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氣”不期而至 需求增長乏力
相對往年冬季頻繁出現的“氣荒”,意味著天然氣相對過剩的“荒氣”並不常見。專(zhuan) 家認為(wei) ,此次“荒氣”的出現快於(yu) 預期,或與(yu)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直接關(guan) 係。
今年一季度,國內(nei) 天然氣消費量為(wei) 502億(yi) 立方米,同比僅(jin) 增長4.8%,而國內(nei) 天然氣產(chan) 量為(wei) 352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6.8%;天然氣進口量160億(yi) 立方米,同比增加16.5%。國內(nei) 產(chan) 量及進口量的增速已經超越消費量的增長速度。
作為(wei) 國內(nei) 天然氣市場主要供應商,中石油和中石化今年一季報顯示,兩(liang) 家公司天然氣產(chan) 量均同比上漲,但增幅放緩。其中,中石油天然氣產(chan) 量同比增長7.7%,中石化同比增長2.08%。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經濟師徐博曾表示,天然氣供過於(yu) 求的形勢已經到來,業(ye) 內(nei) 認為(wei) 可能會(hui) 持續到2020年,而且過剩的量在300億(yi) 到400億(yi) 方左右。
“前年天然氣還存在短缺,可是沒料到‘荒氣’來得這麽(me) 快。”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隨著近幾年全國霧霾治理壓力不斷加大,天然氣的供給本有可能待續短缺,業(ye) 內(nei) 甚至預計在2017年以後俄羅斯天然氣擴大對華供應量時“荒氣”才會(hui) 出現。即使麵對國內(nei) 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需求下降,專(zhuan) 家普遍認為(wei) “荒氣”還是來得早了些。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wei) ,“荒氣”的出現與(yu) 國內(nei) 天然氣供給端價(jia) 格長期以來居高不下有很大關(guan) 聯。“油企不多從(cong) 需求、市場角度考慮,讓天然氣價(jia) 格居高不下,而多數用氣行業(ye) 對氣價(jia) 敏感,部分企業(ye) 用戶難以承受高價(jia) 格,就選擇少用或者不用,甚至出現了氣改煤的非正常現象。”
記者注意到,受低油價(jia) 等因素影響,天然氣的低價(jia) 優(you) 勢正在逐漸消失。安迅思天然氣行業(ye) 分析師陳芸穎稱,不少工業(ye) 企業(ye) 同時安裝有兩(liang) 套設備,在目前LNG(液化天然氣)價(jia) 格比管道天然氣價(jia) 格更低的情況下,一些企業(ye) 紛紛改用液化天然氣甚至液化石油氣、水煤氣等相對汙染環境的燃料。
不過,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jun) 也認為(wei) ,我國天然氣產(chan) 業(ye) 曆史短、動力結構獨特、發展軌跡特殊,短期內(nei) 建設大量儲(chu) 氣設施困難,“氣荒”和“荒氣”在國內(nei) 可能會(hui) 反複上演。今年11月進入采暖季後,一旦遇大範圍極端天氣,“氣荒”也有可能再次上演。
能源結構調整迎“窗口期”天然氣用途有望拓寬
盡管天然氣現有市場需求提升空間不大,但專(zhuan) 家認為(wei) ,這也為(wei) 天然氣的市場化改革贏得了空間。
劉毅軍(jun) 說,麵對當前“荒氣”的嚴(yan) 峻預期,天然氣生產(chan) 商已在短期內(nei) 減產(chan) 保障自己的利益,甚至減少產(chan) 業(ye) 鏈上遊和中遊投資,這將影響中長期供氣保障能力。
從(cong) 2020年的天然氣需求看,估計年消費量在3500億(yi) 立方米左右。為(wei) 改善大氣環境、治理霧霾天氣,保障民生用氣、同時支持推進“煤改氣”工程用氣的任務繁重,季節性用氣高峰將在多地區集中形成。
“行業(ye) 主要企業(ye) 應當體(ti) 現社會(hui) 責任,而不是把天然氣高價(jia) 完全讓市場承擔。”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韓曉平表示,這時最需要國家進行宏觀調控,也是調整能源結構的大好時機。
林伯強也認為(wei) ,從(cong) 進口環節看,天然氣不同於(yu) 石油,可以進口的源頭本就有限,而且大都呈現為(wei) 點對點供應。目前我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在30%左右,以中亞(ya) 地區最多,借“荒氣”時機加快能源改革很有必要。
徐博等專(zhuan) 家分析認為(wei) ,從(cong) 現有情況看,並不能寄希望於(yu) 家庭用氣盤活天然氣市場,而交通用氣改造速度簡便,又能減輕機動車汙染問題,從(cong) 現實角度看較為(wei) 可行。根據我國相關(guan) 規劃,液化天然氣船舶規劃將達到1萬(wan) 艘,但目前數量仍然較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yu) 潛力。
此外,推動天然氣發電在“荒氣”條件下已經具備了深度探討的可能性。天然氣發電作為(wei) 一種清潔優(you) 質的能源利用方式,對緩解當前我國嚴(yan) 峻的環保形勢十分有利。天然氣發電具有啟動快等優(you) 勢,適合建設調峰電站,被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看好。天然氣發電也是國際上一種主流的發電方式,我國天然氣發電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以往,氣源和氣價(jia) 是限製天然氣發電發展的重要因素。盡管當前氣源的問題有所緩解,不過由於(yu) 同火電相比沒有成本優(you) 勢,這一本應得到鼓勵的清潔發電方式卻麵臨(lin) 著建設普遍缺乏積極性的尷尬。
深化市場化改革提高價(jia) 格國際競爭(zheng) 力
韓曉平、林伯強等專(zhuan) 家建議,加快推進天然氣的市場化改革箭在弦上,當前應采取以下措施,多源發力推進改革:
一是深化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價(jia) 格調整隻作為(wei) 配套舉(ju) 措,重點是引入多元化市場主體(ti) 。對於(yu) 天然氣的改革,專(zhuan) 家認為(wei) 還不能優(you) 先改革價(jia) 格,以免造成市場萎縮。應先行探索在行業(ye) 內(nei) 引入競爭(zheng) 格局,逐步打消壟斷帶來的高額利潤。
當前要著力推動網運分離,加強對輸配氣成本的監管,將其控製在合理的區間。逐漸允許下遊用戶自由選擇供應商。放開門站價(jia) 格管製,實現能夠真正反映市場供需的價(jia) 格機製。隻有通過這樣的改革,上遊企業(ye) 下調供應價(jia) 格才有可能傳(chuan) 導到基層,讓下遊用戶受益。
二是開拓分布式發電潛力,通過優(you) 惠政策體(ti) 現清潔發電的優(you) 勢。國外經驗表明,天然氣市場發展進入穩定期以後,發電將成為(wei) 促進天然氣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天然氣發電是國外較為(wei) 成熟的應用領域,也是國際主流的發電方式。目前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大約為(wei) 4000萬(wan) 千瓦,占全國總裝機的3%到4%,有的發達國家如英國占比則超過50%。正是這種差距體(ti) 現出天然氣發電廣闊的市場空間。
專(zhuan) 家認為(wei) ,應針對天然氣發電的環保價(jia) 值,製定相應的優(you) 惠政策或補貼政策,使得其與(yu) 常規能源發電競爭(zheng) ,從(cong) 而充分發揮出節能環保作用,同時也拓寬天然氣的應用領域。
三是國內(nei) 供氣企業(ye) 應采取切實措施,降低生產(chan) 和供應成本,提高天然氣價(jia) 格競爭(zheng) 力。企業(ye) 應鼓勵技術和管理創新,用科技進步帶動產(chan) 量增長和成本下降。同時,提高內(nei) 部市場化運作機製,控製高成本的非常規氣和煤製氣產(chan) 量。加強天然氣貿易的靈活性,提高對外議價(jia) 能力。來源:搜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