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記者於(yu) 玉金 北京報道
千呼萬(wan) 喚始出來,12月9日,因“保供”而被耽擱的國家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家管網”)終於(yu) 掛牌成立,標誌著深化體(ti) 製改革邁出關(guan) 鍵一步。
據新華社消息,國家管網公司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全國油氣幹線管道、部分儲(chu) 氣調峰設施的投資建設,負責幹線管道互聯互通及與(yu) 社會(hui) 管道聯通,形成“全國一張網”,負責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的管道輸送,並統一負責全國油氣幹線管網運行調度,定期向社會(hui) 公開剩餘(yu) 和儲(chu) 存能力,實現基礎設施向所有符合條件的用戶公平開放等。
幾經波折
事實上,國家管網的成立醞釀已久。
早在201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深化石油天然氣體(ti) 製改革的若幹意見》指出,改革油氣管網運營機製,提升集約輸送和公平服務能力。分步推進國有大型油氣企業(ye) 幹線管道獨立,實現管輸和銷售分開。
隨著中國油氣消費穩步攀升,但受到中國資源稟賦不足的限製,中國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推動油氣改革的速度。據《2018年國內(nei) 外油氣行業(ye) 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為(wei) 4.4億(yi) 噸,同比增長11%,石油對外依存度升至69.8%;天然氣進口量1254億(yi) 立方米,同比增長31.7%,對外依存度升至45.3%,繼2017年成為(wei) 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之後,又超過日本成為(wei) 世界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
今年3月19日,在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七次會(hui) 議上,審議通過了8份文件,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製改革實施意見》。會(hui) 議指出,要推動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製改革,要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組建國有資本控股、投資主體(ti) 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
而在國家管網成立勢在必行情況下,“三桶油”尤其是老大哥中石油也改變了此前“不情不願”的態度。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廣彬曾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中石油的影響短期內(nei) 肯定是存在的,中石油的天然氣業(ye) 務,整體(ti) 不是特別樂(le) 觀,處於(yu) 虧(kui) 損的狀態,但管道運營板塊是其天然氣業(ye) 務中最為(wei) 盈利的板塊,每年的盈利水平在100-200億(yi) 元左右。“將管道從(cong) 中石油剝離出來,對於(yu) 中石油而言,相當於(yu) 割肉,如果將這部分拿走,中石油天然氣板塊虧(kui) 損可能更為(wei) 嚴(yan) 重。”劉廣彬認為(wei) 。
“管網剝離出來後,中石油上市公司還會(hui) 控製部分股權,產(chan) 生的收入還會(hui) 進入上市公司,此外,沒有中遊限製,中石油可以將更多的資金用於(yu) 上遊勘探開發,中國對外依存度高,也有投入不足的原因,如今就可以專(zhuan) 心致誌進行上遊勘探開發。”就剝離管網對於(yu) 中石油的影響,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如是說。
在中石油年度工作會(hui) 議上中國石油董事長表示,“2019年的投資安排向上遊傾(qing) 斜,今年國內(nei) 勘探開發投資運行方案同比增長25%,其中風險勘探投資增長4倍。”
加速推進天然氣市場化
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的重點是“管住中間、放開兩(liang) 頭”,國家管網成立,天然氣行業(ye) 產(chan) 業(ye) 鏈結構有望形成“X+1+X”的格局,在多氣源、多參與(yu) 主體(ti) ,上下遊形成充分競爭(zheng) 的條件下,天然氣市場化推進有望加速。
“運營機製改革和價(jia) 格機製改革是相輔相成的,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作為(wei) 管住中間環節的一個(ge) 重要舉(ju) 措,是在運營機製改革方麵的一個(ge) 重要的進步,對於(yu) 下一步天然氣市場價(jia) 格機製改革會(hui) 起到毋庸置疑的重要推動作用。”劉廣彬認為(wei) 。
11月底,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公開認為(wei) ,成立管網公司就是“管住中間、放開兩(liang) 頭”。“改革目的不是為(wei) 改革而改革,最終降低終端用戶用氣的成本,這可能是最終的目的,把天然氣成本降下來,這樣有利於(yu) 市場的開發,比如天然氣增長速度和經濟增長速度是正相關(guan) ,增長快天然氣增長速度也快,但是天然氣增長速度和氣價(jia) 增長呈負相關(guan) 的,氣價(jia) 低了增幅就上來了。”張玉清說。
國家發改委價(jia) 格監測中心相關(guan) 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就是抓住改革的牛鼻子,天然氣市場格局麵臨(lin) 諸多改變。
“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後價(jia) 格機製的改變,應該有三步走戰略,每個(ge) 步驟分不同的環節,”上述國家發改委價(jia) 格監測中心相關(guan) 人士繼續說,第一步油氣管網公司成立之初需要一定的調整和磨合期,不希望價(jia) 格機製大的改變,繼續沿用現有價(jia) 格管理機製,適當調整基準門站價(jia) 的地區升貼水,管理輸費開始剝離,延用“一部製”,按照合同約定計算;第二步試點放開進口管道氣價(jia) 格,逐步放開終端非居民用氣價(jia) 格,管輸費試點“兩(liang) 部製”,並試行剩餘(yu) 管容市場化交易,門站價(jia) 由政府指導價(jia) 變為(wei) 政府參考價(jia) ;第三步為(wei) 試點放開國產(chan) 氣的價(jia) 格,建立零售環節居氣價(jia) 與(yu) 上遊聯動機製,管輸費實行“兩(liang) 部製”,取消門站價(jia) 。
韓曉平則認為(wei) ,未來最難啃的骨頭在需求側(ce) ,也是落實上遊改革的重點。“天然氣價(jia) 格改革必須同步推進實施,將氣價(jia) 和管輸費用分離。國家發改委價(jia) 格司早已為(wei) 此次改革奠定了價(jia) 格改革的基礎,管輸價(jia) 格核定辦法早已落實並已經實施,現在是要在用戶側(ce) 進一步落實,未來用戶價(jia) 格將包含四個(ge) 方麵。”韓曉平說。
韓曉平分析,“第一是氣源費用,氣源企業(ye) 為(wei) 提高氣田采收率會(hui) 逐步推進照付不議協議,反映出天然氣的商品屬性;第二是管輸費用,國家發改委價(jia) 格司給出的管網收益為(wei) 輸氣效率75%,全資收益8%,所以管網公司會(hui) 將管道利用率向下遊傳(chuan) 導,用氣越持續穩定價(jia) 格越低;第三是儲(chu) 氣調峰等將逐步成為(wei) 第三方輔助服務,使用相關(guan) 服務的用戶將支付效果成本;第四是下遊城市燃氣企業(ye) 和大用戶需要消納中上遊變化,製定更加靈活多樣的氣價(jia) 政策,比如季節性氣價(jia) ,可中斷氣價(jia) ,發展可響應用戶,自調峰用戶,逆調峰用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