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資助管理,全過程跟蹤。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hui) 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ti) ”的發展型資助體(ti) 係,製定國家獎助學金、省政府獎學金、社會(hui) 企業(ye) 獎助學金等資助管理辦法,修定對外交流獎學金資助管理辦法,確保學生資助工作公平公正,資助比例與(yu) 金額向成績優(you) 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傾(qing) 斜。將困難情況認定、資助幫扶、困難生談心談話情況納入“學生成長軌跡”數據庫,記錄見證學生成長。通過困難新生家訪、“帶著學生成長軌跡做家訪”、“冬季送溫暖”和臨(lin) 時困難補助等形式,在學生最需要時,將資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學生手中。借助學校“3+X”大思政教育實踐平台,在創新創業(ye) 實踐、誌願服務、“啟明學院”等實踐平台項目中,對殘疾學生等特殊學生做到“一生一策”,定製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創新資助思路,全方位搭平台。實施“天健育人行動計劃”,選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組成天健學員班,以“勵誌、感恩、成長”為(wei) 核心,通過開展講壇課程、實踐鍛煉、師友計劃、實踐公益活動等跟蹤培養(yang) ,為(wei) 學生全麵發展提供平台。邀請“挑戰杯”、數學建模等優(you) 秀專(zhuan) 業(ye) 指導教師及行政幹部、優(you) 秀輔導員等擔任天健計劃導師,精心設置實踐鍛煉崗位,“一對一”全程指導。製定學生實踐崗核心素養(yang) 與(yu) 能力培養(yang) 目標及標準,對接“實習(xi) 家”等校外實踐基地,提升職業(ye) 能力。成立天健學社,組織開展團體(ti) 輔導、讀書(shu) 交流、學長交流和公益誌願活動等,培養(yang) 學生責任意識、感恩意識。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幫扶重點,推出就業(ye) 推薦、政策谘詢、能力提升講座輔導等就業(ye) 創業(ye) 幫扶階梯行動,覆蓋全體(ti) 經濟困難學生。設立“我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計劃助力”創業(ye) 實踐項目,開設“我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助力”社會(hui) 實踐項目,為(wei) 學生創業(ye) 團隊提供資金、場地和技術支持,提升經濟困難學生的實踐能力,滿足有創業(ye) 意向的經濟困難生需求。
堅持育人導向,全員共同參與(yu) 。開設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宣傳(chuan) 專(zhuan) 欄,通過“給獲獎學生父母一封信”、“寄語新生一句話”、“學長對我說”分享會(hui) 等形式、讓獲獎者為(wei) 資助代言,宣傳(chuan) 資助政策。邀請退休老教師、知名校友等作“勵誌、感恩、成才”主題校園文化講座,組織各類企業(ye) 獎助學金評選與(yu) 頒獎儀(yi) 式,組織經濟困難學生走進企業(ye) 調研、開展“代言中量大,感恩母校行”社會(hui) 實踐活動等,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開展教工黨(dang) 員“三聯係”、學生黨(dang) 員與(yu) 經濟困難學生“一幫一”活動,教工黨(dang) 員、學生黨(dang) 員分別與(yu) 經濟困難學生結對子,定期交流,在學習(xi) 、生活、思想等方麵進行幫扶。校領導率先垂範,各學院組織廣大教師聯係經濟困難生,老師們(men) 通過寢室走訪、專(zhuan) 業(ye) 輔導和就業(ye) 幫扶等多種方式為(wei) 學生們(men) 帶去關(guan) 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