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的初期,下崗大潮湧進了神州大地,劉耿臣也置身於(yu) 其中。親(qin) 人的憂慮,生活的困惑,下崗後的茫然纏繞著他。有人說,動力的源泉是來自於(yu) 內(nei) 心世界最深處的感觸。下崗不下誌,他毅然決(jue) 然地走出了家門。在迷茫的市場調研中一個(ge) 生疏而親(qin) 切的字眼——計量,闖進了他的生活,帶他闖入了科技的殿堂。
沒有資金,他四處拚湊借貸;沒有專(zhuan) 業(ye) 技術,他購買(mai) 了相關(guan) 書(shu) 刊,邊學邊幹。沒向政府要一分錢,他帶領十幾名下崗工人創辦了河南恒昌計量自控設備有限公司。
創辦之初,經費十分緊張,白天拜訪客戶,夜間乘車趕路,困了是天當被、地當炕。一次,他去山東(dong) 青島開拓市場,東(dong) 拚西湊的全部家當5000元在客車上盡失,走投無路之際,向他青島的朋友借了300元錢,這僅(jin) 僅(jin) 是夠他回家的路費,但他依然決(jue) 定留下來,含淚折回頭奔向了茫茫的市場。不懂認真學習(xi) ,不會(hui) 虛心請教,走門串戶,甘願做一個(ge) 吃苦受累的計量人。就這樣,曆經艱辛與(yu) 磨難,費盡周折,他陸續與(yu) 山東(dong) 10餘(yu) 家企業(ye) 簽訂了供貨合同,終於(yu) 使企業(ye) 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計量是企業(ye) 核算之魂”!劉耿臣帶領著他的科研團隊,堅持著科技創新,不斷進產(chan) 品升級,使智能型數字化係列產(chan) 品的技術水平達到國內(nei) 領先,廣泛用於(yu) 食品、化工、醫藥、港口、倉(cang) 儲(chu) 等行業(ye) 散裝物料的連續中間計量、收售計量和包裝計量,滿足了市場的需求。
“我國港口礦粉散亂(luan) 堆放,粉塵礦料汙染環境的現象十分嚴(yan) 重。”劉耿臣說,由於(yu) 包裝時礦粉的濕度不同,所裝卸的進口重金屬鋅礦粉在分裝時出現了掛壁現象。他主動和技術人員一起找結症,想辦法,研製出了一種“秤鬥內(nei) 壁清理裝置”,經過反複的調試和實驗,設備投入使用,不僅(jin) 提高了計量準確度,節省了資源,還解決(jue) 了長期以來重金屬對海洋汙染的問題。這項技術也獲得了國家發明專(zhuan) 利證書(shu) 。
山高人為(wei) 峰,路遠誌更堅。劉耿臣先後去武漢大學、清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等知名學府深造學習(xi) ,吸取科技知識的營養(yang) ,以科研院所為(wei) 依托,培養(yang) 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研發團隊,成立了“劉耿臣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以傳(chuan) 、幫、帶弘揚大工匠精神,積極開展技術創新,選拔技術能手,搞好科技練兵,職工中出現了“比學習(xi) 、比技術、比服務、比速度、比效益”的競賽熱潮。20多名技術能手成為(wei) 公司的骨幹中堅力量,15名員工被評為(wei) 全國勞動模範、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縣市級勞動模範的榮譽稱號,3名員工成為(wei) 省市縣的行業(ye) 標兵。30多項技術方案與(yu) 革新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zhuan) 利和實用新型專(zhuan) 利。
“未來10年將是中國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業(ye) 爆發式發展和製造模式變革的黃金期,被稱為(wei) ‘製造業(ye) 皇冠上明珠’的機器人已成為(wei) 新生的朝陽製造產(chan) 業(ye) 。”劉耿臣說,在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行動計劃中,他和夥(huo) 伴們(men) 一頭紮在工業(ye) 機器人的研發中,按照設計、製造、運營的要求,借鑒德國工業(ye) 4.0,采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等,工業(ye) 機器人AGV、RGV應運而生,2016年5月獲得了河南省百項職工優(you) 秀技術創新成果。
“酸甜苦辣即是營養(yang) ,摸爬滾打都是人生。”劉耿臣說,目前,恒昌的產(chan) 品已達到9大係列100多個(ge) 品種,服務20多個(ge) 行業(ye) ,用戶遍及全國30多個(ge) 省市自治區,並出口多國。河南恒昌計量自控設備也從(cong) 過去的籍籍無名發展到今天令人矚目的高新技術產(chan) 品、河南省名牌產(chan) 品和中國知名品牌。