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天然氣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顯著變化。隨著全球天然氣供需格局深刻調整,國際天然氣市場將為(wei) 我國天然氣產(chan) 業(ye) 優(you) 化發展提供廣闊空間。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措施。這對天然氣利用方式和發展方向提出更高要求。天然氣要從(cong) 替代高碳高汙染燃料為(wei) 主拓展轉向替代高碳能源與(yu) 支撐可再生能源發展並重,主要發揮三方麵作用:一是近中期作為(wei) 替代存量煤炭、石油等的主體(ti) 品種;二是成長為(wei) 促進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夥(huo) 伴;三是發展為(wei) 培育氫能等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關(guan) 鍵支撐。
還要注意到,天然氣利用更加強調融合發展。近年來,我國風電、光伏發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超過1億(yi) 千瓦,占電力總裝機容量比重超過37%,其間歇性、波動性特征對天然氣發電等靈活調節和支撐電源提出了較為(wei) 迫切的需求。與(yu) 各類儲(chu) 調方式相比,天然氣發電具有靈活、高效、清潔、低碳等優(you) 勢,可作為(wei) 近中期推動新型電力係統建設的重要支撐。基於(yu) 這些特點,應鼓勵優(you) 先發展調峰氣電、天然氣熱電聯產(chan) 等,並允許因地製宜建設各類氣電項目(煤炭基地內(nei) 除外),這對於(yu) 保障電力供應安全、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具有積極作用。還應鼓勵發展與(yu) 可再生能源形成協同作用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帶燃氣補燃的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等,推動天然氣與(yu)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融合發展。
在交通領域,應考慮電氣化等發展趨勢,鼓勵天然氣在對動力性、續航能力等要求高的重載車輛以及內(nei) 河、遠洋船舶及裝備等方麵的應用,與(yu) 其他燃料展開錯位競爭(zheng) 。在氫能等新興(xing) 領域,從(cong) 滿足行業(ye) 實際需求和扶植培育產(chan) 業(ye) 角度出發,允許石化、鋼鐵企業(ye) 配套天然氣製氫裝置發展,鼓勵油氣電氫綜合能源供應項目、終端天然氣摻氫示範項目等建設,積極推動天然氣的安全高效利用。
此外,天然氣利用要更加關(guan) 注民生保障。天然氣正成為(wei) 滿足我國城鎮居民炊事、熱水、采暖等生活需要以及滿足公共服務設施燃料需求的主要支撐品種,北方清潔取暖特別是農(nong) 村“煤改氣”產(chan) 生了較大用氣需求。對此,應按照優(you) 先保障居民、公共服務原則,繼續優(you) 化舉(ju) 措、做好保障用氣工作。對於(yu) 已納入國家級規劃且氣源已落實、氣價(jia) 可承受的地區,要嚴(yan) 格按照“以氣定改”完成施工的已建項目或實施新增的農(nong) 村“煤改氣”清潔取暖項目,銜接農(nong) 村地區清潔取暖相關(guan) 政策,保障用氣需求。合理控製農(nong) 村清潔取暖“煤改氣”,限製不符合條件的農(nong) 村清潔取暖項目上馬,確保民生取暖用氣持續安全穩定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