan) 停產(chan) 等手段予以嚴(yan) 格懲處。2020年開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專(zhuan) 項整治,實現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重汙染天氣應急小組成員單位)
22. 強化機動車執法監管。嚴(yan) 格執行高排放車輛區域限行措施,適時擴大限行區域和限行車輛。2020年底前建立生態環境、公安交管、交通運輸等部門聯合執法常態化機製,嚴(yan) 厲打擊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wei) ,市內(nei) 基本消除冒黑煙現象。嚴(yan) 厲打擊排放檢驗機構偽(wei) 造檢驗結果,出具虛假報告等違法行為(wei) 。2022年底前建立生態環境部門檢測取證、公安交管部門實施處罰、交通運輸部門監督維修的聯合監管執法模式,推進機動車聯合執法常態化、製度化。充分應用大數據平台,科學促進道路交通暢通,減少怠速狀態下的機動車尾氣排放。(牽頭部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配合部門:市城管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市市政園林局)
23. 加大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抓好夏、秋兩(liang) 季秸稈禁燒巡查,嚴(yan) 肅查處第一把火,嚴(yan) 防因秸稈露天焚燒造成區域性重汙染天氣。強化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重點源達標排放、VOCs和顆粒物無組織排放監管,加強汙染源在線監測數據質量比對檢查,嚴(yan) 厲打擊違法排汙、弄虛作假等行為(wei) 。做好進博會(hui) 、世界物聯網大會(hui) 、國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工作。(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重汙染天氣應急小組成員單位)
(五)完善臭氧汙染天氣應對機製
24. 汙染源清單持續更新。2020年,結合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所提供市區相關(guan) 工地、餐飲企業(ye) 、汽車噴塗、工業(ye) 企業(ye) 等基礎名單信息,以及在現有源清單基礎上,依托高科技支撐重點汙染源實地調查,完善補充汙染源相關(guan) 資料與(yu) 數據,初步形成全市汙染源溯源清單。2021年更新清單基礎數據,依托初步建成的大氣臭氧立體(ti) 綜合監測網絡,形成全市精細化動態管理的汙染源作戰地圖,為(wei) 臭氧汙染天氣應急提供差異化的決(jue) 策支撐。2022年,利用多源監測數據靶向支撐科學管控,總結大氣汙染物排放特征和大氣汙染成因解析,結合模式做清單驗證評估,優(you) 化管控方向。(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市政園林局、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
25. 探索臭氧汙染應急管控機製。2020年通過VOCs走航溯源及信息化手段開展重點企業(ye) VOCs汙染源樣品采集及分析檢測工作,建立無錫臭氧汙染“指紋庫”,結合預警預報開展臭氧“輕微汙染天”應急管控探索機製(100<AQI≤110,160<O3濃度≤171微克/立方米)。2021年通過走航溯源、臭氧立體(ti) 綜合監測網絡,在線監測與(yu) 離線采樣等,進一步完善臭氧“指紋庫”,識別汙染來源,指導重點企業(ye) 開展精細化治理。2022年形成在確保管控效果前提下,製定最短管控時段、最小管控範圍和最低管控力度的應急管控方案,以最小的經濟代價(jia) 實現最大化的環境效益,為(wei) 無錫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工業(ye) 和信息化局)
(六)開展臭氧監測能力建設
26. 構建無錫市大氣臭氧立體(ti) 綜合監測網絡。2020年全麵加強全市大氣臭氧綜合監測能力,補充目前尚處於(yu) 空白階段的光化學組分監測網,同步完善顆粒物組分監測網,完善現有(東(dong) 絳)多參數站點,建立全市大氣臭氧綜合汙染監測係統。2021年,利用臭氧監測數據,適當應用走航動態觀測、離線采樣分析等,累積多源監測數據指導優(you) 化靶向管控減排方案。2022年底前,利用兩(liang) 年多源監測數據累積,逐步建立臭氧生成及汙染防控機製,科學數據分析輔助製定精細化減排方案。(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財政局)
27. 完善在線監測設備聯網監控。2020年底前石化、化工、工業(ye) 塗裝和包裝印刷四個(ge) 重點行業(ye) 中符合條件的企業(ye) 完成自動監測設備安裝。2021年底前電子、紡織、橡膠及塑料製品、化纖等重點行業(ye) 中符合條件的企業(ye) 完成自動監測設備安裝。2022年底前家具製造、鑄造行業(ye) 中符合條件的企業(ye) 完成自動監測設備安裝。強化自動監測設備運維質量監管,所有重點企業(ye) 在線監測要與(yu) 生態環境部門聯網。鼓勵無組織排放嚴(yan) 重的企業(ye) ,在主要排放工序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廠界安裝自動監控設施,並與(yu) 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
28. 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2020年依托“感知環境、智慧環保”物聯網示範項目,升級大氣汙染綜合作戰指揮平台,從(cong) “常態、應急、長效”三個(ge) 層麵打通監測、執法、溯源、衛星、氣象等數據孤島。2021年集成預警預報、源清單、源解析、模型評估等係統,形成雲(yun) 上會(hui) 商機製。2022年持續完善科學動態管理和問題“發現—處置—反饋—評估”閉環機製。(牽頭部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部門:市交通運輸局、市氣象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鄉(xiang) 建設局、市大數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