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烏(wu) 魯木齊1月14日電 題:中亞(ya) 天然氣入境中國首站霍爾果斯計量站見聞
作者 陶拴科 孫新友 於(yu) 瑞成
在中亞(ya) 天然氣管道安全運行5周年、輸氣突破千億(yi) 立方之際,記者赴中亞(ya) 天然氣進入中國境內(nei) 的首站——霍爾果斯計量站,目睹了把關(guan) 天然氣大動脈複雜而艱辛的過程。
中亞(ya) 天然氣管道作為(wei) 中國第一條引進境外天然氣的跨國能源大通道,西起土庫曼斯坦,穿越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從(cong) 中國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貫通新疆及內(nei) 地十餘(yu) 省區的鋼鐵巨龍,長達萬(wan) 餘(yu) 公裏,受益人口4.5億(yi) 。從(cong) 2009年12月15日第一條管線A線正式輸氣,至2014年12月15日,已安全運行五周年。
走進計量站,隻見一根根從(cong) 地下延伸到地麵的大口徑鋼鐵管線縱橫交錯,高高低低的灰色罐體(ti) 或站或臥,大大小小的白色儀(yi) 表、比人腰還粗的各色閥門、計量設施井然有序。
中亞(ya) 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有限公司綜合行政部經理楊曉明指著一排藍灰色管道流量計說,這16台一米見長的超聲波流量計就是連接中亞(ya) 天然氣進入中國的分界線,流量計左側(ce) 屬於(yu) 未進口待檢的天然氣,右側(ce) 則屬於(yu) 進入中國境內(nei) 的天然氣。三條管線年輸氣量最高可達550億(yi) 立方米,是目前中國國內(nei) 輸氣量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大動脈。
霍爾果斯計量站既是中亞(ya) 天然氣管道的末站,也是中國境內(nei) 的首站,扮演“中轉站”的作用,是中國同中亞(ya) 國家開展進口天然氣計量、檢驗、“交貨”的地點。霍爾果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這裏依法對進口管輸天然氣的數/重量和品質進行檢驗監管,並出具檢測報告,作為(wei) 貿易各方進行結算的依據。
2009年12月15日,中亞(ya) 天然氣管道A線投產(chan) 之初,進口天然氣的檢驗在全國尚未有先例。對常規貨物檢驗輕車熟路的檢驗檢疫人員來講也是首次接觸,無經驗可借鑒。據駐現場的檢驗人員介紹,天然氣雖然是最清潔的能源,但如果品質不好,使用時也會(hui) 產(chan) 生潛在危險。“天然氣管道中壓力達到9.8兆帕,相當於(yu) 將98公斤的物體(ti) 壓在一平方厘米的麵積上,采樣口隻有幾平方毫米,采樣時一旦發生泄露,後果不堪設想。”
肩負把關(guan) 重任的霍爾果斯出入境檢驗檢疫人員在計量站實施24小時駐站監管,不分晝夜定時“巡線”,並對在線檢測數據進行比對分析;每次人工取樣,工作人員都要抬著近40公斤重的形似炮彈一樣的鈦合金采樣瓶,送至18公裏外的實驗室進行檢驗。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亞(ya) 天然氣管道作為(wei) 絲(si) 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點工程和國家能源大通道,為(wei) 提高監管質量和效率,在中國首次使用自動取樣器,采取遠程監控方式,既節省時間,減輕勞動量,也提高了報檢出證通關(guan) 效率。尤其是其主持完成的《進口管輸天然氣檢驗監管規程》,受到國內(nei) 同行的關(guan) 注,東(dong) 北、雲(yun) 南、上海等地檢驗檢疫係統派人前來學習(xi) 取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