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光臨华体汇官网登陆!
 
當前位置: 首頁 » hth官网登陆 » 國內資訊 » 正文

天然氣漫漫消費路 上遊星火:"頁岩氣革命"重現?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11-26  瀏覽次數:702

“十二五”期間,中國的能源消費年均保持2%以上的增速,超過美國成為(wei) 世界第一大原油買(mai) 家和第一大成品油消費國。同時,作為(wei) 世界第一大煤炭資源國,中國的煤炭消費及比重也保持世界第一位。成品油加煤炭構成了我國能源消費格局最主要的部分。

但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正在困擾中國,尋求相對清潔的能源被認為(wei) 是解決(jue) 這一問題的良方。近年來,圍繞著天然氣方麵的能源結構存量改革一直沒有停歇,無論是能源中上遊的體(ti) 製改革,還是下遊的價(jia) 格改革,其目的隻有一個(ge) ,就是提升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但是,“十二五”所進行的一係列改革隻能說“收效甚微”,天然氣消費量距離“十二五”剛開始設立的目標尚有較大距離。2016年作為(wei) “十三五”的開端之年,上述兩(liang) 方麵改革的進程也陡然加速。在國際能源價(jia) 格低迷的情況下,這些改革措施的最終能否讓天然氣的消費格局煥然一新,成為(wei) 了天然氣產(chan) 業(ye) 鏈條上所有人最關(guan) 注的問題。(鄭升)

導讀

為(wei) 了讓上述難以實現的量化指標變得相對容易一些,今年上半年在這一綱領的指導下,發改委能源局等相關(guan) 部委圍繞上中下遊不同方麵密集發布指導性文件及試點方案,幾項關(guan) 鍵性的基礎建設項目也在今年或開工或投產(chan) ,旨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為(wei) 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革命添一把柴。

2016年的冬天,比以往來得要早一些。

北京天然氣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供給北京的三條陝京天然氣管道,日輸送天然氣量比去年提前五天破一億(yi) 立方米。“去年消費的峰值為(wei) 1.09億(yi) 立方米,仍然出現了天然氣使用短缺的情況,今年看來,消費量還會(hui) 增加,北京的天然氣供給形勢非常嚴(yan) 峻。”該公司陝京四線項目部的李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相比煤炭和燃料油,天然氣一直被認為(wei) 是一種相對清潔的化石能源,達標的天然氣燃燒僅(jin) 會(hui) 排放水和二氧化碳。一直以來,與(yu) 歐洲、北美發達地區相比,中國的平均天然氣使用量和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相對偏少,天然氣消費的潛力巨大,而提升天然氣的消費量也成為(wei) “十二五”中有關(guan) 能源改革的重要領域。

從(cong) 《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來看,其預計年均增長量超過200億(yi) 立方米,2015年全年消費量達到2300億(yi) 立方米,除此之外還有關(guan) 於(yu) 產(chan) 量、價(jia) 格等改革的預期目標。

但從(cong) 結果來看,2015年整年消費量僅(jin) 1940億(yi) 立方米,與(yu) 目標相差接近400億(yi) 立方米,同樣,“十二五”規劃中關(guan) 於(yu) 產(chan) 量、基礎建設和市場化改革的指標都沒有達到預計。

這樣的形勢就給“十三五”期間的規劃出了一個(ge) 難題,既要製定切合實際的發展預期,又要考慮到目前掣肘天然氣消費量增長的主要矛盾製定有關(guan) 政策。

過渡時期“行動計劃”

“實際上,目前有關(guan) 天然氣的一係列改革均是圍繞著2014年出台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所規劃的方向進行改革的。”一位天然氣行業(ye) 相關(guan) 人士告訴記者。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下稱《行動計劃》)是目前製定的各類能源政策所遵循的總體(ti) 框架,這一框架由國務院辦公廳於(yu) 2014年6月7日製作成文,並於(yu) 當年11月19日正式發布。

當年6月13日,行動計劃成文後,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xi) 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hui) 議,研究我國能源安全戰略。他強調,能源安全是關(guan) 係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hui) 長治久安至關(guan) 重要。麵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必須推動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革命。

行動計劃指出,從(cong) 現在到2020年,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關(guan) 鍵時期,是能源發展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在此之後,圍繞中國能源領域下一步的改革重點,就是推動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革命。

《行動計劃》確立了節約優(you) 先、立足國內(nei) 、綠色低碳和創新驅動四大戰略,在其中的綠色低碳戰略部分,明確要求堅持發展非化石能源與(yu) 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並舉(ju) ,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製在62%以內(nei) 。

但是,“十二五”規劃所設立的2015年年消費2300億(yi) 立方米天然氣的目標遠未完成。依據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字,2015年年末天然氣消費的絕對數量為(wei) 1930億(yi) 立方米,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5.9%,這一數字相比2012年僅(jin) 上升1.1個(ge) 百分點。按照2012至2015年的增長到10%的天然氣能源消費占比,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在“十三五”期間能源規劃尚未出台的情況下,目前的《行動計劃》可以視作“十二五”與(yu) “十三五”之間的過渡文件,同時,這一文件與(yu) 高層一直主張的能源生產(chan) 與(yu) 消費革命相契合,於(yu) 是被認為(wei) 是這一段過渡時期能源領域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在這一綱領性文件中,對於(yu) 天然氣上遊建設的要求是,加快常規天然氣增儲(chu) 上產(chan) ,盡快突破非常規天然氣發展瓶頸,促進天然氣儲(chu) 量產(chan) 量快速增長。要求至2020年常規、非常規和煤層氣三項天然氣生產(chan) 指標總和達到2450億(yi) 立方米。而2015年,這一數字為(wei) 1346億(yi) 立方米,比2012年增加21.7%。也就是說在未來五年內(nei) 每年要增加200億(yi) 立方米,依據目前的速度看,這一目標實現的難度也非常大。

同時,對於(yu) 國內(nei) 天然氣管道基礎設施建設也規定了2020年12萬(wan) 公裏的目標,而截至目前,國內(nei) 在服役天然氣管道總裏程是7.2萬(wan) 公裏,依據過去十年年均增長0.5萬(wan) 公裏的速度,這一目標的實現難度也非常大。

“近年來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管道建設需要的條件也越來越多,所以管道建設的速度總體(ti) 還是慢了一些,”一位陝京四線項目部的人士告訴記者。

但《行動計劃》並沒有對進口量,包括管道進口和液化天然氣進口進行明確的規定,所以從(cong) 可以量化的上述三項指標來看,這一行動綱領所規定的目標尚存很多疑慮。

為(wei) 了保障上述目標得以實現,《行動計劃》規定了三項保障措施,其中,根本方向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具體(ti) 措施包括完善現代能源市場體(ti) 係、推進能源價(jia) 格改革、深化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等三大類十一項。

所以,為(wei) 了讓上述難以實現的量化指標變得相對容易一些,今年上半年在這一綱領的指導下,相關(guan) 部委圍繞上中下遊不同方麵密集發布指導性文件及試點方案,幾項關(guan) 鍵性的基礎建設項目也在今年或開工或投產(chan) ,旨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為(wei) 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革命添一把柴。

上遊星火:“頁岩氣革命”重現?

在《行動計劃》中,關(guan) 於(yu) 天然氣增儲(chu) 上產(chan) 戰略的安排,“頁岩氣”占了較多的篇幅。

與(yu) 美國4323億(yi) 立方米的年產(chan) 量相比,中國2015年頁岩氣產(chan) 量隻有44.71億(yi) 立方米。巨大差距的背後是技術、資金、市場及自然稟賦等的差別。

但作為(wei) 頁岩氣儲(chu) 量高達31.55萬(wan) 億(yi) 立方米、儲(chu) 量高居世界第二的中國,必然也會(hui) 思考頁岩氣改革所帶來的價(jia) 值。

今年10月,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頁岩氣發展規劃(2016-2020年)》,部署了大力推進科技攻關(guan) 、分層次布局勘探開發、加強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區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及市場等四大任務。

這一規劃也確定了頁岩氣的產(chan) 量目標,與(yu) 《行動計劃》規定一致,在政策支持到位和市場開拓順利情況下,2020年力爭(zheng) 實現頁岩氣產(chan) 量300億(yi) 立方米。長遠目標來看,2030年實現頁岩氣產(chan) 量800-1000億(yi) 立方米。

實際上,在“十二五”以來,獲得國家各有關(guan) 部門及相關(guan) 企業(ye) 扶持力度最強的上遊就是頁岩氣有關(guan) 項目。

2012年,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出台頁岩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2012-2015年,中央財政按0.4元/立方米標準對頁岩氣開采企業(ye) 給予補貼;2015年,兩(liang) 部門明確“十三五”期間頁岩氣開發利用繼續享受中央財政補貼政策,補貼標準調整為(wei) 前三年0.3元/立方米、後兩(liang) 年0.2元/立方米。2013年,國家能源局發布《頁岩氣產(chan) 業(ye) 政策》,從(cong) 產(chan) 業(ye) 監管、示範區建設、技術政策、市場與(yu) 運輸、節約利用與(yu) 環境保護等方麵進行規定和引導,推動頁岩氣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

同時,在2011年前後,國家前所未有地公開招標頁岩氣區塊礦權,前後共計二十餘(yu) 家企業(ye) 中標,除傳(chuan) 統的中石油中石化以外,有數家混合所有製甚至純民營企業(ye) 中標。但從(cong) 實際情況看,其進展相當不順,以至於(yu) 在此之後直到今天,第三輪招標遲遲沒有下文。

造成頁岩氣開發的困境有諸多方麵,低油價(jia) 、高投資、高技術門檻、長回收周期等因素均在製約頁岩氣的開發,但其中最為(wei) 重要的因素,就是頁岩氣開發技術的總體(ti) 落後和相對壟斷。

據介紹,國內(nei) 頂尖的物探技術掌握在中石油和中石化兩(liang) 家公司下屬的物探公司手中,即便是地方國資企業(ye) ,也沒有技術實力強勁的物探隊伍。目前中國天然氣單井成本高達一億(yi) 元,這一數字相比美國高近50%,因此采幾口井不出氣的情況讓絕大部分企業(ye) 難以承受。

“國內(nei) 的企業(ye) 在中標之後,實際上並不知道這一塊區域的實際儲(chu) 量和產(chan) 能,需要再找物探公司進行勘探。”一位參與(yu) 頁岩氣開發的民營企業(ye) 人士告訴記者:“即便中標,也不能判定這一區域是否能商業(ye) 化開發。”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讓頁岩氣遍地開花變得異常困難,所以在上述規劃中,提出了優(you) 先建設幾大頁岩氣開發試點,強調“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加強長寧-威遠、涪陵、昭通和延安四個(ge) 國家級頁岩氣示範區建設,通過試驗示範,完善和推廣頁岩氣有效開發技術、高效管理模式和適用體(ti) 製機製等。

而在這四個(ge) 試點中,涪陵已經被中石化宣布成為(wei) 國內(nei) 首個(ge) 實現商業(ye) 運營的頁岩氣田,目前產(chan) 量為(wei) 年50億(yi) 立方米,並爭(zheng) 取在2017年達到年100億(yi) 立方米的產(chan) 量。

但僅(jin) 依靠試點帶動,對於(yu) 被寄以厚望的天然氣增量——頁岩氣開發來說,想要達到美國般的燎原之勢還尚待觀察。

中遊突圍:“管網獨立”猜想

2016年圍繞中國能源革命的話題中,管網獨立被議論的次數遠超其他議題。

自從(cong) 鐵塔公司開始從(cong) 三大通訊公司中開始獨立,有關(guan) 天然氣管網運輸從(cong) 三桶油中獨立出來的聲音就不絕於(yu) 耳。《行動計劃》中,要求重點推進油氣管網建設運營體(ti) 製改革,明確油氣管網功能定位,逐步建立公平接入、供需導向、可靠靈活的油氣輸送網絡。

據公開資料統計,三桶油目前所擁有的天然氣管道資產(chan) 總長度為(wei) 42220公裏,以國家統計局2015年公布的天然氣總裏程7.2萬(wan) 公裏的數字來看,比例接近60%。“從(cong) 全國範圍來看,管網歸屬相當多元化,有央企,有地方政府還有民營企業(ye) ,一刀切要求管網獨立並非易事,”一位天然氣管輸方麵的專(zhuan) 家告訴記者。

但從(cong) “放開兩(liang) 頭,管住中間”的天然氣改革總體(ti) 思路上來看,對於(yu) 管網方麵的監管步驟從(cong) 未停止。

2016年8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天然氣管道運輸價(jia) 格管理辦法(試行)》和《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jia) 成本監審辦法(試行)》的征求意見稿,兩(liang) 份辦法對目前天然氣管輸價(jia) 格的定價(jia) 及成本等相關(guan) 方麵做出了非常細致的規定。

到2016年11月,發改委又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guan) 於(yu) 明確儲(chu) 氣設施相關(guan) 價(jia) 格政策的通知》,明確儲(chu) 氣服務價(jia) 格由供需雙方協商。儲(chu) 氣設施天然氣購銷價(jia) 格由市場競爭(zheng) 形成,並鼓勵城鎮燃氣企業(ye) 投資建設儲(chu) 氣設施。

在對管輸和儲(chu) 氣設施價(jia) 格的核定後,為(wei) 了讓管線的各類信息更加透明,國家能源局在2016年9月下發《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guan) 於(yu) 做好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相關(guan) 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要求三桶油和各省內(nei) 運營承擔運輸功能油氣管網設施的地方企業(ye) 在10月31日以前公開其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相關(guan) 信息。

而在11月初,三桶油也配合地將其旗下全部的管道信息公開,分別放在了三家公司的官方網站上。盡管公布的信息相對靜態,並且沒有管道實際輸送情況的信息,但依然為(wei) 民營企業(ye) 及其他市場主體(ti) 參與(yu) 管道輸氣提供了巨大的參考意義(yi) 。

卓創資訊的天然氣市場分析師劉廣彬告訴記者,從(cong) 目前改革的進程來看,管網獨立可以為(wei) 下遊的價(jia) 格改革提供不可或缺的市場環境。“參照英美的管網機製,獨立的管網公司外加下遊可自由選擇的燃氣供應商,可以幫助天然氣價(jia) 格進一步市場化。”

下遊放開:價(jia) 格逐步放開

目前我國普遍采用的天然氣價(jia) 格計算方法,始於(yu) 2011年末發改委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guan) 於(yu) 在廣東(dong) 省、廣西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jia) 格形成機製改革試點的通知》。該通知要求,將成本加成定價(jia) 改為(wei) 按市場淨回值定價(jia) 。

在此基礎上,2013年又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guan) 於(yu) 調整天然氣價(jia) 格的通知》,要求增量氣以2011年發布的通知為(wei) 準,而存量氣在“十二五”期間也全部調整並軌完畢。

2015年,國家發改委通知決(jue) 定自2015年4月1日采暖基本結束後將存量氣和增量氣門站價(jia) 格並軌,並全麵理順非居民用氣價(jia) 格。同時試點放開直供用戶(化肥企業(ye) 除外)用氣價(jia) 格,居民用氣門站價(jia) 格不作調整。

經曆數次改革後,天然氣目前的定價(jia) 機製依然是以政府定價(jia) 為(wei) 主,而這樣相對呆板的定價(jia) 機製在經曆2014-2015年的能源價(jia) 格雪崩後,顯然難以支撐目前的天然氣消費格局,這也是導致當年天然氣使用量未達預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發改委在近期宣布,自2016年11月10日起,全麵放開化肥用氣價(jia) 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化肥用氣價(jia) 格全麵放開後,除少數涉及民生的居民用氣外,80%以上非居民用氣價(jia) 格由市場主導。其中,50%左右實現完全市場化,30%左右由企業(ye) 在框架範圍內(nei) 協商確定。”國家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而在全部理順非居民用氣價(jia) 格改革之後,居民用氣價(jia) 格的市場化成為(wei) 了下一個(ge) 改革的目標。11月中旬,發改委通知福建省物價(jia) 局和中石油,決(jue) 定在福建省開展天然氣門站價(jia) 格市場化改革試點,西氣東(dong) 輸供福建省天然氣門站價(jia) 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

具體(ti) 來說,管理層要求中石油加強與(yu) 用氣企業(ye) 溝通,妥善協商確定具體(ti) 門站價(jia) 格。積極推動西氣東(dong) 輸供福建省天然氣進入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盡可能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價(jia) 格,實現價(jia) 格公開透明。

“目前中石油在福建地區的天然氣銷售全部是由中石油福建銷售公司負責,這樣成品油和天然氣統一銷售的機製在中石油內(nei) 部來說尚屬首次。”中石油福建銷售相關(guan) 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同時,作為(wei) 一種大宗商品,隨著消費量的不斷增加,天然氣已經漸漸與(yu) 原油脫鉤,在許多國家成為(wei) 了一種獨立可交易的大宗商品形式。去年,發改委發文支持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建設被認為(wei) 是不錯的嚐試。

“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嚐試進行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的交易,有助於(yu) 形成相對市場化的價(jia) 格,並把天然氣定價(jia) 權拿在我國手裏。”劉廣彬說。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於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hth官网登陆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一周資訊排行
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