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jin) 代表個(ge) 人業(ye) 餘(yu) 時間的觀點。
預熱閱讀:
另外一方麵,燃氣經營企業(ye) 作為(wei) 燃氣建設工程的關(guan) 鍵角色,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用低價(jia) 競爭(zheng) 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壓製了相關(guan) 的燃氣材料設備發展和進步,個(ge) 別地方的燃氣經營企業(ye) 采用低價(jia) 劣質材料設備是曾發生過要人命的事故的。這幾年來,不少燃氣經營企業(ye) 和燃氣計量製造企業(ye) 成立合資公司,也沒有看到燃氣計量管理有明顯的變化,也許還需要更多時間來積累成效吧。
關(guan) 聯閱讀:
再說配氣業(ye) 務。
嚴(yan) 格來說,目前國內(nei) 管道燃氣特許經營主要是指配氣業(ye) 務的“自然壟斷”,造成燃氣經營企業(ye) 成為(wei) 公用事業(ye) 領域反壟斷執法的重要對象,核心在於(yu) 改革之前的曆史慣性,坦白地說,就是當時的外部條件不足以支撐管道燃氣特許經營。
由於(yu) 國內(nei) 配氣業(ye) 務是“馬賽克模式”,造成了配氣業(ye) 務的割據、零散,即使是某一集團化公司的下屬項目公司,本身在物理形式上沒有任何關(guan) 係,除了管理經驗移植、管理資源共享(不能超過合理的物理距離)等之外,在“配氣”這個(ge) 核心上沒有增值的可能,猶如戰國七雄之前的局麵。而不同的公司之間之所以能夠合作,往往是由於(yu) 外部因素,如多個(ge) 燃氣經營企業(ye) 競爭(zheng) 影響了燃氣市場的開發,或者某個(ge) 燃氣經營企業(ye) 有多餘(yu) 的氣源消化不了,等等。筆者之前也曾寫(xie) 過類似的案例。
和電網相比,配氣業(ye) 務的物理連接要落後幾個(ge) 時代。這也是配氣業(ye) 務完全從(cong) 屬於(yu) 上遊輸氣業(ye) 務的根本原因。
燃氣經營企業(ye) 如何在配氣業(ye) 務發揮更大作用?要從(cong) 供應鏈視角來分析。
一是構建虛擬管網,推進一體(ti) 化整合。由於(yu) 配氣業(ye) 務的物理連接存在隔離或割裂,需要用虛擬管網來連接,燃氣經營企業(ye) 之間構建一套“連接協議”,要共同發展市場、培育市場和維護市場——“和則多利”。雖然一些地方采取行政手段推進配氣業(ye) 務整合,但是,筆者的意見是:短期內(nei) ,仍然是組團式的,而不是像電網一樣,就是國網、南網兩(liang) 大塊,步子還是有些慢的。這樣,燃氣的上遊(三桶油及其它市場主體(ti) )、中遊(以國家管網為(wei) 主的輸氣)和下遊(配氣),本身還是割裂的,有著無比複雜而不確定的資金、物理流動,加之下遊完全處於(yu) 被上遊中遊壓製和行政管製的位置,那麽(me) 就不能充分發揮大管網、大市場、大調配的潛力。比如,大城市的遠郊區為(wei) 什麽(me) 能用上管道燃氣,核心在於(yu) 高用氣量的成熟區域的收益在燃氣經營企業(ye) 內(nei) 部實現了客觀上的轉移支付。本身而言,遠郊區的單位用戶的運行維護成本可能是成熟區域的幾倍?這個(ge) 是成本監審中沒有去細化考慮的。如果不能一體(ti) 化,燃氣成本費用中的轉移支付該如何處理?
還要在管道燃氣、罐裝/瓶裝燃氣(包括液化天然氣、液化石油氣)之間構建一套“互補機製”,當前偏向於(yu) “一刀切”的瓶改管,對燃氣供應生態的傷(shang) 害是很大的,要盡早反思、刹車。之前的液化石油氣瓶組站、大型區域氣化站,以及LNG儲(chu) 配站,都是很好的分布式氣源,不能認為(wei) 這種分布式就不好,要急切地拋棄掉,還是要從(cong) 經濟合理這個(ge) 根本點來考慮。更為(wei) 廣泛的,還可以把非城鎮燃氣的醇基燃料、生物質油等優(you) 化進來。關(guan) 於(yu) 非燃氣的傳(chuan) 統燃料,可以從(cong) “相似相容原理”的來解釋,燃氣經營企業(ye) 要有開拓的想法,這部分的收益不比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差,而且本身具有協同優(you) 勢,搞“傳(chuan) 統”才是燃氣經營企業(ye) 的優(you) 勢。不僅(jin) 是不少群眾(zhong) ,一些行政部門的人員也在寫(xie) 文章說,醇基燃料等應歸到城鎮燃氣的類別,燃氣經營企業(ye) 要有些準備才好。
關(guan) 聯閱讀:
筆者在圖書(shu) 館翻閱專(zhuan) 業(ye) 期刊,無意間瀏覽到《城鄉(xiang) 建設》2024年第3期,看到《2023年中國城市燃氣行業(ye) 低碳轉型發展研究》一文,洋洋灑灑6頁。文章分兩(liang) 部分,一是我國城市燃氣行業(ye) 低碳轉型的趨勢,二是低碳轉型的路徑。文章梳理了燃氣公司業(ye) 務重構,指出燃氣公司從(cong) 主營業(ye) 務擴張到燃氣保險、供熱、光伏發電、充電、氫能等業(ye) 務,是否符合燃氣特許經營的要求?將特許經營產(chan) 生的收入用於(yu) 非燃氣業(ye) 務,還要享受老舊燃氣設施改造補貼,從(cong) 現實和邏輯上都存在問題!連燃氣生產(chan) 安全的基礎都沒有得到有效保障(國家已組織開展多次燃氣安全專(zhuan) 項整治),將更多的資金、人力等投入到非燃氣業(ye) 務,是否涉嫌不務正業(ye) ?還要有更多的傷(shang) 亡為(wei) 這種偏離主業(ye) 的生產(chan) 經營行為(wei) 來作為(wei) 不應該的代價(jia) 嗎?
筆者以為(wei) ,在下一次修訂《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ye) 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對取得特許經營的燃氣經營企業(ye) 的非燃氣生產(chan) 經營行為(wei) 應提出相應的管製要求、製定有關(guan) 條款,尤其是在成本監審中要又嚴(yan) 又細。
二是貿易模式。燃氣上中下遊的貿易模式是各有千秋。就上遊而言,燃氣和電力相比,是能源形式決(jue) 定了貿易模式。燃氣是一次能源,所以上中下遊是一體(ti) 的,市場主體(ti) 之間是沒有隔離的;電力,則不同,它是二次能源,發電的一次能源本身以及之間就形成了一種穩定或有規律的“發電價(jia) 格”,電網就是輸電配電。燃氣就相對複雜,上遊的參與(yu) 主體(ti) 多且關(guan) 係複雜,中遊基本形成了壟斷優(you) 勢。燃氣經營企業(ye) 如何看待和分析這些貿易模式,被動地甚至虧(kui) 損地維持業(ye) 務,還是侵害了廣大群眾(zhong) 的利益,比如地方給價(jia) 格補貼、改造補貼等,主要還是來自財政費用,這些也是廣大群眾(zhong) 依法交給政府的!況且,那麽(me) 燃氣經營企業(ye) 屬於(yu) 上市公司,這種補貼是否經得起審計?
三是數字賦能。從(cong) 目前來看,燃氣經營企業(ye) 對管網的管理和利用存在“黑洞”。一個(ge) 是在基礎管理上,大量的管網信息缺失、偏差等,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難,很多燃氣設施第三方破壞事故,表麵看是施工活動的不規範甚至是野蠻的,實際上是信息管理缺陷。尤其是提供準確管道位置的責任是產(chan) 權單位或管理單位的義(yi) 務,實踐中往往要求第三方負責查明,有些本末倒置了,這也是燃氣設施第三方破壞事故難以杜絕的核心因素。絕大多數燃氣經營企業(ye) 都建立了各種信息係統,但是這些係統發揮了多少作用?目前沒有看到公開的研究報告或論文。
建設信息係統,不能主要用於(yu) 形象展示,還是要發揮其作用,人員隊伍的專(zhuan) 業(ye) 性、責任心等等主觀因素就起到決(jue) 定性作用了。就筆者觀察,不論是燃氣經營企業(ye) 的高中級管理人員還是一般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燃氣的專(zhuan) 業(ye) 性的認識是存在較大偏差的。也就是生產(chan) 關(guan) 係中,人不能適應生產(chan) 力的進步了。這個(ge) 需要我們(men) 下大決(jue) 心、下大力氣去加快改善。否則,建設再多再高級的信息係統也不能解決(jue) 根子上的問題。
四是把握配氣的本質,即安全和穩定。燃氣管網遍布大街小巷、鎮裏鄉(xiang) 下、屋裏屋外,和公共安全緊密相關(guan) ,要把安全放在第一要素,否則燃氣經營企業(ye) 在配氣業(ye) 務就失守了。沒有安全的保障,其它業(ye) 務或工作都名不正言不順了。個(ge) 別燃氣經營企業(ye) 發生了重大生產(chan) 安全事故,居然沒有被取消特許經營資格,這讓很多燃氣從(cong) 業(ye) 者和部分社會(hui) 公眾(zhong) 不能理解。還要漲價(jia) ?還要購買(mai) 這種增值服務?說不過去的。不少燃氣經營企業(ye) 得到各種補貼,尤其是近年的老舊改造補貼,從(cong) 邏輯上講也要給大家說明白,畢竟不同於(yu) 改革之前的模式了。
供氣穩定是燃氣經營企業(ye) 的基本價(jia) 值,不少燃氣經營企業(ye) 由於(yu) 缺乏專(zhuan) 業(ye) 性,或基於(yu) 成本控製的考慮,不論是管網的互聯互通,還是事故工況下的最小影響,以及儲(chu) 氣投入,等等,都存在不少問題,連最基本的業(ye) 務連續性概念都沒有。比如舍不得多裝幾個(ge) 閥門,也舍不得準備臨(lin) 時供氣裝置,一個(ge) 維護維修作業(ye) ,或一個(ge) 外力破壞漏氣,就要停氣一大片、影響一大批,有的甚至在恢複供氣時發生安全事故,實在不應該,距離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比較大。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爭(zheng) 取氣價(jia) 的話語權,燃氣經營企業(ye) 的聲音小,又很零散,沒有什麽(me) 太大回聲,既要麵對三桶油,還要麵對國家管網,這是一個(ge) 巨大又深刻的課題。安全問題、價(jia) 格難題,等等,都是附著在輸氣配氣業(ye) 務機製上的,不改機製,表麵的問題難題就解決(jue) 不了。
在此,筆者建議,燃氣經營企業(ye) 要跳到燃氣領域以外,用安全發展的理念、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組成、多專(zhuan) 業(ye) 分析評估燃氣安全穩定(供應鏈、業(ye) 務連續性等)。要構建高質量的配氣業(ye) 務,燃氣經營企業(ye) 不能再抱殘守缺:
一是眼睛向外,對國外燃氣發展成熟國家再對標再借鑒,對電力等行業(ye) 再對標再借鑒,不僅(jin) 是拿來主義(yi) ,更多是啟發和反思。
二是係統梳理,利用“十五五”規劃契機,從(cong) 供應鏈角度對配氣業(ye) 務進行多維度的檢討。尤其是各種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員傷(shang) 亡,這是罪過!是對群眾(zhong) 安全的極大不負責任。價(jia) 差不足以維持健康發展,等等。經驗是什麽(me) ?不足在哪裏?短板怎麽(me) 補?優(you) 勢怎麽(me) 揚?如何更好地推進整合發展?
三是開設燃氣人才梯隊培訓班,要修複燃氣的形象,確保配氣業(ye) 務的長治久安。來幾次專(zhuan) 項整治,肯定有效果,有的效果還很大,但專(zhuan) 業(ye) 、係統的角度,還是要有一批能擔起來的人才。如果再來幾次專(zhuan) 項整治,燃氣行業(ye) 就會(hui) 給人“爛泥扶不上牆”的印象了。
從(cong) 2022年起,中國燃氣從(cong) 業(ye) 者成為(wei) 國際燃氣聯盟(IGU)主席,2025年世界燃氣大會(hui) (WGC2025)將在北京舉(ju) 辦,也需要燃氣行業(ye) 拿出一些實在的誠意來。否則,會(hui) 議開得再熱鬧,如果大家還在用高價(jia) 氣,燃氣事故還在衝(chong) 擊人們(men) 的安全感,基本的安全穩定可靠需求都還存在問題,外人看了會(hui) 笑話的。中國燃氣從(cong) 業(ye) 者當以此為(wei) 警示。
綜合起來就是:燃氣領域的第二次改革關(guan) 鍵在輸氣配氣業(ye) 務的一體(ti) 化。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林雪萍.供應鏈攻防戰:從(cong) 企業(ye) 到國家的實力之爭(zheng) [M].北京:中信出版社出版,2023.
楊達卿.供應鏈為(wei) 王——中企羊陣如何突圍歐美獅陣和日韓狼陣[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3.
劉寶紅.采購與(yu) 供應鏈管理:一個(ge) 實踐者的角度[M].北京:機械工業(ye) 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