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然氣改革步入最後一程:要動城市燃氣公司的奶酪了
重塑產(chan) 業(ye) 版圖的中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已步入最後一程,城市燃氣市場開始大浪淘沙。
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liang) 頭”的改革思路,國家油氣管網公司今年9月底組建完成後,即完成了“管住中間”的改革目標。“放開兩(liang) 頭”的政策方向亦確定,天然氣上遊和下遊的準入門檻已基本放開。眼下的焦點在於(yu) ,改革政策如何在天然氣下遊市場落地。
落地意味著:奶酪重新分配,弱者出局。城市燃氣公司近二十年的紅利期即將戛然而止。
城市燃氣公司天然氣銷售利潤率下滑已無可避免。據《財經》記者了解,國家發改委及多個(ge) 地方監管部門,近期都在加強對城市燃氣企業(ye) 的監管,力圖降低其收費水平、減少其收費名錄。同時,一些省份還在推進天然氣產(chan) 業(ye) 的省內(nei) 改革,以降低氣價(jia) 。
城市燃氣公司腹背受敵:一邊是中石油和中石化滲透下遊業(ye) 務,用直供氣的方式搶占大用戶;另一邊則是小微型LNG(液化天然氣)企業(ye) 用靈活低價(jia) 的方式截走了小用戶。
多位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兩(liang) 極分化將成為(wei) 城市燃氣行業(ye) 愈加明顯的趨勢。頭部城燃企業(ye) 都在拓展上遊資源,以抵禦下遊市場的風險,同時也在積極拓展燃氣業(ye) 務之外的附加業(ye) 務。但對於(yu) 難以掌控上遊資源的中小城燃企業(ye) 來說,前途堪憂。
回顧2019年的城市燃氣公司業(ye) 績,多家企業(ye) 出現了增收不增利或者毛利率下降的情況,還有的企業(ye) 利潤已開始下滑。未來幾年裏,這樣的現象還會(hui) 繼續,除非能開拓更多低價(jia) 上遊資源。
挑戰:利潤下滑在所難免
隨著改革的推進,天然氣下遊市場即將進入完全開放、自由競爭(zheng) 的時代,始於(yu) 2004年的城市燃氣特許經營製度隨之動搖,城市燃氣公司麵臨(lin) 更多的競爭(zheng) ,以及更嚴(yan) 的監管。
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部委連發兩(liang) 項有關(guan) 降低氣價(jia) 的通知。7月1日發布的《加強天然氣輸配價(jia) 格監管的通知》指出,各地要認真梳理供氣環節減少供氣層級,嚴(yan) 格開展定價(jia) 成本監審。降低過高的省內(nei) 管道運輸價(jia) 格、城鎮燃氣配氣價(jia) 格,取消不合理收費。7月18日發布的《關(guan) 於(yu) 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要采取上下遊聯動方式,盡可能降低非居民用氣成本。
根據相關(guan) 規定,城市燃氣配送環節的準許收益率為(wei) 稅後7%及以下。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部分地區的實際收益率遠超7%。近期各地已開始對城燃企業(ye) 進行成本監審,主要目標就是降低其不合理收益。
氣庫資訊信息總監韓小慶對《財經》記者說,中國天然氣價(jia) 改已由上遊氣價(jia) 改革逐步覆蓋至下遊輸配費用等全產(chan) 業(ye) 鏈,成本監審將變得更加嚴(yan) 苛,城市燃氣公司的配氣費、工程安裝等收費標準將逐步趨於(yu) 合理化,且呈現下降趨勢。
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目前管道氣的上遊批發價(jia) 已無大降價(jia) 空間,要進一步為(wei) 終端用戶降價(jia) 隻能更多地壓縮下遊利潤。有資深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中石油在全國的管道氣門站均價(jia) 已經從(cong) 年初的2.6元/立方米降至目前的1.8元/立方米,降幅接近30%。而很多地方的城燃企業(ye) 銷售價(jia) 降幅往往不到10%。以江蘇常州為(wei) 例,當地城燃企業(ye) 對工業(ye) 用戶的銷售價(jia) 目前仍超過3元/立方米,利潤率明顯高於(yu) 7%。
天然氣管道可分為(wei) 長距離輸氣管道和省內(nei) 城市燃氣管道兩(liang) 類。對於(yu) 長輸管道的成本監審曾於(yu) 2017年開展,當年國家發改委對中石油等集團下屬的13家天然氣長輸管道公司進行了成本監審,重新核定其管道運輸價(jia) 格,核定後平均運輸價(jia) 格下降15%。
此次對於(yu) 城市燃氣管道的成本監審情況,國家發改委要求各地於(yu) 2020年11月30日前報送。
除了進行成本監審,對城燃行業(ye) 監管變嚴(yan) 還體(ti) 現在對城市燃氣特許經營權的重新評估和改革。
浙江省近期出台了全國首部管道燃氣特許經營項目評估辦法,將對全省130家實際經營管道燃氣的經營企業(ye) 開展評估,計劃在今年底前完成首輪管道燃氣特許經營評估工作,並在評估結果的基礎上,鼓勵城燃企業(ye) 之間的規模化、集團化整合。湖南省近期也製定了“管道燃氣特許經營中期評估報告編製大綱(征求意見稿)”,計劃評估全省的城燃企業(ye) 。
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天然氣事業(ye) 部負責人陳新鬆對《財經》記者表示,雖然相關(guan) 法律規定城燃企業(ye) 需要定期評估,但此前隻有江蘇省執行。如今,浙江發布的新規具有標杆意義(yi) ,其他省份可能也會(hui) 跟進。評估目標是讓市場優(you) 勝劣汰。
城市燃氣公司已對未來形勢做好心理準備。“城燃企業(ye) 的利潤率肯定會(hui) 往下走,如果再剔除開戶費,可能大部分企業(ye) 的主業(ye) 都會(hui) 虧(kui) 損。”中國城市燃氣協會(hui) 副理事長、上海燃氣集團董事長王者洪去年年底在一場研討會(hui) 上說。
王者洪發表上述言論時尚未暴發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影響後,各界對降氣價(jia) 的呼聲更加高漲,城市燃氣企業(ye) 經營壓力進一步增大。
但陳新鬆認為(wei) ,在交叉補貼問題得到解決(jue) 之前,僅(jin) 降低工業(ye) 用氣氣價(jia) 不合理,這會(hui) 嚴(yan) 重削弱城燃公司履行普遍服務義(yi) 務的能力,最終影響民生用氣。
多位城燃頭部企業(ye) 人士則樂(le) 觀地對《財經》記者表示,不管成本監審如何嚴(yan) 格,都會(hui) 保障城燃企業(ye) 最低7%的利潤率,不會(hui) “一刀切”地強製降氣價(jia) ,而且降價(jia) 會(hui) 由上下遊企業(ye) 共同承擔。總體(ti) 來說,改革利大於(yu) 弊。
自救:搶灘上遊資源
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對城市燃氣公司來說並不全是利空,開放上遊對其是巨大利好。
天然氣上遊開放包括國內(nei) 自采和國際進口兩(liang) 方麵,前者雖然表麵上已無準入門檻,但實際操作難度極大,城市燃氣企業(ye) 的機會(hui) 主要來自進口氣,拿到了過去遙不可及的自主進口權。從(cong) 國際天然氣貿易形勢來看,LNG供大於(yu) 求局麵短期內(nei) 難以改變,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和油價(jia) 大跌的影響,目前可謂進口LNG的良機。
掌握上遊資源意味著對下遊業(ye) 務擁有更強的話語權和抗風險能力。憑借上遊資源優(you) 勢,中石油控股的昆侖(lun) 能源(00135.HK)是2019年城燃領域少數淨利潤增速高於(yu) 收入增速的公司。2019年,昆侖(lun) 能源總收入為(wei) 1133.13億(yi) 元,同比增長7.44%;淨利潤為(wei) 55.51億(yi) 元, 同比增長19.79%。
比昆侖(lun) 能源增長勢頭更好的是新奧能源(02688.HK),2019年該公司營業(ye) 收入為(wei) 701.83 億(yi) 元,同比增長15.6%;淨利潤為(wei) 56.70億(yi) 元,同比大幅上升 101.2%。新奧能源所屬的新奧集團擁有中國首家由民營企業(ye) 投資運營的大型LNG接收站。該接收站於(yu) 2018年10月19日投運。
除了昆侖(lun) 能源和新奧集團這兩(liang) 家擁有已建成進口LNG接收站的企業(ye) ,還有更多的城燃企業(ye) 正在通過多種方式獲取進口LNG接收站的股權。據氣庫統計,除“三桶油”控股的LNG接收站,目前共有8個(ge) LNG接收站建成或在建,這些接收站或多或少都與(yu) 城燃企業(ye) 相關(guan) 。還有多家城燃企業(ye) 已計劃投資新建LNG接收站,目前處於(yu) 前期籌備階段。
海關(guan) 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ge) 月,中國進口天然氣均價(jia) 為(wei) 每噸2547.7元,同比下跌15.6%。另據業(ye) 內(nei) 人士估計,目前LNG現貨價(jia) 格已跌至10年來的最低價(jia) 。因此,進口LNG對城燃企業(ye) 來說不僅(jin) 僅(jin) 是氣源保障,更重要的是可大幅降低成本。
從(cong) 事天然氣貿易的南京蘇能天然氣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鵬對《財經》記者表示,“今年我們(men) 拿到的LNG最低價(jia) 隻有1.5元/立方米(送到價(jia) ),而江蘇的管道氣門站價(jia) 為(wei) 2元/立方米以上,兩(liang) 者價(jia) 差懸殊。”
如果沒有廉價(jia) 氣源,城燃企業(ye) 將逐漸失去客戶。耗能大省廣東(dong) 正在大力推廣工業(ye) 企業(ye) “煤改氣”,廣東(dong) 佛山是陶瓷企業(ye) 的大本營。7月下旬,佛山市陶瓷企業(ye) 聯合抵抗“煤改氣”,要求自建LNG站,降低氣價(jia) 。最終,在佛山市政府的協調下,當地城燃企業(ye) 佛燃能源(002911.SZ)不得不承諾為(wei) 陶瓷企業(ye) 降氣價(jia) 。
“佛山陶瓷企業(ye) 主要是對城燃企業(ye) 收取較高管輸費表示不滿。昆侖(lun) 能源從(cong) 中石油拿到的批發氣更有價(jia) 格優(you) 勢,所以我們(men) 的工業(ye) 用氣價(jia) 格比佛山低。我們(men) 這邊的工業(ye) 企業(ye) 都已全部順利煤改氣。”廣東(dong) 另一地級市的昆侖(lun) 能源相關(guan) 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說。
未來:城燃公司兩(liang) 極分化
城燃企業(ye) 已開始出現兩(liang) 極分化。
城燃企業(ye) 銷售天然氣的利潤在變薄,但天然氣市場的蛋糕仍然在擴大。中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研究發布的《2019年國內(nei) 外油氣行業(ye) 發展報告》稱,預計2020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在3300億(yi) 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長8.6%。
圖表4:中國近十年天然氣消費量及增幅
數據來源:《2019年國內(nei) 外油氣行業(ye) 發展報告》
擁有上遊資源的城燃企業(ye) 將享受改革紅利繼續做大做強。近一年多以來,頭部城燃公司兼並收購的案例在增多。去年,新奧能源收購了宣燃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獲得8個(ge) 位於(yu) 安徽和上海的優(you) 質燃氣項目;昆侖(lun) 能源收購了金鴻控股,獲得17個(ge) 燃氣項目。
中小型城燃企業(ye) 則處於(yu) 最煎熬的時期。城燃行業(ye) 投資分析人、資智通連生態數據公司副總經理石峰對《財經》表示,中小型民營城市燃氣公司的出售意願比以前強烈得多。由於(yu) 缺乏上遊資源優(you) 勢,中小城燃經營區域內(nei) 的大客戶可能會(hui) 由售氣公司直接供氣,中小城燃公司盈利模式由售氣轉變為(wei) 配氣。城市燃氣行業(ye) 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城燃企業(ye) 未來估值大概率會(hui) 進一步下行,目前是城燃企業(ye) 的最佳出售時機。
圖表5
在利潤率變薄、監管變嚴(yan) 的壓力下,中小型城燃企業(ye) 還麵臨(lin) 越來越多LNG點供企業(ye) 的激烈競爭(zheng) 。
LNG點供,也叫LNG區域供氣單元,適用於(yu) 輸氣管線不易到達,或由於(yu) 用量小修建管線不經濟的中小城鎮和工廠等終端用戶。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點供不僅(jin) 搶走了城燃企業(ye) 的小用戶,還存在與(yu) 城燃企業(ye) 爭(zheng) 奪廉價(jia) 氣源的威脅。
LNG點供規模小、供應方式靈活,主要以采購LNG現貨為(wei) 主。在LNG現貨價(jia) 格持續低迷的情況下,LNG點供產(chan) 業(ye) 在多地的發展都在加快。經營LNG點供業(ye) 務多年的王鵬說,今年以來,LNG點供設備交易量在增加,點供企業(ye) 的銷售半徑也在擴大。此前位於(yu) 江蘇的LNG接收站很難將氣銷售到河南、山東(dong) ,而今年這已經常態化了。城燃企業(ye) 的主營業(ye) 務跟點供有較大的差異,城燃企業(ye) 很難再從(cong) 點供企業(ye) 手裏奪回客戶。
不甘沒落的中小型城燃企業(ye) 已開始積極拓展轉型道路,有的企業(ye) 嚐試把用戶資源建立網絡銷售平台,銷售非燃氣產(chan) 品;有的企業(ye) 力圖轉型為(wei) 綜合能源供應商,為(wei) 客戶提供多種能源服務。
“所有的城燃企業(ye) 都有轉型壓力,非燃氣銷售收入占城燃企業(ye) 的收入比重將逐漸提高。”資智通連生態數據公司燃氣行業(ye) 分析師施寧說,長遠來看,城燃企業(ye) 肯定要走綜合發展的道路。
免責聲明:以上內(nei) 容轉載自作者,所發內(nei) 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