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能源局,有關(guan) 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各派出機構,中核集團、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家管網集團、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華能、中國大唐、中國華電、國家電投、中國三峽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國投、華潤集團、中煤集團、中廣核:
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有關(guan) 決(jue) 策部署,紮實做好2024年能源工作,持續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我局研究製定了《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現印發給你們(men) 。請結合實際情況抓緊開展工作,並將落實情況於(yu) 2024年12月底前函告我局(發展規劃司)。
國家能源局
2024年3月18日
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深入實施“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十周年,是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做好全年能源工作十分重要。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持續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保障能源安全,製定本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踐行能源安全新戰略,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處理好新能源與(yu) 傳(chuan) 統能源、全局與(yu) 局部、能源開發和節約利用等關(guan) 係,著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著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深化能源改革創新,著力提高能源國際合作水平,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放在首位。持續鞏固“電力穩定可靠、油氣底線可保、煤炭壓艙兜底、新能源高質量躍升”良好態勢。保持能源生產(chan) 能力合理彈性,強化儲(chu) 備能力建設,堅守安全生產(chan) 底線,有效應對能源安全風險挑戰,保障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用能需求。
堅持積極有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深入踐行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落實雙碳目標,把握好節奏和力度,著力加強供需協同,強化係統消納,保持清潔能源高質量較快發展勢頭。
堅持依靠科技創新增強發展新動能。深入實施能源技術裝備補短板、鍛長板、拓新板,加強關(guan) 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guan) ,強化優(you) 勢能源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加強科研成果轉化運用,促進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
堅持以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發展活力。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體(ti) 製機製改革,持續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ti) 係建設,深化油氣市場體(ti) 係改革,不斷提高能源治理效能。務實推進能源國際合作,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參與(yu) 全球能源治理。
(三)主要目標
供應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全國能源生產(chan) 總量達到49.8億(yi) 噸標準煤左右。煤炭穩產(chan) 增產(chan) ,原油產(chan) 量穩定在2億(yi) 噸以上,天然氣保持快速上產(chan) 態勢。發電裝機達到31.7億(yi) 千瓦左右,發電量達到9.96萬(wan) 億(yi) 千瓦時左右,“西電東(dong) 送”輸電能力持續提升。
能源結構持續優(you) 化。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到5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比重達到17%以上。天然氣消費穩中有增,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8.9%左右,終端電力消費比重持續提高。
質量效率穩步提高。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取得新成效。煤電“三改聯動”持續推進。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平均利用小時數處於(yu) 合理區間。推動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持續向好發展。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取得新進展。
二、持續夯實能源保障基礎
把能源安全作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持續鞏固提升油氣產(chan) 量,保持煤炭產(chan) 能合理裕度,增加戰略儲(chu) 備和調節能力,強化區域協同保障,築牢能源安全保障的根基。
強化化石能源安全兜底保障。深入研究實施油氣中長期增儲(chu) 上產(chan) 發展戰略。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推進老油田穩產(chan) ,加快新區建產(chan) ,強化“兩(liang) 深一非一穩”重點領域油氣產(chan) 能建設。有序推動煉油項目改造升級。加快儲(chu) 氣設施建設,推進地下儲(chu) 氣庫、沿海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儲(chu) 罐工程。加強油氣管道保護。有序釋放煤炭先進產(chan) 能,推動已核準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在建煤礦項目盡早投產(chan) 達產(chan) ,核準一批安全、智能、綠色的大型現代化煤礦,保障煤炭產(chan) 能接續平穩,在安全生產(chan) 基礎上,推動產(chan) 量保持較高水平。建立煤炭產(chan) 能儲(chu) 備製度,加強煤炭運輸通道和產(chan) 品儲(chu) 備能力建設,提升煤炭供給體(ti) 係彈性。
提升電力係統穩定調節能力。印發實施指導火電轉型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推動煤炭、煤電一體(ti) 化聯營,合理布局支撐性調節性煤電,加快電力供應壓力較大省份已納規煤電項目建設,力爭(zheng) 盡早投產(chan) 。推動退役機組按需合規轉為(wei) 應急備用電源。在氣源有保障、氣價(jia) 可承受、調峰需求大的地區合理規劃建設調峰氣電。深入落實《關(guan) 於(yu) 新形勢下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升配電網支撐保障能力和綜合承載能力。強化迎峰度夏、度冬電力供需平衡預警,“一省一策”做好電力供應保障,加大供應緊張和偏緊地區的督促指導力度。優(you) 化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布局。推動新型儲(chu) 能多元化發展,強化促進新型儲(chu) 能並網和調度運行的政策措施。壓實地方、企業(ye) 責任,推動電力需求側(ce) 資源參與(yu) 需求側(ce) 響應和係統調節。
提高區域協同保障能力。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能源規劃落地實施,支持東(dong) 北等地區能源高質量發展。優(you) 化完善政策機製,推動跨省跨區輸電通道高質量發展。重點推進陝北—安徽、甘肅—浙江、蒙西—京津冀、大同—天津南等特高壓工程核準開工,加快開展西南、西北、東(dong) 北、內(nei) 蒙古等清潔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前期工作。強化蒙東(dong) 與(yu) 東(dong) 北主網聯網,推進華北特高壓交流電網向蒙西地區延伸加強,提升西北省間通道輸電能力,建成華中特高壓骨幹網架。加快推進西氣東(dong) 輸四線、川氣東(dong) 送二線、中俄東(dong) 線南段、虎林—長春等幹線管道建設。持續做好農(nong) 村電網鞏固提升。
三、大力推進非化石能源高質量發展
深入落實雙碳目標任務,多措並舉(ju) 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優(you) 化完善產(chan) 業(ye) 發展政策,以能源綠色發展支撐美麗(li) 中國建設。
鞏固擴大風電光伏良好發展態勢。穩步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有序推動項目建成投產(chan) 。統籌優(you) 化海上風電布局,推動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穩妥有序推動海上風電向深水遠岸發展。做好全國光熱發電規劃布局,持續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因地製宜加快推動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在條件具備地區組織實施“千鄉(xiang) 萬(wan) 村馭風行動”和“千家萬(wan) 戶沐光行動”。開展全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資源普查試點工作。
穩步推進水電核電開發建設。編製主要流域水風光一體(ti) 化基地規劃,製定長江流域水電開發建設方案。有序推進重大水電工程前期工作。積極安全有序推動沿海核電項目核準,建成投運山東(dong) 榮成“國和一號”示範工程1號機組、廣西防城港“華龍一號”示範工程4號機組等。
持續完善綠色低碳轉型政策體(ti) 係。科學優(you) 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標,印發2024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並落實到重點行業(ye) 企業(ye) ,以消納責任權重為(wei) 底線,以合理利用率為(wei) 上限,推動風電光伏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綠證全覆蓋和應用拓展,加強綠證與(yu) 國內(nei) 碳市場的銜接和國際認可,進一步提高綠證影響力。修訂發布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持續開展分布式光伏接入電網承載力提升試點工作。研究光伏電站升級改造和退役有關(guan) 政策。製定實施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促進抽水蓄能可持續健康發展。
四、深化能源利用方式變革
適應經濟社會(hui) 清潔化、低碳化發展趨勢,加大清潔低碳能源消費替代力度,協同推進能源產(chan) 業(ye) 節能減汙降碳,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
持續推動重點領域清潔能源替代。加快構建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體(ti) 係,深入推動交通用能電氣化,持續優(you) 化城市、公路沿線和居民社區充電網絡,加大縣域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推動創建一批充電設施建設應用示範縣和示範鄉(xiang) 鎮,探索開展車網雙向互動。促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持續向好發展,因地製宜推進超低排放熱電聯產(chan) 集中供暖和地熱、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逐步發展電力、工業(ye) 餘(yu) 熱、核能供暖等多種清潔供暖方式,推動具備條件的清潔供暖項目穩妥有序實施。推進農(nong) 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以點帶麵加快農(nong) 村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修訂天然氣利用政策,推動天然氣在新型能源體(ti) 係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發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集》,通過典型示範帶動轉型發展。
強化能源行業(ye) 節能降碳提效。持續推進煤炭開發節能降碳,加快煤層氣產(chan) 業(ye) 化發展,大力建設瓦斯抽采利用規模化礦區和示範項目。繼續實施煤電“三改聯動”,穩妥有序淘汰落後產(chan) 能。深入探索火電摻燒氫、氨技術,強化試點示範。加強對能效在基準水平以下煉油企業(ye) 的用能管理,開展煉油行業(ye) 節能降碳典型案例匯編,引導企業(ye) 應用先進技術提升能效。推進煤炭、油氣行業(ye) 與(yu) 新能源融合發展,降低單位產(chan) 品生產(chan) 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支持煤製油氣項目與(yu) 新能源耦合發展和碳捕集、利用與(yu) 封存規模化示範應用。加大能源資源與(yu) 伴生礦產(chan) 協同開發技術研發力度。
加快培育能源新業(ye) 態新模式。加強新型儲(chu) 能試點示範跟蹤評價(jia) ,推動新型儲(chu) 能技術產(chan) 業(ye) 進步。編製加快推動氫能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有序推進氫能技術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穩步開展氫能試點示範,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製氫,拓展氫能應用場景。穩步推進綠色清潔液體(ti) 燃料發展,有序推動纖維素等非糧燃料乙醇技術創新和產(chan) 業(ye) 化,抓好生物柴油推廣應用試點示範。穩步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開發利用。推動有條件的工業(ye) 園區實施低碳零碳改造,推廣綜合能源站、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等綠色高效供用能模式。因地製宜探索實施新能源微電網、微能網、發供用高比例新能源應用等示範工程。
五、推進能源技術創新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加強能源科技自主創新,提升能源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水平,促進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
持續完善能源科技創新體(ti) 係。紮實推進“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項目落地實施,做好後續跟蹤評價(jia) 。加強能源研發創新平台管理,落實研發任務,強化日常監督考評。以能源新技術、新業(ye) 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轉型和安全發展為(wei) 重點,統籌研究設立一批能源行業(ye) 標委會(hui) ,加快相關(guan) 標準製修訂,強化標準實施應用。提高能源領域標準國際化水平,支持參與(yu) 國際標準化工作,推動能源技術標準高水平走出去。
加快能源技術攻關(guan) 和成果轉化。依托能源領域戰略科技力量推進關(guan) 鍵技術裝備創新,
組織開展第四批能源領域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申報和評定,加快示範應用。做好燃氣輪機創新發展示範項目中期評估和任務調整,確保示範任務取得實效。持續推進核電重大專(zhuan) 項。組織實施科技創新2030—“智能電網”重大項目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氫能技術”等能源領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深入論證煤炭、油氣等領域重大科技項目。
促進能源新技術應用示範。組織開展能源數字化智能化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應用示範。推進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總結全國首批智能化示範煤礦建設成效,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推進智能化煤礦建設。實施首批國家能源核電數字化轉型技術示範項目。探索推廣虛擬電廠、新能源可靠替代、先進煤電、新型儲(chu) 能多元化應用等新技術。
六、持續推進能源治理體(ti) 係和能力現代化
健全完善能源法治體(ti) 係,持續深化能源體(ti) 製機製改革,加大能源監管力度,加強能源電力安全治理,不斷提升能源治理體(ti) 係現代化水平。
健全完善能源法律法規。推動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審議通過《能源法》,加快修訂《可再生能源法》《電力法》《煤炭法》。推動修訂電網調度管理條例、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yu) 運營管理辦法、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電力監控係統安全防護規定等規章製度。
深化能源重點領域改革。深化電力體(ti) 製改革,助力構建新型電力係統。出台深化電力市場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強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ti) 係建設,推動落實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製定《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基本規則》《電力市場信息披露基本規則》《電力市場準入注冊(ce) 基本規則》,落實煤電兩(liang) 部製電價(jia) 政策。指導推動山西、廣東(dong) 、甘肅、山東(dong) 、蒙西等先行先試地區持續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南方、京津冀、長三角區域電力市場建設。深化油氣體(ti) 製改革,推進基礎設施高質量公平開放,加強對管道上下載開口工作的指導和約束,加快管網互聯互通,支持引導省級管網以市場化方式融入國家管網。
強化能源市場監管。創新能源監管方式,加大監管工作力度,維護公平公正市場環境。在重點省份開展電力領域綜合監管,針對電力市場運行中存在規則執行不到位、限製市場競爭(zheng) 、信息披露不到位等問題開展專(zhuan) 項監管,強化電力交易和市場秩序常態化監管。加強電網和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提高電網和油氣管網設施運行效率。充分發揮12398能源監管熱線民生通道作用,推動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
加強電力安全治理。出台關(guan) 於(yu) 新型電力係統安全治理的政策文件和防範新能源等新型並網主體(ti) 並網安全事故重點要求,修訂《電網安全風險管控辦法(試行)》,研究製定煤電機組深度調峰安全監管措施。加強重點領域安全專(zhuan) 項監管,開展能源電力係統安全生產(chan) 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以及水電站大壩安全提升專(zhuan) 項行動第二階段工作、電力建設工程施工安全和質量管控專(zhuan) 項監管、配電網安全專(zhuan) 項行動。持續推進國家級電力應急基地和研究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基於(yu) 實時數據的電力可靠性管理體(ti) 係。組織新一輪電力油氣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認定,穩妥推進能源行業(ye) 北鬥規模化應用。
七、務實推進能源國際合作
密切關(guan) 注國際能源形勢變化,統籌利用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擴大高水平能源國際合作,增強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
提升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鞏固發展煤炭國際貿易合作。加強與(yu) 油氣資源國協調,推動務實合作,持續鞏固完善平衡多元的油氣進口體(ti) 係。推動與(yu) 周邊國家電力互聯取得新進展。穩妥有序推動核電項目國際合作。
有序推進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鏈合作。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深化新能源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加強中歐在風電、智慧能源、儲(chu) 能等重點領域合作,推動一批中歐能源技術創新合作示範項目落地實施。開展中國―東(dong) 盟清潔能源能力建設計劃項目交流,推動成立中國―東(dong) 盟清潔能源合作中心。推進與(yu) 沙特、阿聯酋等國共同籌建中阿清潔能源合作中心,加強在氫能領域的務實合作。
深度參與(yu) 國際能源治理變革。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和全球清潔能源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繼續深度參與(yu) 聯合國框架下及G20、APEC、IEA、IRENA、上合組織、金磚、IFNEC等能源領域重要多邊機製。持續完善中國―IRENA合作機製建設。積極參加G20能源轉型部長會(hui) 議、2024年IEA能源部長級會(hui) 議等重要國際會(hui) 議。組織召開雙邊對話機製活動。
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國家能源局各派出機構和有關(guan) 能源企業(ye) ,要依據本指導意見,結合本地區和企業(ye) 的實際情況,創新性開展工作,加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