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們(men) 習(xi) 慣於(yu) 把能源轉型簡單地理解為(wei) 一次能源品種的替代,而沒有意識到,這種轉型本質上是能源生產(chan) 、消費方式、商業(ye) 模式,乃至觀念的轉變。
在“過渡期”內(nei) ,能源品種的替代,能源係統的轉型是一個(ge) 漸進過程。
因此,推動我國能源轉型,一方麵,要通過體(ti) 製改革和完善政策機製,構建有利於(yu) 可再生能源發展及其技術創新的製度環境;另一方麵,根據化石能源近期難以大量退出的現實,需要選擇一個(ge) 恰當的過渡能源“組合”。
我國國情決(jue) 定了我們(men) 不可能像美國選擇1-2個(ge) 品種作為(wei) 過渡能源,而隻能選擇一個(ge) 包括核能、天然氣、煤炭、石油在內(nei) 的“組合式”過渡能源。
“過渡能源”的含義(yi) ,不僅(jin) 是指這些能源利用在排放上要符合清潔、低碳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利用方式上要更具“靈活性”,使其能較好的與(yu) 未來能源係統“兼容。
因為(wei) 以可再生能源為(wei) 主導的未來能源係統中,“係統靈活性”是最大的稀缺資源,因此,越大越好的傳(chuan) 統利用方式要“有節製”的發展,以降低未來成為(wei) “擱置資產(chan) ”的風險。
這些過渡能源組合中的能源品種,在滿足低碳清潔的條件下,能夠以具有競爭(zheng) 力的成本提供“靈活性”的能力越強,則在能源轉型進程中的生命周期越長。此外,作為(wei) 過渡能源,應該有利於(yu) 改善我國能源安全狀況。
從(cong) 上述前兩(liang) 個(ge) 標準看,天然氣顯然是作為(wei) 過渡能源的最佳選擇。
相對於(yu) 其他化石能源,天然氣不僅(jin) 相對“清潔”,而且從(cong) 利用方式上,兼具集中式和分布式特點,是化石能源係統向可再生能源係統轉型的最佳橋梁。
但從(cong) 我國實際情況看,天然氣作為(wei) 過渡能源存在兩(liang) 個(ge) 不足:一是天然氣價(jia) 格缺乏競爭(zheng) 力,影響市場滲透率;二是從(cong) 我國目前天然氣勘探開發情況看,天然氣份額的快速提高將大幅增加我國能源對外依賴度,不利於(yu) 能源安全狀況的改善。
因此,從(cong) 必要性和可能性考慮,天然氣作為(wei) 過渡能源,將有一個(ge) 適度的份額,但不宜過度依賴。
核能作為(wei) “無碳”能源,成本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zheng) 力,是我國能源轉型進程中過渡能源的較好選擇。但從(cong) 未來能源係統特點和要求看,核能在過渡能源組合中的地位,根本上取決(jue) 於(yu) 其供能的“靈活性”程度。
綜合考慮清潔低碳、經濟性、靈活性和能源安全等要求的情況下,天然氣和核能近中期可能也難以完全“承擔”過渡期職責的情況下,煤炭與(yu) 石油的清潔利用應作為(wei) 一個(ge) 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當然,即使是天然氣,同樣存在進一步清潔利用問題。這些清潔能源利用技術的進展和商業(ye) 化時間,將不僅(jin) 影響過渡能源“過渡期”的長短,而且決(jue) 定各過渡能源品種的相對地位。
比如,如果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技術能夠實現規模化推廣和商業(ye) 應用,解決(jue) 了目前化石能源係統二氧化碳大規模排放問題,則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均可成為(wei) “無碳”能源,這將對未來能源結構發生重大影響。
此外,核聚變技術的研發和工業(ye) 化進展,將不僅(jin) 影響目前的核能利用方式和壽命,而且對未來能源轉型方向和路徑產(chan) 生不可忽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