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中國人》封麵人物:郭彤樓
73%和42%!這是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原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數據,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越來越逼近紅線。油氣資源是關(guan) 係到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的命脈,更是保障一個(ge) 國家強盛的“底氣”。為(wei) 國找油,一代代油氣工作者接續奮鬥,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guan) ,書(shu) 寫(xie) 了中國油氣事業(ye) 一篇篇華麗(li) 篇章。作為(wei) 中國石化集團首席工程技術大師的郭彤樓在這條艱辛的道路上風雨兼程走過了35年。
最近20年來,郭彤樓紮根西南地區,聚焦深層和非常規油氣,不斷突破油氣勘探傳(chuan) 統“禁區”,作為(wei) 主要發現者和組織者之一,在超深層碳酸鹽岩氣藏、深層頁岩氣藏、致密砂岩氣藏等領域取得了一係列成果,先後發現並建成了普光氣田、元壩氣田、涪陵頁岩氣田、川西氣田、威榮頁岩氣田等8個(ge) 探明儲(chu) 量超千億(yi) 立方米大氣田,年產(chan) 量占全國天然氣產(chan) 量10%以上。
2024年年底,隨著老氣田的穩產(chan) 、新氣田的建成,以及勘探的持續突破,在郭彤樓的帶領下,西南石油局迎來了中國石化集團曆史上第一個(ge) 百億(yi) 氣田的建成。這一份成績源自“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裏”的那份初心和使命。郭彤樓一直深信一點:天道酬勤。他說:“隻要你紮紮實實下足工夫,機會(hui) 總會(hui) 留給有準備的人。”
——編者按
守正創新,古老地層煥新顏
2025年是中國石化集團首席工程技術大師郭彤樓油氣勘探生涯的第35個(ge) 年頭,同時他領導的西南石油局也迎來了中石化集團曆史上第一個(ge) 百億(yi) 氣田的建成,無論對於(yu) 單位,還是他個(ge) 人,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35年裏,在油氣勘探的征途上,郭彤樓就像一顆螺絲(si) 釘,哪裏需要就紮根在哪個(ge) 崗位,在祖國壯麗(li) 山川之間留下了他不停探索的足跡。從(cong) 中國石化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到研究部主任、科技處處長,再到總地質師、總經理、黨(dang) 委書(shu) 記,他的背後是一幅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中國油氣行業(ye) 發展畫卷。
我國南方廣袤的疆土之下蘊藏著豐(feng) 富的油氣資源,但是由於(yu) 地表和地下地質構造的複雜性,對油氣勘探理論和工程技術提出了極高要求。隨著勘探開發程度的提高,一些比較容易找的、淺的、大型的構造氣藏已基本被發現,油氣勘探由中淺層向深層和超深層,由常規向非常規拓展已成為(wei) 必然,難度也越來越高。郭彤樓清醒地意識到,依靠傳(chuan) 統油氣地質認識在老盆地發現大氣田越來越難,創新理論和技術,已勢在必行。
▲郭彤樓
郭彤樓不是個(ge) 誇誇其談的人,雖然懷揣著能源報國的誌向投身於(yu) 油氣發展的時代洪流之中,但在和他的對話裏,類似“家國”“情懷”“遠景”這些宏大字眼很少出現。“特別務實的一個(ge) 人,學者型領導,既提出要求,又提供思路,沒有一點形式主義(yi) 。”現任西南石油分公司副總經理熊亮這樣評價(jia) 自己的老領導,“在開會(hui) 的時候,他直奔主題,不講穿鞋戴帽的套話。在他的心裏,就應該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實打實的工作中去。”郭彤樓的實幹作風讓團隊裏所有人都有了一個(ge) 共識:開會(hui) 必須有準備,話說得再漂亮也沒有用,實實在在讓油氣增儲(chu) 上產(chan) 才是真功夫!
2020年,郭彤樓履新西南油氣分公司總經理不久,時任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的熊亮正在為(wei) 攻克須家河組致密砂岩氣藏焦頭爛額。“我們(men) 三上三下須家河組,最後都是铩羽而歸。”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氣資源量為(wei) 9.53萬(wan) 億(yi) 立方米,而分布廣、厚度大的三疊係須家河組資源量高達6.79萬(wan) 億(yi) 立方米,但一直未能實現規模商業(ye) 建產(chan) ,長期以來“有儲(chu) 量無產(chan) 量、有氣無田”,被戲稱為(wei) “虛家夥(huo) ”。
“因為(wei) 須家河組屬超深層特低孔致密砂岩氣藏,平均孔隙度隻有3.7%,平均滲透率為(wei) 0.07毫達西,被稱為(wei) ‘磨刀石’,開發難度可想而知。”熊亮解釋道,在油氣行業(ye) ,此類型氣藏的儲(chu) 量有效動用屬於(yu) 世界級難題,大家普遍認為(wei) 致密砂岩孔隙度小於(yu) 5%就是氣藏效益開發的“死亡線”,這類氣田的勘探開發在國際上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
有資源拿不出來,這不是石油人的性格。郭彤樓來到研究院,要求把此前以須家河為(wei) 主要目的層打的50多口深井資料全部整理出來,他要和大家從(cong) 頭再過一遍。
“說實話,我們(men) 之前也是這樣整理過來的。”一開始,大家有點不以為(wei) 然,但是在跟著郭彤樓再一次梳理資料的過程中,他們(men) 漸漸發現了不同。分析圖表、提煉數據、核對數據、查找規律……對每一個(ge) 細節,郭彤樓都精益求精,力爭(zheng) 使每一張圖表都能清晰、準確地表達豐(feng) 富的內(nei) 涵。“一開始他不著急說,他就跟大家一起看,就用這種最基礎、最傳(chuan) 統的方法,把工作做到最紮實的程度。然後他通過看資料跟大家一起碰撞觀點,在這個(ge) 過程中,他逐步完善並提出最後的認識。”
▲郭彤樓(中)與(yu) 團隊成員共同探討技術問題
在同事們(men) 看來,郭彤樓有著一雙“火眼金睛”,有時候大家認為(wei) 構造圖和預測圖已經勾勒得比較清楚了,他還是能看出新的問題,或者更優(you) 的選擇。同樣地,有時候看似山重水複、一籌莫展的事情,他卻總能找到柳暗花明的另一麵。郭彤樓帶領科研團隊,通過老井資料的回顧性分析,從(cong) 岩性組分、沉積構造、裂縫發育等方麵開展精細到厘米級的描述,發現傳(chuan) 統油氣的運移通道也能夠儲(chu) 集規模巨大的天然氣,於(yu) 是將常規氣與(yu) 頁岩氣成藏理論、技術有機融合,創新提出了輸導體(ti) 成藏理論,部署了一批新井位,全部獲得了高產(chan) ,首次實現了四川盆地須家河組氣藏規模效益建產(chan) ,將這塊“磨刀石”打造成了“金飯碗”。
郭彤樓的成功並沒有秘訣,也沒有捷徑。一身儒雅風範的他,骨子裏卻有著堅不可摧的意誌和認知,搞油氣勘探開發是一件腳踏實地的事,來不得半點馬虎,更不能碰運氣。
“油氣勘探有兩(liang) 個(ge) 傳(chuan) 統做法,永遠不過時。”郭彤樓說,一個(ge) 是“將今論古”,你通過當下看到的地質情況,要聯想到更古遠的時期它是什麽(me) 樣子的;另一個(ge) 是“由表及裏”,你看到地表的情況,要能聯想到它地下的樣子。你在盆地邊上看到的,能聯想到盆地裏麵會(hui) 是什麽(me) 樣子。“說到底,油氣是在地質家的腦海裏。你心中必須有氣藏,你心中都沒藏,你怎麽(me) 去找?”
堅守傳(chuan) 統,並不是說郭彤樓有執拗的一麵,相反,他主張在勘探開發的道路上,要做到與(yu) 時俱進,保持思維的活躍,守正是為(wei) 了創新。他相信,想要讓國家在國際競爭(zheng) 中擁有更足的“底氣”,創新是破解油氣勘探開發困局、走向更大發展必須依靠的“鑰匙”。
相對於(yu) 常規油氣的開采,頁岩氣的開采要複雜得多。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頁岩氣無論是地表,還是地下地質條件,都要比美國複雜得多。“一些曾經規模很大的古油氣藏在後期構造活動過程中遭到破壞,或被分割成規模更小的油氣藏。而且頁岩的孔隙都是納米級的,要放大上千、上萬(wan) 倍才能看到。”談及我國頁岩氣開采,郭彤樓用“螺螄殼裏做道場”來形容。他表示,在如此深的地下精準掌握油氣分布狀況如同盲人摸象,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不能簡單照搬美國頁岩氣勘探開發經驗,也不能照搬其他層係的經驗。
一個(ge) 盆地有一個(ge) 盆地的特點,沒有一樣的盆地,也沒有一樣的氣田。這既是挑戰,也是勘探人的樂(le) 趣。突破傳(chuan) 統認識,寒武係筇竹寺組頁岩氣的勘探突破,又是一個(ge) 成功案例。同一個(ge) 時期開始研究並進行勘探的龍馬溪組,已經在四川盆地探明了3萬(wan) 億(yi) 立方米頁岩氣儲(chu) 量,年產(chan) 量達到了240億(yi) 立方米,但是寒武係卻一直沒有取得商業(ye) 性的突破,幾經勘探隻試獲低產(chan) 頁岩氣。
熊亮全程參與(yu) 了寒武係筇竹寺組的勘探。他表示,和龍馬溪組相比,筇竹寺組時代更老、埋藏更深、構造演化期次更多,對地質工程條件的影響更大,“如果按我們(men) 以往對龍馬溪組傳(chuan) 統的評價(jia) 思路的話,這個(ge) 區塊這個(ge) 層係根本就不值得勘探,因為(wei) 它本身總有機碳(TOC)不高,而這是頁岩氣評價(jia) 的第一個(ge) 門檻指標,所以很多評價(jia) 者在初期就把這個(ge) 層係否定了”。
▲郭彤樓(中)在元壩氣田察看檢維修情況
郭彤樓依然采取老辦法,帶領團隊又從(cong) 基礎工作做起,將老井和新井詳細地做了對比分析,看看哪些不同、哪些相同,發現在低TOC段粉砂質頁岩每口井都有油氣顯示,也是孔隙度最好的。基於(yu) 此,郭彤樓提出了川南寒武係筇竹寺組低TOC段粉砂質頁岩地質曆史上是油氣輸導層,在保存良好、烴源岩有效的條件下,可以富集成藏的新觀點。把輸導體(ti) 成藏從(cong) 致密砂岩氣拓展到頁岩氣,提出輸導層+滯留層雙重成藏理論,果斷部署探井金石103井,獲得高產(chan) 頁岩氣,打破了隻在富有機質頁岩中找頁岩氣的傳(chuan) 統觀念,實現了新區、新層係、新類型頁岩氣勘探的重大突破,開辟了頁岩氣勘探開發的新領域。
立誌報國,地質精神薪火傳(chuan)
“油田是一個(ge) 大熔爐,奮鬥者隻有經過千錘百煉、脫胎換骨,才能實現更大的人生價(jia) 值。”這是郭彤樓從(cong) 業(ye) 35年來的深刻感悟。
這種積極、堅韌和追求卓越的性格源自郭彤樓青少年時期艱苦生活與(yu) 學習(xi) 的磨礪。1965年10月,他出生於(yu) 江蘇邳州的一個(ge) 小鄉(xiang) 村。和其他出生於(yu) 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人一樣,郭彤樓身上有著那個(ge) 時代難以磨滅的底色,他們(men) 做事認真,吃得了苦,懂得感恩,心頭始終懷揣家國情懷。
最開始的時候,郭彤樓學的並不是油氣勘探,而是地質礦產(chan) 調查,主要是固體(ti) 礦產(chan) 。本科畢業(ye) 後,他考上了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學的碩士研究生,成為(wei) 朱夏院士團隊的學生。朱夏是中國石油地質大家,新中國石油地質普查的開拓者之一,是發現大慶油田的科學家之一。
在同濟大學讀研究生的日子裏,朱夏、劉光鼎等院士讓郭彤樓見識了真正頂級科學家的能力與(yu) 高度。被稱譽“詩人地質家”的朱夏學識淵博、溫文爾雅,他能夠用簡單通俗的語言將國外複雜前沿的地學理念闡述清楚,還能用傳(chuan) 統美學的“西湖十二景”來命名東(dong) 海海域發現的構造和油氣田,讓原本枯燥煩瑣的科研工作充滿詩情畫意。郭彤樓回憶道:“名家的講座不是填鴨式的教學,傳(chuan) 授給你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解決(jue) 問題的方法。”幹好油氣需要知識積累,也需要豐(feng) 富的想象力,這些都讓郭彤樓受益終身。
碩士研究生畢業(ye) 之後,郭彤樓來到中國石化江蘇油田地質科學研究院工作,成為(wei) 找油找氣戰線上的一名新兵。油田的工作簡單來說分為(wei) 兩(liang) 種,一種是已有發現的地區,勘探開發熱火朝天,關(guan) 注度高;另一種是為(wei) 長期發展準備的,還沒有發現,俗稱“冷板凳”。郭彤樓從(cong) 事的就是下揚子地區海相中古生界研究,一個(ge) 幾代人一直沒有突破的領域,一幹就是9年。那段時間裏,研究院的閱覽室是郭彤樓待得最久的地方。那時網絡還不發達,他隻能翻閱相關(guan) 的期刊雜誌和大部頭的學術文獻,並將一些國際前沿的技術文章翻譯出來。為(wei) 了鍛煉自己的“火眼金睛”,他沒事就喜歡琢磨油田資料。地質圖是研究和分析許多地質特征、預測地下礦藏位置的基礎圖件。別人看得直頭疼的材料,在郭彤樓眼中就像欣賞畫圖美卷。這些圖表、數據對他而言,就是穿透厚厚的地層,找到埋藏於(yu) 地下幾千米乃至上萬(wan) 米油氣寶藏的重大線索。
▲郭彤樓陪同馬永生院士(左)觀察頁岩岩心
付出總會(hui) 有回報。1999年,重組後的中國石化集團加大新區油氣勘探,成立了南方海相油氣勘探項目經理部,從(cong) 全係統選調科技骨幹,郭彤樓被選中。憑著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勤懇認真的工作態度,他得到馬永生經理(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認可,被聘為(wei) 評價(jia) 研究部主任,負責中國石化南方探區十餘(yu) 個(ge) 省份海相油氣地質研究與(yu) 勘探評價(jia) 工作。
油氣勘探從(cong) 野外踏勘開始至鑽井實施,是一項周期長、風險大的係統工程。在勘探評價(jia) 階段一般需要解決(jue) 多個(ge) 方麵的問題,如儲(chu) 集層的岩石性質、時代、埋深、厚度、岩相、構造起伏狀況、儲(chu) 蓋組合、儲(chu) 蓋能力及組合類型、流體(ti) 地球化學特征等。通過一係列評價(jia) 井,估算評價(jia) 遠景資源量和區帶資源量,實現有利含氣區帶優(you) 選。
一口風險井,就是打開一座油氣田大門的新鑰匙。但打一口井,少則上千萬(wan) 、多則幾千萬(wan) 元的投入。如果找得不準,沒達到地質目的,那損失就太大了。“所以,紮實的基礎工作對油氣勘探工作至關(guan) 重要。決(jue) 策可不是拍拍腦袋就做出來的,而是經過了反複考量,同時還必須得經受住現實考驗。”郭彤樓深知,隻有提升科技實力和認知,才能勇闖禁區,為(wei) 此,他和團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十年磨一劍”。在馬永生的帶領下,他們(men) 將目光投向一塊“啃剩下的骨頭”——前人已經進行過大量的研究和勘探工作,但一直沒有發現油氣田的普光地區。他們(men) 從(cong) 研究、地震、井筒3項資料評估開始新一輪勘探攻堅,不盲目接受前人的論斷,從(cong) 野外地層劃分幹起,在長興(xing) 組和飛仙關(guan) 組之間,發現了一套化石組合,改變了地層劃分和前人關(guan) 於(yu) 沉積相的認識。油氣勘探柳暗花明,化不利為(wei) 有利,他們(men) 提出部署普光1、毛壩1、大灣1三口探井,但論證並非一帆風順。
“勘探工作的本質是探索未知領域,在結果清晰之前,產(chan) 生不同的看法和爭(zheng) 議是正常的。更何況在此之前,前人在這地方已經打過20多口空井了。”郭彤樓說,爭(zheng) 議帶來了壓力,但就像鐵人王進喜所說的“地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壓力也是動力,某些時候能激發人打開另一種思路。
郭彤樓和團隊不放棄,以理服人,說服了專(zhuan) 家組同意在指定區域打下探井,最終,普光1井獲得高產(chan) 氣流,國內(nei) 規模最大的海相整裝高含硫氣田——普光氣田騰空出世,實現了我國海相勘探理論和實踐的重大突破,四川盆地第一個(ge) 超千億(yi) 立方米級大氣田誕生了。
那段激情燃燒的日子,郭彤樓至今難以忘懷,他甚至評價(jia) 自己“是在幹普光之後,才真正成為(wei) 一名勘探家和地質家的”。在和馬永生、郭旭升(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些油氣大家的並肩作戰中,郭彤樓不僅(jin) 快速提升著業(ye) 務能力,更讓他從(cong) 思想上認識到,油氣勘察探索之路是一個(ge) 不斷挑戰極限的過程,雖然異常艱辛,但一旦腦海裏有了方向,就算麵對質疑,也要有“雖千萬(wan) 人,吾往矣”的決(jue) 心和行動。
普光氣田的發現,吹響了向深層、超深層進軍(jun) 的號角,大發現才剛剛拉開帷幕。
郭彤樓和所在的南方新區勘探團隊在2000年進入四川盆地勘探之初,元壩地區是四川盆地最後一個(ge) 未被登記的探礦權區塊。“從(cong) 20世紀60年代,這裏幾經勘探未獲突破。誰也不看好這塊地方。”但他們(men) 通過現今地質圖、礦權分布圖、二疊係頂麵構造圖和岩相古地理圖的分析,敏銳地發現這裏雖然埋深有7000米,但與(yu) 普光“隔海”相望,二疊係地層中應發育生物礁是勘探的有利目標,於(yu) 是果斷組織申請礦權登記,並開始了元壩地區的勘探之路。
▲郭彤樓在涪陵頁岩氣田發現井焦頁1HF井井站
2007年,郭彤樓成為(wei) 勘探南方分公司總地質師,他與(yu) 時任分公司總經理郭旭升搭檔,帶領團隊經過之前4年持續地研究和勘探,創新形成了超深層大型生物礁沉積、儲(chu) 層及成藏富集理論和複雜山地超深層生物礁儲(chu) 層地震勘探技術,以及國際領先的超深層鑽井、測試工藝技術,發現了世界首個(ge) 超深層生物礁大氣田——元壩氣田,成為(wei) 轟動全球的超深層天然氣勘探重大成果。
“之所以能夠接連將別人認為(wei) 的不可能變為(wei) 可能,這不是我們(men) 有多麽(me) 神奇”,郭彤樓說,每一次深化認識都是一個(ge) 提升,無數次的這種提升,才培育出一個(ge) 新的大發現。這就是使命感與(yu) 執著,所以說,無論是普光氣田,還是元壩氣田,它們(men) 的發現並不是偶然,是技術、管理、理論創新的結果,是對“天道酬勤”的最佳詮釋,吃得苦中苦,始得梅花香。
再攀高峰,而今誰雲(yun) 蜀道難
尋找大場麵、建設現代化的一流大油氣田,是幾代石油人共同的光榮與(yu) 夢想。在破解油氣勘探困局的道路上,郭彤樓始終堅持沒有“孤膽英雄”,一批胸懷家國、專(zhuan) 業(ye) 過硬的地質精英,為(wei) 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正因為(wei) 有這樣一群同甘共苦的合作者,我們(men) 的油氣藏勘探開發才能勇往直前。”郭彤樓坦言,是每一位團隊成員的忘我奮鬥和精誠協作,造就了一係列成果的誕生。
在自然環境惡劣的野外進行勘探研究和實踐,不僅(jin) 要依靠先進的理論和技術,更要依靠人的意誌和責任心!有時候為(wei) 了第一時間查看井上取出的岩心情況,現場的一線工人和辦公室裏的科研人員同時加班加點到淩晨是家常便飯。而在作業(ye) 區工作,勘探、鑽井,需要更長時間待在前線,甚至兩(liang) 三個(ge) 月都回不了家。團隊的每一個(ge) 成員、每一個(ge) 合作夥(huo) 伴都是如此,不管碰到家裏有什麽(me) 事或者是什麽(me) 樣的節假日,隻要井上有情況,大家就都得放下一切,第一時間解決(jue) 問題,始終把保障氣田的高效、安全、平穩放在第一位。因為(wei) 國家的需求就是吹響的衝(chong) 鋒號角!隻有經曆過“非常之難”,才能鍛造出“非常之功”。
▲郭彤樓(中)在鑽井現場觀察剛出筒的岩心
在郭彤樓身上,過往幾十年間的摸爬滾打,那些成功與(yu) 失敗的交錯起伏讓他願意站得更高,將眼光放得更遠,更強調要勇敢地去“創新”和“突破”。創新與(yu) 突破並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既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也要有一覽眾(zhong) 山小的氣概,搶抓善抓機遇。
2011年前,郭彤樓及團隊從(cong) 事的是陸相頁岩氣的勘探,海相頁岩氣由其他團隊來幹。不打井,不代表不能研究。以前針對南方安排的構造、沉積、烴源、保存等攻關(guan) 項目,為(wei) 他主持開展好首次全國頁岩氣資源評價(jia) 奠定了基礎,他們(men) 對7套層係分類評價(jia) ,並優(you) 選了川南為(wei) 最有利地區。在接到可以進行海相頁岩氣勘探後,他們(men) 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井位——焦頁1井,一年之後,焦頁1井試獲高產(chan) 頁岩氣,發現了中國第一個(ge) 大型頁岩氣田——涪陵頁岩氣田,由此拉開了中國頁岩氣勘探開發的序幕。
油氣工程是個(ge) 高技術行業(ye) ,技術的競爭(zheng) 尤為(wei) 激烈,誰先掌握關(guan) 鍵技術特別是核心關(guan) 鍵技術,誰就能占盡先機,而這往往取決(jue) 於(yu) 企業(ye) 科技人才力量,更有賴於(yu) 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作為(wei) 一名老石油的郭彤樓自然責無旁貸地擔負起為(wei) 我國油氣工程事業(ye) 培養(yang) 世界一流學術水平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管理人才的使命。
30多年油氣生涯的浸染,郭彤樓在培養(yang) 人才方麵也有自己一套獨到的看法:“我們(men) 搞地質的,首先要樂(le) 觀和富於(yu) 想象。其次,你要用對方法,這就需要多走、多看、多對比,積累豐(feng) 富的經驗。要從(cong) 書(shu) 齋和實驗室裏走出去,走向廣闊疆土,去實戰中觀察和解決(jue) 問題。”
郭彤樓不僅(jin) 教會(hui) 了年輕人擁有一種勇往直前的科研精神,更教會(hui) 了他們(men) 與(yu) 地層和岩心交流溝通的“密碼”。每一方水土都有自己的脾氣秉性,麵對各類疑難雜症,科技人員要通過冷靜分析,對症下藥。在幾千米的地下,有不少未知因素會(hui) 成為(wei) 鑽井路上的“攔路虎”。每個(ge) 地區每一口井的情況都不一樣,甚至同樣的區塊、同樣的層位,哪怕隻相差幾百米,地下情況也會(hui) 千差萬(wan) 別。
在郭彤樓眼中,油氣勘探與(yu) 開發是一場攻堅克難的持久戰,兩(liang) 強相遇勇者勝,勇者相遇智者勝。“隨著油氣勘探開發的深入,埋藏更深,壓力更大,工藝技術更為(wei) 複雜,我們(men) 勘探的理論和技術也必須更新換代。”郭彤樓時刻提醒團隊成員要敢於(yu) 打破傳(chuan) 統,在科學上大膽地探索。要想在所謂的“禁區”裏取得突破,就必須敢於(yu) 從(cong) 以往的認識中走出來,勇於(yu) 突破已有的“定論”,從(cong) 勘探理論和地質認識上有所創新。
“幾乎任何一次大突破,都是對傳(chuan) 統認知、技術及管理局限的突破。”郭彤樓鼓勵團隊成員不要迷信權威和經驗之談,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意識,唯實不盲從(cong) 。
“郭總是一位‘儒帥’。”作為(wei) 相識多年的同事和朋友,熊亮為(wei) 郭彤樓貼下這樣一個(ge) 標簽,也是大家的共識,“這些年來,他幾乎沒和手下人發過脾氣,但是他不怒自威,因為(wei) 他淡淡幾句話,就能指出問題所在,而且一針見血,切中要害。大家都很服氣。”
油氣事業(ye) ,薪火相傳(chuan) 。郭彤樓帶著新一代的年輕人,正以百倍的努力,挑戰更高的目標。能源報國,矢誌不移!
翻開過去35年來郭彤樓的成績單,碩果累累。8個(ge) 千億(yi) 立方米規模的大氣田,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李四光地質科學獎、何梁何利科學與(yu) 技術進步獎、天府傑出科學家獎、傑出工程師獎……麵對這些獎勵與(yu) 讚譽,郭彤樓十分淡然,他把對成果取得的感激更多地留給了這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表麵看我們(men) 是在打一口氣井,實際上考驗的卻是一個(ge) 國家的經濟實力、基礎工業(ye) 實力和整個(ge) 科技的綜合發展水平。個(ge) 人的前途、企業(ye) 的發展總是和國家的強大聯係在一起。”何其幸哉,郭彤樓感歎能夠親(qin) 自參與(yu) 國家油氣科技發展的宏偉(wei) 戰略並取得輝煌成就,這是自己一生的驕傲與(yu) 幸福!
眼下,川渝地區正聯手打造“氣大慶”工程,力爭(zheng) 到2035年建成中國首個(ge) 千億(yi) 立方米級國家天然氣產(chan) 能基地。作為(wei) 首席工程技術大師的郭彤樓依然目光深邃、步履堅定地走在隊伍最前麵,他和同事們(men) 的科學探索永無止境!
專(zhuan) 家簡介
郭彤樓,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油氣勘探開發首席工程技術大師。曾任西南石油局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執行董事、西南油氣分公司代表,華東(dong) 石油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局長,華東(dong) 油氣分公司總經理,勘探分公司總地質師等職務。35年來,他堅持和發揚石油精神,長期奮鬥在中國南方複雜構造區,針對複雜構造區地層時代老、埋藏深、演化過程複雜帶來的油氣成藏複雜性與(yu) 特殊性,以油氣保存和油氣輸導體(ti) 係為(wei) 重點,提出天然氣“疊合—複合控藏”創新理論,揭示了“時空疊合控製油氣演化,構造、岩性複合控製油氣富集與(yu) 定位”的多期改造多旋回盆地油氣成藏富集機理,聚焦深層碳酸鹽岩、致密砂岩、頁岩三大領域,建立不同類型氣藏富集高產(chan) 模式,發現8個(ge) 深層和非常規天然氣大氣田。先後組織或參與(yu) 組織了普光、元壩、涪陵、川西、資陽等大氣田發現的勘探部署,是中國最大的海相碳酸鹽岩整裝大氣田——普光氣田、中國第一個(ge) 大型頁岩氣田——涪陵頁岩氣田、中國最深最大生物礁大氣田——元壩氣田的主要組織者和發現者之一,是寒武係新類型頁岩氣戰略性突破的主要推動者,技術成就及貢獻得到了國家、社會(hui) 和學術界的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