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十三五”規劃,較以往有些非比尋常——這輪規劃周期正處於(yu) 我國大力推進能源生產(chan) 與(yu) 消費革命這一時間節點,需要通過規劃的製定實施落實這一戰略舉(ju) 措,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對於(yu) 重要能源品種的油氣來說,還遇上了國際油價(jia) 新一輪的下降周期,油氣行業(ye) 如何在保障國家能源需求的同時,有效應對不利的行業(ye) 環境,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實現健康發展,尤其值得關(guan) 注。
今年以來,黨(dang) 和國家把能源行業(ye) 的發展擺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hui) 議和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hui) 都集中研究了能源問題。在6月召開的國家能源局“十三五”能源規劃會(hui) 議上,吳新雄局長對我國能源發展麵臨(lin) 的形勢進行了剖析。國內(nei) 方麵,能源需求將呈剛性增長,油氣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國際方麵,圍繞能源資源的地緣博弈錯綜複雜,利用境外資源不確定性增加,能源通道存在較大隱患,安全保障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
這說明,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石油天然氣供需矛盾仍是製約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可以預見,“十三五”油氣行業(ye) 將在實現資源供給新增長、獲取改革發展新動力、塑造國際合作新格局等方麵取得新的突破。
海洋油氣:最具潛力增長極
從(cong) 最為(wei) 關(guan) 鍵的供給問題來看,“十三五”期間我國著力增強國內(nei) 油氣供應能力。在陸上油氣增產(chan) 難度較大、非常規油氣條件尚不完全成熟的情況下,海上油氣開發成為(wei) 最有潛力的新增長極。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艱苦努力的大會(hui) 戰,中國建立了完整的石油工業(ye) 體(ti) 係,進行了從(cong) 東(dong) 部到西部、從(cong) 陸上到海上的幾次重大戰略轉移,經曆了被封鎖到自給自足到出口再到淨進口的發展曆程。近年來,為(wei) 了滿足經濟快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中國在國內(nei) 開展了對外合作,在國內(nei) 海域建成了5000萬(wan) 噸油氣當量的“海上大慶油田”。
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導致了持續大幅度提高陸上油氣比例麵臨(lin) 困難,目前國內(nei) 石油產(chan) 量多年處於(yu) 2億(yi) 噸左右的平台期。按照框架性預測,以2015年能源總量41億(yi) 噸標煤的低方案值計算,如果石油占比24%,則需石油6.9億(yi) 噸。以國產(chan) 油2億(yi) 噸計,則需進口原油4.9億(yi) 噸,對外依存度超過70%。
在國際油價(jia) 較高和進口依存度不斷攀升的雙重壓力下,在陸上石油探明率高、增長困難且衰減加快的情況下,考慮到國際石油供需格局發生的變化,中國應該長期堅持“油氣並舉(ju) ,兩(liang) 海(海洋、海外)並重”的油氣發展方針,加快海洋特別是深海油氣的勘探開發步伐。
目前,中國近海的油氣勘探程度不高,還有很大潛力可挖。而在深海領域,油氣資源更為(wei) 豐(feng) 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由於(yu) 多方麵的原因,我國在深海領域的油氣勘探開發進程較慢,但從(cong) 目前情況來看,無論是今後若幹年較為(wei) 有利的國際局勢,還是我國在深海油氣勘探方麵具備的技術和裝備能力,都為(wei) 加快走向深海創造了條件。
而從(cong) 世界範圍來看,近些年全世界較大的油氣發現大多來自於(yu) 海洋特別是深海,海洋成為(wei) 油氣增長的重要接替區,這一趨勢在中國也不例外。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基本形成“五基兩(liang) 帶”能源開發布局,與(yu) “十二五”相比,新增包括渤海、東(dong) 海、南海北部等在內(nei) 的近海開發帶。近海海洋油氣開發帶首次進入能源規劃,說明海洋油氣的權重在逐步提高。近海油氣除了勘探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之外,還有大量的低品位儲(chu) 量有待盤活,一旦突破技術和成本瓶頸,海洋油氣的增長非常值得期待。
此外,頁岩氣等非常規資源的開發仍將得到大力重視,國家能源局提出,到2020年頁岩氣和煤層氣產(chan) 量分別達到300億(yi) 立方米。此前各方對頁岩氣開發寄予過高期望,但鑒於(yu) 客觀條件的限製,相比2012年能源局製定的頁岩氣發展規劃,“十三五”的頁岩氣產(chan) 量目標將大幅下調,從(cong) 而促使頁岩氣開發更趨理性。
行業(ye) 機製:深化改革煥發活力
要增加油氣供應,不僅(jin) 需要石油員工艱苦奮鬥,加強技術革新,更需要體(ti) 製機製創新提供新動力。能源體(ti) 製革命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能源生產(chan) 與(yu) 消費“四大革命”之一,對於(yu) 油氣行業(ye) 來說,最為(wei) 重要的是油氣勘探開發投資領域和管道運營體(ti) 製,以及天然氣價(jia) 格的市場化改革。
國家能源局在規劃會(hui) 議上提出,建立科學合理的油氣礦業(ye) 權準入、退出和流轉機製,鼓勵各種社會(hui) 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根據相關(guan) 法律法規,中國常規油氣領域僅(jin) 國內(nei) 三大集團和延長油礦獲得油氣勘查資質。要真正實現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的開放,修改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是重要前提。會(hui) 議還提出,逐步實現天然氣井口價(jia) 格及銷售價(jia) 格、上網電價(jia) 和銷售電價(jia) 由市場形成,輸配電價(jia) 和油氣管輸價(jia) 格由政府定價(jia) 。這說明將按照“抓住中間,放開兩(liang) 頭”的思路推進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
能源領域的改革重要而迫切,但長期以來進展緩慢,甚至走入了一些“誤區”。由於(yu) 能源所具有的戰略屬性,一直被視為(wei) 關(guan) 涉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同時還被冠以“自然壟斷”等等似是而非的說法,導致能源行業(ye) 的管理上多種計劃與(yu) 市場手段並存,各種觀念的束縛和利益的糾纏使改革異常艱難。社會(hui) 公眾(zhong) 出於(yu) 不滿,對能源行業(ye) 的批評與(yu) 指責一味地情緒化而缺乏理性,更是增加了對立,使改革陷入“塔西佗陷阱”。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推進能源行業(ye) 改革,首要之義(yi) 就是要破除對能源行業(ye) 的“變革免疫”,打破改革的“緊箍咒”,使改革成為(wei) “新常態”。
不論是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能源體(ti) 製,還是墨西哥、挪威等國的石油行業(ye) 改革經驗都表明,能源領域改革有很大的空間。能源既是戰略產(chan) 品,但更是經濟產(chan) 品,具有商品屬性,應當遵循價(jia) 值規律。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hui) 議對能源體(ti) 製革命進行了重點強調,勾勒了一個(ge) 大致的能源行業(ye) 改革綱領,就是要圍繞體(ti) 製改革這一核心,以市場建設為(wei) 重點,以價(jia) 格為(wei) “總開關(guan) ”,以轉變政府監管為(wei) 手段,以能源法治體(ti) 係為(wei) 保障,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堅持由市場形成能源價(jia) 格,用市場開放和有序競爭(zheng) 調動市場活力,同時轉變政府對能源的管理方式,健全能源法律法規體(ti) 係,讓“行政之手”和“市場之手”各歸其位,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
國際合作:借低位拓展來源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hui) 議再次強調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吳新雄局長在能源規劃會(hui) 議上提到,要務實推進“絲(si) 綢之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能源合作,鞏固和完善西北、東(dong) 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氣戰略進口通道,積極參與(yu) 國際能源治理及規則製定。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油氣國際合作有望拓展新的格局。
在當今的世界油氣地緣政治格局中,中國應該利用作為(wei) 重要油氣消費國的優(you) 勢,進一步加強國際油氣合作,實現油氣來源多元化。國際油價(jia) 下跌的實質是供過於(yu) 求,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必過分追求走出去控製資源,而應該主要通過國際貿易的方式來保障能源安全。在油價(jia) 下行周期,油氣儲(chu) 備能力建設上應該抓住難得的“低位建倉(cang) ”機會(hui) 。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參與(yu) 國際能源大循環成為(wei) 各主要經濟體(ti) 的共同選擇,也是維護一國能源安全的重要舉(ju) 措。堅持國際合作依然是中國油氣未來發展的大趨勢,這就需要在國際格局中籌劃好油氣發展戰略。兵法有雲(yun)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其中蘊含的智慧今天仍然值得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